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半月蓮圖片欣賞篇一
誰能抵御得了花的軟語商量呢?自然是將這盆觀音蓮愛若珠寶地捧了回去。其實在接過它的一剎那,我就知道自己對它的感情了。我給它換了一個精美的小瓷盆;怕顛簸了它,特意叫了三輪車回家;在陽臺上安置好它后,左看右看若有所失,又頂著烈日跑到超市挑了一個玲瓏的噴水壺。我也不允許別人漠視它,家里但凡有客來,我必引他們?nèi)ビ^賞我的寶貝花,聽他們贊了一兩句就心花怒放。
是我的癡心讓它愈發(fā)生機勃勃嗎?我想是的。這花在家里養(yǎng)了三天后就竄出了新芽。那晚沒睡好,翌日清晨懶心懶腸去陽臺看花,一看之下,一股喜悅卻似清泉一般在體內(nèi)奔涌起來。我的觀音蓮冒新芽了。本來它的葉片是濃綠的,這會子卻添了淺碧的新芽。蓮花形狀的老葉上點綴著纖纖一枝嫩芽,是一幅經(jīng)典的油畫,卻又比油畫明麗得多———再珍貴的花卉油畫它也不能每天給你一個新面孔呀。
大約過了一星期樣子,它又長出了新葉。我不知道它什么時候長得這般豐茂的,只知道有一天給它澆水,就見它的中心地帶結(jié)結(jié)實實綻了兩圈新鮮葉片?,F(xiàn)在老葉子略有些紫紅,可是護花使者似的層層疊疊護著新葉,老氣橫秋的也頗可愛。新葉子就更招人疼,它碧綠生青地綻開著,那樣圓滿,那樣柔和,滿心里都是對周遭世界盈盈欲潑的愛意,人看它一眼,不提防就被那柔情濺了一身。
它在我家住得久了,家里人開始真心贊美它。先生表示要跑趟花鳥市場特為它購些花肥。小兒說要去網(wǎng)上查一下這花的生平,以便更細致周到地呵護它。就連一向務實的婆母那日見了它,盯著它看了半天,也毫不吝惜地給予了許多夸贊之辭。
如今我空下來又多了一項嗜好,那就是在喝茶讀書之余,不忘站起來去侍弄一會兒觀音蓮。別人為什么對它好,我不清楚。自己何以好生看待它,呆想了一陣,倒有些明白了。
———是喜歡這花自重恬淡的樣子吧??鬃诱f,莊敬自重而與人無爭,可以算得上是君子。這道理人人都懂,然而在擾擾攘攘的塵世生活中許多人卻做不到。我也做不到。我做不到的事情,這花卻能輕松做到,想來,此花正是以其雍容如君子的姿態(tài)贏得了我的敬慕。
就這樣常與觀音蓮相對了?!芭c蓮相對,如對諍友”,這話是誰說的?張潮?鄭燮?記不清了。不過自從生命里有了觀音蓮,心境確實澄靜了許多,真要感謝命運安排我與它相逢呢。
半月蓮圖片欣賞篇二
七月的萬里夜空,星月輝映,群星之中有不少閃閃爍爍的流動明星,在幽藍的天空放射光芒。它們時而有火花耀眼,時而有響聲盈耳,忽高忽低,忽近忽遠,逐漸升上高空,最后融人茫茫星海,引人遐思。
那不是飛進大氣層燃燒著劃過長空的流星,也不是按既定軌道勻速運行的人造衛(wèi)星,而是人間放送星空消災祈福的天燈。
放天燈是海南人過“七月半”一項激動人心的活動。天燈的制作,先用竹篾扎成圓環(huán),用鐵絲固定,再在圓環(huán)對稱點之間拉鐵絲,三四根鐵絲交匯點正好在圓環(huán)中間。這里要捆綁浸而曬,曬而又浸過幾道的油紙餅。然后,根據(jù)鐵環(huán)的大小,用薄紙糊成尖頂,像谷倉一樣圓的天燈。天燈小的用三四張大紙,大的用五六十甚至一百多張大紙做成。紙上畫著神鬼像,或者寫上祈福的語句。
放天燈時,先在鐵環(huán)上對稱掛好鞭炮、禮花和點燃炮竹禮花的生熟香,保證平衡。再燒起稻草,讓濃煙鼓起紙倉。眾人要扶好鐵環(huán)、紙倉,等到天燈將要起飛時,指揮者一聲令下,各個負責人同時點燃生熟香火和油餅。大家高呼“一、二、三、松手”。這時,鑼鼓喧天,人聲鼎沸,歡呼聲此起彼伏,天燈冉冉升空,乘風而去。大大小小的天燈布滿天空,越升越高,人們抬頭仰望,分不清那是星星,那是天燈了。有時還能看到連環(huán)燈。那是做幾個大小不等的天燈,用線連起來,成為一串連環(huán)燈。不過,技術要求高,大小要合理,要保持平衡,又要準時點火,依次放行,不易把握。
海南島東邊的文昌、瓊海、萬寧、陵水等市縣都有放天燈的活動,叫做送鬼神出村。因此,千萬不要讓天燈掉到房屋頂上。萬一掉到了,也要靜悄悄地恭恭敬敬地放走。除此之外,初十至十五中的一天要祭自家祖宗。十五晚上在房前屋后環(huán)屋燒香,不讓野鬼進屋,還要擺設水果、點香燭和燒紙錢給野鬼,這叫“施孤”。??谑欣暇用駞^(qū)也有此習俗。
瓊海一帶的人初一要吃雞屎藤粿子。雞屎藤葉和浸泡過的大米放在石臼中搗成粉,用水和勻,捏成蓮子一般大小的粿子,放在滾水中煮熟,撈出盛碗,加入椰子奶或紅糖,便成為一種誘人的爽口小食。雞屎藤有清熱、解毒、去濕、補血的功能,炎熱的七月最適合吃用。十五要吃紅薯粉做的“粿夾”。紅薯刨片曬干搗粹和少許大米磨成粉,加水揉成一大團。然后扒出一小塊,鋪在“南霞葉”上按平,中間放入咸椰子絲,將葉子兩邊合成長夾,捏緊,不使松口,再放在鍋里蒸熟,便可吃了。邊剝?nèi)~子邊吃,這叫剝鬼皮。
海南人把“七月半”稱為鬼節(jié),所以這么誠心地敬鬼神。其實七月十五是中元節(jié),與正月十五上元節(jié)、十月十五下元節(jié)一樣受人們重視。有人考證中元節(jié)源自印度教徒悼念祖先的盂蘭盆節(jié),梁代蕭衍帝時傳人我國,可謂源遠流長。
半月蓮圖片欣賞篇三
渙溪疊瀑是公寓前面的一方湖景。暑期來臨了,假山石上有了嘩嘩的流水,從高處流瀉下來,假山下的湖不足100平米,因形狀像半月,我給它起名月半湖,湖中心有一墩碧綠碧綠的蓮清立著。
蓮于初夏的時候慢慢撥出了湖面,那時它是晏紫色的初岫,之后蓮葉慢慢長大,開始泛起了嫩綠,再之后,綠色竟然蔥蘢起來,捧出了出潔白潔白的蓮花。直到有一天,我看到油光滿面的她出現(xiàn)在我面前,小蓮、蓮柄皆不見,只有一副健壯的模樣,我吃了一驚。
蓮已經(jīng)出落為一名雍容端莊的少婦,脫去了萬水千山的飄渺,和舞動一池的芭蕾夢,沒有了旋轉(zhuǎn)的眩美,謝了一池的粉紅,干練了,成熟了,有了另一種風致,一種成熟的美。
一直是愛蓮的,因為沒有一種花可以這樣清和雅正,潔白高蹈,沒有哪一種事物可以曠美。人們贊美她的高潔,稱贊她出污泥不染的品行,也多有文人士大夫截取她的一段清骨而自勉。月半湖,也是欽慕她獨有的品質(zhì)做了她的芳鄰,“綠塘搖艷接星津,軋軋?zhí)m橈入白萍”,“應為洛神波上抹,至今蓮蕊有香塵”,一種情懷,一種風韻,一種情調(diào),哪怕秋寒入岸霜飛晚,蓮隨風飄零,也不能泯滅她香消玉殞的氣質(zhì)。
一直是愛蓮的,有人把她比作紅粉三千,輕盈裊娜,眠云臥波,甚至盛贊她的”瀲滟香薰似有情,世間何物比輕盈?!?,“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她是那樣清麗純真。也有人把她比作有六朝煙水的清和之色,卻沒有六朝煙水的頹靡之態(tài),“我塹塵垢眼,見此瓊瑤英。乃知紅蓮花,虛得清凈名。”。文人周敦頤曾把她比作花中之君子,中通外直,不曼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并用“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來形容她。
世人愛蓮,皆因其風雅與不俗的氣質(zhì),月半湖的清蓮莫不如此,盛夏的月半清蓮已經(jīng)沒有了淡淡的花香,沒有了初露的蓮稚的青澀,也沒有了顆顆露珠,只剩下了甘于濁水的堅貞與堅韌,這端莊大方的種種,便構(gòu)成了月半蓮之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