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成語濫竽充數(shù)的故事50字篇一
原文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翻譯
齊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齊宣王很高興。官府給他的待遇和那幾百人一樣。齊宣王死后,他的兒子齊湣王(湣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喜歡聽一個一個地獨奏,南郭處士就逃跑了。
注釋
(1)節(jié)選自《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這則寓言諷刺了無德無才、招搖撞騙的騙子,提醒人們只要嚴(yán)格把關(guān),騙子就難行騙。告訴人們要有真才實學(xué)。濫:失實的,假的;竽:一種古代樂器,即大笙;“濫竽”即不會吹竽;充數(shù):湊數(shù)。
(2)齊宣王: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國君。姓田,名辟疆。
(3)使:讓。
(4)必:一定,必須,總是。
(5)南郭:復(fù)姓。
(6)處士:沒有做過官的讀書人。
(7)請:請求,要求。
(8)為:給,替。
(9)說:通“悅”,對......感到高興。
(10)廩食(lǐn sì)以數(shù)百人:給數(shù)百人口糧。廩食:官府給的糧米供奉。廩:糧食;食:供養(yǎng)。(有爭議,因為可能是拿幾百人的口糧供養(yǎng)他)
(11)以:用,拿。
(12)湣王:齊國國君,宣王的兒子,在宣王死后繼位。姓田,名地或遂。
(13)好∶喜歡,喜悅,此處是喜歡。
(14)逃:逃跑。
(15)立:繼承了王位。
(16)竽:古代的一種樂器,像如今的笙。
寓言故事
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不到300個善于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yán),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不到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名叫南郭的處士聽說了齊宣王喜歡聽合奏,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里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jié)拍擺動,我愿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饼R宣王聽得高興,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后,南郭處士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yōu)厚的待遇,心里極為得意。
其實南郭處士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處士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比別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處士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豐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mǐ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但他喜歡聽獨奏。于是齊湣王發(fā)布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輪流來吹竽給他欣賞。南郭處士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處士這樣不學(xué)無術(shù)靠蒙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會因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xué)習(xí),只有練就一身真本領(lǐng),才能抵擋住一切困難、挫折和考驗。
人物點評
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樂隊中裝模作樣地湊數(shù),竟然可以得到賞賜,一旦要自己憑真實本領(lǐng)單獨演奏時,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了。這個寓言比喻沒有真才實學(xué)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數(shù),或是用不好的東西混在好東西里充數(shù)。南郭先生也成了濫竽充數(shù)者的代名詞。
千百年來,濫竽充數(shù)這個故事,一直被人們廣為傳誦。南郭處士的行為騙得了一時,卻騙不了一世。強調(diào)個人應(yīng)該勤學(xué)苦練,使自己具有真才實學(xué)。
南郭先生也有很多的優(yōu)點:能夠毛遂自薦,主動請纓;能夠在高手如林的皇家吹竽樂隊中混跡,而不被識破;能夠一眼看透齊宣王的喜好,冒欺君之罪,以假作真,非一般人可以想象;而后主動下臺走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齊宣王:南郭先生之所以能留在樂隊中正是因為齊宣王的識人不清。一國之君識人不清?這與他 的虛榮、好講排場分不開。三百人的樂團,在現(xiàn)代也是很少的,著名樂團更是少有滿足300人,即使現(xiàn)在人很多。無怪乎南郭先生敢“欺君”。
齊湣王:他也同齊宣王一樣,但一個一個聽,勢必花更多的時間在享樂,而忽視朝廷的公務(wù)。常此以往,國將不國,好一個濫竽治國!
三百吹竽的人: 與南郭先生長期共事,必知道其不會吹竽,但從不向王匯報。典型的官官相護,明哲保身,對周圍的不正之風(fēng)聽之任之,助長其發(fā)展,難道其中沒有更多的南郭先生嗎?他們對先王必是感激不盡,宣王從不管他們的能力好壞,能吹就行,不會吹也可以,宣王要的排場和熱鬧。對齊湣王必沒好感,人人過堂,競爭壓力,朝不保夕。
揭示道理
濫竽充數(shù)的故事告訴人們:弄虛作假是經(jīng)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一個人如果像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樣,沒有真本事,只靠裝樣子嚇喝人,在別人還不了解真相的時候,能夠蒙混一陣子,但是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寓意:①諷刺那些沒有真才實學(xué),靠蒙混過關(guān)的人。
②諷刺那些虛榮,對人不加以鑒別而重用的掌權(quán)者。
成語濫竽充數(shù)的故事50字篇二
[釋義] 濫:與真實不符;竽:一種簧管樂器。不會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樂隊中湊數(shù)。比喻沒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或以次貨冒充好貨。有時也表自謙。
[語出] 《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廓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悅)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效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p>
[正音] 濫;不能讀作“jiān”。
[辨形] 濫;不能寫作“爛 ”;竽;不能寫作“芋”或“竿”。
[近義] 名不副實 掩人耳目 魚目混珠
[反義] 貨真價實 名副其實
[用法] 含貶義。多用于人或物。有時也可表示自謙。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jié)構(gòu)] 主謂式。
[辨析] ~和“魚目混珠”;都可表示以假的壞的冒充真的好的。但~除表示以假亂真外;還有以次充好的意思;“魚目混珠”表示的以假亂真程度高;辨別不出。
成語濫竽充數(shù)的故事
濫竽充數(shù)這則成語的濫是失實,與真實不符,引申為蒙混的意思;竽是一種簧管樂器;充數(shù)是湊數(shù)。指沒有真才實學(xué)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數(shù),或是以次充好,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辭。
這個成語來源于《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潛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戰(zhàn)國時期,齊宣王非常喜歡聽人吹竽,而且喜歡許多人一起合奏給他聽,所以齊宣王派人到處搜羅能吹善奏的樂工,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樂隊。而那些被挑選入宮的樂師,受到了特別優(yōu)厚的待遇。
當(dāng)時,有一個游手好閑、不務(wù)正業(yè)的浪蕩子弟,名叫南郭。他聽說齊宣王有這種嗜好,就一心想混進那個樂隊,便設(shè)法求見宣王,向他吹噓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樂師,博得了宣王的歡心,把他編入了吹竽的樂師班里??尚Φ氖?,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會吹竽。每當(dāng)樂隊給齊宣王吹奏的時候,他就混在隊伍里,學(xué)著別的樂工的樣子,搖頭晃腦,東搖西擺,裝模做樣地在那兒吹奏。因為他學(xué)得維妙維肖,又由于是幾百人在一起吹奏,齊宣王也聽不出誰會誰不會。就這樣,南郭混了好幾年,不但沒有露出一絲破綻,而且還和別的樂工一樣領(lǐng)到一份優(yōu)厚的賞賜,過著舒適的生活。
后來,齊宣王死了,他兒子齊潛王繼位,潛王同樣愛聽吹竽。只有一點不同,他不喜歡合奏,而喜歡樂師門一個個單獨吹給他聽。
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后,嚇得渾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膽的。心想,這回要露出馬腳來了,丟飯碗是小事,要是落個欺君犯上的罪名,連腦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潛王還沒叫他演奏,就趕緊溜走了。
成語濫竽充數(shù)的造句
(1)南郭先生本事不濟,卻又偏偏要濫竽充數(shù)。
(2)我們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樣濫竽充數(shù),只有擁有真才實學(xué),將來才能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
(3)有些人就是靠關(guān)係在公司裡濫竽充數(shù),混日子過。
(4)這個樂團高手如云,我不過是濫竽充數(shù)罷了。
(5)老師讓我們背誦課文,總有些同學(xué)濫竽充數(shù)。
(6)這些繪作水準(zhǔn)根本不夠,也敢濫竽充數(shù)來參展!
(7)他其實一直都只是在他單位濫竽充數(shù),老板因為覺得他是親戚,所以沒有解雇他。
(8)小明為了獲得市三好的加分,在合唱比賽中濫竽充數(shù),最后還是被老師發(fā)現(xiàn)了,真是玩火自焚。
(9)路邊賣果的攤販總是濫竽充數(shù)的給顧客加果,但嘴巴卻說顧客是上帝!
(10)做學(xué)問容不得半點虛假,更不能濫竽充數(shù)。
(11)不怕你笑,我們團裡濫竽充數(shù)者大有人在。
(12)濫竽充數(shù)之輩永遠承擔(dān)不起這樣的交易。
(13)這可是精密儀器,維修時可不能用普通零件濫竽充數(shù)。
(14)南郭先生在皇宮樂隊里濫竽充數(shù),最后落荒而逃。
(15)上音樂課時,小明不會唱這首歌,還跟著大家濫竽充數(shù)。
(16)這家店的商品質(zhì)量存在問題,總是拿次品出來濫竽充數(shù)。
(17)開展打假斗爭,也包括把那些濫竽充數(shù)的劣質(zhì)產(chǎn)品從消費領(lǐng)域中清除出去。
(18)上課時,經(jīng)常有人濫竽充數(shù),不懂裝懂。
(19)這場足球賽,我校球隊踢得真棒,而我在其中僅是濫竽充數(shù),沒踢幾腳。
(20)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識別出那些濫竽充數(shù)的所謂“專家”。
(21)我從來不濫竽充數(shù),總是認(rèn)認(rèn)真真做事。
(22)在背英語課文時,好多人不會背,就混在一起濫竽充數(shù)。
(23)他只會濫竽充數(shù),平時不好好學(xué)習(xí),老是留級。
(24)他上課不會背課文,便濫竽充數(shù),只動口型。
(25)學(xué)習(xí)不能濫竽充數(shù),不能不懂裝懂,這樣才能進步。
(26)我這些畫作,只是為應(yīng)付展覽,隨便拿出來濫竽充數(shù)的。
(27)夏天的池塘邊各種蛙鳴交匯在一起,就連蟾蜍也濫竽充數(shù),低聲叫幾聲。
(28)做操時,有些同學(xué)不會做就在濫竽充數(shù)。
(29)他的演奏水平不高,卻濫竽充數(shù),參加樂隊演出。
(30)小明唱歌非常好,在一次合唱中得了獎,回到教室同學(xué)們都祝賀他,他卻說我只是濫竽充數(shù)而以。
成語濫竽充數(shù)的故事50字篇三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于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yán),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里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jié)拍顫動,我愿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饼R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后,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拿優(yōu)厚的薪水和豐厚的賞賜,心里得意極了。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么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mi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rèn)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于是齊湣王發(fā)布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xí),作好準(zhǔn)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知道命令后都積極練習(xí),想一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shù)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故事講到這里,通常講故事的人會分析道: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xué)無術(shù)靠蒙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xué)習(xí),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lǐng),才能經(jīng)受得住一切考驗。
這樣的分析是對的然而我們還要考慮的`是難道只有一個南郭先生是個充數(shù)的嗎?齊宣王不是這樣嗎?他是真喜歡音樂還是喜歡熱鬧與排場嗎?如果沒有爛耳充聽的齊宣王哪會有濫竽充數(shù)的南郭先生呢?沒有昏庸的君主奸臣又哪會有一席之地呢!
現(xiàn)在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不提君王與大臣。我們把齊國當(dāng)作一個公司,總裁要招聘員工,南郭來應(yīng)聘,齊宣總裁一看這人儀表堂堂,又能說會到,寫的簡歷有極其豐富,便任用了他。南郭時而恭維老總時而拉攏同事,隨無真才識學(xué)卻高官厚祿。老總裁死了新總裁上任,新總裁制定了新的工作制度,明確每個職務(wù)的責(zé)、權(quán)、利,制定了相應(yīng)考核計劃,實行績效工資,可憐的南郭先生只好辭職回家了。作為一個公司,難免會有濫竽充數(shù)的員工,老板不可能讓每個人去勤奮學(xué)習(xí),作為管理者要辨別人才、使用人才,讓合適得人做合適的工作,指定嚴(yán)謹(jǐn)?shù)目己酥贫?,這樣濫竽充數(shù)的人哪有機會充呢?!一個公司的發(fā)展不在于濫竽充數(shù)的員工,更在于爛耳充聽的領(lǐng)導(dǎo)啊!
濫竽充數(shù)字面意思是說: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shù)。比喻沒有真才實學(xué)的人混在內(nèi)行人之中,以次充好。
成語濫竽充數(shù)的故事50字篇四
濫竽充數(shù)làn yú chōng shù
[釋義] 濫:與真實不符;竽:一種簧管樂器。不會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樂隊中湊數(shù)。比喻沒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或以次貨冒充好貨。有時也表自謙。
[語出] 《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廓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悅)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效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p>
[正音] 濫;不能讀作“jiān”。
[辨形] 濫;不能寫作“爛 ”;竽;不能寫作“芋”或“竿”。
[近義] 名不副實 掩人耳目 魚目混珠
[反義] 貨真價實 名副其實
[用法] 含貶義。多用于人或物。有時也可表示自謙。一般作謂語、定語。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于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yán),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里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jié)拍顫動,我愿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饼R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后,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拿優(yōu)厚的薪水和豐厚的賞賜,心里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么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i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rèn)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于是齊湣王發(fā)布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xí),作好準(zhǔn)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知道命令后都積極練習(xí),想一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shù)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xué)無術(shù)靠蒙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xué)習(xí),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lǐng),才能經(jīng)受得住一切考驗。
成語濫竽充數(shù)的故事50字篇五
濫竽充數(shù)
làn yú chōng shù
戰(zhàn)國.韓非《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p>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多用于貶義。
濫:虛假不實;竽:一種簧管樂器;充數(shù):湊數(shù)。沒有本領(lǐng)的人充作有本領(lǐng),以次的充作好的。比喻沒有真才實學(xué)的人冒充內(nèi)行,混在人群里作假騙人。有時侯也用來表示自謙,說自已水平不夠,只是湊數(shù)而已。
名不副實、魚目混珠、掩人耳目;
貨真價實、名副其實、鶴立雞群、真才識學(xué)、才識過人、八斗之才、才高八斗、學(xué)富五車;
齊宣王愛聽吹竽,對吹竽事業(yè)樂此不疲,一定要像模像樣的搞個三百人的樂隊一齊吹奏才顯得有排場,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借此機會也混在里面湊數(shù),只要做做樣子照樣也得到賞賜。后來齊宣王死了,齊湣王心里就想,吹竽的人這么多,到底哪個吹得最好呢,于是他便要每個人單獨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從此以后便不能再投機取巧,只好狼狽不堪地逃跑了。成語“濫竽充數(shù)”就是這樣來的,它用以比喻沒有本領(lǐng)的人混進來冒充有本領(lǐng),或者以次貨冒充好貨,當(dāng)然也可以用作自謙之詞來表示自已不如與同時一起工作的其他人。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五回:“方今朝廷在整飾文風(fēng),自然要向清真雅正一路拔取真才。若只靠著才氣,摭些陳言,便不好濫竽充數(shù)了。”
蔡東藩《前漢演義》第七十回:“丞相公孫弘已經(jīng)病死,御史大夫李蔡,代為丞相。蔡本庸材,濫竽充數(shù),獨廷尉張湯,得升任御史大夫,費盡心計,定出好幾條新法,次第施行?!?/p>
蔡東藩《唐史演義》第八十六回:“恐貽天下譏議,武宗乃止。但因后宮佳麗,無過王才人,寧將正宮位置,虛懸以待,不愿濫竽充數(shù)。自憲宗以降,已五代不立皇后?!?/p>
你一直侃侃而談所提到的只不過是一個濫竽充數(shù)的作家,他的作品是冗長而乏味的。
我的公司是自負(fù)盈虧的,你如果不發(fā)憤圖強的努力工作,我就不能再讓你在這兒濫竽充數(shù)了。
成語濫竽充數(shù)的故事50字篇六
豆汁豆汁,三元一碗!”“看我這只有名的‘愣頭青’,可厲害啊!”“快來看??!皇榜招貼了!”……在大名鼎鼎的一條北平胡同里,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大街上有買早餐的,有斗蟋蟀的,還有打麻將的,人人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南郭先生從橋上走來,他依舊穿著那件帶有補丁的大褂子,手中拎著一把新不新,舊不舊的折扇,顯得寒酸卻又滑稽,可他自己還認(rèn)為這樣派頭十足。
他見了皇榜,讀罷,朗聲大笑,旁人都笑道:“此人家涂四壁,莫非要憑一手好戲入皇宮,吃飯不可?”南郭慢條斯理地拈拈胡須,揭了榜飄然而去。
原來,齊宣王招募300名樂師,進宮演奏竽,并享受高級待遇。南郭是何等人也,巷子里家喻戶曉的大窮鬼,他不做才怪呢!南郭把家里的一張樟木桌子賣了,才買到一只上好的竽,他模仿著別人吹竽的樣子,用手堵住竽孔,可怎吹也不能吹出美妙的樂曲,南郭心想:“嘿,即然我不會吹,那這竽不是白買了嗎?學(xué)嘛……又太煩……”南郭望著鏡子里的自己,心機一動,挑挑眉頭:“嘿哈,有了!”
第二天,南郭裝出一副很有技藝的樣子,大搖大擺地走進了皇宮,他看別人在不停地練習(xí),表面上對人家的“毛錯”指指點點,像是有過一番研究的大音樂家,心中卻暗暗模仿著別人的動作,神態(tài)以及風(fēng)格,并把它們熟記于心。
下午演奏時,南郭故意坐在最后一排,好讓齊宣王不看出破綻。演奏開始了,百來只竽所發(fā)出的悠揚的音樂使宮中很快便安靜下來了,這旋律使在場的每一個心靈都為之激動,音樂時而跌宕起伏,好似涓涓細流,嘩嘩流入深不見底的山澗,發(fā)出沁人心脾的叮當(dāng)聲,時而又扶搖直上,晶花四濺,霎時狂風(fēng)驟起,又如滔天大浪,波瀾壯闊,深深震撼著百官的內(nèi)心,使他們身臨其境,恍如隔世——韻律的美感在此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xiàn),等人們還未欣賞夠的時候,第一曲已戛然而止,可余音卻一直在齊宣王的耳畔徘徊,齊宣王沉醉了,他久久合上眼,又浸在第二曲中。
而最后的南郭更是起勁,他搖頭晃腦,手指在竽孔里不斷撥弄著,僅憑他那靈活的手指,與那如癡如醉的神態(tài),就足以打動聾子。時而恢宏又時而悠長的韻調(diào)再加上南郭先生那完美的演技,勘稱“宇航員的太空服”——天衣無縫!
一切仿佛都變得那么美妙。
南郭向正前方一瞥,心中暗喜,他望著宣王那沉醉的樣子,演得更投入了,他還真是善于模仿,不知道的人還真會以為他是一位高手呢!
就這樣,南郭在樂團里風(fēng)光了10年。
公元前301年,宣王病逝,湣王登機。
湣王也很喜愛吹竽,可他并沒有宣王那么喜愛,他早就看出了南郭的“心計”,心想一定要把他敢走。
湣王是個聰明的人,他下令讓樂師一個個地吹奏。
湣王很快就陶醉在樂曲之中,他乘著聽音樂之時,瞇眼偷瞄了一眼南郭,只見南郭一會兒瞅瞅這兒,一會兒看看那兒,一會兒揉揉手,一會兒抹抹汗,在淡定的團體中顯得極為躁動,齊湣王又閉上了眼,心想:“哈哈,就是你了!你原形畢露啦!”他迫不及待地等樂師唱奏完畢,洪亮地叫了下一位:“南郭!”
“南郭!”
“南郭!”
三聲之后,無人應(yīng)答。原來,他早趁湣王合眼品味之時,抱著竽灰溜溜地竄走了。
湣王又斟了一碗小酒,對眾人笑道:“大家看到了吧,南郭這叫濫竽充數(shù),不做正當(dāng)?shù)氖拢拖氆@得好處。希望大家不要想著不勞而獲,在皇宮里踏踏實實地各盡其責(zé)!可別學(xué)南郭!”眾人一聽,也笑了。
音樂,在華麗的殿堂上再度響起……
成語濫竽充數(shù)的故事50字篇七
戰(zhàn)國時期,齊國國君齊宣王愛好聽竽,且喜熱鬧,常招300樂師共同演奏,南郭先生不擅吹竽,卻混跡其中,從未被發(fā)現(xiàn)技藝不精。到了齊愍王,唯愛好聽獨奏,南郭先生再也無法充數(shù),只能倉皇而逃。
而我,也曾做過“濫竽充數(shù)”之事。
四年級暑假,桂老師留了要背《瘋狂背古詩》20首的作業(yè),我卻因為貪玩,把這項作業(yè)給忘了。最后一個星期才想起來,慌忙拿起書背??墒沁@20首古詩都是陳子昂、孟浩然的長詩,不但詩的篇幅很長,里面還用了很多我沒見過的字、詞,很難懂。并不如李白、杜甫的詩,朗朗上口。我反復(fù)誦讀,到了開學(xué),還是磕磕巴巴的背不下來。
開學(xué)了,老師問我們古詩是不是都會背了,聽著同學(xué)們齊聲回答“都會背了”的時候,我心虛的直冒汗,卻也不敢說自己不會。剛開學(xué)頭幾天,每天老師都會在早讀的時候讓我們齊聲背誦,我也“濫竽充數(shù)”跟著背,卻也順了下來,并沒有被發(fā)現(xiàn)我不會背。后來老師說她會一個一個檢查背誦,讓會背的學(xué)生找她背誦,我慌了。看著同學(xué)們爭先恐后的找老師背,一貫愛爭先的我卻一直往后躲,心里不停的說:“老師把我忘了吧,老師把我忘了吧?!?/p>
過了幾天,桂老師看見我說:“周沛朋,你好像還沒有給我背古詩呢,現(xiàn)在給我背了吧?!薄拔摇?,”我猶豫著要不要背,可是桂老師似乎不想放過我,一直催我背。我想,背就背吧,大不了被桂老師發(fā)現(xiàn)我不會背,批評一頓算了。我就開始背。沒想到,我越背越順溜,很流利的就把這20首古詩給背完了。“好了,可以了?!惫鹄蠋熚⑿χ谖颐趾竺娈嬃艘粋€勾勾。
我很奇怪,明明剛開學(xué)的時候還不會背,怎么跟著溜了幾天就會了,原來詩句里面讀不太懂的句子也好像有了感覺。原來“濫竽充數(shù)”的次數(shù)多了,只要每次都能認(rèn)真練習(xí),也可以“熟能生巧”。
成語濫竽充數(shù)的故事50字篇八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不到300個善于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yán),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不到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名叫南郭的處士聽說了齊宣王的喜歡聽合奏,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里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jié)拍擺動,我愿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饼R宣王聽得高興,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后,南郭處士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yōu)厚的待遇,心里極為得意。
其實南郭處士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處士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比別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處士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豐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ǐ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但他喜歡聽獨奏。于是齊湣王發(fā)布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輪流來吹竽給他欣賞。南郭處士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處士這樣不學(xué)無術(shù)靠蒙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會因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xué)習(xí),只有練就一身真本領(lǐng),才能抵擋住一切困難、挫折和考驗。
濫:失實的,假的。充:冒充。意思是說: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shù)。比喻無本領(lǐng)的冒充有本領(lǐng),不好的冒充好的。
那些弄虛作假的人雖能蒙混一時,但是無法蒙混一世,他們經(jīng)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諷刺了混入內(nèi)行,冒充有本領(lǐng)而無真才實學(xué)的人。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xué)無術(shù)靠蒙騙混飯吃的人,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lǐng),才能經(jīng)受得住一切考驗。人如果沒有真才實學(xué),卻混在大家里面充數(shù),一定是要敗露的。
成語濫竽充數(shù)的故事50字篇九
濫竽充數(shù):濫:失實的,假的。充:冒充。意思是說: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shù)。比喻無本領(lǐng)的冒充有本領(lǐng),不好的冒充好的。
①名不副實 注釋:副:相稱,相符合。名聲或名義和實際不相符。指空有虛名。②魚目混珠 注釋:只比喻以假亂真,而不指以次充好。一般形容物,不形容人。③掩人耳目 注釋:遮掩別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騙人。
①貨真價實 注釋: 貨物不是冒牌的,價錢也是實實在在的。 形容實實在在,一點不假。②名副其實 注釋:名聲或名義和實際相符。③鶴立雞群 注釋:像鶴站在雞群中一樣。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得很突出。④真才實學(xué) 注釋:真正的才能和學(xué)識。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不到300個善于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yán),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不到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有個名叫南郭的處士聽說了齊宣王的喜歡聽合奏,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里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jié)拍擺動,我愿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這以后,南郭處士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yōu)厚的待遇,心里極為得意。其實南郭處士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處士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比別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處士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豐厚的薪水。但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ǐ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但他喜歡聽獨奏。于是齊湣王發(fā)布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輪流來吹竽給他欣賞。南郭處士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像南郭處士這樣不學(xué)無術(shù)靠蒙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會因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xué)習(xí),只有練就一身真本領(lǐng),才能抵擋住一切困難、挫折和考驗。
成語濫竽充數(shù)的故事50字篇十
殿堂上,竽聲裊裊,上百位樂師端坐在席上。清一色的灰色長袍,遠望,好像地面騰起的青煙,伴著竽聲繚繞,顯得更加迷離了。發(fā)髻上的灰色頭巾在風(fēng)中飄動,左顧,右盼,每一位樂師都仿佛出自一人。
樂師們手捧棕色的竽,按著竽眼兒的手指靈活地跳躍。他們鼓著腮幫兒使勁吹著,一個個陶醉地瞇起眼,隨著音樂節(jié)奏輕輕搖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樂聲里了。
竽聲,悠揚,綿遠,徘徊于雕龍畫鳳的梁柱之間。及至停奏,仍有余音未散,好像雨后清晨的薄霧,隱隱綽綽,不一會兒,又悄然散去。竽音,傳得很遠,很遠……
“好!今日樂隊吹奏甚好,寡人有賞!”龍椅上的齊宣王得意地一捋胡須,揮手示意侍從打賞?!爸x大王恩典!”樂師們齊刷刷低頭謝恩,那架勢絲毫不遜于剛才吹竽的排場。
如長龍緩緩游過,樂師們恭恭敬敬走出殿堂,跟在最后面的南郭先生松了一口氣——終于又混過一天了!從樂隊長處領(lǐng)得賞賜,他喜滋滋地在房間里盤點著收獲——五十刀形幣,一匹上好的緞子,不由得飄飄然了:我真是聰明絕頂??!明明不會吹竽,卻照樣拿賞錢,多虧我裝得像!唉,真沒辦法,從小貪圖享受,又沒學(xué)什么真本事,要不是為了養(yǎng)活老婆孩子,如何會出此下策?不過,要想保住這個飯碗,老這么裝下去是長久之計嗎?
忽然,窗外傳來一陣細碎的腳步聲,伴隨著兩個人低沉的爭論聲。南郭先生走近窗戶,側(cè)耳聆聽。“隊長,您是否知道,我邊上那個南郭處士根本不會吹竽!”“噓!”隊長壓低了聲音,“我早就看出來了!”“那您就聽之任之?他靠裝模作樣,卻拿著跟我們一樣的俸祿和賞錢,對其他樂師公平嗎?我……我要去樂官那兒告發(fā)他!”“唉,算啦!何必砸了人家飯碗?難道你不知道大王的為人嗎?想當(dāng)年,要不是大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yán),就憑南郭那幾句花言巧語如何能蒙騙他?再說了,那負(fù)責(zé)選拔的樂官早已收了南郭的賄賂,你去告發(fā)又有何用?宮里頭就這風(fēng)氣,渾水摸魚者又豈止南郭一人?睜只眼閉只眼算啦!”兩人的腳步聲漸漸遠去了。
南郭先生心里一驚,這老底子都給人家摸清了,看來情況不妙?。】墒且艞夁@誘人的待遇,我豈能心甘?我又去何處謀生?他靈機一動,“吱嘎”一聲打開大門,一路小跑追上前去:“二位,聽說稻香村新來了一位名廚,我正想去嘗嘗鮮,今晚想邀請二位一同前往,請問意下如何?順便也想討教一下吹竽的絕技……”那滿臉堆笑的殷勤讓人沒有理由拒絕。酒足飯飽之后,吹竽的事兒像一陣風(fēng)似的飄遠了……
日子像流水,從指縫間流過。
齊宣王駕崩,齊湣王繼位。一日,湣王心血來潮,要查看宮廷的收支記錄?!笆裁矗窟@吹竽樂隊每月要耗費黃金10萬兩?”他的眉頭擰緊了,“寡人欲削減樂隊,明天起,300名樂師一個個到寡人面前吹奏,吹得好的留下,只留100人,其他的遣散回家,自謀生路!”
消息傳來,樂師們議論紛紛?!按笸跤⒚靼?!早在他當(dāng)太子的時候,我就看出他是個懂音樂之人!”一位年長的樂師仰慕之色溢于言表,“他甚至還能指出我們哪兒吹得好,哪兒還有待改進!”“這300人的吹竽樂隊是龐大了些,不過要裁掉200人,我們當(dāng)中不是有很多人要失業(yè)了嗎?”旁邊一個樂師憂心忡忡。
“你有什么要擔(dān)心的?憑你的吹竽技術(shù),一曲未了,保證龍顏大悅!不像某些人……”那位年長者說著,眼睛有意無意瞥了一眼旁邊的南郭先生,“宣王在位時,只講排場,這300人樂隊魚龍混雜,吹奏的效果只是形式整齊而已,演奏水平實在不敢恭維。長此以往,干好干壞一個樣兒,俸祿賞賜一分不少,渾水摸魚的樂師只會越來越多?。∵€有誰會苦練吹竽技藝?內(nèi)行看門道,現(xiàn)在大王讓我們表演獨奏,不正是選拔人才的機會嗎?把那些冒牌貨清理掉,只留下吹竽技藝高超者,我們樂隊的演奏水平肯定會大大提升!”“是啊,大王英明!這改革措施真是妙啊!”其他樂師連聲附和。
想到大王在朝堂之上的威嚴(yán)神色,南郭先生不禁打了個寒戰(zhàn),腦門上已沁出了汗珠兒。他的腿像篩子般抖起來,再混下去的話,且不說早晚要露餡,這欺君之罪……我豈能擔(dān)當(dāng)?三十六計走為上……
夜深人靜之時,一個瘦小的身影翻過宮墻,抄小路朝著郊外狂奔。他的手上,還抓著那只從沒吹響過的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