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四川樂山大佛導游詞篇一
各位游客,眼前這座樂山大佛,地處四川省樂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大佛依岷江東岸凌云山棲鸞峰臨江峭壁鑿造而成,時稱嘉州凌云寺大彌勒石像,為古彌勒佛的坐像。樂山大佛是唐代摩巖造像中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大佛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造型莊嚴,排水設施隱而不見,設計巧妙。佛像開鑿于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20xx年),是海通禪師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fā)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海通禪師圓寂以后,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后,先后由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章仇兼瓊和韋皋續(xù)建。直至唐德宗貞元20xx年(公元820xx年)完工,歷時90年。被近代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樂山大佛景區(qū)由凌云山、麻浩巖墓、烏尤山等景觀組成,面積約8平方公里。景區(qū)屬峨眉山風景名勝區(qū)范圍,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qū),聞名遐邇的風景旅游勝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說。
設計
現(xiàn)在請大家看一看大佛兩側的巖石。這種巖石叫紅砂巖,是一種質地疏松,容易風化的巖石,樂山大佛就是在這種巖石上雕刻而成的。那么大佛為什么能歷經(jīng)1220xx年“風雨不動安如山呢”?首先我們看一下大佛所處的位置。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陰坡上,加之佛體周圍林木稠密,地質結構穩(wěn)定,佛身處于江彎地段,隱藏于山體之中,減少了風雨侵蝕和水流沖刷,因此巖石風化較緩慢。不僅如此,樂山大佛還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統(tǒng)。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對佛像的浸蝕;大佛頭上發(fā)髻的第4層、9層、18層各有一條排水道與佛體衣服折皺連成排水渠道網(wǎng),也避免了雨水對佛體的浸蝕??梢?,樂山大佛的設計是非??茖W的。除此之外,大佛在竣工之后,還曾經(jīng)修造了一個高13層的樓閣復蓋,可惜毀于明末的戰(zhàn)亂。
雖然樂山大佛有著十分完善的保護系統(tǒng),然而在一千多年的漫長歲月中,它仍免不了遭到各種各樣的破壞,有自然的,也有人為的。因此,各個朝代都對它進行過維修。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后,政府曾對樂山大佛進行過多次維修,其中工程較大的是1963年的維修。1982年,樂山大佛經(jīng)國務院公布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峨眉山——樂山大佛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名錄。目前,樂山大佛的保護已經(jīng)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關注,樂山大佛己成了全世界人民的一筆寶貴遺產(chǎn)。
海師堂
那么,是誰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這筆財富?當初修大佛的目的是什么?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去參觀海師堂。
海師堂里的三尊塑像就是修建樂山大佛的功臣。首先我們看中間這一位,大佛的始建者——海通禪師,他是貴州人氏,當年在凌云山上結茅為僧。
古代的樂山三江匯流之處,水勢相當?shù)膬疵?,?jīng)常發(fā)生船毀人亡的事件。海通和尚大發(fā)慈悲之心,準備修建大佛來鎮(zhèn)水患。于是四處化緣,籌得不少的錢財。當時有一位貪官見財眼開,準備敲詐勒索他,海通法師義正嚴辭地說“自目可剜,佛財難得”。
意思是說,我自己的眼睛都可以挖下來給你,但你休想得到這筆佛財。那個貪官居然蠻橫無禮地要他試一試,海通禪師大義凜然地一手捧盤,一手挖出了自己的雙眼。貪官嚇壞了,從此以后沒再為難他。海通禪師造佛時年事已高,所以當大佛修到肩部的時候,他就圓寂了,大佛的修造工程也因此停了下來。大約過了十年的時間,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章仇兼瓊捐贈俸金20萬,繼續(xù)修造樂山大佛,由于工程浩大,需要巨大的經(jīng)費,于是朝廷下令賜麻鹽稅款,使工程進展迅速。當樂山大佛修到膝蓋的時候,續(xù)建者章仇兼瓊遷任戶部尚書,到京赴任,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后,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捐贈俸金五十萬兩繼續(xù)修建樂山大佛。在三代人的努力之下,前后歷經(jīng)90年時間,樂山大佛終于徹底完工,并且通體施金,華麗的佛衣和寶相莊嚴的佛體交相輝映。
九曲棧道
現(xiàn)在大家對大佛已經(jīng)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接下來我們一起通過九曲棧道到大佛腳看全景。我們腳下的九曲棧道是同樂山大佛一起修建的,共有173個臺階,最寬的地方是1.45米,最窄的地方僅有o.6米。大家沿途可以欣賞一下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龕。這些佛像神態(tài)各異,工藝精妙,可與中國四大石窟的佛像相媲美,遺憾的是它們的風化現(xiàn)象非常嚴重。
我們已經(jīng)來到大佛腳下,請大家抬起頭來仰視大佛,感受一下他的高大和壯觀。各位游客還可以仔細看看最近才發(fā)現(xiàn)的位于大佛心臟部位的小佛頭像。
宗教內(nèi)涵
順便,我再給大家講解一下樂山大佛的宗教內(nèi)涵。樂山大佛是唐代摩巖造像中的藝術精品之一,它是一尊彌勒佛。為什么要造一尊彌勒佛呢?這和唐代崇拜彌勒佛有密切的關系。按佛教教義,彌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來佛,他象征著未來世界的光明和幸福,在佛祖釋迦牟尼死后的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后將接替佛祖的地位,于華林園的龍華樹下廣傳佛法,普渡眾生。佛經(jīng)上說彌勒出世就會“天下太平”,所以人們自然渴望他能盡快降臨人間,全國各地因此盛行塑造彌勒佛像。到了武周時期,一代女皇武則天曾下令編造了一部《大云經(jīng)疏》,證明她是彌勒轉世,百姓對彌勒的崇拜幫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登上帝位。由于武則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國塑鑿彌勒之風大行。樂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則天時代僅20余年,所以當海通修造樂山大佛時,自然選擇了彌勒佛,而且彌勒佛既是能帶來光明和幸福的未來佛,這同平息水患的鎮(zhèn)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故樂山大佛的彌勒身份也因此決定了。
四川樂山大佛導游詞篇二
大家好,今天由我?guī)ьI各位游客朋友游覽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云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樂山大佛開鑿于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是一個名叫海通的禪師為了減殺水勢、普度眾生而發(fā)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南通禪師圓寂以后,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后,先后由西川節(jié)度使章仇兼瓊和韋皋進行續(xù)建,直至唐德宗貞元十九年才竣工。近代有詩人盛贊說:“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
樂山大佛景區(qū)屬于峨眉—樂山大佛自然遺產(chǎn)保護區(qū)。四川的世界自然遺產(chǎn)豐富,目前,世界自然遺產(chǎn)有九寨溝、黃龍寺風景區(qū)和大熊貓棲息地,世界文化遺產(chǎn)有青城山和都江堰。四川唯一的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chǎn),就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屬于峨眉山—樂山風景名勝區(qū)的樂山大佛。
今天,我們游覽樂山大佛的線路是:先從樂山大佛正門進入景區(qū),步行到凌云寺,參觀大佛摩崖石刻造像。參觀完后,再步行至蘇園和東坡樓,再步行到碑林,最后參觀凌云寺和游覽靈寶塔。游覽全程是一條環(huán)線,單進單出,請大家緊隨團隊,記住我的電話號碼,兩小時后我們在剛才停車的位置集合。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靈寶塔。棲鸞峰的凌云寺和靈寶峰的靈寶塔,是除摩崖石刻造像以外,大佛景區(qū)至今保存規(guī)模最大的兩大古建。其中,靈寶塔可以說是大佛景區(qū)佛教文化的靈魂所在。靈寶塔又名凌云塔,因其聳立在凌云寺后的靈寶峰巔,故以山峰命名。根據(jù)山川形勢,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還是作為三江合流處的標志。高71米的大佛是為了鎮(zhèn)水保平安,靈寶塔則作為航船標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過急流險灘。靈寶塔是嘉州古城的一座標志,經(jīng)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古寺廟中,塔具有非凡的意義。在普通人眼中,《西游記》中有名的“托塔李天王”最深入人心,這是將毗沙門拖托塔形象移到了唐初名將李靖身上,借助中國四大名著,使“塔”這種文化植入到民眾心中,從此,中國建筑與塔結緣。
佛塔,亦稱寶塔,原是印度梵文stupa(窣堵潑)的音譯,也稱浮屠,所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就是中古領悟慈善文化的一種解讀。最早的佛塔是用來供奉、安置舍利、經(jīng)卷和各種法物的。所以,許多佛塔會建有佛塔碑記、圣像、佛經(jīng)等。根據(jù)佛教文獻記載,佛陀釋迦牟尼涅槃后火化形成舍利,被當?shù)匕藗€國王收取,分別建塔加以供奉。另外,還在釋迦牟尼一生中有紀念意義的八個地點建立了八個靈塔,這些塔都是有紀念意義的。早期的佛塔很簡單,就是一個半圓形的大土冢,完全是墳墓的形式。塔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步藝術化,出現(xiàn)了各種形制的塔型,如西安的大小雁塔、杭州的六和塔、銀川的海寶塔、四川瀘州報恩塔、河南的鎮(zhèn)國塔等等,大家最熟悉的現(xiàn)存最大的塔是山西應縣的木塔。
大家不妨仔細看看:靈寶塔的制式屬于中國最常見的密檐式。有一副流傳很廣的對聯(lián)是這樣說的:遠眺高高寶塔,七層八角四方;近看平平手掌,五指二短三長。這里,七層八角四方,就是密檐式塔的基本特征。大家請看這座靈寶塔:塔基上面,第一層特別高,以上各層逐步收縮,空間越來越低矮,高度面闊愈往上收縮愈緊,各層塔檐緊密相接,所以叫做密檐塔。
從下往上看,這座靈寶塔的整體輪廓呈炮彈形。靈寶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錐體,堆砌而成,坐東向西,高38米,共有十三級,比之于我們前面所說的“七層八角四方”還要多出六個層級。、
塔層為奇數(shù),奇數(shù)為陽數(shù),含吉祥之意。根據(jù)佛教理論,第一層象征“地”,第二層象征“世間”,第三層象征“三界”。每級都開有窗眼,這也是當年樂山地區(qū)經(jīng)濟實力的體現(xiàn)。靈寶塔因體量大,塔體中空,塔內(nèi)有石階沿著塔軸盤旋而上,游人可以登至塔頂。塔頂為四角攢尖形,使得靈寶塔看上去輕盈向上。靈寶塔除塔剎和基石之外,均以磚砌墻,這在唐朝時期并不多見。
靈寶塔具有很深奧的象征意義。靈塔及陵寢,寶塔及三寶,有著特殊的佛教含義。高僧、活佛的遺體保存于這樣的靈塔之中,不僅體現(xiàn)了肉體復歸“四界”的佛教思想——土、火、水、空集于靈塔一身,使這四種屬性通過靈塔表現(xiàn)為有形物質,可通過視覺觀察到的實體,象征著出生——生活——死亡——精神——出生——的“生命之輪”,實現(xiàn)用無窮盡的輪回。
大佛景區(qū)因為有了靈寶塔,大佛更靈;凌云山有了凌云塔,山更增色。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