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fù)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fā)揮,應(yīng)以寫“體會”為主。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阿q正傳讀后感400字 阿q正傳讀后感800字篇一
我看過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雖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對主人公阿q卻留有很深的印象。阿q的“一精一神勝利法”,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種阿q一精一神就是一種心理平衡的扭曲形態(tài)。
阿q經(jīng)常到處惹麻煩,總被別人打,但他并不傷心沮喪,并沒有感受到失敗的痛苦。被打之后,總是笑著說:“兒子打老子”,然后很快地將這件事忘記。一般來說,不管有錢沒錢,都要到酒店去喝幾口酒,下次還不改,仍是被打。有一次他又招惹上了一個人,那人叫王胡,王胡打了他之后說:“這不是兒子是打老子,是人打畜牲?!卑連連答應(yīng),可是王胡一走,他又說兒子打老子了。這種一精一神勝利法倒也好處不少,整天笑口常開。但是他的處理方法不對,不應(yīng)該將事忘記,而是應(yīng)該記住,不去再做類似的事了,這樣,偶爾用用這種方法,也其樂無窮。
阿q被比他厲害的人打過之后,不服氣。這時候,若過來的比他弱小的人,那就倒霉了,那個人就要被阿q好好欺負一番了。那次被那個假洋鬼子打了一下,不快活。正好一個小尼姑過來了,阿q就將她打了一頓解氣。那個小尼姑氣憤地跑了,罵他,他反倒哈哈大笑。這樣阿q就獲得了心理上的平衡,嘗到了勝利的喜悅。
像阿q這樣的人,現(xiàn)在也有,特別是欺負弱者這一行為,在學(xué)生中是常見的。但是,阿q這樣與那時候的背景有很大的關(guān)系,是時代創(chuàng)造了阿q,是時代造就了“一精一神勝利法”,是時代扭曲了人的心理。
魯迅的這本書,真實的反應(yīng)了那個時代人民的生活,阿q的悲劇想必是千千萬萬人的結(jié)局吧。難怪魯迅先生要“棄醫(yī)學(xué)文”來矯正國人“扭曲的平衡”。
阿q正傳讀后感400字 阿q正傳讀后感800字篇二
《阿q正傳》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莊為歷史舞臺,以主人公阿q的活動為線索,以批判阿q的病態(tài)心理精神勝利法為重點來組織材料。在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作者不但從中國的現(xiàn)實社會出發(fā),以農(nóng)民的實際生活為基礎(chǔ),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著眼于辛亥革命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設(shè)計未莊這樣一個閉塞落后的江南農(nóng)村,作為阿q生活的典型環(huán)境。阿q這個形象,既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阿q正傳》是辛亥革命時期農(nóng)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舊中國勞動人民的奴隸生活的深刻寫照,也是中國近代民族被壓迫歷史的縮影。
阿q,上無片瓦,下無寸土,孤苦伶仃地寄住在土谷祠里,只靠給人家打短工來維持生計。在他身上,最顯著的特點是“精神勝利法”:自甘屈辱,自甘輕賤,而又自我解嘲,自我陶醉。他的“精神勝利法”在那個時代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不僅是阿q這樣的下層農(nóng)民所特有的,也反映出某些國民性。
當時的統(tǒng)治者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面對喪權(quán)辱國的形式,仍然自稱“天朝”,沉醉在“東方的精神文明”的安慰中,鼓吹中國文明“為全球所仰望”,這不也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如出一轍嗎?再放眼今朝,社會在不斷地發(fā)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可是仍然有許多的“阿q”不學(xué)無術(shù)、游手好閑,整天怨天尤人,不求上進,慢慢的墮落成為社會負擔(dān),這些人既可悲又可憐。
“獅子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貍的狡猾”。這是魯訊用《狂人日記》來形容農(nóng)村土豪劣紳的品性,趙太爺父子是當時農(nóng)村土豪劣紳的代表。在小說中,他們基本上沒有表現(xiàn)出善性,而是因富貴尊顯而驕橫,又因腐敗沒落而怯懦。他們剝奪了阿q的最低的生存權(quán)利。他們自己可以妻妾成群,卻以封建禮教的維護者的面目出現(xiàn),懲治向吾媽求愛的阿q,當革命的風(fēng)聲傳到未莊,他們卑謙地稱阿q為“老q”,當看到革命風(fēng)暴勢不可擋時,他們又投機鉆營,成為革命隊伍中的破壞力量。
在塑造阿q這個典型形象時,魯迅先生非常講究情節(jié)的張弛、明暗的詳略:對主人公阿q的活動是露,對其他陪襯人物則是藏,對阿q在未莊的活動描寫得繁,在城里的活動則輕描淡寫。此外,魯迅先生還特別工于諷刺手法和幽默語言。
魯迅先生創(chuàng)作《阿q正傳》的意圖可作如下陳述:著眼于啟蒙,寫出舊中國的人生,主要是廣大受剝削壓迫的勞動人民的苦難、悲憤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這悲慘的人生,喚醒那沉睡的民眾。
阿q正傳讀后感400字 阿q正傳讀后感800字篇三
暑假中,我閱讀了魯迅先生的唯一一篇中篇小說《阿q正傳》,讀完后我對中國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阿q正傳》講述了阿q在舊中國的社會背景下受到封建思想的侵蝕,在生活中采用“精神勝利法”自欺欺人,最終由中興走向末路的過程。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魯迅先生這篇小說重點描述的內(nèi)容,所謂“精神勝利法”,就是像阿q這樣不愿承認自己落后與被奴隸的事實而深醉于自己虛偽的自尊中,或是向更弱者宣泄自己失敗的憤怒,以此來尋求那精神世界里的安慰。這樣的“精神勝利法”,只會讓阿q甘于被奴隸,最后自己害了自己,在幻想中走向了末路。
阿q的“精神勝利法”魯迅先生把它具體的表現(xiàn)在了《優(yōu)勝記略》和《續(xù)優(yōu)勝記略》中。比如阿q被別人打了,他卻說是“兒子打老子”;他自己并不是趙家的人,卻在趙太爺?shù)膬鹤舆M秀才時對別人說自己與趙太爺是本家;他打不過比他強壯的人,就去欺負比他弱小的小尼姑。諸如這些事后,就再也沒有人愿找阿q去做工,阿q的生活也就越過越糟,接著因為趙家搶劫事件被審,后就被軍隊拉到街上游行示威,最后在一聲槍響中全身迸散了。
阿q的“精神勝利法”,其實代表了在舊中國的背景下那些和阿q一樣被奴隸、被壓迫的人民受到封建思想的侵蝕而自暴自棄、自欺欺人的社會風(fēng)氣。他們并不真正的為改變自己沒落的生活狀態(tài)而付出努力,只是在虛擬的精神世界里尋求滿足,魯迅先生也借這篇小說希望喚醒沉睡的民眾拯救這個畸形的社會,同時指出了辛亥革命沒有真正改變?nèi)嗣竦乃枷氲娜毕荨T谖铱磥?,那時的中國無疑是落后而屈辱的,無數(shù)像阿q這樣被壓迫的人民只能在虛擬的精神世界中尋找滿足,但也有許多像魯迅先生這樣的英雄們未曾放棄,一直在努力,努力尋找可以改變中國沒落景象的方法,并為此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也正是因為有他們,今天的中國才能更自信地屹立于世界之林。那時的中國魂,我認為就是像魯迅先生這樣擁有“政治遠見”“斗爭精神”“犧牲精神”的民族英雄們永不放棄、敢于犧牲的品質(zhì)。
看完《阿q正傳》,我想起了近來一部讓我感受到了今天的中國強大的中國魂的電影《戰(zhàn)狼2》,在這部電影中出現(xiàn)的一些情節(jié)無不讓我感受到了日益強大的中國力量。比如那些叛軍肆意屠殺非洲民眾,卻不敢殺中國人,就是因為中國是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他們奪取政權(quán)要取得中國的允許;在中國同胞卷入到非洲國家的內(nèi)戰(zhàn)中時,總有一群袖章上繡著五星紅旗的維和官兵保護著中國群眾的安全,中國也第一時間派出了軍艦接中國公民回國;當中國人的車經(jīng)過交戰(zhàn)區(qū)時,看到了中國國旗立即停止交戰(zhàn),護送中國車隊離開交戰(zhàn)區(qū)。這部電影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生于一個強大而和平的國家是一個多么幸運的事,也讓我理解了今天的中國的中國魂就是熱愛和平、團結(jié)統(tǒng)一。
中國魂是一個國家的最本質(zhì)的特征,它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為我的國家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