當(dāng)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lǐng)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zhǔn)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空城計讀后感400字篇一
——《三國演義》。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空城計》的故事。它使我受益匪淺。
三國時期,諳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zhàn)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dāng)時,諸葛視身邊沒有大將,僅有一班文官,所帶領(lǐng)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后,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p>
于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嘩的,立即斬首。又教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我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lǐng)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dá)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回到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后,笑著說:“這怎樣可能呢?”于是便令三軍停下,自我飛馬前去觀看。離城不遠(yuǎn),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面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面也有一個書童,手里拿著拂塵。城門里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今后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后軍撤退。他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貌來?父親您為什么要退兵呢?”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jǐn)慎,不曾冒險。此刻城門大開,里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jìn)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
看完了主要資料,我真的不得不佩服諸葛亮!他明白眾人都以為他會像往日那樣布局,便利用這一點,設(shè)置一個沒有布局的“陷阱”,這樣,司馬懿等人便撤退。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也要像諸葛亮一樣,開動腦筋,學(xué)會巧妙運用計策,克服困難。
空城計讀后感400字篇二
前幾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這個故事,使我對諸葛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再一次體會到了諸葛亮的機智勇敢。
故事的大概是這樣的:因為諸葛亮錯用馬謖,失去街亭后,僅有2500軍士駐守在西城縣。忽然,司馬懿引大軍15萬,來攻打西城。這時,諸葛亮身邊無一員大將,僅有一班文官。眾官員聽得這個消息,個個大驚失色。諸葛亮沉思片刻即傳令道:”將旌旗全部隱藏起來,軍士們各守衛(wèi)在城上巡哨的崗棚,如有隨便出入城門及高聲講話的,殺!大開四個城門,每個城門用20個軍兵,扮作百姓,打掃街道。魏兵到時,不可亂動,我自有計謀對付?!?/p>
司馬懿來到城樓外,見諸葛亮在城樓上,笑容可掬,焚香彈琴,左右兩邊各站一個少年,。城門內(nèi)外,僅有二十余名百姓,低頭打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后懷疑城中有重兵,連忙指揮部隊撤退。諸葛亮見魏軍遠(yuǎn)去,哈哈大笑起來。諸葛亮說:”他料定我平生謹(jǐn)慎,從不冒險,見我們這樣鎮(zhèn)定,懷疑有重兵埋伏,所以退去。我并非在冒險,只因為不得不這樣啊!”大家敬佩地說:”丞相的計謀,鬼神也不能預(yù)料啊。如果我們來指揮,必定會棄城而走了。”諸葛亮說:”我們僅有2500人,如果棄城而走,必定走不遠(yuǎn),不是很快就會被敵人追上嗎”
是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才保住了西城縣,以后我們在遇到困難時,也要像諸葛亮一樣臨危不懼,開動腦筋,想出兩全其美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