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梢詫⑺鼈儗懗梢黄牡酶形?,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心得感悟怎么寫才恰當呢?以下是我?guī)痛蠹艺淼淖钚滦牡酶形蚍段拇笕M軌驇椭酱蠹?,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p>
名著閱讀《家》讀書心得 《家》讀書感悟1000字篇一
記得孩提時,對家最是眷戀。每每一放學就急著回家。路上再好的風景也再不停留,只為了一回家就可以吃到媽媽燒的三鮮包,爸爸會在屋前教我騎自行車,當然還有每天準時播放的動畫片。青青的石板上,兩旁開滿野花的小石路上,記錄的是我回家匆忙的步伐和急切的心情。那時候我們還住在老房子里。說是老房子,也不是那種堂屋,更不是什么草房了。屋子是兩間三層,在那時候算得上大房子了。小時候總是最怕去3樓,一定要去必也一定要和大人一起上去。也不知是誰告訴我三樓上有怪物,反正當時就信以為真了。每次一上去,就全身緊張,心馬上提到了嗓子口。望著去三樓的樓梯總感覺陰森森的,感到一陣陣陰風吹來。總想著在三樓轉彎處蹲著一只張著血盆大口的怪物,正等著我送上門當它的晚餐。這種恐懼一直持續(xù)了很久。雖然我已親眼看到了三樓上只有雜物,根本沒有什么會吃人的怪物,但我卻仍然不敢獨自一人去三樓。屋前是一大塊水泥地。一到收獲的季節(jié),地上曬滿了金燦燦的稻谷。大人們勞作,我們小孩子也跟著湊熱鬧,在地上跑來跑去,弄得稻谷蹦到石子路上去了,結果引來大人的一頓臭罵,便逃到離大人遠一點的地方接著玩,像打游擊似的,樂此不疲。農閑時,地是空的,我們一大幫孩子就在上面跳牛皮筋,玩捉迷藏,跳房子,各種各樣的游戲,我現(xiàn)在已經記得不確切了,只是記得當時很快樂,很快樂。那時候村子里會請戲班來唱戲。記得我在二樓陽臺做作業(yè),沐浴著夕陽,耳邊傳來咿咿呀呀的唱戲聲,聽的不確切,但那種韻律和味道在記憶里確是極深刻的?,F(xiàn)在有時夢回,我總夢見自己還在那個老房里,在二樓的陽臺上,太陽緩緩下山,僅存的余暉曬在我背上,暖暖的很舒服。鉛筆被投射出長長的影子,落在黃黃的作業(yè)本上。遠處傳來柔和的唱戲聲和熱鬧的打鼓聲,我和著韻律也搖頭晃腦地哼幾句。向下望去,是一大片金黃金黃的稻子,滿目的金色,那樣燦爛。后來,造了新房子,老房子也被賣給了小叔家。新房子很大,我也擁有了自己的房間,然而總感覺少了點什么,總覺得家里空蕩蕩的。
住校后搬到學校去住。開學前幾天是非常想家的。晚上打電話回家,聽到爸媽親切的聲音,眼淚竟不由自主地下來了,怎么也止不住了。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對家的眷戀變得很強烈。我自以為是個堅強獨立的人,可對著陌生的人,陌生的環(huán)境,我茫然了,我惶恐了,想趕快縮到一個稱為“家”的蝸牛殼里躲起來。不過和周圍的同學混熟以后,對家的想念就淡化了,回家也不是那么渴望了。有的時候反而覺得學校比較好,家里總會出現(xiàn)些許矛盾,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確實如此。但正如方令孺的《家》中寫到,即使生活帶來再重的負擔,再大的傷害,人還是像蝸牛一樣愿意背著沉重的殼行走。家里再怎么不好,卻總也割不斷對家的牽掛,總盼望著周五回家的那刻。
如今,我已經20歲了,即將擁有自己的家。很久以前就曾設想過自己將來的家會是怎樣。如蘇雪林所講,我也羨慕蘇髯公“湖山好處便為家”的生活。葺屋為舟,撐一支長篙,擘破三萬六千頃青玻璃,周覽七十二峰之勝。或者擁有一間小屋,其中必要有一書齋,不必有多精致,只要能讓我安心讀書就好。有書,有筆,有紙,足矣。屋旁最好有個園子,一半蒔花,一半種菜。午后,在樹蔭下放張?zhí)僖?,泡杯清茶。躺在藤椅上小憩,聞著花香,看著天空中的云一朵朵飄過?;蛘吲跻痪頃遢p輕誦讀,領略其中趣味。吃飯時,炒一盤自家菜園種的小菜佐飯,清新可口。晚上,花前燈下,一卷陶然紙窗竹榻之間,抒紙伸笑,寫下我心里一些想說的話。我的家就是我的城堡。雖然我不想像劉伶一樣以屋為衣,赤身抱竹而歌,但也希望在自己家里能隨意自由。短衣赤腳,披襟當風,隨我高興。
然而這個夢,好像盈盈含笑的朝顏花,被現(xiàn)實的陽光一灼,便立刻萎成一絞兒枯焦的淡藍了。
其實我是極欣賞豐子愷對家的看法的。“我現(xiàn)在是負著四大暫時結合的軀殼而在無始以來種種因緣湊合而成的地方暫住,既然無‘家’,便到處為家。”我們其實不必太在意那個物質的家,即承載家的房子。如今房價這么貴,與其成為“房奴”,失去家所給予的溫暖自由,還不如到處為家。這是何其的大度。不過,我認為豐子愷所講也過于消極。身體只是個軀殼,不必在乎,但心卻必須找到一個可以棲息??康母蹫?,使我們不至于像孔子一樣被李零諷為喪家狗。但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又是如何的難。復雜的世界,添了繁華,卻也添了浮躁,失了寧靜,何處才有一個純潔清靜的地方可以安放我的心呢?
有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期望在書中找到我的精神安放之所,但是放眼當今文壇,有多少“御用文人”,有多少變成了期期艾艾的兩棲動物,還有幾人保持著如汪曾祺一樣如水般澄澈的眼睛,還有多少如水一樣的文字可以安撫我們煩躁的心?難道真的只有去古文經典中尋找心靈的棲息地了嗎,我們真的落到這個可悲的地步了嗎?于丹評《論語》,評《莊子》,而當經典也被扭曲以后,我們還剩下些什么呢,當經典失去原有的意義,我們的精神要去哪里安放?
我不禁想問一句,我的家呢?
名著閱讀《家》讀書心得 《家》讀書感悟1000字篇二
很小的時候就看過巴金老先生寫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家》。長大后閑來無事隨手還會翻翻這本書。
小說中的人物有七十來個,其中既有專橫,衰老的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馮樂山,腐化墮落的五老爺克定,又有敢于向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剛烈丫頭鳴鳳,溫順馴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長孫媳瑞鈺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向往自由平等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其實,《家》一書是寫在中國社會劇烈大變革時期一代青年走過的歷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種不同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館中。因為性格的不同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同。
覺慧應該是巴金老先生筆下具有一個代表性的新青年的一個典型人物。巴金曾在他的這個第十版序中這樣寫到:“一個舊禮教的叛徒,一個幼稚然而大膽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要他給我們帶進來一點新鮮空氣,在那個舊家庭里面我們是悶得透不過氣來了?!庇X慧正是這樣一個人物,他有著新思想,看到了社會的弊端,他反對舊禮教。同時,他也很幼稚。但是,他敢于反抗,并且最終沖出了那個封建禮教的大家庭的束縛,乘著不停東流的綠水走入了他向往的新生活。
書中還有一個特別顯著的氣息:到處閃耀著青春的色彩。這種單純而自然的環(huán)境就是作者本人所寫的那樣:“永生在青春的原野”,“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源泉。”
巴金老先生筆下的《家》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而《家》的那些子弟們正代表了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高家中專橫、衰老、腐朽的最高統(tǒng)治者高老太爺。他代表的正是政府機構中腐-敗、貪婪的官員。那些官員仗著自己的官職,隨意支配人,在無形中,人們對他產生了怨恨,對他也產生了無形的威脅。還有像狡猾貪婪的四老爺克安的貪官,他們運用自己的小聰明,毫無顧忌地從公家手中“榨錢”,行賄受賄是樣樣不缺。社會中也有像腐化墮落的敗家子五老爺克定的青少年,他們整日沉迷于網(wǎng)絡的虛擬世界,他們由于承受不了社會各方面的壓力自甘墮落。盡管有如此之多的“烏云”,但它永遠遮擋不裝太陽”的光輝。
總之,《家》這部作品從思想內容上,對摧殘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制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最后作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為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斗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
這個社會永遠都是在進步的,并不會因為有什么不進步的羈絆而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么可以阻擋得了時代的潮流。在走過的途中,它會噴發(fā)出應由的水花,這就會形成一股股奔騰的不息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勢,向著唯一的海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