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季羨林寫的文章讀后感500字篇一
生活,是一道多元方程式。需要用縝密的頭腦、從容的心態(tài)、敏捷的思維來求解。
生活,是一場足球賽。你在場上沖鋒陷陣,未必能成功地射門。但你若被動應(yīng)付,就很難有獲得一球定乾坤“的喜悅。
生活,是一篇高品位的散文。粗看似乎內(nèi)容龐雜、寬泛無邊,其實你若仔細閱讀,就會發(fā)現(xiàn)它”形散而神不散“。人與人、事與事之間,無不存在著普遍、內(nèi)在的聯(lián)系。
生活,是一杯特制的茶。只要你細心品味,就能從苦澀中嘗到甘甜,從平淡中感受到溫馨。
生活,是一種潛在的意念。只要你看得透、想得通,生活就會顯得輕松和坦然;相反,你若提得起、放不下,生活就會顯得沉重和勉強。
生活,是一種板塊結(jié)構(gòu)。強者就像野草,能從狹窄的夾縫中崛起,弱者即便是在平坦寬敞的天地也走不出寬闊的大道來。
生活,是一個大舞臺。你不必去刻意挑選自己的角色,而應(yīng)當全身心地演好自己既得的角色。
生活,是一葉輕舟。如果你把握了正確的航向,縱有風吹浪打,也一定能夠抵達勝利的彼岸。
生活,是一部你自己導(dǎo)演的戲劇。如果你能理智地待人處事,就會是喜劇;反之,你如果意氣用事,恐怕就會是悲劇。生活,是一朵帶刺的玫瑰。你關(guān)愛她,就能獲得美的享受;假若你不善待她,則會招來刺扎的苦楚。
生活,是一種難度系數(shù)較大的游戲。你不能游離于”游戲規(guī)則“之外,只有謹慎做事、”內(nèi)方外圓“,才是上策。
生活,是一首通俗的歌。你要想唱好這首歌,不一定非要有金嗓玉音。最重要的是,用平常的心態(tài),唱出真摯的感情、昂揚的激情。
生活,是一張多彩的情網(wǎng),主要由紅、藍、綠三種主流色調(diào)編織而成。紅色是熾熱如火的愛情,藍色是生機勃發(fā)的友情,綠色是純凈無私的親情。
生活,是一位公正而吝嗇的女神。她給予每個人機會,上至英雄豪杰,下至凡夫俗子,概莫能外。不同的是有人抓住了,便成了英雄人杰,反之便是平庸之人一個。
生活,是一座奇特的熔爐。一邊在造就成材的鋼,一邊在淘汰無用的渣。
生活,是一則有趣的故事。其價值不在于篇幅是長是短、辭藻是否華麗,而在于情節(jié)是否跌宕、內(nèi)容是否豐富多彩。而在于是否有人讀懂了這故事。
生活,是一曲快節(jié)奏的搖滾樂。你只有踩準鼓點,和著節(jié)拍,才能從緊張中找到輕松,從喧鬧中找到樂趣。
季羨林寫的文章讀后感500字篇二
去年,很用心地讀了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和張曉風的散文。恬淡自然、蘊含佛理是林清玄散文的最大特色。張曉風的散文,“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這幾天,有幸讀了學貫中西的季羨林先生的散文集。這些散文,純樸,雋永,平易,深邃,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季老是一個率真的人,在《老貓》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從小就喜歡小動物,同小動物在一起,別有一番滋味。他們天真無邪,率性而行;有吃搶吃,有喝搶喝,不會說謊,不會推諉;受到懲罰,忍痛挨打,一轉(zhuǎn)眼間,照偷不誤。同他們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不像同人在一起那樣,應(yīng)對進退,謹小慎微,斟酌詞句,保持距離,感到異常地別扭。這段話令我感受頗深,在茫茫人世中,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世,怎能怡然,坦然,安然,欣然地生活呢?我希望人像動物一樣,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隨心所欲地生活。我希望在世態(tài)炎涼中,還有不炎涼者在。
季老是一個淡定的人,他飼養(yǎng)的小咪咪八九歲時露出了下世的光景,常常到處小便。桌子上,椅子上,沙發(fā)上,無處不便。最讓他心煩的是,咪咪偏偏看上了他桌子上的稿紙。他正寫著什么文章,然而它卻根本不管這一套,屁股往下一蹲,一泡貓尿流在上面,還閃著微弱的光。說他不急,那不是真的,他心里真急。但季老謹遵他的一條戒律,絕不打小貓一掌,在任何情況之下,也不打它。我讀到這兒時,告訴自己也要謹遵一條戒律:絕不打?qū)W生一次,在任何情況之下,也不打?qū)W生。
季老是一個與時俱進的人。在他的《下瀛洲》一文中,他對日本人評價頗高。日本人都是彬彬有禮的?!爸x謝!”“對不起!”經(jīng)常掛在嘴邊。日本人民九十度的鞠躬是聞名全世界的。日本人走路、辦事都是急急忙忙精神高度集中的,連穿著高跟鞋走路的女士們,也都像趕路似的,脊背挺直,精神抖擻,“得、得、得,一路小跑。好像前面有什么東西吸引著,后面有什么東西追趕著。有的外國人把日本人描繪為“只知道工作的蜜蜂”、“工作中毒”。讀了此文,我不由地想到我們學校一些惰性十足的老師。新校長九月份上任后,出臺了一系列新舉措,其中有一條要求班主任七點半之前到校,一部分班主任總是姍姍來遲。有的簽到后在操場上溜溜達達,或者坐在辦公室喝茶聊天,直到上課鈴響起才踱著方步進入教室。和日本人重視工作、重視工作效率、重視時間形成鮮明的對比。日本飛速發(fā)展,又有什么可吃驚的呢?
季老是一個孝順的人,在他的散文中,最讓我感動的是《賦得永久的悔》,他的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故鄉(xiāng),離開母親。季老六歲離開母親去濟南求學,以后有兩次和母親短暫的會面,都是由于回家奔喪,最后一次是分離八年以后回家奔母親的.喪。在我的心頭,也有一個揮之不去的永久的悔就是:父親病逝前沒有把他送到省市醫(yī)院治療。父親聰明能干,脾氣暴躁,一生操勞,常年的氣管炎和胃病使他老人家不到五十背就馱了,但我認為他并沒有什么大病。2003年的冬天似乎特別冷,父親的背更彎了,喘得更厲害了。如果父親感冒后不在鄉(xiāng)村醫(yī)院打七天消炎針,如果父親在縣醫(yī)院治療注意保護心臟,如果父親一不舒服就去濟寧求醫(yī),說不定他現(xiàn)在還健健康康地活著。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七,父親永遠離開了我們,距今已有七年,從那以后,我只能頻頻夢到面目不清的父親,哭著醒來。每年春節(jié)將至時,我的心就會莫名地疼痛,。為了紀念父親,二姐寫了《記憶中的防震棚》,四妹寫了《父親的店鋪》,我在去年《闖關(guān)東》熱映時寫了《闖關(guān)東》。但是陰陽兩隔,子欲孝而親不待,我們姐弟五個成了沒有父親的可憐的人,奈之何哉,奈只何哉!
季老不愧為國學大師。他的每一篇散文語言都是那么清新流暢,言簡意賅,引經(jīng)據(jù)典,恰到好處。由季老不知怎么就想到了錢學森老人,他們的成就和人品都堪稱楷模,誰不會感動和得到激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