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好喝的湯小班教案反思 好喝的湯小班教案重難點篇一
1.學習感知5以內(nèi)的數(shù)量,能將點卡與實物卡匹配。
2.鞏固3以內(nèi)數(shù)的排序,嘗試5以內(nèi)數(shù)的排序。
3.幼兒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感知5以內(nèi)的數(shù)量,能將點卡與實物卡匹配。
嘗試著將5以內(nèi)的數(shù)進行排序。
1.繪本《好喝的湯》ppt。
2.1--5的食物卡及點卡一套。
3.幼兒每人一份1--5的食物卡、點卡。
1.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今天森林里要開一個音樂會,聽到這個好消息,許多小動物都趕去參加了,第一個上臺表演的是小貓,小貓唱歌喵喵喵,第二個上臺表演的是小鴨子,小鴨子唱歌嘎嘎嘎,小白兔第三個上臺表演,小兔子跳舞跳跳跳,就這樣一個接著一個表演,小動物表演了很久,肚子餓得咕咕叫,餓了要怎么辦?
2.欣賞故事,感知5以內(nèi)數(shù)量的對應關系。
(1)聽故事,感知數(shù)量"1"的對應關系。(邊放課件,邊講故事)
(2)聽故事,感知數(shù)量"2"的對應關系。
(3)聽故事,感知數(shù)量"3"的對應關系。
(4)聽故事,感知數(shù)量"4"和"5"的對應關系。
3.小組操作,嘗試"5"以內(nèi)數(shù)的排序。
師:每個小動物都放進去了不同數(shù)量的食物。小朋友們,給這些食物按照從少到多的順序排隊吧。
小組操作,每人一個排序卡,幼兒嘗試將食物卡或點卡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
4.游戲煮湯,體驗共同分享食物的快樂。
師:湯里放進去了這么多好吃的食物,真好喝呀!你們想煮一鍋美味的湯嗎?那我們也來試一試。
(1)幼兒分組進行投放食物煮湯。
(2)在輕快的音樂聲中一起煮湯,體驗分享的快樂。
好喝的湯小班教案反思 好喝的湯小班教案重難點篇二
1,感知 5 以內(nèi)數(shù)量,能按規(guī)律排序,并進行一一對應匹配。
2,學習正確使用量詞:條,棵,個,只,粒。
3,能獨立操作并講述操作過程。
1、 知識經(jīng)驗準備:幼兒能用目測的方法判斷物體的數(shù)量(5以內(nèi)),并能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2、 教具準備:各種小動物卡片,魚、蘑菇、青菜等食物卡片,幼兒人手一套排序操作卡片。
小朋友你們喜歡喝湯嗎?你喝過的湯里面放了哪些好吃的?
1 、猜一猜、聽一聽、說一說 ,感知小動物在湯中所放食物數(shù)量的遞增,并能正確使用量詞完整表述。
(1)猜一猜小貓,小雞會在湯里放什么?
(2)根據(jù)聲音判斷小兔子,小鴨子所放食物的數(shù)量。
(3)根據(jù)遞增規(guī)律,猜測小老鼠所放豆子的數(shù)量。
2,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嘗試按規(guī)律排序。
(1)請幼兒嘗試排序并集體驗證操作結果。
(2)小結:小動物們在湯里分別放了一條魚、兩棵青菜、三個蘑菇、四只蝦、五粒豆子。食物的數(shù)量越來越多,我們是按照從少到多的順序排列的。
1,觀察點子,探索排序的方法并進行點物一一對應。
(1)觀察動物卡片,自主發(fā)現(xiàn)點子代表喝湯的數(shù)量。
(2)探索用不同的排序方法(從少到多,從多到少)給小動物排隊。
(3)用一一對應的方法給小動物分湯。
2,分組操作,巡回指導。
1,展示作品,講述操作過程并集體驗證。
2、小動物都喝到好喝的湯了,食堂里的阿姨也為我們煮了一大鍋好喝的湯,我們一起去嘗嘗吧!
好喝的湯小班教案反思 好喝的湯小班教案重難點篇三
1、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nèi)容,激發(fā)幼兒閱讀的興趣。
2、在游戲情境中體驗與他人分享的的快樂。
3、學一學繪本中的`句式“是誰在煮湯呀,放x只xx進去,一定很好吃吧!”
4、理解故事內(nèi)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5、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好喝的湯》ppt
一、 情境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喝湯嗎?喝過什么湯?
2、今天,我?guī)砹艘粋€故事,故事里的小豬也要來煮湯了,我們來看看它煮的是什么湯?
二、觀察圖片,游戲中理解故事
1、看看圖上有什么?(一個大鍋子)嗯,大鍋子里煮了一大鍋的湯。咦?這時小豬要去干什么呀?你們來猜猜看小豬要去干什么?(幼兒自由猜測,教師先設置懸疑)
2、這時候誰來了?小貓來干什么呀?你們看它手里拿了什么?它是怎么說的?你們覺得要是把一條魚放到湯里,湯會怎么樣?(說一說“是誰在煮湯呀,放一條魚進去,一定會很好喝吧!”)
3、小貓、小雞、小兔、小鴨分別往鍋里放了什么好吃的?(教師和幼兒模仿小動物進行游戲并學一學、說一說繪本里的句式)
4、回顧故事內(nèi)容,說說有哪些小動物往鍋子里放了這么多好吃的。(再次鞏固句式)
5、揭示開頭小豬到底去干什么了。
6、重新閱讀故事,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三、總結分享
教師小結:小豬最后煮好湯有沒有一個人喝湯,不把湯分給其他小動物?小豬最后把它煮的湯分給了好多小動物一起吃,那我們以后有好吃的東西好玩的玩具應該怎么樣?對!應該要分享!
附故事:《好喝的湯》
小豬說:“肚子好餓呀,我要去拔一個大大的蘿卜,回來煮一鍋香香的蘿卜湯?!?/p>
這時小貓進來了:“喵嗚喵嗚,是誰在煮湯,放一條魚進去,一定會很好喝吧!”
“嘰嘰嘰嘰,嘰嘰嘰嘰,是誰在煮湯?放兩顆青菜進去,一定很好喝吧!”小雞說。
小兔推門進來:“蹦蹦跳,蹦蹦跳,是誰在煮湯?放三個蘑菇進去,一定會很好喝吧!”
“嘎嘎嘎,嘎嘎嘎,是誰在煮湯?放四只大蝦進去,一定會很好喝!”小鴨子說。
這時小豬抱著一只大蘿卜回來了:“咦?是誰放了這么多好吃的東西?讓我把蘿卜也放進去吧!”
湯煮好啦,小豬招呼小貓、小雞、小兔、小鴨一起來喝湯,大家都說:“真好喝呀!”
《好喝的湯》是一個富有童趣而又溫馨的故事。一群可愛的小動物們愿意把自己最喜歡的食物和大家一起分享,讓大家在集體分享的過程中體驗快樂。故事中還蘊含著認知領域的知識,讓幼兒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學習數(shù)量關系并了解小動物們喜歡吃的食物。
在這次活動中,我雖然是通過游戲,邊玩邊學,但是并沒有把重點放在學說繪本中的句式上,導致了整節(jié)活動沒有重點,小朋友們通過這一節(jié)課似乎也沒有學到什么。在最后的結尾部分,學會分享這一條目標只是匆匆一帶而過,并沒有讓幼兒去真正的體會,導致他們對于分享這一概念還是很模糊。整節(jié)活動中,給孩子的時間太少,大多都是我在敘述而并沒有讓幼兒真正的去理解故事,這些都是在以后上課的時候應該要注意的地方。
在課件制作方面,可以不單一的只是出示圖片,小動物們放到鍋子里的菜在圖片上顯示了太小,或許可以在邊上把放到鍋子里的菜放大,讓幼兒更好的觀察,更好的學說。在最后進行再次傾聽故事的時候,所顯示的ppt可以重新制作,并不一定要退到第一頁重新開始。
通過本次活動,我學到了很多,包括一些細節(jié)的地方!
小百科:湯,是大量的水和各種煮熟蔬菜、肉類以及一些其他的佐料經(jīng)長時間的文火慢燉,從而味道外泄,和水混合在一起,便形成了美味的湯。不含防腐劑。
好喝的湯小班教案反思 好喝的湯小班教案重難點篇四
1、學習感知5以內(nèi)的數(shù)量,能將點卡與實物卡匹配。
2、鞏固3以內(nèi)數(shù)的排序,嘗試5以內(nèi)數(shù)的排序。
3、幼兒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快樂,并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感知5以內(nèi)的數(shù)量,能將點卡與實物卡匹配。
嘗試著將5以內(nèi)的數(shù)進行排序。
1、繪本《好喝的湯》ppt。
2、1——5的食物卡及點卡一套。
3、幼兒每人一份1——5的食物卡、點卡。
1、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今天森林里要開一個音樂會,聽到這個好消息,許多小動物都趕去參加了,第一個上臺表演的是小貓,小貓唱歌喵喵喵,第二個上臺表演的是小鴨子,小鴨子唱歌嘎嘎嘎,小白兔第三個上臺表演,小兔子跳舞跳跳跳,就這樣一個接著一個表演,小動物表演了很久,肚子餓得咕咕叫,餓了要怎么辦?
2、欣賞故事,感知5以內(nèi)數(shù)量的對應關系。
(1)聽故事,感知數(shù)量"1"的對應關系。(邊放課件,邊講故事
)(2)聽故事,感知數(shù)量"2"的對應關系。
(3)聽故事,感知數(shù)量"3"的對應關系。
(4)聽故事,感知數(shù)量"4"和"5"的對應關系。
3、小組操作,嘗試"5"以內(nèi)數(shù)的排序。
師:每個小動物都放進去了不同數(shù)量的食物。小朋友們,給這些食物按照從少到多的順序排隊吧。
小組操作,每人一個排序卡,幼兒嘗試將食物卡或點卡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
4、游戲煮湯,體驗共同分享食物的快樂。
師:湯里放進去了這么多好吃的食物,真好喝呀!你們想煮一鍋美味的湯嗎?那我們也來試一試。
(1)幼兒分組進行投放食物煮湯。
(2)在輕快的音樂聲中一起煮湯,體驗分享的快樂。
《好喝的湯》是一個富有童趣而又溫馨的故事。一群可愛的小動物們愿意把自己最喜歡的食物和大家一起分享,讓大家在集體分享的過程中體驗快樂。故事中還蘊含著認知領域的知識,讓幼兒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學習數(shù)量關系并了解小動物們喜歡吃的食物。在這次活動中,我雖然是通過游戲,邊玩邊學,但是并沒有把重點放在學說繪本中的句式上,導致了整節(jié)活動沒有重點,小朋友們通過這一節(jié)課似乎也沒有學到什么。在最后的結尾部分,學會分享這一條目標只是匆匆一帶而過,并沒有讓幼兒去真正的體會,導致他們對于分享這一概念還是很模糊。整節(jié)活動中,給孩子的時間太少,大多都是我在敘述而并沒有讓幼兒真正的去理解故事,這些都是在以后上課的時候應該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