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三經讀書心得體會五篇 三經評注篇一
《三字經》是故人智慧結晶的經典,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它采用敘事和倫理并舉的方法,運用大量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典故,從上古社會到清朝結束,把各個年代都列出來了,文路清晰、流暢?!度纸洝返膬热莨惨磺Ф嘧?,三字一句,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記易背,體現出了我國古人的智慧。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說,蘊含了許多深刻的道理,使人看了受益匪淺。從《三字經》中能學到許多做人的道理,既能用來教育學生,又能啟迪心智,既是一本難得的幼兒啟蒙讀本,又是一本學習中華文化不可多得的好書。
我比較欣賞這幾句:“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惫湃松星抑?,教育孩子受環(huán)境、方法、時間、恒心的影響,我們現代教師更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教學方法上不斷改進,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更好的發(fā)展。為人師、為人母的我感到慚愧。我知道了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我教子,惟一經。勤有功,戲無益?!蔽乙秃⒆庸餐瑢W習,共同成長。
作為一年級的數學老師,不單單是教學生會做題就行,最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挖掘數學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教學生做人的道理。使成長中的學生走正確的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勵學生刻苦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終身受益。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一年級的學生剛入學,要教的東西很多,要教學生懂理,尊敬師長,友愛同學;要交學生懂得謙讓,互相幫助,寬以待人;要教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參與,合作交流,傾聽他人;要教他們做到彬彬有禮,井然有序……
作為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文化素養(yǎng),通過學習,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作為教師,要了解歷史,借鑒歷史,取其精華,發(fā)揚光大,多讀一些經典書籍,在教育學生時,就會引經據典,同時運用圣賢的智慧,教書育人。讓我們認真學習《三字經》,繼承發(fā)揚它吧!
三經讀書心得體會五篇 三經評注篇二
書是我們的朋友,書能讓我們感到快樂,同時又能讓我們學到無窮的知識。沒錯!一本書就好比智慧的金庫,你擁有了它,就擁有了財富。
《三字經》是一本國學經典,它包括了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富有豐富的哲學道理。
當我讀了部分內容后被深深吸引了,它具有韻律之美,淺顯簡潔,對照比較,我為以前做的有些事感到慚愧。
“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不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于前裕于后”讓我懂得了小時候就應該好好學習,長大了才能有所作為;對上要盡力輔佐,對下要竭力幫助;當我們功成名就才能讓父母感到榮光。有件事情就是的例子:一次,我期末考試數學考了一百分,語文也考了九十五分,當成績公布下來后,全年級的同學相互轉告。消息一傳開,很多家長在爸爸媽媽面前都夸獎我,為此爸爸媽媽是多么的高興啊!于是,我暗暗下定決心,現在努力學習,將來有個好工作,讓爸爸媽媽享享福,讓他們的幸福延續(xù)!
當我讀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再次讓我警醒,年少時不好好學習,到了老的時候,只留下了一頭白發(fā),又能得到什么呢?我們每個人都好比一個玉,如果能好好雕琢,能忍受被雕琢時的痛苦,我想必成大器,相反,那只是成為一個普通的石頭。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現在的學習機會,好好學習。
這只是我讀了《三字經》的一小部分所明白的道理,我想,這本好書將陪我左右,伴我成長,因為冰心奶奶說過: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誦讀《三字經》吧。
三經讀書心得體會五篇 三經評注篇三
讀了《三字經》后,發(fā)現里面有許多經典的故事,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其中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一段經典名句,讓我很是感動!孟子是我國歷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能有這么大的成就跟他母親很有關系。
孟子小時候,住處附近有個墳場,每天都有出殯或掃墓的人哭哭啼啼從家門中經過。孟子覺的好玩,也學著玩起出殯的游戲。孟母發(fā)現后,擔心孟子不安心學習就決定換個地方住。當他們搬到鎮(zhèn)上后,沒想到附近住著一位屠夫,孟子又不安心學習了,學著屠夫拿起刀子,玩起剁豬肉的游戲。孟母決定再次搬家。這次,她帶著孟子住到學校附近,這里書聲朗朗,學習氣氛濃厚。從此,孟子專心致志地讀起書來。
孟子稍大些,拜了大學問家子思為老師。起初,孟子學的很專心,過了一段時間,就變的很懶散了,有一次,趁老師不在時,同學們拉著孟子偷偷地溜出去捉迷藏,摸小魚,直到天黑才回家。
孟母問孟子為什么回來這么遲,孟子咕噥著說讀書沒意思。孟母聽了非常生氣。她拿起剪刀,一下子就剪斷了快要織好的整匹布,問孟子:“布斷了,還能繼續(xù)織下去嗎?”“不能?!薄澳阏谇髮W,如果中途停學呢?”“我明白了,我再也不貪玩逃學了。”“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如果半途而廢,終將一事無成?!睆拇?,孟子發(fā)憤讀書,終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看了以后,覺得這位母親很偉大,為了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不厭其煩的三次搬家,當看到孩子逃學回家時,孟母不惜割斷快要織好的布,教育他學習不能半途而廢。
回想自己現在,有很好的學習環(huán)境,豐足的學習用品和幸福的生活,我就更應該認真學習!
三經讀書心得體會五篇 三經評注篇四
我們要珍惜自己的黃金時間,用功讀書;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禮儀,不能成才;從小學會尊老愛幼,知道父母的甘苦,孝順父母……這一個個道理都來自于“道理的寶庫”——《三字經》。你看過《三字經》這本書嗎?可好看了!三字一句,六字一行,像順口溜似的,便于謹記,真有趣!
里面的一言一語都蘊含著一個個道理,都成了我的座右銘。正因為《三字經》這本書陪伴了我的童年,現在,我的見識不斷增長,視野不斷開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边@是《三字經》中的第一句話,也是我們要學會做人的第一個道理。是啊!人生下來原本都是一樣的,但如果從小就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自然就會變壞。有些父母從小就寵壞孩子,等孩子長大后卻嫌棄父母,漸漸誤入歧途。學好難,可學壞就容易了!我也不禁搖頭嘆息?,F在那些坐牢的犯罪分子們,難道一生下來就注定是犯罪的命運嗎?不是。因為他們從小不會區(qū)分善惡,惡漸漸侵蝕了他們的靈魂,令他們喪失了人性,迷失了自己,才會成了他們永遠的罪過。才會造成現在不堪設想的后果。讀了這句話,我感觸很深,腦子里刻著這樣一句話:我們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學會辨別是非,將來做一個能為社會作貢獻的人才!
我曾看過這一句:稻糧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讀著讀著,我不禁臉紅了,還真想挖個洞鉆進去。這句話就像一塊抹布,把我心里的污跡抹得一干二凈?!罢l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边@句話誰都會說,甚至都背厭了??尚袆幽?我也常斥責自己:農民伯伯千辛萬苦地種稻溫飽每一個人,我們卻若無其事地浪費糧食,這對得起農民伯伯嗎?回憶起農民伯伯,他們無論天氣多么嚴熱,不論多么寒冷,他們都日夜不停地耕種著的那種滋味,讓我無比慚愧。這句話讓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中午在家里吃飯,我吃飽了,可許多菜還在碗里動也沒動。我瞧四周沒人,便把飯偷偷地倒進了垃圾筒里,還不以為然地走開了?,F在認真地想想,哎,還真不應該。當我們吃到香噴噴的飯菜時,可別忘了辛勤耕種的農民伯伯。愛惜糧食,節(jié)約糧食!
《三字經》可真是一本好書!“道理的寶庫”這個光榮稱號給予它可真沒錯!我們要牢記《三字經》中的大小道理,并讀中思考,把書里的知識真正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日積月累,相信我們一定能成為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在此,我就贈大家一句我讀《三字經》后感受最深的一句話,希望大家喜歡吧:海有邊,山有路。學無涯,不停步!
三經讀書心得體會五篇 三經評注篇五
我放假這么長時間就讀了一本書,就是《三字經》,剛開始媽媽讓我讀的時候我不是太理解,這不是以前那些人搖頭晃腦背的書嗎,有什么意義,我直接說“封建糟粕吧”,媽媽說:“你好好讀讀,看看有沒有意義,這本書讀完以后,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發(fā)展,朝代更迭,帝王興衰的紛繁歷史,還有人文教育,史地天文、倫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你都掌握了?!边@么好呀,我翻開了滋養(yǎng)心靈的篇幅。
確實是語言非常簡練,內容非常豐富。原來我基本是把這本書背下來的,“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母為了孟子小時候有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既然搬了三次家,后來有一天孟子逃學回來,孟母竟然拿起剪刀,剪破了整片布,只為了告訴孟子,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要腳踏實地,若逃學就像我剪斷布匹一樣,前功盡棄,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專心讀書,發(fā)憤用功,終成為一代大儒,后人稱為“亞圣”震撼吧,原來圣人小的時候也和我們一樣有那么的缺點,但孟母愛子教子的行動使我非常感動也很受啟發(fā)?!跋憔琵g,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黃香九歲,便知道在冬天,用身體溫暖床上的被褥才讓父親去睡覺,孝順父母是每個子女應當做到的,我們現在的孩子生活在蜜罐里,只知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們?yōu)楦改缸鰝€什么呢?!罢撜Z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孟子著,七篇止,講道理,說仁義”,哦我算知道了《論語》是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把孔子和孔子子弟的至理名言,記載編輯而成,《孟子》是七篇,記錄了孟子的事跡和言論,整本書的主旨,就是在談道德倫理的道理,我原來知道這兩個圣人和這兩本書卻不知道是誰寫的,講的是什么,這下算弄個明白了。接著“自羲農,至皇帝,號三皇,居上世”,我明白了什么是三皇,伏羲、神農、和皇帝從這開始一直到“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終”清太祖,領兵入關,平定各地的亂事,使百姓安定下來,到清世祖順治皇帝是建立了空前鞏固多民族封建帝國,清朝一共經歷了十二位皇帝,到宣統(tǒng)皇帝時,清朝滅亡。一個完整的中國歷史發(fā)展軌跡大致輪廓已經清晰的展現在我的眼前。
這真是一本好書,我確定了在好好的讀幾遍,一直到我明白里面所有的人生哲理,那些離我們雖然有些遠的偉人是如何尊師重道、嚴格自律、勤勞節(jié)儉、知錯能改、中國歷史發(fā)展也是我們的隗寶,讓我們吸取經驗并借鑒,不會重蹈覆轍,讓我在傳統(tǒng)文化熏陶中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