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又黄毛片,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在线观看,国产男同GAYA片大全,一二三四视频社区5在线高清

當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作文 >> 2023年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教案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第二課時(14篇)

2023年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教案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第二課時(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2 15:39:04
2023年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教案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第二課時(14篇)
時間:2023-04-02 15:39:04     小編:zxfb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教案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第二課時篇一

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國著名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故事發(fā)生在東漢末年,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quán)。于是劉備和孫權(quán)聯(lián)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quán)那里幫助作戰(zhàn)。課文情節(jié)曲折,故事性強。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想一想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

學生比較喜歡三國的故事和人物,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采取講學結(jié)合,一學為主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加強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

1、學習生字、生詞,讀通讀懂課文。

2、了解古代軍事知識:都督、軍令狀、水寨、弓弩等。

3、深刻領(lǐng)會諸葛亮神機妙算在什么地方。

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1、復(fù)習引入,我們十一冊學習過《赤壁之戰(zhàn)》,對于三國的歇后語和成語大家積累了哪些?

同學踴躍發(fā)言教師小結(jié),對于課外積累多的學生鼓掌表揚。

關(guān)于三國的歇后語: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東吳招親----陪了夫人又折兵

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張飛吃秤砣----鐵了心

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

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關(guān)于三國的成語:

望梅止渴

三顧茅廬

味如雞肋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手不釋卷

老馬識途

木牛流馬

2、學生分組自學

(1)自學生字生詞,不懂的。教師巡視。

(2)根據(jù)寫事的繼續(xù)問的特點分清課文的順序

立下軍令狀-----巧妙安排-----草船借箭-----如期交箭

(3)認識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深刻領(lǐng)會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xiàn)在三方面:一是諳熟人,二是具有豐富

的天文知識,三是通曉地理。

(4)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3、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大家討論。

(1)《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草船借箭?結(jié)果怎樣?

(2)本文人物分析

周瑜:陰險狡猾;

諸葛亮:從容鎮(zhèn)定,胸有成竹;

魯素:忠厚老實;曹操:謹慎多疑。

不喜歡周瑜的原因:表面客氣,內(nèi)心暗藏殺機;

喜歡諸葛亮的原因:以大局為重,從容鎮(zhèn)定,胸有成竹。

(3)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在于諸葛亮對借箭妙計的通盤考慮和周到的安排

a、諸葛亮算到天氣,知道第三天四更時分一定有大霧,回來時順水順風;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手箭。c、諸葛亮算好了人,知道魯素忠厚老實守信,特地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聰明過人,所以不讓魯素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謹慎多疑,看不清虛實不會輕易出兵,因而大張旗鼓,霧夜佯攻曹營。魯素見證了諸葛亮取箭的經(jīng)過,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4、圖文結(jié)合,看出諸葛亮料事如神,足智多謀,博才多學,知己知彼,善于運籌帷幄。是歷史山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

5、把本課的內(nèi)容演一演,同學評價。

6、課外讀一讀《三國演義》中跟本課有關(guān)的部分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教案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第二課時篇二

1、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2、體會諸葛亮的神計妙算。

從草船借箭這件事中體會諸葛亮的神計妙算。

多媒體課件。

一、復(fù)習

1、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9課《草船借箭》,首先,我們先來復(fù)習本課的生字詞。

(水寨、飲酒、都督、懲罰、神計妙算。)

2、同學們對字詞掌握的非常好,上節(jié)課我們還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草船借箭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誰能簡單的說一說呢

二、新授

1、說的非常好,《三國演義》是一部智慧之書,而《草船借箭》則是智慧里面的智慧,對于這樣一個充滿了智慧、充滿了謀略的故事,我相信同學們一定非常的感興趣,下面就從智慧和謀略的角度去看,你對黑板上的四個人物誰最感興趣最喜歡誰呢

2、看來每個同學都有自己喜愛的人物,下面就請同學們打開書,認真的品讀原文,找出你喜愛這個人物的原因和依據(jù),讀到人物對話的時候,要設(shè)身處地的想一想當時他們的想法和情感,試著揣摩他們當時的心里活動。

(學生自讀課文。)

3、先讀到這,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誰愿意把你品讀的結(jié)果互相交流,互相補充呢

(學生交流匯報。)

4、剛才某某同學說,他非常佩服諸葛亮,原因是因為他在借箭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神計妙算的才能,那神計妙算是什么意思呢誰能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

5、你們答對了,神計妙算就是指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本課就是形容諸葛亮的計謀非常的高超。

6、結(jié)合你們剛才讀課文,圍繞神計妙算這個詞語你們還有什么問題想提出來呢

7、下面就請同學們圍繞你們剛剛提出的問題用心的再讀課文,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小組同學之間可以互相交流討論,一會兒選一處你認為體會最深的地方講給大家聽聽。

(學生自讀課文。)

8、剛才大家讀的.很認真,討論的很熱烈,誰愿意把你們小組討論的結(jié)果和大家交流交流呢

(學生匯報交流。)

9、現(xiàn)在我們就實地的感受當時受箭的過程,在看的過程中,要求同學們一邊看、一邊聽、一邊想,諸葛亮為什么要這樣安排他這樣安排的好處有哪些

(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草船借箭的過程。)

10、誰能說說這樣安排的好處是什么呢

(學生匯報。)

11、諸葛亮一算了天、二算了地、三算了人,可以說各個方面他都考慮周到,而且每一方面都一一的、巧妙的做出安排,這就是神計妙算。

(師板書神計妙算。)

12、面對諸葛亮的神計妙算,難怪周瑜長嘆一聲說到:他說什么呢

13、當時周瑜說這句話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呢

14、讀的不錯,無論是諸葛亮的神計妙算、還是周瑜的嫉妒之心,曹操的謹慎多疑、魯肅的仁厚守信,我們都是從文章對人物的什么描寫中體會出來的呢

15、對,這也是《三國演義》這部名著在刻畫人物方面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因為只有通過語言的描述,才能幫助我們更加深入的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

16、課前老師已經(jīng)布置同學們自己當導演,邀請你喜歡的合作伙伴,把你們認為課文中印象最深、最喜歡的片斷表演出來,哪一組愿意先來試試呢

17、這幾組同學表演的非常好,除了這幾組同學之外,我想在座的同學也許也有很多的話想說,那么就請同學們把你們最想說的話用一句話表達出來,他它送個故事中的他們,同時也送給今天在座的我們好嗎誰先來說

(學生匯報。)

18、諸葛亮把借箭的過程安排的嚴密妥當、滴水不漏,不僅讓周瑜嘆服不已,更讓我們后人佩服稱贊,通過草船借箭這課的深入學習,使我們看到了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人善用、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千百年來他是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有關(guān)諸葛亮神計妙算的故事呢

(學生匯報,多媒體課件播放空城計的故事。)

19、由于時間關(guān)系我們就欣賞到這,課后同學們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辦一次有關(guān)三國故事的手抄報展,也可以由班長主持搞一個有關(guān)三國的故事演講會,我們這樣可以使我們更加的了解到有關(guān)三國的故事,另外老師也希望同學課后能認真的品讀《三國演義》這部名著,我想里面會有更多的故事和人物讓你過目難忘的,多讀書,讀好書也是老師對你們以后的期望,你們能做到嗎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教案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第二課時篇三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有感情朗讀課文。

3、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chǔ)上,了解周瑜和魯肅的人物性格。

2、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草船借箭。

2、齊讀課題。

3、質(zhì)疑:誰借箭?為什么借箭?怎樣借箭的?借到箭沒有?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luò)

1、師范讀,生傾聽,完成思考:這一課主要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趕造十萬枝箭

借箭前的準備:草船、軍士

草船借箭的過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駛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結(jié)果:如期交貨、周瑜嘆服

2、據(jù)此提綱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給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

3、同學們在預(yù)習時解決了一些問題,現(xiàn)在大家看看還有什么問題?

三、學習第一段

1、大家的問題提得很好。因為時間的關(guān)系,我們暫時先停下來,看看在講課的過程中能不能解決。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草船借箭的原因和借箭前的準備,誰來讀第一自然段?

2、這一段哪個詞最重要?什么叫“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3、注意這一段講誰在“妒忌”?妒忌誰?妒忌什么?

4、齊讀第一自然段,注意“挺”字的讀法和語氣 。

5、這句話我們能不能換個說法?

6、從這句話中你明白了什么?對,周瑜這樣做就是心胸狹窄的表現(xiàn)。

7、現(xiàn)在我們來學習下一自然段。默讀并思考:諸葛亮立下軍令狀時周瑜為什么很高興?

8、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小問題:周瑜委托了諸葛亮一個什么樣的任務(wù)?

9、解釋詞語:趕造、委托。

10、諸葛亮答應(yīng)了嗎?怎么答應(yīng)的?讀課文原話。周瑜說:“十天造的好嗎?”諸葛亮又說了什么?周瑜認為諸葛亮三天造出十萬支箭是笑話,諸葛亮對周瑜又說了什么?什么是“軍令狀”?“甘受懲罰”是什么意思?

11、周瑜聽后很高興,他為什么這么高興?

12、對,因為他“妒忌”諸葛亮的才干。下面請同學分角色朗讀這一段對話。誰來概括這一自然段的意思?

四、學習第二段

1、剛才我們說了周瑜因“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而陷害他,現(xiàn)在我們來學習第二大段,看看諸葛亮是怎樣做的。

2、誰來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周瑜共說了幾句話?

3、第一句是什么?實際上他逼沒逼?從哪看出來的?

4、齊讀第二句話,為什么不給他準備齊全?

5、我們在往下讀,魯肅去了以后,諸葛亮請魯肅幫助干什么?注意讀書回答。

6、諸葛亮要這些東西干什么?什么是自有妙用?

7、魯肅只知道“自有妙用”,但具體干什么用他知道嗎?為什么不讓魯肅知道?

8、我們再仔細讀這句話:“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睆倪@里看,諸葛亮知不知道周瑜要干什么?周瑜知不知道諸葛亮要干什么?

9、好,魯肅回去告訴周瑜了嗎?周瑜聽后怎么樣?“疑惑”是什么意思?疑惑什么?

10、現(xiàn)在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周瑜不知道諸葛亮如何造箭,但諸葛亮對周瑜是怎么樣?

11、從這里我們能看出魯肅是一個怎樣的人?

五、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草船借箭的原因”和“借箭前的準備”兩部分內(nèi)容,那諸葛亮到底借到箭了沒有?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分析。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教案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第二課時篇四

1.學習本課“妒、督、魯”等10個生字,會寫妒、忌、曹、督等14生字,會寫商議、推卻、探聽等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2.認識學習以記事為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fā)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jīng)過及結(jié)果,并領(lǐng)會事件的本質(zhì)意義。

3.了解本課的情節(jié),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4.體會文章首尾呼應(yīng)的寫法。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chǔ)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yīng)的作用。

三課時

1.查找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國演義》人物資料。

2.準備《三國演義》草船借箭影視資料。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從《赤壁之戰(zhàn)》故事引入。

師:《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或機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別成功,其中諸葛亮這個人物尤其生動。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以諸葛亮與周瑜為主的課文。

2.揭題、讀題。

3.審題。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4.再讀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誰草船借箭?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樣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沒有?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luò)

1.回答問題。(理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經(jīng)過、結(jié)果。這也是在解決課后第二題)

2.我們把草船借箭的經(jīng)過看成借箭前的準備和借箭的過程。

3.自學課文字詞,標好節(jié)號,讀通課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趕造十萬枝箭

借箭前的準備:草船、軍士

草船借箭的過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駛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結(jié)果:如期交貨、周瑜嘆服

4.據(jù)此提綱給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

四(10自然段)

這是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1.齊讀第l段。

什么叫“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2.從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對話中我們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嗎?

(1)指名2學生分角色讀課文第2節(jié),師讀旁白。

大家聽2個學生對話共幾輪,為每一輪編上序號。

(2)每一輪對話中,都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讓我們再來看看,周瑜在與諸葛亮對話時,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學習第一輪對話。

(1)齊讀,邊讀邊根據(jù)老師提的問題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師問:周瑜是大都督,難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問。

(2)那周瑜這時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兩人一組討論。

交流:2人一組,一人讀周瑜說的話,一個說周瑜的心理活動。(可發(fā)揮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這樣就落入了我的陷阱?!?/p>

生:“你一定會說是弓箭,那樣就正合我意”……

(3)過渡:顯然,周瑜正在設(shè)計想陷害諸葛亮,那他怎樣一步一步進行下去的呢?

4.學習第二輪對話。

(1)指名2人讀對話,師在其間提問讓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動。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卻”又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能推卻?(周瑜以公事來壓諸葛亮,使諸葛亮無法不答應(yīng)。)

(2)同桌一起像剛才一樣討論周瑜的心理活動。

交流:“我用公事來壓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學習第三--六輪對話。

(1)分四組討論~六輪對話,學著剛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對話,再說說周瑜的心理活動。

最后一輪,周瑜沒有問話但有動作──里軍令狀、白酒招待

(2)討論、交流。

6.小結(jié),我們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緊逼,把諸葛亮圈入了他設(shè)置的圈套。從每一次對話中,我們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周瑜設(shè)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讓周瑜計劃得逞了。真的是這樣嗎?

a、思考:諸葛亮在與周瑜對話時心理活動怎樣?

b、他為什么答應(yīng)周瑜如此難辦到的任務(wù)?默讀1~2節(jié),思考這些問題。

(1)(諸葛亮其實已識破了周瑜的計劃,但他以國家大計為重,為水戰(zhàn)勝利考慮,不顧個人恩怨,答應(yīng)三天造十萬枝箭。)

(2)分組分角色,指名一生讀旁白,朗讀第1.2節(jié),體會人物內(nèi)心活動。

四、小結(jié)。

周瑜想害諸葛亮,而諸葛亮更是立下軍令狀,那么事情又是怎么發(fā)展的呢?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教案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第二課時篇五

1.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認讀本課“瑜、督”等生字,會寫“妒、忌”等生字。理解“妒忌、都督、委托”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文章內(nèi)容。

(3)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過程與方法

用精讀、略讀、默讀、瀏覽等多種學習方法,品讀語言文字,領(lǐng)略經(jīng)典名著語言的魅力。

3.情感與價值

從“草船借箭”這件事情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他的創(chuàng)新精神。

學習本課生字,了解“草船借箭”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發(fā)展過程。

從“草船借箭”這件事情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他的創(chuàng)新精神。

學生:了解《三國演義》的相關(guān)資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批注

一、激情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看過《三國演義》這部書或電視劇嗎?那你最喜歡三國里的哪個人物?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兩位三國里比較聰明的人物,他們就是周瑜和諸葛亮。(板書:周瑜、諸葛亮)識記生字“瑜”和“葛”。

2.在他們兩個人之間,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我們快來看一下吧!

(板書課題:草船借箭)

二、檢查預(yù)習情況

1.介紹《草船借箭》的背景資料。(學生匯報預(yù)習資料,相互補充。)

《草船借箭》是選自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故事發(fā)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quán)各據(jù)一方,相互討伐,史稱“三國鼎立”。曹操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quán),于是劉備和孫權(quán)聯(lián)合起來抵抗曹操。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quán)那里幫助作戰(zhàn),“草船借箭”這個故事,就是在孫、劉聯(lián)合抗曹的時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戰(zhàn)前發(fā)生的。

2.說說你了解的周瑜與諸葛亮。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翻開書,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篇課文,記住把字音讀準了,句子讀通了。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這篇課文主要講周瑜由于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nèi)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師適時引導。

2.生字詞學習。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比較長,生字詞也比較多,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誰來給大家讀一讀?(指名讀,分組讀,齊讀。)

師:對于這些生字詞,在意思上有沒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3.朗讀詞語,鞏固練習。

妒忌、都督、幔子、水寨、弓弩手、吶喊、神機妙算、擂鼓、丞相。

四、梳理脈絡(luò),全文把握

1.預(yù)設(shè)。

起因(第1自然段):心生妒忌。

經(jīng)過(第2~9自然段):巧妙借箭。

結(jié)果(第10自然段):自嘆不如。

2.按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周瑜妒忌諸葛亮有才干,設(shè)計要諸葛亮在三天內(nèi)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利用草船,用妙計向曹操“借箭”,諸葛亮如期如數(shù)向周瑜交出十萬支箭,周瑜自嘆不如。表現(xiàn)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五、指導寫字

書寫“妒、忌、曹、督、委、魯”等生字。

六、布置作業(yè)

1.規(guī)范書寫本課生字詞。

2.按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給家長講講這個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批注

一、復(fù)習鞏固,導入新課

1.出示本課詞語,請學生讀一讀。

2.回憶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nèi)容。

(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相互補充,師適時指導。)

二、精讀課文,領(lǐng)悟研究策略

師:請同學們細讀第2~9自然段,把你認為最能表現(xiàn)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畫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

(一)“諸葛亮知天文”

1.師:誰來說說你從課文中的哪些詞句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生: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師: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體會體會,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生:魯肅會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霧,船要是誤進了曹軍的水寨怎么辦?

生:魯肅會大吃一驚:前兩天還是好好的,怎么現(xiàn)在會有這樣大的霧?

師:那么,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

生:諸葛亮會暗自高興。這場大霧,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指導讀句子)

2.師:但是,光讀這句話,就能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嗎?不能!為什么?因為這場大霧也許是湊巧碰上的。所以,我們得再往前面讀一讀,聯(lián)系上文看看從哪句話可以看出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生: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

(引導學生反復(fù)誦讀此句,要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

(二)“諸葛亮識人心”

1.師:誰來說說你從哪兩個句子中讀懂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生: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p>

生: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p>

2.在《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十多處,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說,諸葛亮他在笑誰?

(聯(lián)系魯肅的吃驚,指出他在笑魯肅的忠厚老實,不知底細,這是寬厚的笑、幽默的笑;聯(lián)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指出他還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輕易中計,這是諷刺的笑、輕蔑的笑;聯(lián)系“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陰謀落空,這是瀟灑的笑、自信的笑。)

(三)“諸葛亮懂地理”

1.師:你還從哪些詞句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生: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生: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jīng)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2.問題探討。(小組交流,全班匯報。)師:他們?yōu)楹巍耙蛔謹[開”?生:既便于統(tǒng)一行動,避免走散;又不留空當,使受箭面積增大。師:為什么“擂鼓吶喊”?生:既是為了虛張聲勢,制造進攻假象,吸引曹操軍隊的注意力,引曹軍出來射箭,又是讓曹軍明確射箭的目標和方向。師:為什么開始船頭朝西,后來船頭朝東?生:這樣既能兩面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便于箭滿后順風順水返回,省去掉頭的時間。

三、回讀課文,類化研究

師:剛才,我們通過抓前后句子之間的聯(lián)系,真正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同學們,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來研究問題,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讀書方法。請大家用這種方法,再次研究“霧中借箭”這部分內(nèi)容,看看你還能從哪些句子中讀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學生研讀,教師巡視。讀后組織交流。

四、分角色朗讀,感受形象

1.分角色朗讀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

2.通過對話描寫你感受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諸葛亮胸有成竹,周瑜心胸狹窄。

五、拓展延伸

1.積累本課中的好詞佳句。

2.思考:文中的諸葛亮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學習?

六、布置作業(yè)

1.規(guī)范書寫本課生字詞。

2.文中還有一些體現(xiàn)人物特點的詞句,畫出來和同學交流。

3.推薦閱讀《三國演義》全書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教案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第二課時篇六

《草船借箭》是篇歷史故事,它記敘了諸葛亮神機妙算利用草船借箭獲得成功的經(jīng)過。它告訴人們必須把握有利時機,充分利用周圍環(huán)境和事物才能取得成功。

六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分析課文情節(jié),分析人物個性等能力。因此,可以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過程,自己去分析,掌握課文及人物。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yīng)以學生的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chǔ),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本課著力點就是通過簡要介紹戰(zhàn)爭,學生分析了解草船借箭的過程及課文幾個重要人物的性格。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了解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理解“神機妙算”的含義。

2、了解課文中人物諸葛亮、周瑜的性格。

3、引導學生分析借箭成功的原因,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能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進行交流。

一、導課

1、昨天,老師布置了一份練習,讓同學們回去查找有關(guān)諸葛亮和周瑜兩個人物的資料,現(xiàn)在我們來交流一下。

學生交流

[探究性閱讀是開放性的閱讀,課前查找資料,課上交流,學生可加深對人物性格的認識,能更好地理解課文]

2、出示課題(齊讀)今天我們來了解一個有關(guān)人物的一個故事。

二、初讀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你能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來說說你對“神機妙算”的理解。

2、自讀課文,交流。

三、精讀

1、師:《草船借箭》既是歷史上一個有名的故事,同時記錄和描寫這場戰(zhàn)爭的文章也非常精彩。因此,我們既可以從軍事家的角度來分析一下諸葛亮是如何神機妙算借箭成功的。也可以從文學欣賞者的角度來了解一下課文中諸葛亮、周瑜這兩個人物的特點。我們更可以作為一個故事的`敘事者,說說這場戰(zhàn)爭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你們更喜歡從哪個角度去學習呢?請4人小組進行交流討論。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陶行知說過“創(chuàng)造力量能發(fā)揮的條件是民主”,學生自由選擇學習方式,民主合作的伙伴,更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3、交流

(1)軍事家小組分析:

①諸葛亮為什么不揭穿周瑜要陷害自己的陰謀?

②諸葛亮敢于用草船借箭,是因為什么“

③“借”是需經(jīng)過別人同意的,而這里是周瑜中了諸葛亮的計,諸葛亮應(yīng)是“詐”箭,為什么要用“借”呢?

(2)文學家小組:

周瑜:妒忌心強、自傲

諸葛亮:知己知彼、識大體、顧大局

找出體現(xiàn)人物性格的詞句,抓住有關(guān)詞句進行朗讀訓練,采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讀出兩人語言態(tài)度上的不同特點,不同語氣。

(3)故事員小組

起因:周瑜由于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nèi)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

經(jīng)過:諸葛亮同周瑜斗智,利用了大霧的天氣,用草船借箭。

結(jié)果:諸葛亮挫敗了周瑜的暗算,借箭成功。

用講故事的方式復(fù)述課文,看誰能抓住人物特點,以及關(guān)鍵情節(jié),發(fā)揮自己的表演能力,看誰說得更生動。

[學生經(jīng)過思考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通過各種思想的互相碰撞,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

四、總結(jié)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只是一個節(jié)選,選自——《三國演義》,這部書里還有許多有關(guān)諸葛亮、周瑜的故事。同學們有興趣可以去看看有關(guān)的課外書籍,豐富我們對這場戰(zhàn)爭和這些個性鮮明的人物的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點評]

這份教學設(shè)計的特點是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行為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學習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充分的展示,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寬松的學習氛圍中思維會更活躍,學習效果會更好。

[建議]

這節(jié)課主要體現(xiàn)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yīng)充分發(fā)揮有效的引導作用,力創(chuàng)自主、民主的學習氛圍,指導學生的合作學習,避免流于形式。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教案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第二課時篇七

人教12冊 10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 人教12冊 10 《*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

1.理解課文內(nèi)容,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識,有計謀,要膽量,有膽略。

2.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掌握本課生字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了解*船借箭這件事情發(fā)展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發(fā)展過程。

2.從*船借箭這件具體的事情中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三課時

 

一。引入

同學們,看到這個課題,你們想到了哪些問題呢?

通過預(yù)習,你們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呢?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2.指名回答。

三。理清層次

1.小組學習,想想課文按怎樣的順序敘述的?

2.交流,總結(jié)段意。

四?;貧w問題

1.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解決了哪些問題?

2.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五。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小組討論,找找課文中哪個詞語最有研究價值。

一?;貞?/p>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解決了哪些問題?

你們小組認為課文中哪個詞最有研究價值呢?

二。深入探究

1. 教師引入: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把你認為最能表現(xiàn)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劃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哪些地方最能突出諸葛亮神機妙算呢?

4.相機提問,引發(fā)思考: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他會想些什么呢?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這是話中有話、話后有話呀!你能把諸葛亮沒說出來的`話寫出來嗎?《*船借箭》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說,諸葛亮他在笑誰?

5.應(yīng)該怎么讀出來?

6、現(xiàn)在,你弄明白了為什么要借箭,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嗎?

三。作業(yè)

閱讀《三國演義》。

 

一?;貞?/p>

說說自己弄懂的知識。

二。延伸

說說自己讀的能突出諸葛亮神機妙算的故事。

三。創(chuàng)見

課文與自己課外閱讀的內(nèi)容相比較,有什么不同之處。提出自己的疑問。

四??偨Y(jié)

1.說說自己解決的問題。

2.說說自己學過課文后的收獲。

五。作業(yè)

我看歷史人物。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教案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第二課時篇八

1. 學會本課的五個生字。掌握“商議、都督、委托、水寨、輕易、支援、甘受懲罰、大霧滿天、

飲酒取樂、神機妙算”等詞語。

2. 理解課文內(nèi)容,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識、有計謀、有肚量、有膽略,更重要

的是有創(chuàng)新精神。

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 感悟祖國燦爛文化的民族底蘊,激發(fā)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創(chuàng)新意識。

2. 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了解草船借箭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發(fā)展過程。

從“草船借箭”這件具體事情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他的創(chuàng)新精神。

2課時

多媒體課件及實物投影

1. 談話導入:今天我們來學一篇根據(jù)《三國演義》的有關(guān)章節(jié)改寫的故事。(出示課題后齊讀)

2. 簡介背景:東漢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劉備、孫權(quán)各據(jù)一方。曹操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quán),于是劉備和孫權(quán)聯(lián)合起來抵抗曹操。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quán)那里幫助作戰(zhàn),“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lián)合抗曹的時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戰(zhàn)之前發(fā)生的。

3. 從《草船借箭》這個課題中,我們可以知道什么?

你還想知道什么?

如:怎樣借?為什么能借到?

4.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2)講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wù)來為難諸葛亮,諸葛亮接受了這個任務(wù),并保證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講周瑜不給造箭材料,進一步陷害諸葛亮。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準備。

第三段(6~9)講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講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神機妙算,自嘆不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來刁難諸葛亮,諸葛亮因借箭而顯示才干。通過學習,同學們對課文內(nèi)容基本把握了。請大家以“箭”來總結(jié)段意。

第一段,寫周瑜讓諸葛亮造箭;

第二段,寫諸葛亮準備造箭;

第三段,寫諸葛亮借箭;

第四段,寫諸葛亮借箭成功。

學生歸納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機指出: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發(fā)展、高潮、結(jié)果”的順序?qū)懙摹?/p>

學習第一段。

師:初讀了課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想設(shè)計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對白。我讀提示語,一、二組讀周瑜的話,三、四組讀諸葛亮的話。想一想:從對話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諸葛亮分別是個什么樣的人?

(師生讀書)

師:這一段對話的提示語太單調(diào),怎么總是“周瑜問,周瑜說”呢? 我們學過的提示語中,常常有恰當?shù)孛鑼懻f話人的動作、神態(tài)等的語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譯過來的,古人寫文章用提示語一般很簡潔,“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們接下去就來通過人物對話的朗讀和揣摩,給文中提示語加一個確切的表示人物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的詞語,再讀讀這句話,更深地體會人物的個性特征.

(學生默讀、思考)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教案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第二課時篇九

學生比較喜歡三國的故事和人物,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采取講學結(jié)合,一學為主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加強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

1、學習生字、生詞,讀通讀懂課文。

2、了解古代軍事知識:都督、軍令狀、水寨、弓弩等。

3、深刻領(lǐng)會諸葛亮神機妙算在什么地方。

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1、引入關(guān)于三國的歇后語和成語

同學踴躍發(fā)言教師小結(jié),對于課外積累多的學生鼓掌表揚。

關(guān)于三國的歇后語: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東吳招親————陪了夫人又折兵

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張飛吃秤砣————鐵了心

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關(guān)于三國的成語:

望梅止渴 三顧茅廬 味如雞肋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手不釋卷 老馬識途 木牛流馬

2、 學生分組自學

(1)自學生字生詞,不懂的。教師巡視。

(2)根據(jù)寫事的繼續(xù)問的特點分清課文的順序

立下軍令狀—————巧妙安排—————草船借箭—————如期交箭

(3)認識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深刻領(lǐng)會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xiàn)在三方面:一是諳熟人,二是具有豐富 的`天文知識,三是通曉地理。

(4)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3、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大家討論。

(1)《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草船借箭?結(jié)果怎樣?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在于諸葛亮對借箭妙計的通盤考慮和周到的安排

a、諸葛亮算到天氣,知道第三天四更時分一定有大霧,回來時順水順風;

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手箭。

c、諸葛亮算好了人,知道魯素忠厚老實守信,特地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聰明過人,所以不讓魯素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謹慎多疑,看不清虛實不會輕易出兵,因而大張旗鼓,霧夜佯攻曹營。魯素見證了諸葛亮取箭的經(jīng)過,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4、把本課的內(nèi)容演一演,同學評價。

5、課外讀一讀《三國演義》中跟本課有關(guān)的部分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教案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第二課時篇十

1.在初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從人物入手,理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復(fù)述借箭的經(jīng)過。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讀課文,理解文中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并能簡要復(fù)述借箭的經(jīng)過。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學習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并能有條理地復(fù)述借箭的經(jīng)過。

(一)引入課題

1.板書課題:草船借箭

2.指導學生說出本文敘述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點。

板書:諸葛亮 神機妙算

(二)分組學習第一段

1.組內(nèi)朗讀第一段

提問:你是怎么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的?

[小組匯報]

2.演示對話文字,分角色朗讀,突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三)從文字入手,了解課文第二段

1.自讀第二段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的?

[學生回答]

2.演示語句

他不知道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

提問:從哪個詞可以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

果然是什么意思?可以看出什么?

(四)緊扣神機妙算指導學生復(fù)述借箭經(jīng)過。

1.默讀課文。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的?

[學生回答]

2.再讀借箭經(jīng)過體會神機妙算。

3.觀看演示。學生試著復(fù)述借箭經(jīng)過。

4.指名邊看演示邊復(fù)述借箭經(jīng)過。

(五)指導朗讀故事結(jié)局。

1.推薦讀結(jié)局部分。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的.?

[學生回答]

2.齊讀周瑜自嘆不如的語句。

(六)小結(jié):

諸葛亮能預(yù)測第三天的大霧,注意水流和風向的特點,了解魯肅的為人,這說明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所以諸葛亮神機妙算。

(七)開放性問題引起學生讀書興趣。

提問:你們還知道《三國演義》中表現(xiàn)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其它故事嗎?

(八)作業(yè):

搜集表現(xiàn)諸葛亮神機妙算的故事。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教案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第二課時篇十一

1、討論、理解課文二、三、四段主要內(nèi)容。

2、體會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3、進一步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體會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小黑板一塊,吹塑紙小船數(shù)只。

1課時。

學習二、三、四段。

1、通過上一課時的學習,我們看到諸葛亮面對周瑜的蓄意謀害和步步緊逼,是顧全大局,胸有成竹地接受了任務(wù)。周瑜以為諸葛亮了上自己的當,以為自己是十拿九穩(wěn)地占了上風,非常高興。諸葛亮怎么完成任務(wù)呢?下面我們進一步學習。當諸葛亮接受任務(wù)后,周瑜、諸葛亮各是怎樣做的?(默讀3~5節(jié)后答)

2、你從中看出什么?是怎么看出來的?

備用:

⑴ 周為什么吩咐不給諸葛亮準備造箭用的材料?

⑵ 諸葛亮怎么敢找魯肅幫忙?

周瑜:想害諸葛亮,從“造”的方面卡,對諸葛亮的打算一無所知,連聽了匯報也不明白。

諸葛亮:知道周瑜想害自己,知道魯肅不會泄密,做好了防范工作,做的借箭準備。(識人心)

3、周瑜不知道諸葛亮怎么辦,諸葛亮卻在充分準備之后,穩(wěn)扎穩(wěn)打地開始行動了。(自由讀6~9節(jié))看看諸葛亮是怎么指揮軍士們利用草船借箭的。讀書要求:

⑴ 用“__”把出發(fā)時間、二十只船怎么受箭,怎么返回的語句勾出。

⑵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把借箭經(jīng)過向同桌講一講,注意用上書中的重點詞句。

4、請同學上臺,用小船演示,講述草船借箭的經(jīng)過。(出示小黑板:長江方位圖)

5、諸葛亮為什么選在第三天四更行動?怎么那么巧?

也用“__”勾有關(guān)句。(知天文)巧借天時。

6、他還作了哪些安排保證借箭成功?

⑴ 擂。

⑵ 船。

7、為什么叫士兵擂鼓吶喊?

造成進攻假象,逼使曹軍放箭。

8、為什么先叫船頭朝西,后來又叫朝東,還要“一”字兒排開?

便于受箭,便于返回,走一步算一步,深謀遠慮,善于分析和利用自然條件,叫巧借地理。(曉地理)

9、為什么調(diào)轉(zhuǎn)船頭后,書上要說是“逼近”?

⑴ 已驚動曹軍,冒著危險。

⑵ 使曹軍誤以為是真的進攻。

⑶ 表現(xiàn)諸葛亮料事如神,膽識過人。

10、看插圖,空中大霧迷漫,船外箭雨紛紛,諸葛亮卻手搖鵝毛扇,正在飲酒取樂。請用“~~~”勾出他這時說的話。抽讀。他為什么笑首說“只管飲酒取樂”?抽讀。你為什么這樣讀?齊讀。

11、曹操出兵沒有?他怎么做的?──正中下懷。

12、曹操是怎么知道上當?shù)??引讀“諸葛亮吩咐……?!彼麨槭裁础胺愿馈??

⑴ 嘲諷、動搖軍心。

⑵ 知道追趕不上。(抓“順風順水”扣“船頭朝東”)

⑶ 有利于突出其才干。

13、草船借箭的結(jié)果怎樣?

三天借箭十多萬。(結(jié)果)

小結(jié):一切都在諸葛亮的.預(yù)料之中,一切都按諸葛亮的安排進行。他真是料事如神!

14、諸葛亮圓滿地完成了任務(wù),用為蜀、吳聯(lián)軍主帥的周瑜本應(yīng)非常滿意,他卻長嘆一聲,導讀。他為什么要長嘆?

15、“神機妙算”什么意思?帶有什么感情色彩?由周瑜的口中說出來,對他來說是多么痛苦,這口氣怎么咽得下去但又不得不服輸。再讀這一句,體會周瑜的心情。

小結(jié):兩人斗智,至此勝負分明。

16、現(xiàn)在回顧全文,哪些地方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

⑴ 三天有大霧。

⑵ 魯肅會幫忙。

⑶ 二十只船夠。

⑷ 船頭東西擺。

⑸ 士兵擂鼓喊。

⑹ 只管飲酒樂。

⑺ 出發(fā)、返回妙。

17、“草船借箭”是寫諸葛亮從曹操那里智取了十多萬枝箭,為什么課題卻命“借”?

⑴ 還擊。

⑵ 還因為在借箭的整個過程中,諸葛亮巧妙地借天時、借地利、借對人的了解,巧妙地安排,從強敵手中智取十多萬枝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干,粉碎了周瑜想陷害自己的陰謀,打擊了曹的實力與士氣,為聯(lián)合抗曹做出了貢獻,命“借”就有利于表現(xiàn)他的才干。

18、就從這個“借”字,你體會到作者什么感情?你對諸葛亮什么感情?贊揚什么?

19、回顧板書(連線):

蜀吳聯(lián)軍本當一致抗曹,可是周瑜氣量狹小,生了妒忌之心。因為他妒忌諸葛亮的才干,就借口兩軍交戰(zhàn)需要用箭,用十天造箭十萬的詭計來暗算諸葛亮,而諸葛亮“挺有才干”,他神機妙算,結(jié)果成功地只用三天就借箭十多萬,迫使周瑜仰天長嘆,低頭認輸。這,就是“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我們讀記敘事情發(fā)展的文章,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分清,能幫助我們理解課文,這是理解課文的一個重要方法;寫類似的文章,也要注意寫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才能使別人看得明白。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教案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第二課時篇十二

1、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2、體會諸葛亮的神計妙算。

從草船借箭這件事中體會諸葛亮的神計妙算。

多媒體課件

(一)復(fù)習:

1、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1課《草船借箭》,首先,我們先來復(fù)習本課的生字詞:(水寨飲酒都督懲罰神計妙算)

2、同學們對字詞掌握的非常好,上節(jié)課我們還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草船借箭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誰能簡單的說一說呢?

(二)新授:

1、說的非常好,《三國演義》是一部智慧之書,而《草船借箭》則是智慧里面的智慧,對于這樣一個充滿了智慧、充滿了謀略的故事,我相信同學們一定非常的感興趣,下面就從智慧和謀略的角度去看,你對黑板上的四個人物誰最感興趣?最喜歡誰呢?

2、看來每個同學都有自己喜愛的人物,下面就請同學們打開書,認真的品讀原文,找出你喜愛這個人物的原因和依據(jù),讀到人物對話的時候,要設(shè)身處地的想一想當時他們的想法和情感,試著揣摩他們當時的心里活動。

(學生自讀課文)

3、先讀到這,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誰愿意把你品讀的結(jié)果互相交流,互相補充呢?

(學生交流匯報)

4、剛才某某同學說,他非常佩服諸葛亮,原因是因為他在借箭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神計妙算的才能,那神計妙算是什么意思呢?誰能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

5、你們答對了,神計妙算就是指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本課就是形容諸葛亮的計謀非常的高超。

6、結(jié)合你們剛才讀課文,圍繞神計妙算這個詞語你們還有什么問題想提出來呢?

7、下面就請同學們圍繞你們剛剛提出的問題用心的再讀課文,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小組同學之間可以互相交流討論,一會兒選一處你認為體會最深的地方講給大家聽聽。

(學生自讀課文)

8、剛才大家讀的很認真,討論的很熱烈,誰愿意把你們小組討論的結(jié)果和大家交流交流呢?

(學生匯報交流)

9、現(xiàn)在我們就實地的感受當時受箭的過程,在看的過程中,要求同學們一邊看、一邊聽、一邊想,諸葛亮為什么要這樣安排?他這樣安排的好處有哪些?

(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草船借箭的過程)

10、誰能說說這樣安排的好處是什么呢?

(學生匯報)

11、諸葛亮一算了天、二算了地、三算了人,可以說各個方面他都考慮周到,而且每一方面都一一的、巧妙的做出安排,這就是神計妙算。(師板書神計妙算)

12、面對諸葛亮的神計妙算,難怪周瑜長嘆一聲說到:他說什么呢?

13、當時周瑜說這句話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呢?

14、讀的不錯,無論是諸葛亮的神計妙算、還是周瑜的嫉妒之心,曹操的謹慎多疑、魯肅的仁厚守信,我們都是從文章對人物的什么描寫中體會出來的呢?

15、對,這也是《三國演義》這部名著在刻畫人物方面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因為只有通過語言的描述,才能幫助我們更加深入的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

16、課前老師已經(jīng)布置同學們自己當導演,邀請你喜歡的合作伙伴,把你們認為課文中印象最深、最喜歡的片斷表演出來,哪一組愿意先來試試呢?

17、這幾組同學表演的非常好,除了這幾組同學之外,我想在座的.同學也許也有很多的話想說,那么就請同學們把你們最想說的話用一句話表達出來,他它送個故事中的他們,同時也送給今天在座的我們好嗎?誰先來說?

(學生匯報)

18、諸葛亮把借箭的過程安排的嚴密妥當、滴水不漏,不僅讓周瑜嘆服不已,更讓我們后人佩服稱贊,通過草船借箭這課的深入學習,使我們看到了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人善用、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千百年來他是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有關(guān)諸葛亮神計妙算的故事呢?

(學生匯報,多媒體課件播放空城計的故事)

19、由于時間關(guān)系我們就欣賞到這,課后同學們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辦一次有關(guān)三國故事的手抄報展,也可以由班長主持搞一個有關(guān)三國的故事演講會,我們這樣可以使我們更加的了解到有關(guān)三國的故事,另外老師也希望同學課后能認真的品讀《三國演義》這部名著,我想里面會有更多的故事和人物讓你過目難忘的,多讀書,讀好書也是老師對你們以后的期望,你們能做到嗎?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教案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第二課時篇十三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2、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3、朗讀訓練。

〖教學過程〗

一、設(shè)計“懸念”,導入新課

1、教師導語設(shè)計:

今天,老師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位著名的相聲演員在表演相聲時說,他知道周瑜的母親姓“紀”,諸葛亮的母親姓“何”。觀眾聽了非常奇怪,這可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原來這位演員在和大家開玩笑,他的“根據(jù)”就是周瑜在臨死前哀嘆道“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說:既然有了這個智勇過人的周瑜,為什么還要有這個比他更為強大的諸葛亮呢?周瑜是孫權(quán)手下的一名大將,有勇有謀。為什么還怕諸葛亮呢?學習了《草船借箭》,大家就會明白了。

2、師生共同介紹《草船借箭》的有關(guān)資料:

《草船借箭》是選自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故事發(fā)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quán)各據(jù)一方,相互討伐,史稱“三國鼎立”。當時曹操實力雄厚,剛剛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quán),于是劉備和孫權(quán)聯(lián)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quán)那里幫助作戰(zhàn)。孫權(quán)手下大將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設(shè)下圈套,假意讓他負責趕造十萬支箭,企圖以造不成箭違誤軍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發(fā)生了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檢查預(yù)習,質(zhì)疑問難:

⑴指讀課文,正音,解詞:

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本課指周瑜因諸葛亮比自己強而忌恨他。

遲延:拖延、耽擱。

才干:辦事的能力。

委托:請別人代辦。

調(diào)度:調(diào)動、安排。

懲罰:嚴厲地處罰。

自有妙用:自然巧妙的用處。

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yù)見性,善于估計客觀形勢,決定策略。

⑵讀出最使你感動的課文內(nèi)容。

⑶交流預(yù)習后的初步感受。

2、自由朗讀,學生自悟:

這個故事主要寫了哪幾個人?誰向誰借箭?

(主要寫了諸葛亮、周瑜、曹操幾個人物,是諸葛亮向曹操借箭。)

3、理清脈絡(luò),討論分段:

⑴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qū)懙??(事情的發(fā)展順序?qū)懙?。?/p>

⑵討論分段。(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2自然段)講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wù)為難諸葛亮,諸葛亮接受任務(wù)并保證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自然段)周瑜不給造箭材料進一步陷害諸葛亮,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準備。

第三段(6~9自然段)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最后一個自然段)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嘆不如。

三、教師點撥,突破難點

1、學習第一段:

⑴指讀第一段,前后位討論這段寫的是什么?

(寫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wù)為難諸葛亮。)

⑵諸葛亮的才干怎樣?周瑜妒忌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嗎?哪些詞可說明并畫出來:

(“挺”、“才”)指導朗讀稍重些。

⑶默讀第一段,幻燈出示思考,周瑜是怎樣“請”諸葛亮商議軍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從哪兒看出來?

(學生自由發(fā)言,各抒己見。)

(周瑜開始以“公事”為由迫使諸葛亮不要推卻,接著又以“十天為限”故意刁難,最后當諸葛亮答應(yīng)三天造十萬支箭時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以便抓到字據(jù),日后好加害于他,他的真正目的是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設(shè)下計來陷害諸葛亮。)

⑷討論題,幻燈出示,諸葛亮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趕造十萬支箭的任務(wù),并且立下軍令狀?

(諸葛亮已識破了周瑜的詭計,如當面揭穿必傷了和氣,孫、劉聯(lián)合抗曹戰(zhàn)線就可能破壞,有被曹操各個擊破的危險,同時又從大局考慮到與曹軍交戰(zhàn)必須用箭,于是將計就計,立下軍令狀。)

⑸分角色朗讀第一段,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2、教師總結(jié),學生質(zhì)疑:

通過第一段的學習,我們不僅對《草船借箭》的起因有了了解,而且對于諸葛亮、周瑜的性格特點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節(jié)繼續(xù)深入學習課文。

一、復(fù)習導入

教師:周瑜設(shè)計請諸葛亮造箭,他的陰謀詭計得逞了嗎?從哪看出來的?

(周瑜的陰謀詭計沒有得逞,從第四段中可看出。)

二、學習第四段

齊讀思考,幻燈出示思考題:

1、草船借箭的結(jié)果怎樣?

2、這時周瑜的心里是什么滋味?為什么長嘆一聲?

3、從哪里看出周瑜的沮喪、慚愧?

(討論:結(jié)果諸葛亮按期交箭,周瑜自嘆不如,周瑜無可奈何,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不如諸葛亮。從周瑜說“我真不如他”看出他的沮喪、慚愧。)

⑴提問:諸葛亮為什么能借箭成功呢?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神機妙算)

⑵從哪兒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第三段)

三、學習第三段

指讀思考:諸葛亮首先算到了什么?從哪句話看出。讀讀,抓住關(guān)鍵詞語理解,畫在書上。

(首先算到三天之內(nèi)必有大霧,可以從這里看出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不見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

1、出示幻燈,思考如下:

⑴為什么諸葛亮直到第三天四更才去開船借箭。

⑵他怎么知道三天之內(nèi)必有大霧?

(因為此時天色微明,大霧封江,可蒙住曹軍眼睛,使之不明虛實。諸葛亮了解氣象變化,預(yù)測出三天之內(nèi)必有大霧。)

2、學習第三段,思考,諸葛亮根據(jù)什么情況采取什么計策,這樣做有什么妙處?圈畫出來。

⑴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擺開,又叫船上軍士擂鼓吶喊,為什么這樣布局?

(船停在既能受到射來的箭,又能靠大霧使曹軍看不清虛實,“一字擺開”是為了受箭面積大、數(shù)量大。擂鼓吶喊為了虛張聲勢,迷惑曹操。)

這說明諸葛亮熟知地理,于大霧中能把船停在受箭的最佳位置。

⑵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作樂,天亮了就回去?!?/p>

(諸葛亮深知曹操生性多疑,不明虛實之前,不輕易出擊,只會放箭壓陣,說明諸葛亮知己知彼。)

⑶觀察掛圖,魯肅和諸葛亮的表情一樣嗎?說明什么?

(說明諸葛亮對借箭胸有成竹。)

四、自學第二段,找出體現(xiàn)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

1、諸葛亮請魯肅幫忙,借二十條船……

2、魯肅答應(yīng)了──果然不提借船之事:

⑴諸葛亮了解魯肅的為人,忠厚老實,料定他不會泄露機密,可見諸葛亮知己知彼。

⑵三十名軍士,一千多個草把子,船用青布幔子蓋起來說明謀劃周密、巧妙。

3、默讀全文,想想還有哪些地方體現(xiàn)諸葛亮神機妙算?反映他什么特點?

(因為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知己知彼,周密謀劃,所以借箭成功。反映了他足智多謀,具有非凡的才干。)

五、圍繞中心,學習表達

1、作者是怎樣體現(xiàn)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的?

2、作者在幾個人物的性格刻畫上既鮮明又形象,這是為什么?

⑴作者通過對諸葛亮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從而刻畫出他的性格特點。

⑵因為作者抓住了幾個人物不同的特點,他們的語言、動作不同體現(xiàn)出人物性格各異。

3、由以上可知,在寫作中應(yīng)怎樣刻畫人物?

(抓住人物特點,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特點,體現(xiàn)人物性格特點,這是我們寫作中不能缺少的。)

六、總結(jié)、擴展

1、通過本文的學習,你認為諸葛亮、曹操、周瑜、魯肅各是什么樣的人?

2、為什么同學們對這個故事這么喜歡呢?

(教師總結(jié)注意引導學生對曹操、周瑜兩個人物的正確評價及認識,使學生知道他們倆也是了不起的人物,并不是所謂的壞人,另外強調(diào)寫作時抓住人物動作、語言、神態(tài)特點體現(xiàn)人物性格。)

七、布置作業(yè)

復(fù)述故事,講給小伙伴聽。

〖板書設(shè)計〗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教案 草船借箭教學設(shè)計第二課時篇十四

《草船借箭》是三國赤壁之戰(zhàn)里的著名橋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diào)了幾條草船誘敵,終于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1.了解本課的情節(jié),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認識學習以記事為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fā)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jīng)過及結(jié)果,并領(lǐng)會事件的本質(zhì)意義。

3.體會文章首尾呼應(yīng)的寫法。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chǔ)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yīng)的作用。

1、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草船借箭》。請你回憶,“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

(周瑜妒忌諸葛亮,用10天造十萬枝箭的命令來設(shè)計陷害諸葛亮。)

2、文中哪句話點出了原因?齊讀第一句。

3、“草船借箭的結(jié)果”怎樣呢?齊讀最后一句。

4、請問,“神機妙算“是什么意思?

(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yù)見性,善于估計客觀情勢,決定策略。)

板書:神機妙算:

5、過渡: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我們繼續(xù)學習“借箭的.經(jīng)過”。

【設(shè)計意圖:閱讀教學首先要渲染氣氛——創(chuàng)造情境——引出主題,因此,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我主要讓快速進入課文,為接下來的授課做好鋪墊?!?/p>

1、學習要求:

自由讀第6-9段“借箭的經(jīng)過”,想想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 找到相關(guān)的語句讀一讀,并試著寫下自己的感受。

2、小組討論

3、學生匯報: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他算到了什么?又算準了什么?

【設(shè)計意圖:設(shè)置懸念,為接下來的授課做好鋪墊?!?/p>

知天文:

(1)“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p>

1、他算到了什么?(大霧漫天)

板書:大霧漫天

2、這是一場怎樣的霧?指導朗讀

3、為什么選擇這樣的天氣?

(什么都看不清,敵人不明真相,曹操才不敢輕易出動)

4、也許這大霧是碰巧呢?你從哪里知道不是碰巧?

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

師問:為什么第一天和第二天都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

5、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算準了會有一場大霧,所以他是那樣 -----?

或者:所以他前兩天才那樣不慌不忙,從容不迫------

(胸有成竹、從容不迫)指導朗讀

6、第三天,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是什么心情?(高興、期待)指導朗讀

識人心:

(3)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回去”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近前”

1、自由讀讀這句話。他算到了什么?(曹操一定不敢派兵)

2、諸葛亮算得對嗎?

果然不出所料,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引讀)“江上……近前?!?/p>

3、曹操為什么一定不敢派兵出來?(大霧漫天、看不清虛實、生性多疑)

4、小結(jié):在這種大霧漫天、看不清虛實的情況下,如果是別人也許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絕不會派兵的,因為曹操生性多疑。曹操曾經(jīng)帶劍睡覺,夢中殺人,甚至殺害了醫(yī)術(shù)高明的華佗。正因為對曹操的這一特點了如指掌,所以此時諸葛亮鎮(zhèn)定自若,談笑風生。

他笑著說(齊讀):“霧這樣大……就回去?!?/p>

5、你再看看這句話,聯(lián)系上下文,覺得諸葛亮在笑誰?笑什么?好好揣摩。

小組討論

6、學生匯報:(笑曹操。) 板書:曹操

聯(lián)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輕易中計。

這是諷刺的笑、輕蔑的笑、這是嘲笑。指導朗讀

7、還在笑誰?(笑周瑜。) 板書:周瑜

聯(lián)系周瑜本想害諸葛亮,而現(xiàn)在將計就計,把輕易就把十萬枝箭借回來了,周瑜

的陰謀落空。

這是瀟灑的笑、勝利的笑。指導朗讀

8、還在笑誰?(笑魯肅) 板書:魯肅

聯(lián)系魯肅的吃驚,指出他在笑魯肅的忠厚老實、不知底細。

這是寬厚的笑、幽默的笑。指導朗讀

9、還在笑誰?(笑自己)

聯(lián)系“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p>

笑出了他的自信,笑出了他的胸有成竹,笑出了他的英雄本色,笑出了他的神機妙算。指導朗讀

10、小結(jié):這一笑,包含了多少內(nèi)容呀!他這一笑,早就算準了曹操不敢派兵出來,只會放箭如雨;早就算準了周瑜會敗在他的手下。這就是料事如神的諸葛亮,這就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啊!

懂地理:

(4)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為什么把船連接起來?

既便于統(tǒng)一行動,避免走散。

(5)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為什么一字兒擺開?

既便于統(tǒng)一行動,避免走散,又不留空當,增大受箭面積。

為什么擂鼓、吶喊?虛張聲勢,為了制造進攻的假象,又讓曹軍明確射箭方向。

(6)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為什么掉轉(zhuǎn)船身?船頭朝東,船尾朝西?

兩面受箭,又可保持平衡,也為了撤退的方便,節(jié)省時間。

(7)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jīng)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順風順水是巧事嗎?說明什么?

長江江水正是由西向東流,正是趁著順風順水的時刻,二十條船像飛一樣放回二十多里,曹操追也來不及了。

板書:船順風順水

【設(shè)計意圖:閱讀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大膽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主要引導學生從一些句子中去諸葛亮的神機妙算?!?/p>

1、諸葛亮并沒有呼風喚雨的本領(lǐng),但他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經(jīng)算準了這場大霧;諸葛亮考慮周密,算準借箭的位置,并且進行了巧妙的安排;諸葛亮料事如神,算準了曹操多疑不敢出兵。

板書: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

2、過渡:這就是神機妙算啊!怪不得文章結(jié)尾,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3、想像一下,周瑜說這話時,心情怎樣?(佩服、贊嘆----)指導朗讀。

4、千百年來,諸葛亮的形象成了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恫荽杓分皇瞧湟唬P(guān)于他的故事你還知道有哪些?如:借來的箭怎樣還給曹操呢?

又如:周瑜真的服氣了嗎?他和諸葛亮之間還有哪些明爭暗斗呢?

苦肉計 借東風 火燒赤壁 劉備娶親 三氣周瑜 諸葛亮吊喪

5、你還會用什么詞語來贊美諸葛亮?(足智多謀、料事如神、智慧超羣---)

6、草船借箭,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關(guān)系著借箭的成敗,每個細節(jié)都彰顯著諸葛亮的智慧。

后來人們寫了一首詩歌,來贊美諸葛亮:

草船借箭不尋常,要論成敗有文章。

都督周瑜欲陷害,孔明先生巧應(yīng)對。

妙算天文霧漫天,通曉地理蒙曹操。

洞悉人心妙計成,箭如雨下滿載歸。

神機妙算諸葛亮,世世代代美名揚。

【設(shè)計意圖:再次感受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讓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留在學生心里?!?/p>

1、《三國演義》中,還有許多讓人難忘的人物和故事------

2、同學們,希望你與書為友,課外閱讀《三國演義》,從文學中汲取力量,感受文學經(jīng)典的魅力。

【設(shè)計意圖:教材只是優(yōu)秀文化的縮影,我們語文老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教教材,還要把課內(nèi)的知識延伸到課外。從讀好一篇文章到讀好一本書,從讀好一本書到讀好一段人生?!?/p>

草船借箭

知天文:大霧漫天

神機妙算 曉地理:順風順水

識人心:曹操、魯肅、周瑜

點評:在這節(jié)課中,在教師和學生的一次次對話中,在教師和學生的一次次細細品讀體味中,一個活生生的搖著鵝毛扇談笑風生的,知天時,懂地利,識人心的大智大勇的諸葛亮躍然紙上,也躍然在學生的心中。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fù)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fù)制權(quán)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fù)制
付費后30天內(nèi)不限量復(fù)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