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初一讀書筆記 初一讀書筆記駱駝祥子篇一
魯迅筆下的阿q,受到以趙太爺為代表的封建勢力的剝削和壓迫,社會地位低下,生活境遇十分凄慘。在他的身上有中國舊式農民安守本分,任勞任怨的優(yōu)點,也有思想保守、認知愚昧、意識狹隘的缺點。
阿q是千千萬萬貧苦大眾中的一員,他對革命的認識模糊,直到辛亥革命風起云涌,他看見趙太爺?shù)纫桓善圮浥掠驳姆饨ńy(tǒng)治者威風掃地后,才開始向往革命,但他在思想上并沒有真正認識革命的意義,并繼續(xù)用他那可悲可笑的“精神勝利法”來安慰自己,根本不承認自己迷信,陶醉于幻想的自尊中,或通過轉嫁屈辱而得到心理上的滿足,自輕自賤。當這些都沒用時,就自欺欺人,把失敗變?yōu)榫裆系奶摶脛倮?。這一點,阿q至死都沒有醒悟。魯迅先生借阿q的“精神勝利法”,批判了那個時代在思想上沒有覺悟的中國人,認為這是中華民族覺醒與振興的'最大障礙之一。
阿q想參加革命,卻不得其所,反而成為革命黨和封建勢力妥協(xié)的犧牲品,被送上了斷頭臺,落了個“大團圓”的下場。阿q的下場,正如辛亥革命的結局;阿q本身的悲劇,也是辛亥革命的悲劇。小說正是通過阿q的結局,深刻的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這場轟轟烈烈的革命最終導致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充分發(fā)動和依靠農民群眾。
讀完《阿q正傳》后,我的思緒仿佛回到了清朝末年,我看到了當時農民群眾悲慘的生活景象;看到了革命黨人前赴后繼沖鋒向前的壯烈場面;還看到了一部分像阿q這樣沒有覺醒的中國人……最新《阿q正傳》感想
初讀《阿q正傳》,只是覺著阿q的無知、猥瑣、麻木、欺小凌弱的小人嘴臉令人可憎;再讀《阿q正傳》時,卻覺得在阿q身上很能發(fā)現(xiàn)一些國人縮影;深讀《阿q正傳》以后,越發(fā)覺得阿q簡直就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中國人的精神面貌的寫照。仔細的觀察國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對待社會現(xiàn)象和社會問題的的表現(xiàn)和思維方式,我有了一個令人驚訝發(fā)現(xiàn):一個阿q倒下了,數(shù)億個阿q站起來了……
小說中對阿q的藝術表現(xiàn),成了現(xiàn)在國人的對待社會現(xiàn)象、回避現(xiàn)實的立場和態(tài)度。時局對阿q們的影響頗大,時局如發(fā)生了變化,他們的思想也會發(fā)生劇烈的變化。起初他們認為改革便是造反,造反便是與自己為難,影響自己目前能維持的生活現(xiàn)狀,所以一向是“深惡而痛絕之”的。當改革取得一定的成就,他又盲目地相信改革會改變自己的命運的,繼而堅決地擁護改革的主張,并誓做改革潮流的先鋒官,繼而產生了要在政治、經濟以及女人問題上獲得翻身的一系列“改革思想”。
當改革形勢遇到阻礙和挫折的時候,權利仍然被“原官”把持,阿q們就變得“很容易鬧脾氣”,“總覺得自己太失意”,特別是當阿q到靜修庵去革命碰了釘子,去“結識”假洋鬼子遭到了挫折以后,其情緒更是一落千丈,覺得“他所有的抱負、志向、希望、前程,全被一筆勾銷了”。甚至由憂愁轉為惱怒,產生了一種強烈而奇特的報復心理。生動而形象地刻畫了阿q迫切的想利用“革命”來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和生活狀況而又始終不覺悟這一投機趨利的基本性格特點。
現(xiàn)實生活中的另一群阿q式人物,也同樣因時局不同而表現(xiàn)出不同的心態(tài)。在改革形勢高漲時,他們一方面感到惶恐不安,一方面機關算盡,施展陰謀,或討好自認為是改革派的阿q,或相互勾結投機改革。
初一讀書筆記 初一讀書筆記駱駝祥子篇二
一、作者簡介
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國哲學家和科學家。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論理學使人有修養(yǎng),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他推崇科學、發(fā)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著社會的進步。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xiàn)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在邏輯學、美學、教育學方面也提出許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論說隨筆文集》等。后者收入58篇隨筆,從各個角度論述廣泛的人生問題,精妙、有哲理,擁有很多讀者。培根提出了“知識就是力量”的著名論斷,至今影響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二、作品簡介及主要內容
《培根隨筆》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思想家》、《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從《培根隨筆集》的 “論真理”、“論死亡”、“論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愛哲學的培根。從“論高官”、“論王權”、“論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衷于政治,深諳官場運作的培根。從“論愛情”、“論友情”、“論婚姻與獨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從“論逆境”、“論幸運”、“論殘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從“論作偽與掩飾”、“論言談”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工于心計、老于世故的培根。
三、中心思想:
理智生活,智慧處世。
四、寫作特色:
《培根隨筆》內容主要是一些議論性質的短文,主要講敘培根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態(tài)度和想法。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倫理等許多方面,他的語言簡潔文筆優(yōu)美,說理
透徹,警句迭出,蘊含著培根的思想精華。
五、名言:
1.知識就是力量。
2. 美貌倘若生于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身上,當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它面前,便要自慚形穢,遠自遁避了。
3.一個機敏謹慎的人,一定會交一個好運。
4.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沒有一個因愛情而發(fā)狂的人:因為偉大的事業(yè)抑制了這種軟弱的感情。
5.禮節(jié)要舉動自然才顯得高貴。假如表面上過于做作,那就丟失了應有的價值。
6.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7.內容豐富的言辭就像閃閃發(fā)光的珠子。真正聰明睿智的卻是言辭簡短的。
8.美的至高無上的部分,無法以彩筆描出來。
9. 除了知識和學問之外,世上沒有任何其它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靈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見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統(tǒng)治和權威。
10.因結婚而產生的愛,造出兒女;因友情而產生的愛,造就一個人。
11.合理安排時間,就等于節(jié)約時間。
12.在開端起始時善用時機,再沒有比這種智慧更大的了。
13.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僅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
14.炫耀于外表的才干陡然令人贊羨,而深藏未露的才干則能帶來幸運。
15.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
六、摘要分析:
1.《論美》:
概要:主要論述了至上之美是由內在美和外在美結合而成的。
論點: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觀點:擁有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他們當中有的人過于追求外形美而放棄了內在美,從而放棄了品德。其實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而優(yōu)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 所以美是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的,它與機遇、環(huán)境相適應。整體和諧就是種美。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2.《論逆境》:
概要:主要論述了人只有在逆境中才能綻放光彩。
論點:因為上帝正是在逆境中才會給人以更深的恩惠和更直接的啟示。
觀點:幸福絕不是沒有憂慮和煩惱,而逆境絕不是沒有慰藉與希望。人的美德猶如名貴的檀木,只有在烈火的焚燒中才會散發(fā)出最濃郁的芳香。正如惡劣的品質會在幸福而無節(jié)制中被顯露一樣,最美好的品質也正是逆境中而灼放出光輝的。
3.《論求知》:
概要:主要論述了求職的目的和方法。
論點: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干。
觀點:求知,不能僅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必須抱有正確目的。不同的人對待學問的態(tài)度不同,所以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求知,還要有正確的方法。對好書、一般的書、粗糙的書應采取不同的讀法,要多讀、討論和做筆記。對一般的書只須淺嘗 粗知;對好書就要精讀、細讀;對粗糙的書只讀摘要就行了?,F(xiàn)在,知識能塑造人格、健全精神,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yǎng),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讀書使人的頭腦充實。
七、賞析: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它就出自培根之口。培根用他獨特的視角,洞察哲學倫理處事之道。凝聚成了薄薄的一本《培根隨筆》。雖然只有薄薄的一本,但卻能從中品出多種味道。它是一本交友的教科書,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思想上的享受。
在眾多的隨筆中,我最欣賞的是《論逆境》和《論美》?!绊樉硯淼男疫\固然可貴,逆境造就的品質更令人折服。順境的德行是節(jié)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撓?!笨梢哉f,這是全篇的精華所在。逆境是人生的不幸,它給我們帶來困難,挫折和痛苦;逆境也是人生的萬幸,它給我們一個鍛煉的機會,它考驗人的意志,磨練人的心智??梢哉f,正式逆境的磨練,造就了歷史上一批又一批的偉人。
在《論美》中,培根用他的哲理解釋“美”這個很廣泛的問題,他著重論述了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我們不能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用內在的美才能打造高尚的品德。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fā)出光輝。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培根能對世上的很多事情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并寫下來讓后人們一代一代傳閱不是一朝一夕便可成的。我們如果想要像培根那樣成為一位有名的作家的話,也要多讀、多練,讓自己的作品也成為作為人的一生中的“卷首語”。
初一讀書筆記 初一讀書筆記駱駝祥子篇三
一千個人對幸福就會有一千種詮釋,正像一千人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回頭看著自己的足跡,那一雙雙腳印記下了每一次跌倒和踉蹌。這條路上有綠洲和沙漠,有繁花和荒涼;有風吹雨打,有鳥語花香;有花開的欣喜,有花謝的感傷……但無論如何,平原保留著我們的足跡,高山印證著我們的身影,大海融入我們的氣息,天空記錄了我們的飛翔。
心靈感悟
對于幸福,屠格涅夫曾經這樣說過:“幸福沒有明天,也沒有昨天。它不懷念過去,也不向往未來,它只有現(xiàn)在?!边@是一句很有哲理的話:昨天屬于過去、記憶,明天屬于未來、憧憬,而只有現(xiàn)在切切實實把握現(xiàn)在,那才是幸福。
感受幸福。因為哭過,所以知道笑是幸福;因為失去過,所以知道擁有是幸福。正因為如此,哭也可視為一種幸福,失去之后的追求和擁有,同樣是幸福。
珍惜幸福。不懂得珍惜幸福的人,永遠不會感到幸福。幸福不需要你用金錢來澆灌,但需要你用心去呵護、感受。
尋找幸福。你會經常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嗎:為什么我得到的幸??偸潜葎e人少?如果你不能回答,或是答案連自己都不能滿意,那么你需要認真的反思。有句名言如是說: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美是如此,幸福亦是這樣。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尋找屬于自己的那份幸福。幸福就在身邊:有朋友在身邊,是幸福;痛哭時的安慰,是幸福;成功的喜悅,是幸?!磺薪孕腋?。
你怎樣詮釋幸福?你擁有屬于自己的那份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