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節(jié)隨筆200字篇一
爸爸是浙江人,以做松油,做香菇謀生。所以從小我們田里的活干的少,但是,山是我們最熟悉,尤其是熬山。那里到處留著念想,布滿回憶。
記得有一次在山上過夜,夜里醒來,聽到森林里傳來陣陣呼呼聲,一摸,爸爸不在。我頓時恐懼無比,哇哇大哭。我摸黑邊哭邊跑,最后發(fā)現(xiàn)附近有一盞煤油燈亮著,原來勤勞的爸爸看我睡著便起來挖菜地。白天要做松油,做香菇,還要幫助生產(chǎn)隊管理一大片的地瓜,實在沒有空,于是爸爸常常利用夜晚摸黑種菜。
爸爸已經(jīng)走了十多年,可是爸爸用身體力行傳給我們兄弟姐妹的一大筆財富——勤勞,所以時值今日,我們不敢懈怠,唯有勤勞對待生活。
此刻,滿眼望去,記憶中的筍廠早已拆除,松樹沒有了蹤跡,杉木,翠竹,板栗樹等經(jīng)濟林取而代之?;蛟S那些曾經(jīng)的采田珠,采蘑菇,拾茶梨。故事也將漸漸老去。
幸好還有媽媽和我們一起嘮叨那些年里的老故事,還有媽媽陪著我們踏上熬山路。多年以后,誰來陪我看熬山?
清明節(jié)隨筆200字篇二
清明節(jié)放假,許多小朋友都跟父母一起去給去世的祖輩上墳、掃墓。
收假回來后的那天早上,課間自由活動時,謝泰文跟我聊了起來。
謝泰文:“老師,昨天我和爸爸媽媽去鄉(xiāng)下看我的老祖祖了。先坐車,又走了好遠的路,還爬了山?!?/p>
師:“哦!你真是個懂事的孩子,你的老祖祖一定很喜歡你了?!?/p>
謝泰文:“那,老師,是不是我去看他們,他們就很喜歡我,如果我不去,他們就不想我了?!?/p>
師:“當讓不是了,你去不去看他們,他們都一樣想你、喜歡你啊!”
謝泰文:“哦!”
師:“那你想他們嗎?”
謝泰文:“想!”
師:“所以你應該去看看他們啊!他們想你,卻不能來看你,你想他們,你可以去看他們,如果你不去,他們還以為你不想他們,會難過呢。你說是么?”
謝泰文:“噢!當真的誒,他們來不了,我可以去。今年去了,明年我還要跟爸爸媽媽一起去。每年我都要去?!?/p>
看著他那懂事的樣子,我真喜歡他。同時更加意識到,清明節(jié)是中國幾千年一直流傳下來的祭奠祖輩的一個重要節(jié)氣。從法定假這個層次來說,就顯出這個節(jié)氣是傳統(tǒng)文化的一大重要內(nèi)容,是對人們進行尊老愛幼傳統(tǒng)美德教育的一大素材,其中的教育精髓更應該滲透到幼兒的情感教育中.
清明節(jié)隨筆200字篇三
沉悶灰暗的天空,壓迫著世上的人們沉重傷感的心靈。連綿不斷的細雨,象是世人懷念悲傷的淚泉在清明節(jié)前后噴現(xiàn)。多少次撕心裂腑的呼喊,喚不回消亡的親人。滴答的鐘聲不停地向前運行,青春隨著消失后,接著聽到的是死亡跟隨的腳步聲越來越近?;纳揭皫X的亡墳,是青春消失后的結(jié)局。竹桿上晃動的白旗仿佛是幽靈在向走完青春的人們招手示意。歷史的記憶中,留下了多少青春年華時寫下卓越的篇章;多少青春無知荒廢年華,白頭悲切。天空閃爍的星晨,是青春無悔的見證。捧一撮黃土祭奠青春。
時光不會倒移,但靈魂深處的記憶,還是留給了青春。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盛”。捫心自問,是否唱出了青春無悔?
談笑風聲,意氣風發(fā)一路拼過,雖然淡泊也無悔于追求過青春的人生。
平淡的生活,平靜的工作,溫暖了家庭,甜蜜了愛情,雖不瀟灑,卻也安心于青春。
一路走過,還記得,十七八歲的沖動,是上天攬月下海捉鱉的鴻皓之志。二十幾歲是人生知識的積累與機遇巧合。三十幾的時光是人生的膽氣拼搏和財富的斂積。平凡的歲月里,仍然是無數(shù)前赴后繼的青春在涌動。
譜一曲贊歌,獻給無悔的青春。
驀然回首,自己卻走過了青春,站在人生道上的中央,望著漸行漸遠的年青,心中一片愁悵。沒有激情的生命,總是惦念青春怕它遠行,擔心消失,嘆一聲無奈,灑一縷烏墨,祭奠平凡的青春,不想它埋沒,讓它留在自己的心海。
雨還在下著,那是愁思綿綿;淚仍在流,已是悲戚憂憂。沉痛的心里嘆惜往事不堪回首。
奶奶三年搖籃前的煎熬,是用壯年生命的堅守,換回我瘦弱生命茁壯成長。怎是每年三柱香一扎草紙一個長跪所能報答的恩情?那是感恩淚的源泉。
淚水漠糊了雙眼,忘年的記憶中,暢開心懷,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激那些無私奉獻的青春永不消逝。
清明節(jié)隨筆200字篇四
濃烈的油菜花充斥著我的氣息,花香并不曾迷離我的心智。麥浪一層搞過一層的春風里,清新從來都不遠離我的心靈。
今天,都有哪些人來過我們的心靈,之后又匆匆離去。我們除了身邊熟悉的,或者與生命體相關(guān)連的思念外,時間所有的靈魂,我們是否都該一一寄上哀思?
清明時節(jié)正是新茶上市的時節(jié),在淡淡的茶香中,泥土的氣息從哪里品來?青綠的茶水中無論包含多少顆粒微塵,屬于那新泥的味道。如果我們的心麻木了,還能品出那萬千的味道來嗎?
新墳前的繁華總比舊墳的凄涼要更覺得溫馨,可是哀思誰更重?那新墳所牽動的疼痛將超過舊墳多少倍哦!這樣來說,時間就該是一劑化解傷痛的良藥。存在過的,一切都會被時間給沖淡,所謂的存在也就是一種虛無,可虛無不就是實際的存在嗎?
這樣的節(jié)日,對于沒有紙張的焚燒,跪拜的儀式,心靈的哀思在用哪種方式表達?對于每個生活在自我意識中的個體?
清明節(jié)隨筆200字篇五
夜里雨聲,閑讀宋詞,聽北宋詞人晏殊淺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過幾頁,又聽見晏殊第七子晏幾道嘆息:“舞煙眠雨過清明”。
心里驀地一驚,春社已過,清明又至了。
清明既是節(jié)氣又是節(jié)日,古時也叫三月節(jié),有20xx多年歷史?!叭f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鼻迕鲿r節(jié)后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zhuǎn)陽,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在現(xiàn)代人眼里,“清明”與掃墓祭奠的聯(lián)系則更緊密。這是因為,清明時節(jié)前一天是寒食節(jié)。寒食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來,唐玄宗被這個故事感動,于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為當時“五禮”之一。寒食與清明僅隔一天,為圖方面,人們干脆決定在清明掃墓,到明清時,清明掃墓更為盛行。新中國成立后,人們也選擇在這天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輩。
“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歷來有掃墓的習慣,每到“清明”,家家戶戶的后代子孫就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鞭炮等到祖墳墓地,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鳴炮祈禱,為墳墓培上新土,栽幾株鮮花或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還必須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飛舞的淚花!也習慣了在清明時節(jié)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個大睛天,心,總覺得這個節(jié)不圓滿,有些殘缺。也許,也只有這樣的情與景,才能給逝去的靈魂一絲慰藉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fā),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一段段濕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凈傷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xù)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發(fā)便是清明時節(jié)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yǎng)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最佳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自己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于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于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嘆和無邊的自責,背負一團心冷在風里哀號盤旋。
清明節(jié)隨筆200字篇六
一直都以為死亡離我很遠。當爺爺去世時,我甚至沒有開始記事,也并沒感覺有多悲傷;當奶奶逝世時,本身在一起的時間就不長,也很快便忘卻了。每每當?shù)弥膫€陌生人又去世了,我也就聽過且過,并不曾放在心上。
當我還是個牙牙學語的孩童時,也曾想入非非,擔心的牽起母親的手,說著:“要是有一天媽媽也去世了怎么辦?”她聽了便溫柔的撫摸著我的手,然后答道:“那有什么可怕的呢,自然規(guī)律罷了?!庇谑?,這一天便如期而至。
當我得知了母親的死訊,并不驚訝,也不難過,內(nèi)心只是異常的平靜,就好像五蘊皆空了一樣,除此之外便只有遺憾和若有所失的感覺,就好像內(nèi)心被開了一個大洞,止不住的向外漏著什么。隨后便開始后悔自己沒能鼓起勇氣去見她最后一面,亦或是給她打上最后一通電話。
明明是春天,可殯儀館的古樹卻依然不停的飄落著新葉,散滿了一地,一切都是如此的平靜,甚至能聽見蕭瑟春風在落葉間穿梭的“沙沙”作響,我獨自一人,到來了。
昨晚,父親叮囑我說:“人與人交集在一起都是因為有利益關(guān)聯(lián),即便是再好的朋友照顧兩三天也足夠了。這些形式上的東西都是給活著的人看的,有些人甚至只是過來看個笑話。”他頓了頓,繼續(xù)說:“保持沉默,如果有人來問你什么,隨口敷衍就可以了。”
廳前,圍滿了花架子,前來為母親送行的人并不多,大概也就七八人,大多是些熟悉的面孔,除了母親的那兩個朋友和繼父外,都是很早以前和她合作過的同事。別上假花,最后默默地看了一眼棺材里母親的遺容——臉色憔悴,形體消瘦,面無表情——已然成為了一具真正的干尸。我不想再多看上一眼,只是感覺心里有一股惡寒——她的所作所為,所付出的努力,那些輝煌的成就,那些偉大的思想或是理念,都不為人所理解甚至是了解,卻僅僅以這種行尸走肉的形象被周圍的人所熟知——作為凡夫俗子眼中的一個失敗者的形象孤獨地死去,這一切都令我感到不公與不甘——也許成功了流芳百世,但失敗了同樣應該要有“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亦或是“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英雄氣概呀!
送別時,沒有一個人不是淚流滿面,唯獨我毫無表情的低著頭,心中只是充滿了憤懣與沉重。當棺材被推進了焚尸爐,我扭過頭,不想再多看一眼。在隨后等待的時間里,大部分人都坐在長椅上閑聊,說著那些客套話,而我只是坐在遠處看著,內(nèi)心異常的平靜,沒有一絲的波瀾起伏——所謂自憐或是悲哀的情緒確乎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呆呆地望著手上精致的石英表,仍記得病床上的母親見到時的喃喃自語:“這是我送給爸爸的?!薄畮啄赀^去,卻依然完好無損的到了我的手上。
突然,母親的那位朋友不知從什么時候走了過來,她緩緩地說著:“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互相理解,或許你們知道她的所作所為,但也不會表現(xiàn)出來,更難以提供支持。越是渴望被理解,便越是急于求成,更加沒日沒夜的工作,最終就積勞成疾。”她頓了頓,繼續(xù)說:“你的媽媽是個堅強的人,是一個關(guān)心別人超過關(guān)心自己的人,只是行為上很強硬。但我覺得,作為一個女人,應該要懂得退讓,去尋求幫助。有時不去在乎那么多,把一切放的輕一點,會好很多……”這些話聽著十分耳熟。她是如此,我也一樣,但,性格怎么可能會改變呢?
回到家中,現(xiàn)實的父親一如既往訴說著母親做出的選擇是多么的愚蠢,雖然我知道,他也因此整晚的翻來覆去睡不著——真情,尤其是愛,應當是一輩子都消磨不掉的。
唯一一件令一向看得透徹的他不解的事就是:為什么繼父要為了一個早已和自己沒關(guān)系的人開追悼會。他或許永遠也想不到——這就是人性在黑暗中最后的光輝吧。
清明節(jié)隨筆200字篇七
清明時節(jié),行走在祭奠親人的路上,假如能遇到杜牧的那場雨,穿過歲月的風塵,穿過塵世的燈紅酒綠,飄灑在紙灰飛揚的裊裊青煙里,吟唱著淡淡憂傷,濕潤著深深思念,再好不過了。
其時,春暖大地,沉睡的萬物漸次復蘇,一切都是那么嬌嫩、脆弱。百草漸次轉(zhuǎn)綠,楊柳的新芽,嫩黃如雛鳥的喙。陽光也如一個蹣跚學步的嬰兒,照在身上,柔柔暖暖的,沒有一點兒跋扈氣。世界嬌小脆弱得讓人情不自禁地去疼惜。曾經(jīng)朝夕相處的親人,如今在另一個遙遠虛空的地方,再也觸碰不到,壓抑在心頭的潮濕和憂傷,愈來愈重,愈來愈濃,只有借助清明的微雨,才能緩慢悠長地釋放出來。
清明的雨,細細綿綿,如煙,似霧,與自然界的新綠落紅,塵世眾生的淡淡哀愁,交融成一幅意境迷離的黑白寫意畫。清明雨,中國的雨,從古下到今。除了千古傳頌的杜牧《清明》一詩,歷代詩詞中,都不乏清明雨的身影。晚唐韓偓(wò)的《殘花》:“黃昏月下惆悵白,清明雨后寥梢紅?!睖赝ン蕖镀兴_蠻》:“南園滿地堆輕絮,愁聞一霎清明雨。”南唐馮延巳《蝶戀花》:“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彼未躺臁镀兴_蠻》:“杏花零落清明雨?!壁w令畤《蝶戀花》:“紅杏枝頭花幾許?啼痕止恨清明雨。”清代戲曲家洪昇的《長生殿》第三十九出《私祭》中的《鎖南枝》:“你看鶯亂飛,草正芳,恰好應清明雨飄蕩?!?/p>
清明,一詞千鈞!它連接生死,牽手陰陽。我們在煙雨蒙蒙中走向墓地陵園,走近長眠在另一個世界的親人。而遠在另一個世界的親人,希望現(xiàn)在的我們,可以笑對生活!我們不哭,但來場清明雨吧,讓鋪天蓋地、連天接地的雨,將我們心底悠長的追思和懷念,傾訴給遠在天堂的親人。
清明,楊柳淡如煙,細雨淡如煙,活著的親人對逝者的追思和懷念,也如煙霧般,綿綿長長地淡遠無邊……
清明節(jié)隨筆200字篇八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泵慨斚肫疬@首字里行間都透著凄涼的小詩,我的心頭,總會劃過一絲莫名的哀傷,這哀傷會頃刻間煙消云散,可那留在心間的,卻是永遠抹不去的傷痛。
今年清明,天氣分外晴朗,可家里每個人的眉間都透露著與天氣不符的憂傷,因為我們要去緬懷我已逝去的爺爺。
車緩慢地開著,仿佛時間靜止在這一刻。半小時后,我們到達了墾利陵園,順著一條寂靜的小路望去,成百上千的墓碑冰冷地立著,有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不知不覺,我們已走到爺爺?shù)哪贡?。我站在墓碑前久久佇立,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墓碑上的字,那個名字,陪伴了我多少個春秋;那個笑容,給予我多少幸福;那個聲音,給了我多少鼓勵。記得很久以前,爺爺告訴我,每個人都有離開的時候,當他離開的時候,叫我不要傷心,他只是去了另一個地方,那里,是比人間還幸福的地方。當時,我笑著答應,卻沒有看出爺爺臉上的悲傷??墒乾F(xiàn)在,我竟沒有辦法讓他再回到我身邊,叫我怎么不傷心。這漫長的等待,這無垠的痛苦,像是一根針穿透了我的心,但一點兒也不痛,因為早已沒了知覺。不知什么時候,淚水浸滿了眼眶。等我回過神來,爸爸媽媽已為爺爺放上祭品,點了三炷香,之后我也畢恭畢敬地給爺爺鞠了三個躬,默默祈禱,祝他在天堂安心,快樂!離開的時候,我又順著小路望去,覺得那些墓碑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富有生氣的,因為他們的家人來看望他們,他們遠在天堂,也不會孤單。
清明節(jié)并不是人們迷信鬼魂的存在而過的節(jié)日,而是為了對故去親人和烈士們的思念之情,這個節(jié)日把生者和逝者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哪怕時間不長,也可以表達那份悲傷和思念。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笔湃サ娜瞬豢赡茉倩貋恚覀兾ㄒ荒茏龅?,就是珍惜現(xiàn)在,珍惜身邊的人,不要讓祭祀者的淚珠串成一段段濕漉漉的回憶。從現(xiàn)在開始,孝敬自已的父母,不要等到他們離去再說后悔。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庇忠淮蜗肫疬@首小詩,心中卻沒有了悲傷。
清明節(jié)隨筆200字篇九
兒時,對于清明的印象是簡單而又清晰的。記憶中的清明,是簡簡單單一幅圖畫,畫上是幾簇山楂花、幾根系著冥花的青棍、幾縷佛前的香霧。
那時對清明的意義的理解甚是淺薄,只是為著那些一年才接觸一次的、對小孩子來說還算新奇的東西,便年年盼著清明的到來。記得初次讀到“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時就覺得驚奇,因為我的記憶中的清明都是暖日,和著輕柔的春風,蝶戲花間,蜜蜂在一畦畦油菜地里忙碌。我們就從油菜花間的田埂走過,摟著一捆青棍,偶爾冥花被什么東西勾住了取不下來,也會引起我們的笑聲在溫暖的陽光中蕩漾,便更不能體會“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滋味。那些厚厚的數(shù)級石階對我們而言便是一種挑戰(zhàn),當我們在氣喘吁吁之前,以一種勝利者的姿態(tài)俯瞰腳下的那片廣闊的沃土、層疊的梯田、隱隱約約綴得漫山遍野的山楂花時,愉悅的心情便從心底滋生出來了,不有得歡呼雀躍。直至開始上墳,乖乖地按著大人們的叮囑做好后,所關(guān)心的事也只有放鞭炮和采山楂花了,至于在這塊土地上安息著誰,反正我們也并未曾見過。那時的清明,就這樣一路充滿樂趣地過去了。
那個時候,你只需帶著一顆真摯的童心、一份準備時刻迎接、擁抱、感受大自然的'心情,就足夠了。
而如今,隨著年齡逐步地增長,往年一直輕快而過的清明愈來愈沉重起來。并不僅僅因為已經(jīng)懂得清明是個用來祭奠、緬懷的日子,還因為突然發(fā)覺,漸漸逝去的,除了時間和人,還有周圍的一些事物,于是,內(nèi)心變得空落落地。
油菜地已然越來越少了,盛開的只有同樣嫩黃的白菜花,也不見了蝴蝶。石階大多數(shù)已被水泥路覆蓋,不再蜿蜒,不再錯落有致,而是像一眼能望到底的、斜斜鋪著的銀白色地毯,沒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上墳的路突然變得輕松起來,因為腳程在不知不覺中已經(jīng)加快了,只是極目遠眺,看到的也只是稀疏的幾枝紅色山楂,粉色、紫色、白色的竟全都不見。
唯一不變的,只古寺里清脆而熟悉的木魚聲,就連爐中的香,也已經(jīng)換了又換,一股淡淡的香味在寺中彌漫,連同縷縷不絕的輕煙逐漸消散。輕步走過佛像前,每邁一步都是慎重而安靜的。面對它們,已由最初的敬畏變?yōu)榱艘环N虔誠。于是雙手合十,祈禱過后于香爐中插上三柱香,不待它們靜靜地燃完,便轉(zhuǎn)身離開。離開時,仍舊很安靜,你能聽見風掃過竹葉的聲音,如山林的囈語。
又一年的清明過去,我卻總覺得少了些什么,但怎么也想不起來了。
清明節(jié)隨筆200字篇十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到清明節(jié),我就會想到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以前年紀,老年人不主張孩去上墳祭掃。今年,清明我有幸與爸爸去公墓祭奠太爺、太奶,寄上一份晚輩的深深緬懷。
清明節(jié)早上,我便與爸爸早早地起來,驅(qū)車來到爺爺家接爺爺奶奶。從樓上取出準備好的供品、鮮花、紙元寶和冥幣。于是,我們四個人便啟程去北鎮(zhèn)廖屯公墓。
早晨,晴朗的天氣,雖沒有詩中描寫的紛紛細雨,但有涼涼的春風吹拂。我平時也沒有起床這么早,穿的比較單薄,不時地打一個寒顫,我好久沒出遠門,一路上我沒一絲困意。奶奶又對我和爸爸講述已故太爺太奶的音容笑貌,陳年往事。我聽得特起勁。過去的事有些是三四十年前的,其中的生活艱辛,對于生于九零后的我可能沒能全部理解,但通過奶奶將近一時的講述,我腦海里浮現(xiàn)許多情景,使我就、覺得,太爺、太奶依舊活在我們身邊。我暗想,太爺、太奶,您們在天堂那邊還好嗎?
一路上,爸爸將車開得平穩(wěn),也許是心情沉重的原因吧。一個時,我們來到公墓的山腳下的空地中停滿大的車,行人手持鮮花,絡繹不絕。遠遠地就聞到燒冥幣的味道。偶爾,驚聞刺耳的爆竹,嫩綠的草從土里像衛(wèi)士一樣肅穆地站在那里。有些公墓上已擺好鮮花與供品。人們忙著祭祀先人,各個表情凝重,有些人眼圈紅紅的。
我們四人找到太爺?shù)墓?,擺好供品,鮮花和香爐。爸爸教我點好三柱香并行跪拜禮。我的思緒便隨著爸爸點好的紙錢飄逸。由于紙錢多,爺爺又用木棍撥弄著紙堆,怕燒不盡,收不到。爸爸站起向公墓院子四周扔一些燃燒著的紙錢,同時說:“我爺爺、奶奶腿腳不好,你們(注:你們指孤魂野鬼)別跟他們搶?!蔽业难蹨I差一點流下來。火燒得很旺,山上的風不時的將紙灰吹起,烘烤著我,我通身暖和。這暖和好比是來自太爺?shù)膿肀?。我心里默記著……我學著爸爸的樣子也去將紙元寶點燃,我雖沒能說上幾句話,但我內(nèi)心對太爺還是挺想念的,也許是血濃與水的緣故吧!我主動拿著掃把將公墓院打掃一番。爺爺、奶奶看著我輕盈的動作,向我投來贊許的目光。大概是按民俗與傳統(tǒng),李家后繼有人來延續(xù)香火的緣故吧!
祭奠完畢,在回家的路上我沒說太多的話。我感到我長大,我有大收獲。我決定每年清明都來為太爺、太奶掃墓,并對他們說,您們在那邊還好嗎?
清明節(jié)隨筆200字篇十一
清明節(jié)那天,是個真正天清地明的好天氣。
這是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制度實施以來的第一個清明節(jié),單位按照規(guī)定放假3天(含周六、周日),有新鮮感;在清明節(jié)這天為故人掃墓,于我來說也是首次,有喜悅感;帶著二子趁此節(jié)日同老家的人一起為故人掃墓,有團聚感。
走去掃墓的路上,兩旁是翠綠的麥苗,如氈、如毯;遠處有一兩畦油菜花,黃花鮮艷的耀眼,放眼望去,宛如金線銹在浮動的綠氈上。和煦的春風送來陣陣果樹的花香和新鮮的泥土氣息,讓你真正體會并欣賞“沁人心脾”一詞的妙處。真正讓我興奮不已的是,路兩旁的溝渠新來的春水,綠波蕩漾,賞心悅目,不僅為春景增添了生命,尤其是油然喚起了兒時的記憶。小時候,每塊田邊都有不深的溝渠,作用有兩個,一是夏天排澇,二是春天送來灌田的春水。一到清明前后,渠渠溝溝來滿了水,就是這春水給農(nóng)民、我和我的伙伴們帶來了難忘的快樂。每逢此時,大人們便要忙著把春水灌到田里,看著綠油油的麥苗“呵呵”的笑個不停;我們小孩子或疊了紙船放到水里比速度,或揀起土片打水漂,或去水邊挖起泥土作泥人、摔“泥碗響”,常常因此弄濕了手做的布鞋和少紐扣的小褂前襟,得到大人們的訓斥,但伙伴那輕快的身影和我們無忌的笑聲,猶在眼前,似在耳邊。此后更有趣的是這一溝溝春水被大人們用汗水灌到田里后,溝里剩下淺淺的水底,這其中必定有魚,大多是白鰱、泥鰍之類的小魚,如果趕上好運氣也有紅脊背的鯉魚和大肚子的鯽魚,每到此時,逮魚就是我們雷打不動的活動,倘若能逮到一條鯉魚,便會得到同伴們的欣賞和贊嘆,并有可能博到大人們的夸獎。但不知從何時起,這水就不來了,田邊的溝渠條條素面朝天,恰如老農(nóng)民臉上滄桑的皺紋。春水來不了,農(nóng)民只能用機井水澆麥田,廢柴油、費力氣,不停的抱怨:“唉!咋不來水哩?”孩子們也就少了這方快樂的天地。
“中央政策真是管用,多少年沒用上的春水,今年來了;種田還有補貼…”弟弟見我看著春水微笑,打斷了我的思路。
“種地不交稅,國家還給錢,國家真是富了!嘖嘖!”
“聽說農(nóng)民貸款利錢也少了哩!嘖嘖!”
“農(nóng)民以后日子好過了…”
“來水了得省多少力氣,怪喜人的水…”
在水邊交談幾位老大爺言里話外透著喜悅。
掃墓歸來,幼時熟悉的路竟然陌生起來:村頭一座二層的小樓挺出如煙的柳枝間,四五座新蓋的“北京式”似乎是從地下冒出來的,連村的小柏油路像是又剛剛鋪過,平坦二順直。
是??!溫總理說:“農(nóng)民富、國家安”。近幾年中央出臺了一系列的支農(nóng)惠農(nóng)政策,農(nóng)民實實在在的得到了實惠。老百姓能不稱贊嗎?農(nóng)村能不發(fā)展嗎?國家能不安定嗎?
好美的清明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