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糧食安全宣傳周征文 愛糧食節(jié)糧食征文篇一
我是從小被泡在蜜罐里長大的孩子,全家人整天眾星捧月似的慣著我,他們把我捧在手心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事事都依著我、順著我,漸漸的我成了家里名副其實的小公主。
在家人的寵愛下,我逐漸養(yǎng)成了一種壞習慣,那就是頓頓吃飯總愛剩飯。每當這個時候,爺爺奶奶會無奈地搖著頭,唉聲嘆氣地說:“唉!此刻的孩子,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你看看,這么好的飯菜就這么扔了,多可惜啊!想當年咱們小時候哪吃過這些東西啊,連一頓飽飯都吃不著!”小時候,聽了這些話我感覺不以為然。之后,我學習了《憫農》這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蔽也琶靼琢思Z食的來之不易。于是,我下定決心要改掉這個壞習慣,絕不再浪費糧食了。
教師告訴我們,如果全國每個人每一天節(jié)儉一粒糧食,就夠五個人吃三年的,這是一個多么驚人的數(shù)字啊!我想起了小時候媽媽常給我唱的那首童謠:“小小一粒米,來得不容易;糧食寶中寶,人人要愛惜?!泵恳涣<Z食都飽含著農民伯伯辛勤的汗水,他們整天起早貪黑,面朝黃土背朝天,就是為了多種些糧食,我們有什么理由去浪費糧食呢?
同學們,讓我們從自我做起,從此刻做起,繼承中華民族厲行節(jié)儉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力爭做一個珍惜糧食的好學生吧!
糧食安全宣傳周征文 愛糧食節(jié)糧食征文篇二
糧食,是我們每一個人天天接觸到的東西,如米飯、包子、面包、油條等,是為我們提供能量的東西,人吃了就會有力氣;是維持我們每一個人生命存在不可缺少的東西;人幾天不吃就會餓死。然而,現(xiàn)在的土地越來越少,而人口數(shù)量卻越來越多,我們必須珍惜糧食。想想我以前,哎!真慚愧。
那是一天的早上,媽媽在萬利隆給我買了一袋“胡蘿卜營養(yǎng)棒”面包。那袋面包一共有六個,每一個面包都烤的金黃,上面零星地撒了一些胡蘿卜小丁,好像鑲嵌了一顆顆紅寶石,饞得我口水直流。我迫不及待的打開袋子,一股濃郁的香味撲鼻而來,我馬上拿出一個面包,仔細地看了看,這種面包最大的特點是面包中間有奶油。我因為沒見過,所以吃得很快,一直吃到吃不下為止,那袋面包也只剩下三個了。我把它們重新扎好放進書包里,等到餓了再吃。
那袋面包就在我的書包里睡大覺,直到中午放學才被我拿了出來。在回家的路上,我拿出一個面包,塞進嘴里,一股油膩膩的奶油味突然充滿了我的嘴巴,我覺得十分惡心,趕忙吐在了垃圾桶里,心想:“這面包在早上是那么好吃,可是到了中午卻十分難吃。難道是我吃膩了嗎?”我只好把那一袋面包帶回家,給爸爸媽媽吃他們嘗了也說不好吃,我只好把那袋面包丟了。
偶然的一次,我在電視里看到了一組反映非洲饑民的照片,心中不由一酸:“他們真可憐,要是我那天的面包能給他們吃,就不會餓死一些人了?!睆哪且惶炱穑以僖矝]有浪費糧食。
珍惜糧食,是我們迫在眉睫的事。讓我們一起從身邊做起,不浪費這寶貴的糧食。
珍惜糧食,從我做起!
糧食安全宣傳周征文 愛糧食節(jié)糧食征文篇三
放假了,媽媽為改掉我浪費糧食的壞習慣,帶我去外婆家進行“勞動改造”。一路上,我無心欣賞路邊的風景,一直懇求媽媽帶我回去。“不行,必須讓你明白糧食的來之不易,沒有實踐,光跟你講道理有什么用?!眿寢尣蝗葜靡?。
下了車,媽媽馬上把我拖進田地,看外婆怎么割稻。陽光正烈,只見田里農民們正戴著大斗笠,揮汗如雨。沒幾分鐘,我就站不住了,不料媽媽還要讓我下田感受一下。我可不想踩到田里,臟死了,那一灘淤泥,還有青蛙、水蛭等動物,太惡心了!但母命難違,我簡直是“一步三尖叫”地被媽媽赤腳“押”進了田里。
媽媽讓我站在一旁,給我示范怎么割稻。想不到平日坐辦公室的媽媽一到田里,卻顯得異常麻利,手起刀落,所到之處,稻子紛紛倒下?!澳銇?”媽媽把一把小鐮刀塞到我手里,我求救似的看著外婆,外婆卻抿嘴一笑,自顧在前面“開路”了。我只好挽起袖子,戴上手套,跌跌撞撞地如拉鋸一般地開始割稻。沒一會兒,我的手便光榮受傷了,我想趁機休息,不料媽媽卻狠下心來,對我說道:“你看,農民們一直在干這些活,他們有叫苦叫累嗎?”我的臉開始發(fā)燙:是啊,每一粒米都是農民的汗水換來的,而我平時不想吃飯,總偷偷倒掉,饅頭啃一半就丟掉……
想到這,我默默地咬著嘴唇,忍著疼痛,又揮起了手中的鐮刀。炙熱的陽光烤著我的后背,頓時感到一股力量涌入我的身體。一滴滴汗水從我的臉上滴到泥土中,陽光越來越晃眼,我倔強地堅持著……第一次,我感受到勞動的艱辛,食物的來之不易。那晚回家,我破天荒吃了兩大碗米飯,感覺特別香甜。
在那個暑假里,我還幫外婆喂雞、種菜……盡情感受勞動的快樂,同時也收獲了勞動的“果實”——學會珍惜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