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灰雀》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灰雀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一
循著統(tǒng)編版教材的編排理念,本著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求發(fā)展的語文教學原則,著力于兒童的言語學習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情有趣的語文實踐活動,從單元整體編排上去系統(tǒng)分析單元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在新舊教材對比中明晰老課的新使命,促成統(tǒng)編教材體系下的老課文教學新價值、課時核心新目標的有效落實。
《灰雀》是部編本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三篇課文。這組教材以“美好的品質(zhì)”為人文主題,落實“帶著問題默讀,理解課文意思”這一語文素養(yǎng)。文本中列寧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猶如溫暖的陽光,給我們希望和力量,文本在表達上主要通過列寧和男孩的語言和行動來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展現(xiàn)事件的發(fā)展進程。基于這一文本特色引導學生借助提示語讀好對話,采用“小偵探”破案這一閱讀策略激發(fā)學生探索興趣,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能力,落實帶著問題默讀課文揣摩人物心理這一人文素養(yǎng),文中描寫時間的詞語為學生理清課文脈絡,感受故事發(fā)展順序,為“學寫一件簡單的事”奠定基礎。
三年級學生對于識字和分角色朗讀對話已有了一定的基礎,通過《蜜蜂引路》一文的學習,對列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學生對于文本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文本中的小男孩和學生年齡相仿,對于灰雀是否男孩抓走充滿好奇,利用“小偵探”破案這一閱讀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閱讀推理能力。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寧、胸”等十個生字,理解“婉轉(zhuǎn)、自言自語、肯定”等詞,會寫“雀”等字。
2、分角色朗讀對話,借助提示語讀好對話。
3、學習帶著問題邊默讀邊揣摩人物內(nèi)心想法,體會列寧對男孩的尊重和男孩的誠實。
教學重點:
借助提示語讀好對話;揣摩人物內(nèi)心想法,體會列寧和男孩的美好品質(zhì)。
教學難點:
學習帶著問題邊默讀邊聯(lián)系上下文來揣摩人物心理。
教學準備:
1、設計教案,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小偵探獎章”若干。(教師)
2、預習課文,完成學習單的預習部分。(學生)
教學過程:
板塊一:揭示課題,檢查預習。
1、教學“雀”:出示雀:一種小小的短尾巴鳥,“隹”指短尾巴鳥。師范寫“雀”字,生書寫“雀”字。
2、揭題:雀一般指麻雀,麻雀歡蹦亂跳就叫“歡呼雀躍”,教室里靜得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這叫“鴉雀無聲”。字不離詞,詞不離句,這樣學習漢字多有趣。文中的雀不是麻雀,而是灰雀。(板書:灰)生齊讀課題。
3、檢查預習:
(1)出示第一題,生校對,強調(diào)“胸脯”的“脯”讀第二聲,生讀詞,拍拍胸脯,胸脯跟身體有關,兩個字都是月字旁。生齊讀第一題。
(2)出示第二題,生邊讀邊校對,齊讀句子。
(3)出示第三題:判斷灰雀是不是男孩抓走的。
(設計意圖:抓“雀字進行字理教學,讓學生理解“雀”的同時體會學習漢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趣味。檢查預習,為新課教學奠定基礎。)
板塊二:借理由圈,查找證據(jù)。
過渡:灰雀到底是不是男孩抓走的?口說無憑,讓我們來當一回小偵探,從文中找找證據(jù)吧。出示:
1、學生默讀課文,劃出灰雀是或不是男孩抓走的證據(jù)。
2、小組合作,抓關鍵詞填寫理由圈。
3、偵查小隊上臺展示理由。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小偵探破案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借助理由圈這種可視化學習方式讀懂課文內(nèi)容。學生在默讀、篩選、概括、合作等真實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了語文能力。)
板塊三:借助提示語,分角色讀好對話。
過渡:大家的證據(jù)大都來自人物語言,讓我們走進對話。出示:
1、默讀3-10自然段,劃出對話。指名讀列寧和男孩的話,出示課件校對。
2、同桌分角色朗讀。
3、指名同桌讀第一組對話,評價、交流朗讀經(jīng)驗。
4、添加提示語讀好對話:(板書:提示語)
(1)指名學生添加不同的提示語讀好對話。
(2)引讀:師讀提示語,生齊讀對話。
(3)分角色朗讀:男女分角色讀好對話。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帶著問題默讀對話,劃出對話分角色朗讀,利用提示語這個抓手讀懂人物情感,朗讀指導尊重學生真實感受。)
板塊四:借案情推理,揣摩心理。
1、揣摩列寧心理
過渡:讀完對話,你覺得灰雀是不是男孩抓走的?列寧知道真相嗎?他又是怎么想的?再讀對話,邊默讀邊揣摩列寧的心思。(板書:揣摩心理:)
(1)學生默讀對話。
(2)揣摩列寧心理:列寧每次說話時都是怎么想的?四人一小組選擇一處揣摩列寧的內(nèi)心想法。
(3)交流反饋:預設:列寧找灰雀看見男孩會怎么想?聽到男孩吞吞吐吐的回答,列寧心里會怎么想?男孩想告訴列寧什么?列寧見到男孩欲言又止時是怎么想的?男孩看看列寧在猶豫什么?男孩說一定會飛回來時,列寧怎么想?
(4)師生配合讀列寧心理和言語,發(fā)現(xiàn)想的和說的不一樣,探討不一樣原因。
2、揣摩男孩心理。
(1)男孩又是怎么想的?請再默讀對話,借評價標準完成《作業(yè)本》五(1)。
(2)再次確認:灰雀是不是男孩捉走的?
3、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當了回小偵探,學會帶著問題默讀課文,找到是男孩捉走灰雀的證據(jù),學會抓提示語和揣摩人物心理讀懂對話。小偵探們,帶著這份認真與執(zhí)著,在語文的世界里你可以解更多的言語密碼。
(設計意圖:學生在情境中帶著問題默讀對話,聯(lián)系上下文揣摩列寧的心理,理解列寧的心理變化過程,習得方法后再自主揣摩男孩的心理,學生思維在推理、反思、創(chuàng)造中進一步得到鍛煉。)
教學反思:
教學首先應該讓生命在場,讓兒童在場,教師應以兒童的潛在狀態(tài)來確定教學目標。教學是認知活動,更是生命活動,沒有基于學情的教學目標,就是虛目標;沒有基于學情的教學,就是虛教學?;趯W情,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基于學情,適時調(diào)整教學預案是教學的關鍵所在。
三年級學生對于識字已有了一定的基礎,通過《蜜蜂引路》一文的學習,對列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學生對于文本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因此,舍去原先的生字籠統(tǒng)教學,改為借助課前學習單,讓學生自主學習本課生字詞,檢查預習時只抓易錯字進行教學。三年級孩子對于分角色朗讀對話也有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因此,舍去原先逐句朗讀,逐句引導分析體會人物情感的教學設計,放手讓學生交流朗讀對話的方法后直接引導學生添加提示語,借助提示語分角色讀出語氣,讀好對話,落實本課的朗讀目標?;趯W情,適時調(diào)整教學目標和教學預案,落實本課教學的一般性教學目標。
從三年級兒童閱讀的年段目標出發(fā),初知大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這對三年級起始段的孩子來說是一個難點。怎么降低難度?學習“概括”要給學生提供合適的支架,把概括文本主要內(nèi)容從第一課時移到第二課時,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找出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接著思考這三個時間點分別寫了什么內(nèi)容,最后引導學生把三個時間段的內(nèi)容連起來。如此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既尊重學情降低難度,又讓學生感受故事發(fā)展順序,習得方法為續(xù)寫故事和“學寫一件簡單的事”的習作奠定基礎。
《灰雀》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灰雀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二
1、讀課文,了解灰雀失而復回的故事,學習小男孩用送回灰雀的實際行動改正錯誤的誠實品質(zhì),感受列寧對孩子、對鳥類的愛。
2、能結合課文內(nèi)容展開想象。
理解“列寧為什么認為那個男孩是誠實的?”
小男孩第一天離開列寧后是怎樣想的?
電腦課件,演示文稿。
一、導入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教師一邊演示課件一邊講:同學們,你們看正向我們走來的這位老人就是列寧,他不但善良,和藹可親,而且他還非常喜愛小動物,今天我們就學習《灰雀》(板書課題)。
2、開門見山:
今天我們學《灰雀》,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想法?
教學意圖:導入激趣。老師們可根據(jù)實際情況來定,看看用哪種方法更好。
二、預習課文
1、出示學習方法:
(1) 初讀課文,標出自然段,邊讀邊看哪些詞不會。
(2) 帶著問題讀,想一想公園里丟失的一只灰雀又回來了,這是怎么回事?
教學意圖: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
2、學生按照學習方法自學課文:
(1) 自己學。
(2) 分小組學。
教學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3、檢查學習情況:
(1) 同學們,你想找?guī)讉€人來讀這篇課文呀?為什么?
學生如果答出三個人分角色朗讀就達到學生明白這篇課文的人物是列寧和小男孩。
教學意圖:通過自主學習使學生了解課文內(nèi)容。
(2) 通過讀課文,你有那些詞不會可以提出來,同學之間相互解答。
自言自語 可惜 堅定 果然 誠實 歡蹦亂跳 仰望 微笑
如果有一些詞答不出來,教師可結合課文中的句子或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
⑶ 公園里丟失的一只灰雀又飛回來了,這是怎么回事?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學生可能回答:
① 小男孩特別喜歡這只灰雀,所以把它抓走了,想自己養(yǎng)著。當他看到列寧是那么喜愛關心這只灰雀,為再也看不到它傷感時,小男孩被感動了,所以又悄悄地把灰雀拿回來了。
② 小男孩被列寧說的話深深打動了,他為自己想獨自養(yǎng)灰雀的事感到不安,于是沒跟列寧說出事情真相,但他已經(jīng)覺得自己這樣做太自私了,于是第二天他又把灰雀放回來了。
如果學生回答不出來,播放電腦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3~10自然段,把列寧和小男孩對話的句子畫下來,想一想你應該怎樣讀列寧與小男孩的對話。
2、要求:
兩人為一組,讀一讀列寧和小男孩的對話。(出示表格)
(1) 你是怎樣讀列寧和小男孩的對話的?給大家讀一讀,為什么要這樣讀?
(2) 找2個同學用不同語氣來讀,通過對比讀、抓重點詞,體會出列寧和小男孩此時此刻的心情。
老師們可根據(jù)班內(nèi)實際情況選擇一種方法。
3、請同學們分角色朗讀課文3~10自然段。大家邊聽邊體會此時此刻列寧和小男孩是什么心情。
教學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同時體現(xiàn)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
4、那么,第一天小男孩離開列寧后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呢?
學生可能回答:
① 都怪我一時糊涂,把小灰雀抓回家來。
② 由于我的過錯,讓時刻惦記灰雀的人們擔憂。
③ 我太喜歡灰雀了,真不想把它送回去,可是我已經(jīng)答應人家了,男子漢說到做到。
學生可能說出很多種情況,至于小男孩怎么說的,又是怎么做的,同樣也不限定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教學意圖:鼓勵學生,積極思維,大膽感想,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5、那結果怎樣呢?請同學們自由讀11~13自然段。
提問:
(1) 想一想列寧為什么認為那個小男孩是誠實的?
(2) 同學們學完課文,你認為那個小男孩是誠實的孩子嗎?為什么?
老師們可根據(jù)班內(nèi)實際情況選擇一種方法。
學生可能回答:
① 小男孩把灰雀送回來了,所以列寧認為他是一個誠實的孩子。
② 小男孩一開始沒說真話不誠實,可是后來他被列寧說的話感動了,用實際行動改正錯誤,所以列寧仍然認為他是一個誠實的孩子。
③ 小男孩一開始不誠實,后來他又把灰雀送回來了,我認為他還是個誠實的孩子。
④ 那個男孩是一個誠實的孩子,因為他最終把灰雀送回來了。
教學意圖:讓學生自己動腦筋思考問題,解答問題。
6、回讀課文:
方法:
(1) 小組同學用你們小組喜歡的方式有語氣朗讀課文。
(2) 把課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第二部分:對話;第三部分:結果。你喜歡那部分,起立讀。
教學意圖: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的環(huán)境,回讀全文,整合內(nèi)容。
老師們可根據(jù)班內(nèi)實際情況選擇一種方法。
四、說話、寫話訓練
方法:
1、用上“列寧”“灰雀”“小男孩”這三個詞說一句話。
學生可能會說出:
① 列寧愛灰雀。
② 列寧和小男孩都愛灰雀。
③ 列寧愛小男孩。
2、你想對列寧、灰雀、小男孩說出什么?寫下來。
學生可能寫出:
① 列寧是一個非常有愛心的善良老人。
② 多可愛的灰雀呀!我喜歡你。
③ 我希望小男孩也像列寧那樣做一個愛護鳥類,愛護小動物的人。
教學意圖:發(fā)散思維,訓練學生口頭表達和寫話能力。
老師們可根據(jù)班內(nèi)實際情況選擇一種方法。
五、布置作業(yè)
1、自己給自己留作業(yè)。
2、回家后有語氣的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好詞好句摘抄下來。
老師可根據(jù)班內(nèi)實際情況選擇一種方法。
六、教師小結
《灰雀》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灰雀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三
1、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詞語意思,能正確讀寫“郊外、散步、胸脯”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這是本課教學重點)
3、了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fā)孩子放鳥歸園的故事,體會列寧愛鳥更愛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錯就改是誠實的表現(xiàn)。(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一、講故事,引出人物
1、出示《蜜蜂引路》的故事,讓學生閱讀并找出主人公,說說他是個怎樣的人?
2、介紹人物:列寧簡介(出示課件)
3、講述故事《誠實的孩子》認識小時候的列寧為本課內(nèi)容做鋪墊。
今天,我們要學習有關列寧的另一個故事《灰雀》,從題目看好像看不出他們之間有什么關聯(lián),那我們就一起走進文本去了解內(nèi)容吧。(板書課題)
二、初讀了解內(nèi)容,感知情節(jié)
1、自由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生字新詞,不懂得查字典或同桌交流學習。
2、檢查預習,認讀生字新詞(出示課件)指名讓學生來讀并幫助糾正字音。
3、讀懂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理清思路找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來概括文本內(nèi)容。
三、理解內(nèi)容,體會感情
1、從文中的哪些語句中可以看出列寧對灰雀的喜愛?列寧為什么喜歡灰雀?
2、理解詞語意思,體會列寧的用心用情。
3、當你喜歡一件東西時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4、當有一天你喜歡的東西不見了,你會是什么感受?列寧呢?感同身受。
5、分角色閱讀對話,體會各自的心理活動,并讀出當時的語氣,體會列寧的擔憂著急、惋惜關心灰雀的心情。
6、當你是那個小男孩,看到這一幕聽到列寧的話,你是什么感受?你又會怎么做?
7、當列寧第二天看到灰雀回來之后的感受是怎樣的,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體會。小男孩又是怎么表現(xiàn)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現(xiàn)?
8、思考:列寧為什么問灰雀而不問小男孩?
9、列寧和小男孩都愛灰雀,你更喜歡贊同哪種愛,說說你的理由。
10、小結:愛不一定要擁有,放手也是一種愛,就像你的父母把你捧在手心里是愛,但這種愛會很累會讓你失去了體驗生活的感受,不如放手讓你自己來走進生活感受生活會活的有尊嚴更自信。
四、延伸拓展,感情升華
1、列寧對灰雀的愛是給予自由,而對小男孩的愛是尊重,讓他做個誠實的好孩子,這就是列寧小時候的故事。
2、學了這課你有什么感受或收獲?
3、假如你是這只灰雀,面對列寧或小男孩想說點什么?
4、學習并積累列寧名言。
五、課后作業(yè)
1、搜集閱讀列寧的一些故事,學習他的優(yōu)秀品質(zhì)。
2、把讀后的故事寫寫感受。
《灰雀》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灰雀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四
列寧喜歡看樹林里的美麗灰雀,有一天不見了,著急的找遍了。后來知道是小男孩抓走了,列寧耐心教育,男孩放回了灰雀,列寧也保護了小男孩的自尊心。
1、認識課文中的生字和詞語,會寫12個必寫生字。
2、通過朗讀課文,初步知道課文寫的:灰雀的美麗,列寧和小男孩都喜歡灰雀,灰雀從“有——不見——回來”的過程和男孩“心虛——知錯——改錯”心理變化。
3、感悟列寧耐心教育的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處事能力。
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小男孩幾次語言的變化以及他怎樣自覺改正錯誤的。感受列寧用愛心去感化小男孩的過程。
1出示灰雀的相關圖片,觀察后引導正確朗讀課題。(會讀,書空)
出示列寧的圖片作簡單見紹。他們之間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設計意圖:利用直觀形象的內(nèi)容激起學生對學生的興趣,進入課文,了解文本。)
2、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通課文,注意課文中的生字和詞語。(下去指導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習慣。)
引導合作朗讀生字和詞語,同桌研究如何去識記。教師設計先讓優(yōu)秀學生領讀,再自由鞏固朗讀。(注意翹舌音:渣、者、誠。)
教師小結:出示:白樺樹、胸脯、婉轉(zhuǎn)、面包渣。
3、帶領學寫:胸脯。(注意月字傍的寫法。)設計理念:練習寫字是小學語文課堂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有意識的去培養(yǎng)學生寫好每一個漢字是很有必要的。
4、利用胸脯作為線索的起點,展開對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注意板書
a、 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到含有這個詞的句子。朗讀分析得出:灰雀的美麗。
(從粉紅、深紅、跳動、婉轉(zhuǎn)歌唱去體會。)
b、灰雀的美麗吸引的列寧,那他是怎樣對待灰雀呢?
引導學生找到相關的句子進行有層次的朗讀指導。(每天、都要、經(jīng)常給它們帶來面包渣、找遍了、他怕冷、多好的灰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
從這些你詞句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列寧對灰雀的喜愛和關心。)
c、一天,列寧所喜歡的一只有著深紅色羽毛的灰雀不知道去哪里了?我們一起幫他找一找,好嗎?引導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
(同桌分、老師配合男女同學分。)
教師引導挖掘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
“沒……沒看見”(心里害怕,不知道怎么說,所以說的吞吞吐吐。)
列寧自言自語的說:“多好的灰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
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一定會飛回來,它還活著。”(知道錯了)
“一定會飛回來的!”男孩肯定的說。(決心該錯)
溫馨提示:教師在學生理解不是很到位的情況下,應該利用自己的姿體語言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以便可以收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d、列寧愛灰雀怎么做,男孩怎么做,它是在誰的幫助下改正錯誤的?
(引導學生自由發(fā)揮,教師為下面的教學做鋪墊。)
設計理念:新課程閱讀教學課非常注重學生朗讀的個人感悟,針對這點,教師設計了豐富的個性化句子朗讀內(nèi)容,讓學生能夠真實的感受到列寧、小男孩彼此的內(nèi)心變化,明白列寧的教育目的。
四、小結教學內(nèi)容
1、開火車形式朗讀生字,每個生字組詞朗讀。
2、選擇和老師一起分析過句子中的一句來展示自己的朗讀水平,并說說從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設計理念:加深學生對字、詞的印象。激發(fā)學生說一說,悟一悟,落實目標,讓學生覺得每堂課都有收獲。
3、教師小結:列寧喜愛灰雀,也欣賞小男孩。男孩喜歡灰雀,在列寧的耐心教育下知錯就改,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五、延伸練習
1、課文中寫紅的有:粉紅、深紅,你還能寫出那些紅?
2、在課文中摘抄四個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兩句自己覺得優(yōu)美的句子。
《灰雀》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灰雀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五
(多媒體:三只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看,三只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多惹人喜愛。列寧每天散步都來到這里,和他們打招呼。一天,列寧有來到白樺樹下,發(fā)現(xiàn)那只胸脯深紅色的灰雀,不見了?。S機點擊課件:列寧在樹下仰望灰雀。)
1、提出學習要求:列寧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也沒找到。(板書:列寧 找)這時,列寧看見一個男孩。列寧和男孩說了什么?
(1) 要求:自由讀課文3—10自然段,用------畫出列寧此時的心情。
(2) 檢查學生自讀情況,教師相機點擊課件,出示相應段落。
2、自讀體會。
師:四處找遍也不見鳥兒綜影的列寧,這時說的每一句話都包含了什么樣的心情?(板書:說)讀列寧說的話體會。
(1) 學生交流。你對哪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說一說,也可以把你體會到的用朗讀來告訴大家。
(2) 列寧的著急、擔心、惋惜、關心,集中表達了對灰雀的一種怎樣的心情?(板書:愛灰雀)
3、師:可是,列寧喜歡的灰雀究竟到哪兒去了呢?聰明的孩子們,你們能告訴列寧嗎?你從課文哪兒看出來的?
(1) 讀課文4、8、10節(jié),指名朗讀檢查。
(2) 指導讀好“一定會飛回來的!”讀后體會:這時,男孩在想什么?
(3) 男孩為什么要捉走這只灰雀?他對灰雀的喜歡和列寧對灰雀的喜歡有什么不同?小組討論,發(fā)表看法,相互補充,匯報體會。(板書:男孩捉)
4、小結:列寧愛鳥,給它自由,男孩愛鳥,把它捉走,讓它失去自由。列寧是真正的愛鳥!
5、分角色朗讀,體會列寧和男孩的心理感受。
1、在列寧真愛感動下,男孩把灰雀放回樹林。(板書:放)看,它們又在歡唱了。不過,樹下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課件顯示:列寧和男孩在看灰雀)
2、學習課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讀體會。
3、讀了這幾段,你有什么問題嗎?學生交流,提出質(zhì)疑。
4、小組討論,解答:男孩送回了灰雀,為什么還低頭?鳥兒不會說話,為什么列寧要和它說話?引導學生深入體會:男孩知錯就改,列寧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上海孩子的新,這就是對孩子的愛?。ò鍟簮壅\實)
5、你們一定也和列寧一樣,為鳥兒重歸自然,為男孩改正錯誤而高興吧!拿起書來,美美地讀讀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6、小結(板書:可愛)總結課文。
1、學了這篇課文,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回家收集列寧或其他名人的故事,準備開展講故事比賽。
《灰雀》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灰雀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六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币虼吮菊n的教學著力體現(xiàn)“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通過學生的朗讀,讀懂詞句的含義,讀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郊外、散步、胸脯、仰望、
歡快、面包渣、或者、嚴寒、自言自語、可惜、肯定、果然、歡蹦亂跳、誠實”等詞語。
2、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使學生透過人物的動作、語言描寫,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1、多媒體課件。
2、詞語卡片。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列寧嗎?我們曾在哪篇課文中見過他?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一篇關于他的課文。
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三、初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同學或老師,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識字情況。
(1)認讀生字(小老師領讀——全班齊讀——開火車組詞)
(2)認讀詞語(同桌互讀——全班齊讀)
3、開火車讀課文
四、感受“灰雀”,鋪墊情感的基調(diào)
1、同學們對灰雀了解多少?(出示課件:灰雀的資料)
2、指名學生讀資料
3、課文中還有哪些句子描寫了灰雀,找找讀讀,和同桌談談體會。
4、生匯報,師相機指導
(1)“公園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樹上有三只灰雀: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只胸脯是深紅的。它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zhuǎn)地歌唱,非常惹人喜愛?!?/p>
你感受到了什么?
通過課文中對灰雀羽毛的描寫,指導學生簡單領悟?qū)憚游锏姆椒ā?/p>
比一比:
a、它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zhuǎn)地歌唱,非常惹人喜愛。
b、它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歌唱,惹人喜愛。
你認為那一句好,好在哪里?為什么?
(灰雀的鳴叫聲)理解婉轉(zhuǎn)。
(2)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這兩句話。
過渡:多么快樂,可愛的灰雀,給嚴寒的冬天帶來了生機,你們喜歡嗎?老師也很喜歡,除了我們之外,還有兩個人很喜歡灰雀,你知道嗎?(板書:列寧、小男孩)
五、品讀句子,感悟列寧對灰雀的喜愛
1、課文中有許多地方直接寫了列寧非常喜愛灰雀。請同學們找出有關的句子。畫完之后,同桌交流,并說說自己的體會。
2、生反饋,師相機指導
(1)“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只歡快的灰雀,還經(jīng)常給它們帶來面包渣和谷粒?!?/p>
哪些詞語最能體現(xiàn)列寧喜歡灰雀?(每次,都要,經(jīng)常)
有感情地讀一讀。
(2)“他在周圍的樹林里找遍了,也沒有找到。”
你體會到列寧什么心情?
那個詞能看出?(找遍)怎么才算找遍?
試著讀一讀,讀出列寧的心情。
(3)“這時,列寧看見一個小男孩,就問:‘孩子,你看見一只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
你體會到了什么?讀一讀。
(4)列寧說:“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理解“飛走、凍死、怕冷”等詞是列寧對灰雀的擔心。
指導朗讀,讀出列寧對灰雀的擔心。
(5)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
理解“多好、可惜”。
有感情地讀,讀出列寧對灰雀的惋惜。
3、列寧經(jīng)常去看灰雀,給它們帶去面包渣和谷粒,在灰雀失蹤之后,列寧找遍了樹林,為它擔心,為它惋惜,為它著急,集中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情感,用一個字來概括。(板書:愛)
過渡:可是,一天列寧又來到公園,走到白樺樹下,發(fā)現(xiàn)那只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了?;胰傅降咨夏娜チ四??這個問題留到下節(jié)課咱們繼續(xù)討論。
灰雀
愛
列寧小男孩
《灰雀》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灰雀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七
1.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2.體會列寧善解人意,循循善誘和對兒童的保護,懂得做錯事情應該改正的道理,同時受到保護鳥類等動物的教育。
1.列寧發(fā)現(xiàn)灰雀消失之后,通過耐心、得體的交談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經(jīng)過;
2.透過言語和神態(tài)來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寫寫、議議親活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思維
一、復習導入
1.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列寧非常喜歡這三只灰雀?
二、學習新課
(一)出示第一次學習目標
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列寧的話,用波浪線畫出小男孩的話,并分別寫出他們當時的心情?
1.學生默讀課文,寫批注;
2.小組交流;
3.學生匯報
(1)出示列寧說的話,并思考列寧說那幾句話時,心情怎么樣?
指導朗讀
(2)究竟灰雀到哪里去了?出示男孩的話,說說男孩的心情以及說說當時他是怎樣想的?并指導朗讀
4.小結:課文沒有一處寫到列寧怎樣想,小男孩怎樣想,但從人們的語言中,我們卻能充分體現(xiàn)人物心理的變化。
三、拓展提升
1.出示課外閱讀文段;
2.學生閱讀思考:他們在說話時心里是怎樣想的?
四、小結
怎樣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呢?
在描寫前首先明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然后再組織形象的語言以對話、動作、細節(jié)描寫等形式,把人物的心理活動表現(xiàn)出來
《灰雀》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灰雀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八
《灰雀》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男孩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里尋找三只惹人喜愛的灰雀當中的一只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jīng)過交談,認識到錯誤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列寧善解人意,循循善誘,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天真和知錯能改,一個“愛”字貫穿全文。
第二課時的教學圍繞灰雀的丟失與復得,通過語言和行動來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展現(xiàn)事件的發(fā)展過程。教學中就抓住重點句子:
a、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
b、 男孩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薄耙欢〞w回來!”
c、列寧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著說:“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兒去了?”進行教學,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難點是感悟列寧是如何用愛心啟發(fā)、感染男孩放鳥歸園的。
學生是主體地位,教師是服務者,成功的教學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發(fā)揮出最大的潛能。針對三年級學生認知特點,我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即局部)質(zhì)疑問題,通過自己讀書解疑,通過交流與老師共同解疑,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在課文2-10自然段的學習中,我們積極實行啟發(fā)式和討論式教學。
《灰雀》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中一篇精讀課文。本組的四篇課文,通過具體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本文講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里尋找三只惹人喜愛的灰雀中的一只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jīng)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課文寫得非常含蓄,通過語言和行動來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展現(xiàn)事件的發(fā)展進程,是本篇課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這是一篇極好的思維訓練的文章,課文中沒有一處明確地說明鳥兒是小男孩捉走的,但男孩的語言和行動已經(jīng)告訴列寧,灰雀的消失與他有關,如何使孩子認識到將灰雀捉走是錯誤的,從而自愿將小鳥放回來,需要循循善誘。因此在這次的課前準備中,我特別注意文中所蘊含的思維因素,但對于學生是不是能體會感悟到這一點,我有些底氣不足。
課上,緊緊圍繞“愛”一字展開教學。引導學生討論并總結出三種“愛”——列寧對灰雀的喜愛(這是最淺層次愛的體現(xiàn))、小男孩對灰雀的喜愛、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在體會這三種愛時,讓學生區(qū)分列寧與小男孩對灰雀“愛”的不同,并重點感悟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從學生的回答來看,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了比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但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不少問題
1、 體會不同人物的心情與思想感情,并領悟列寧對男孩的“愛”對鳥的“愛”有所不同。
2、 能從列寧教育男孩愛鳥護鳥的故事中受到啟發(fā),培養(yǎng)保護自然生態(tài)的良好意識。能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懂得做錯事就要改正,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一、復習舊知
1、詞語的復習(投影)
2、難寫的詞語,練寫一遍。檢查、并及時指導。
二、精讀課文,感悟真“愛”
1、自由輕聲讀一讀課文3-10自然段,哪幾段是列寧說的話,哪幾段是小男孩說的,找一找、讀一讀。
2、屏幕出示課文3.5.7.9自然段,請大家讀列寧的這幾句話,仔細體會列寧這些話的意思。
a、學生交流。哪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說一說,也可以把體會到的用朗讀來告訴大家。
b、列寧的著急、擔心、惋惜、關心集中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情感。用一個詞來概括,是什么?板書:愛。
3、聰明的孩子,有誰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從課文哪兒看出來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練讀這幾段話,指名朗讀檢查。指導讀好“一定會飛回來的!”
b、 讀后體會:這時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為什么要捉走這只灰雀?他對灰雀的喜愛和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有什么不同?小組討論、發(fā)表看法,相互補充,匯報體會。
4、相機小結:列寧的愛是給鳥自由,男孩的愛卻奪去了鳥的自由,列寧才是真正的愛鳥!
5、細細體會列寧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讀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體會
1、在列寧真愛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樹林,看,它們又在枝頭歡唱了。
多媒體投影顯示:列寧和小男孩在白樺樹旁看著灰雀。
2、學習課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讀體會,
3、讀了這幾段,你會提出什么問題嗎?學生交流、提出疑問,如“列寧為什么要問鳥?”“鳥怎么會說話呢?”等等。
4、小組討論,解答上面列出的兩個關鍵問題。教師參與討論、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列寧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傷害這個可愛的小男孩的心,這就是對孩子的愛!
5、你們一定也和列寧一樣,為鳥兒重歸自然、為孩子改正錯誤而高興吧!拿起書來,美美地讀讀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四、小結板書,總結課文
同學們,愛的力量多大啊,愛使世界變得更美麗;愛使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更真摯、更純潔;愛使一個小孩子變得誠實、可愛。讓我們的社會處處充滿愛吧!最后,讓我們心中充滿愛吧。(師生配樂朗讀最后一段;連板書繪成一顆愛心)
灰雀
板書: 列寧 男孩
愛
《灰雀》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灰雀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九
1、認識“樺、胸”等5個生字。會寫“郊、散”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郊外、散步、胸脯”等14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了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fā)孩子放鳥歸園的故事,體會列寧愛鳥更愛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錯就改是誠實的表現(xiàn)。
2課時。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多媒體課件。
4、收集關于列寧的生平、故事等資料。
一、交流資料合作學習
1、出示列寧照片,這是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導師列寧同志。利用課前預習收集的資料,談談你對列寧的了解。
⑴學習小組交流資料(教師下組參與,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交流資料)
⑵全班交流。
2、學生交流后,教師小結簡介列寧。今天要學習的這個故事,就是一個發(fā)生在偉大領袖列寧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書課題。
二、讀通課文,自主學習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好自然段序號。
2、指名逐段朗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重點指導讀準“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樺(huà)樹”。注意“誠”“病”“蹦”讀后鼻音。
3、賽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讀書競賽,互相提提意見、幫助別人讀得更好。
三、指導學習,讀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說說了解到了什么。
2、課文是怎么描寫這三只灰雀的?找出來讀一讀。
說說哪幾個詞語用得好,借助多媒體動畫,相機理解“婉轉(zhuǎn)”、“來回跳動”、“惹人喜愛”。
3、教師引讀列寧喜愛灰雀的句子,體會列寧心中的感受,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4、巧妙結尾、設置懸念:第二天,那只深紅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見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寧和小男孩圍繞著這只灰雀發(fā)生了一段怎樣的故事呢?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四、課堂作業(yè)
1、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
一、復習導入,激發(fā)興趣
1、貼出三只灰雀在枝頭歡歌、跳躍的圖畫:
聽,三只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愛。列寧每天散步都來到這兒,和它們打打招呼,問候問候它們??捎幸惶欤袑幇l(fā)現(xiàn)有一只灰雀不見了,那只灰雀到哪兒去了呢?
二、深入學習,讀懂第3至10自然段
1、自由輕聲讀一讀課文3~10自然段,哪幾段是列寧說的話,哪幾段是小男孩說的,找一找、讀一讀。
2、屏幕出示課文3、5、7、9自然段,請大家讀列寧的這幾句話,仔細體會列寧這些話的意思。
⑴學生交流。哪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說一說,也可以把體會到的用朗讀來告訴大家。
⑵列寧的著急、擔心、惋惜、關心集中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情感。用一個詞來概括,是什么?板書:愛。
⑶聰明的孩子,有誰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從課文哪兒看出來的?出示4、8、10段。
①各自練讀這幾段話,指名朗讀檢查。指導讀好“一定會飛回來的!”教師運用手勢,指導學生加強語氣。
②讀后體會:這時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③男孩為什么要捉走這只灰雀?他對灰雀的喜愛和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有什么不同?小組討論、發(fā)表看法,相互補充,匯報體會。
5、相機小結:列寧的愛是給鳥自由,男孩的愛卻奪去了鳥的自由,列寧才是真正的愛鳥!
6、細細體會列寧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讀3~10自然段。
三、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1、在列寧真愛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樹林,看,它們又在枝頭歡唱了。
多媒體投影顯示:列寧和小男孩在白樺樹旁看著灰雀。
2、自由朗讀11~13自然段。
3、讀了這幾段,你會提出什么問題嗎?學生交流、提出疑問,如“列寧為什么要問鳥?鳥怎么會說話呢?”等等。
4、小組討論,解答上面列出的兩個關鍵問題。教師參與討論、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列寧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傷害這個可愛的小男孩的心,這就是對孩子的愛!
5、你們一定也和列寧一樣,為鳥兒重歸自然、為孩子改正錯誤而高興吧!拿起書來,美美地讀讀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6、小結板書,總結課文。
四、收集故事、積累提高
1、學了這篇課文,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大家一起來說說。
2、收集列寧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讀一讀,開展講故事比賽。
《灰雀》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灰雀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
1、學會本課的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歡蹦亂跳、惹人喜愛、自言自語等。
2、能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懂得做錯了事就要改正,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誦讀人物對話,體會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體會列寧對灰雀、對男孩的喜愛之情。
體會列寧對男孩的關愛和教育。
明白列寧為什么不問男孩卻問灰雀。
課前預習,查找列寧的資料。
2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一篇課文《蜜蜂引路》,還記得是和誰有關的故事?(列寧)
2、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也是與他有關——《灰雀》
3、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這篇課文大家已經(jīng)預習過了,把你的收獲和大家分享。
2、學生匯報,相機了解列寧的生平。
3、和同桌一起讀課文,互相檢查生字詞語是否過關。
4、匯報:有哪些生字、詞的讀音特別要注意?
5、開火車讀詞語。
6、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當評委。
7、正音后全班齊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
1、默看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學生匯報。
3、讀了這個故事,你覺得有什么問題值得探討?
4、師生共同梳理:
(1)那只灰雀昨天到底到哪兒去了?
(2)列寧為什么不再問那個男孩卻問灰雀呢?
四、指導書寫
一、復習導入
1、檢查詞語。
2、回憶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二、學習課文
1、同學們,你覺得列寧喜歡灰雀嗎?(喜歡)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呢?默看課文,邊看邊做旁注。
2、學生匯報:
(1)公園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樹上有三只灰雀: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只胸脯是深紅的。它們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愛。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只歡快的灰雀,還經(jīng)常給它們帶來面包渣和谷粒。
(2)他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也沒有找到。
(3)列寧說:“那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p>
(4)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會飛回來了?!?/p>
(引導學生體會列寧對灰雀的喜愛,相機指導朗讀)
3、除了列寧喜歡灰雀,還有誰喜歡灰雀?(小男孩)你怎么知道小男孩喜歡灰雀?(因為他喜歡灰雀,才把灰雀捉走。)
4、你從那里看出是小男孩捉走了灰雀?(學生讀課文,做批注)
5、學生匯報:
(1)男孩說:“沒看見,我沒看見。”
(2)那個男孩本來想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但又不敢講。
(3)男孩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
(4)“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這時候,小男孩在想什么?)
(5)那個男孩站在白樺樹旁,低著頭。
(體會小男孩的心理變化)
6、列寧為什么不再問那個男孩卻問灰雀呢?
7、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學文明理
1、小男孩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2、其實,列寧小時侯也有類似的經(jīng)歷。(課外拓展:列寧打碎花瓶的事情)
3、能說說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