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珍珠泉教學設計和反思 珍珠泉教案板書篇一
1.整體讀全文一次后,理解課文的主要意思,即課文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2.遇到不懂的字詞,就采用多種形式去問,如查字典、請教同學、老師或父母。
3.質疑.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問題。
4.反復讀文,找出答案,從段入手,短中找句,句中找出關鍵字眼。
5.再次感情讀文,體會不同人物所表達的情感。
6.讀完后,看看自己想說些什么(拓展學生思維)。
沒想到,我這樣一講,同學們的思路頓開,結合課文《珍珠泉》,再讓學生讀文。很快,就有學生提出問題,如:“為什么叫珍珠泉?”馬上有同學找到了第三自然段,并把句子找出來了。又如,“珍珠泉周圍有什么景物?”很多同學搶著把句子找出來并很有感情地讀了出來:“這是一潭深綠的泉水。周圍鑲嵌著不大……給珍珠泉編了個樸素的花環(huán)。”并指出了關鍵詞語“石頭、黑里透綠的青苔、蕨草、花兒……”通過這一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教學時,只要我們老師指導的方法得當,學生的思路就能打開。我們不能低估學生的能力,同時更要積極鉆研教材、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才能受收到較好的成效。俗話說得好:有怎樣的教師,就有怎樣的學生。
珍珠泉教學設計和反思 珍珠泉教案板書篇二
語文學習的實踐性很強,對一些含義深刻的詞句段的感悟一定要讀進去,實現(xiàn)層層深入。
“層層深入”強調的是學生傾心閱讀、潛心思考、真心與文本對話,實現(xiàn)逐步解讀、慢慢開朗,直至最佳!
《珍珠泉》一課寫到水清的句子是: “水是那樣深,又是那樣清,清得能看見潭底的青褐色的石頭,能看見沉積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經發(fā)黑的樹葉??上]有魚,是水太清太涼的緣故吧?”
師:從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泉水很清呢?
生1:從“水是那樣清”的“那樣清”能看出。(學生抓住了“那樣”來體會)
教師(不滿足):其他同學呢?
生2:珍珠泉的水“清得能看見潭底的青褐色的石頭,能看見沉積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經發(fā)黑的.樹葉?!保ㄒ膊诲e了,讀書來整體回答)
師(引導深入):能具體談談你從哪體會到泉水的清嗎?
生3:能看見潭底的石頭、沙礫和樹葉,所以說水很清。(抓住了“潭底”的景物)
生4:老師,我給他補充,看清的是潭底青褐色的石頭、細小的沙粒和已經發(fā)黑的樹葉。
師:你的補充真了不起?。嫦虼蠹遥┰僮x讀這個句子,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生5:這潭水很深,在那樣深的潭水中能把潭底看得清清楚楚!潭水非常清澈!
大家嘖嘖稱贊。
師:別忘了,“這是一潭深綠的泉水”,還能看見“青褐色的石頭”、“發(fā)黑的樹葉”;還能看清細小的沙粒??梢哉f泉水——太清了?。◣熒暎?/p>
師:再讀讀最后一句話是不是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泉水很清。
生讀“可惜沒有魚,是水太清太涼的緣故吧?”
似乎水清顯而易見,真正懂得卻并不容易。我們看到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層層深入地感悟,實現(xiàn)立足整體求解局部的最佳效果。
珍珠泉教學設計和反思 珍珠泉教案板書篇三
我從沒料到學校領導會連續(xù)聽我的課,前天校長剛突然襲擊聽了一堂一年級的語文課,今天剛吃過早餐,又推開三年級的教室門,拿著本本進教室,我吃驚地問:“您來聽課?”校長不茍言笑點點頭。接著我善意提醒:“是我上課呢!”意思很明顯,您走錯地方了,因為你剛聽過我的課。但是,領導毫不猶豫點點頭,找個座位自顧自坐下。
天啦,我本打算這堂課讓孩子們背誦課文的,因為三年級的1、2、3課都是要求背誦的,這些小不點都沒過關呢!換言之,我今天沒打算上新課??!第4課是一篇閱讀課文,我對課文一點都不熟悉,甚至我連《教師用書》都沒拿到手,因為還沒發(fā)放到學校。
我的頭兩個大,上課鈴聲按時響起!
當然,還是先進行我們的課前經典誦讀活動。孩子們讀了三首古詩。我的導入也就從古詩開始了:孩子們,我們從剛才的三首古詩中領略了春天的無邊春色,夏日荷花的別樣紅,這堂課我們將一起去“珍珠泉”看看。請伸出你的小手,跟著我寫課題《珍珠泉》。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請同學們翻開書11頁,讀讀自學提示,看看學習這課,要完成一些什么任務呢?
孩子們很積極,這個問題也很簡單,很快他們就找到了答案,第一弄清楚珍珠泉有什么特點,第二,弄清作者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我決定就圍繞這兩個問題來教學。
初讀課文,掃清生字新詞的障礙。很遺憾的是,我找的課件里居然沒有認讀生字新詞這張燈片。最后,字詞的認讀只好看著書本讀。
再讀課文的時候應用的是默讀的方式,要孩子們快速找出課文中寫珍珠泉特點的自然段。
隨后,就是孩子們分組學習,一二三組的孩子學習第二自然段,找出珍珠泉的特點,并說說你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出來的,是如何體會出來的,把相關的句子劃上橫線,批注體會。四五六組的孩子學習第三自然段,找出珍珠泉的特點,把自己最喜歡的句子畫上橫線,并批注喜歡的理由。
分組學習結束后,就是交流。今天孩子們的發(fā)言不是特別積極,但是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因為畢竟孩子們這堂課是第一次接觸這篇課文,能學出這樣的效果還是很不容易的。特別是在朗讀重點句子的時候,孩子們能繪聲繪色地朗讀,讓人覺得欣慰。
朗讀到位之后,體會感情那就更容易了。在孩子們朗讀了寫泡泡顏色的句子之后,我直接問,你們剛才的朗讀除了讀出泡泡的美麗之外,還讀出了什么感情,孩子們一起說:“喜歡?!蔽翼槃菡f:“是啊,這也是作者要表達的感情,作者在課文的四五六自然段直抒胸臆,表達了自己對珍珠泉的喜歡之情,請你們朗讀這三個自然段,將直接表達作者感情的句子劃上橫線。最后,將這些句子表達作者感情的句子讀了讀,下課鈴聲也響起了。
校長給了兩點建議:第一,課堂中要設計一些小游戲,寓教于樂,這樣孩子們學習的時候才不會覺得疲憊;第二,課件要整合好。這的確是非常切中實際的建議。
以后,課前還是要做一些準備啊!
珍珠泉教學設計和反思 珍珠泉教案板書篇四
《珍珠泉》是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寫了珍珠泉水又綠又清,水泡既美麗又有趣,表達了作者對珍珠泉、對家鄉(xiāng)的贊美和喜愛之情。文章條理清晰重點突出,內容具體,有不少生動優(yōu)美的語句,是學生學習的佳作。為此設計了三個活動方案:
活動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助學提示: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的閱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完成填空。
()把一物嵌如另一物體內。本課指泉水周圍有一圈石頭,就像是泉水嵌如石頭圈中一樣。
()本課指流水的流速減慢時,所挾帶的砂石、塵土等沉淀堆積在潭底。
()本課指村里的水井沒水了。
()原因。
()裂開。本課指小水泡升到水面后裂開后,消失了。
()潑下(液體)等;灑。
2.了解課文圍繞“珍珠泉”都寫了什么?
活動二:精讀課文,感悟特點
助學提示:1.珍珠泉有哪些特點?用“~~~~~”在文中畫出來,要用朗讀表現(xiàn)出來。
2.為什么要叫珍珠泉呢?在小組內讀一讀討論討論。
活動三:課內延伸,總結課文
1.讀句子,再仿照著寫一寫。
水是那樣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
天是那樣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是那樣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就是美麗的珍珠泉,這就是我們村的珍珠泉。
這就是_____________,這就是_____________。
2.討論思考:“我灑下了多少珍珠啊”中的“珍珠”指的是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當堂達標:據課文內容填空。
助學提示:我們村子有一眼清泉,叫()。清泉的()泉水很美。泉水是()色的,水清得可以看見潭底的()。最有特點的是潭底冒出的(),在太陽金光的照射下閃亮閃亮的,反射出各種顏色,這種情景可以用一個四字詞語來表示,—─()。
通過以上的學習,學生已深深的感受到作者是多么喜歡珍珠泉,同時我也感受到學生也已經深深的愛上了這眼清泉,在他們心中有了一種表達需要。在總結時向同學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假如讓你介紹珍珠泉,你會用什么語氣介紹,什么心情?為什么會這樣?學生會以作者的身份讀出自己的感受,全文的朗讀一氣呵成。
珍珠泉教學設計和反思 珍珠泉教案板書篇五
《珍珠泉》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語言優(yōu)美,選編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了解珍珠泉的美麗景色,感受作者對大自然和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同時還要了解文章敘述的順序,積累課文優(yōu)美語言。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了解珍珠泉的美麗,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教師應該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充分交流,體會珍珠泉的特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卻把這篇略讀課文當做精讀課文來講了,對教材的解讀不深入,教學設計不夠合理,時間利用不到位,導致沒能完成教學任務。課后其他老師與我進行了交流,給我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我自己也對這節(jié)課進行了如下反思:
首先導入環(huán)節(jié)不夠簡潔,讓學生說說我國有哪些神奇的泉以及各自的特點,結合課后資料袋教師圖片展示,這個環(huán)節(jié)花時過多,可將資料袋放在課后作為拓展;其次三年級雖然字詞教學仍為重點,但對于一篇略讀課文來說,把字詞單獨拿出來教學,部分字詞還配以圖片展示講解,例如:“青苔”、“蕨草”。從重點字詞到重點句子,還進行了各種形式的讀,花時同樣過多,這樣的字詞教學在一篇略讀課文中是不需要的,導入和字詞兩個環(huán)節(jié)花時過多導致課文內容的學習時間不夠,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最后在課文細節(jié)的處理上還不夠成熟,對于重點內容的挖掘不夠深,語言訓練點也沒有很有效地進行拓展。
通過這節(jié)略讀課文的教學,我和許多老師進行了交流,自己也進行了許多反思,從中我也收獲了很多,以后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做到有效教學。
首先,有效的導入,略讀課文的導入應該簡潔明了,一是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引起學生對即將進行的學習內容的關注。二是能準確切入學習的內容,指向該教學活動目標的核心。
其次,教學時,教師要還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重視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先理清文章脈絡,可嘗試歸納每一自然段的大意;《珍珠泉》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景美情深,教師在學生自學基礎上進行指導,引導學生在品詞分析中欣賞優(yōu)美的語言,學習作者的表達方式,學會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景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讀中品嘗到美的愉悅,同時得到美的熏陶。
最后,突出重點,體會泉水的特點及水泡之美。本文重點寫了泉水綠、深、清的三個特點,從水泡的形、動、色三方面介紹了水泡的有趣。可以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想象,為學生感情朗讀提供語言環(huán)境,同時也是一次很好的說話寫話練習。對于一些不同常規(guī)的用詞點,教師應該適時點撥,帶領學生去體會,例如“太陽篩下一束束金光”中的“篩”字,為什么不用“照”、“射”呢?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用詞之精妙。
整個教學過程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做適當點撥、指導,各個環(huán)節(jié)做到有效教學,這樣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今后自己在教材的研讀上還要不斷深入,在教案的設計上要更加注重實效,環(huán)節(jié)設計不僅要有效更要高效。
珍珠泉教學設計和反思 珍珠泉教案板書篇六
《珍珠泉》這篇課文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寫了珍珠泉水又綠又清,水泡既美麗又有趣,表達了作者對珍珠泉、對家鄉(xiāng)的贊美和喜愛之情。
通過對這篇課文的研讀,我設計了了解美景中悟情的教學思路:
1、泉水的特點。特點:綠、深、清。
我讓學生充分的想象:
那樣清,清得能倒映出( )。水是那樣清,清得就像( )。從而讓學生感受泉水的美,為進一步的朗讀做基礎。具體感受完三個特點后,我創(chuàng)設了讓學生給老師們介紹珍珠泉的水有多美,為學生感情朗讀提供了語言環(huán)境。
2、有趣的水泡。
課文從水泡的形、動、色三方面介紹了水泡的有趣。在學習水泡的形時,我采用了評讀的方式,讓學生在相互的朗讀之中感受重點。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朗讀能力,又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接著我借助學生的表演,讓學生感受到了水泡的形成過程的有趣。在這我為學生表達的訓練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景:“小水泡們,你撲哧一笑想說什么?”為學生的朗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學習水泡的顏色時,我讓學生自己去找讀懂了什么?但我發(fā)現(xiàn)平時教學中多次強調的標點的.問題學生病沒有真正得到重視,所以耽誤了時間。設計時可以改為找了兩個同學讀,在第二個同學讀時我告訴了它讀的技巧,一方面是為引起其他同學的重視,另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水泡的五顏六色。
3、通過以上的學習,學生已深深的感受到作者是多么喜歡珍珠泉,同時我也感受到學生也已經深深的愛上了這眼清泉,在他們心中有了一種表達需要。
這時我設計了:你想對珍珠泉說些什么?作者說了什么,找到文中的話,讀出自己的感受。在這一部分中學生強調更多的是前半句。為此我為學生設計了一個重走作者童年走的小路去打水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到水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從而達到贊美家鄉(xiāng)的情感。這一部分中學生的情緒被充分的調動起來了。順理成章的設計了一首小詩,讓學生盡情的表達。
《《珍珠泉》教學反思》全文共742字
《珍珠泉》一課內容淺顯,語言優(yōu)美,四處可拾好詞好句。比如:
1、“綠色的大絨球不大整齊的石頭,黑里透綠的青苔沒有一點兒雜色的蕨草,悄悄開放著的花朵,樸素的花環(huán),青褐色的石頭,已經發(fā)黑的樹葉密密的樹葉,金色的光斑,彩色的珍珠,美麗的珍珠泉?!?/p>
2、“水是那樣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水是那樣深,又那樣清,清得能看見潭底的青褐色的石頭,能看見沉積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經發(fā)黑的樹葉?!蓖ㄟ^三個“那樣”從不同的角度寫出了泉水綠的程度,表達了作者對綠的美感和贊嘆的感情。
3、“開始,水泡很小,搖晃著越升越高,越來越大,最后在水面綻開了,在撲哧一聲中消失了?!眲t通過擬人手法的運用,將作者喜悅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圍繞第一句,從顏色、形狀、聲音、水泡消失的變化過程等方面把珍珠泉的特點給寫出來了,可以引導學生圍繞中心句來寫一段話。
珍珠泉教學設計和反思 珍珠泉教案板書篇七
《珍珠泉》是一篇略讀課文,在講這一課時,我在三一班和三二班不同的教學時,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語文教學中的一些問題。
《珍珠泉》這篇略讀課文,在三二班教學中,我把這篇略讀課文當成精讀課文來講了。其實,這篇課文主要抓住自讀提示中珍珠泉的特點和體會作者對珍珠泉的喜愛之情。但我講的時候,卻把教學重點被動的放在了歸納每段的段落大意。致使學生在教學中沒有達到應該應該的教學效果。在三一班講授這一課時,我改變了自己的教學模式,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珍珠泉的特點和體會作者對珍珠泉的喜愛之情上。這次課堂上,教學過程還算流暢,但又出現(xiàn)了另外一些問題。就是我對學生讀的指導還不到位,學生對讀書中的感情變化的引導還不到位。
為此,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做到有效指導。
在學習過程的起始和學習過程中的過渡時,教師能通過有價值的情景或問題,引起學生對即將進行的學習內容的關注。有效地導入一是要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二是能準確切入學習的內容,指向該教學活動目標的核心。
做到指導語明確具體。學習活動指導語的活動內容要指向學習目標的`核心概念,讓學生知道要干什么;活動要求要明確活動的方式和結果,讓學生指導怎么干和干到什么程度。
能引導學生通過展示表達和深化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在學生展示過程中,引導學生將觀點、問題呈現(xiàn)清楚,提示、點撥學生有效質疑、釋疑,恰當捕捉和利用課堂的生成資源,促進學生認識的澄清和深化。在此過程中要避免在學生發(fā)言過程中過早或過多干預,不給學生思考和表達的空間,使學生的問題和思考不能充分呈現(xiàn)。
學習活動評價貫穿學習過程始終。恰當?shù)脑u價能激勵和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小組互助合作、激勵學生敢于表達。教師的評價要促進學生學習改進,因此評價語要指向學習態(tài)度、方式,而不是指向學生本身和學習成果的優(yōu)劣。
珍珠泉教學設計和反思 珍珠泉教案板書篇八
“探究性自學”指的是學生在初探性自學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課堂調控,整理若干問題,采用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法展開的閱讀活動。它重視以學生的主動性來揭示矛盾,使學生獲得一種內動力,從而促進閱讀,培養(yǎng)能力。在探究性自學過程中,關鍵要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互動地研討問題,多方尋求答案。
以教學《珍珠泉》為例。在閱讀提示中為孩子們提供了兩個問題:1、課文寫了珍珠泉的哪些特點。2、表達了怎樣的感情。針對這兩個問題,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先出示問題,先引導學生獨立認真讀書,自主尋求答案,培養(yǎng)學生認真閱讀的好習慣,給足泛一充分思考的時間。
后組織四人小組討論,總結出哪些特點,再相機進行閱讀指導。主旨是引導學生在潛心讀書的基礎上,在合作討論中解決問題。
在這種探究式自學方式中,我們應該注意學生幾方面的習慣。
(1)自讀、自悟的習慣。每一個學生都是學習的主角,要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面對文本,充分地讀書,邊讀邊思考,逐步悟出文章為什么要這樣寫而不那樣寫,領會文章表達的精妙之處及蘊含的內涵。
(2)傾聽的習慣,既要保護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也要鼓勵他們聽完其他同學的發(fā)言。
(3)勇于發(fā)表獨到見解的習慣。要鼓勵學生既善于從文本及他人身上汲取思想養(yǎng)料,學習表達技巧,獲得審美體驗,又敢于大膽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向同學挑戰(zhàn),向老師挑戰(zhàn),向教材挑戰(zhàn)。
《珍珠泉》這篇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珍珠泉的特點以及它的美麗,表達了作者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感覺有3點做得不錯。首先,在講解珍珠泉的特點小水泡時,鼓勵并帶著同學們一起想象,想想他們自己平時吹的.泡泡,使他們更好地了解小水泡這個特點,并認識到珍珠泉名字的由來。其次,反復強調文中表達作者感情的語句,使同學們感受到作者對珍珠泉的喜愛,對家鄉(xiāng)的喜愛。另外,利用課堂剩余時間,及時用來學習課后資料袋(我國有很多神奇的泉)。
然而,在講解過程中也存在許多不足。
一、珍珠泉的特點講到了,但不夠突出,沒有讓學生反復讀,去體會它的美。綠:水是那樣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清:清得能看見潭底青褐色的石頭,能看見沉積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經發(fā)黑的樹葉。
二、在講珍珠泉周圍的環(huán)境時沒有說明描寫順序。先寫周圍的石頭、蕨草、花環(huán),再寫珍珠泉的水。還應該聯(lián)系實際,提醒同學們平時寫作要有一定順序。
三、課文推進得較快。在熟讀課文的情況下可行,初學是不可以的。
珍珠泉教學設計和反思 珍珠泉教案板書篇九
一、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把內容寫準確、寫形象的方法。
2.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并在讀中欣賞、感悟珍珠泉的美。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以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理解并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并背誦指定段落。
二、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三、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把內容寫準確,寫形象的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自學生字,檢查預習,理解詞語,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
1.同學們,你們看見過泉水嗎?在哪里見過描述一下。
2.老師帶領大家去作者的家鄉(xiāng)珍珠泉看一看。
(1)配樂教師范讀。
(2.)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像珍珠泉的美景。
(3)問題:你想到了什么?描寫一下這是一幅什么樣的圖畫?然后用一個字來概括。 (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展想像)
二、自讀課文
1.預習課文
(1)通過字典、詞典、結合上下文、換近義詞等方法,自學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2)提出不懂的問題。
2. 檢查預習
(1)查字詞,教師抽讀。
(2)不理解的字詞全班幫助解決。
(3)小組進行朗讀比賽(是否正確流利)。
(4)根據學生質疑解疑。
(5)文章都從哪幾方面描寫珍珠泉?讀后說說體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課下作業(yè):
下節(jié)課我們全班同學要到珍珠泉做一次旅行,請選擇你認為珍珠泉最美的`景色,向同學做介
紹。自由結合小組合作??梢杂信錁?、有圖畫、導游做介紹、游客談感受。(通過動手、動口、配樂以及小組合作使學生理解文中的語言美,學會欣賞美、表現(xiàn)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繪畫、朗讀、品味,感悟美景,并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把內容寫準確、形象的方法。背誦指定的段落。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課文
1.同學們旅行開始了,小組以旅行團的形式進行匯報。(品味語言的具體形象) 例:泉的位置:同學張貼繪畫。導游配樂朗讀。游客談體會。同學評議。(從多種角度評價,加深學生對景物特點的理解,發(fā)展思維,豐富語言)
2.其他兩個部分方法同上。
3.重點指導學習水泡兒(有難度)
教師提示:文章最有趣的部分應是水泡,作者是從幾方面描寫的?你喜歡哪一部分?為什么?
4.分四個部分進行指導背誦。
5.師生共同朗讀背誦,我們都是小導游,讓我們帶領游客再一次欣賞珍珠泉的美景。(配樂、看圖、加上表情動作,感受美與作者產生共鳴)
6.評價。你這次旅行愉快嗎?談談感受。
板書設計:
珍珠泉
泉水:深 綠 清 愛泉水 水泡:晶 瑩 透 亮 愛家鄉(xiāng)
珍珠泉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在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上自然和前面的課文有所區(qū)別。首先體現(xiàn)在教學上,我主要讓學生說說自己見過或聽說過的泉水。一些學生談到了他們知道的泉水的名字、特點、味道。通過交流資料,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然后讓學生充分自學,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我把一些能體現(xiàn)課文重難點的問題列在黑板上,學生自己讀書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再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全班交流。通過討論,向老師匯報自學所得。
體會珍珠泉水綠、深、清的特點。所欠缺的是讓學生自讀、討論的時間不夠寬裕。略讀課文,應該盡量的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在指導朗讀這一塊,主要讓學生自
己體會作者對珍珠泉的喜愛之情,帶著自豪、贊美之情練習朗讀課文。而本課的學習也為本單元習作做了準備。布置一項觀察日記,讓學生走出家門,看看自己生活的周圍有沒有這樣美好的景物,他們又有什么特點?仔細觀察,寫一篇觀察日記。本課最大的特點就是發(fā)揮民主,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