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又黄毛片,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在线观看,国产男同GAYA片大全,一二三四视频社区5在线高清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優(yōu)秀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優(yōu)秀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25 09:41:21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優(yōu)秀
時間:2023-03-25 09:41:21     小編:zdfb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一

一、編寫學術論文提綱的意義

有些學生不大愿意寫提綱,喜歡直接寫初稿。如果不是在頭腦中已把全文的提綱想好,如果心中對于全文的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步驟還是混亂的,那么編寫一個提綱是十分必要的,是大有好處的,其好處至少有如下三個方面:

第二,有利于論文前后呼應。有一個提綱,可以幫助我們樹立全局觀念,從整體出發(fā),在檢驗每一個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間是否有邏輯聯(lián)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與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稱,各個部分之間的比例是否恰當和諧,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絲絲入扣、相互配合,成為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都能為展開論題服務。經過這樣的考慮和編寫,論文的結構才能統(tǒng)一而完整,很好地為表達論文的內容服務。

二、編寫學術論文提綱的步驟

編寫學術論文提綱的.步驟可以是這樣:

(一)確定論文提要,再加進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論文提要是內容提綱的雛型。一般書、教學參考書都有反映全書內容的提要,以便讀者一翻提要就知道書的大概內容。我們寫論文也需要先寫出論文提要。在執(zhí)筆前把論文的題目和大標題、小標題列出來,再把選用的材料插進去,就形成了論文內容的提要。

(二)原稿紙頁數(shù)的分配

寫好畢業(yè)論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據(jù)論文的內容考慮篇幅的長短,文章的各個部分,大體上要寫多少字。如計劃寫20頁原稿紙(每頁300字)的論文,考慮序論用1頁,本論用17頁,結論用1―2頁。本論部分再進行分配,如本論共有四項,可以第一項3―4頁,第二項用4―5頁,第三項3―4頁,第四項6―7頁。有這樣的分配,便于資料的配備和安排,寫作能更有計劃。畢業(yè)論文的長短一般規(guī)定為5000―6000字,因為過短,問題很難講透,而作為畢業(yè)論文也不宜過長,這是一般大專、本科學生的理論基礎、實踐經驗所決定的。

(三)編寫提綱

論文提綱可分為簡單提綱和詳細提綱兩種。簡單提綱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論文的要點,如何展開則不涉及學術論文提綱范本學術論文提綱范本。這種提綱雖然簡單,但由于它是經過深思熟慮構成的,寫作時能順利進行。沒有這種準備,邊想邊寫很難順利地寫下去。以《關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勞動力市場的思考》為例,

簡單提綱可以寫成下面這樣:

一、序論

二、本論

(一)培育建筑勞動力市場的前提條件

(二)目前建筑勞動力市場的基本現(xiàn)狀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勞動力市場的對策

三、結論

詳細提綱,是把論文的主要論點和展開部分較為詳細地列出來。如果在寫作之前準備了詳細提綱,那么,執(zhí)筆時就能更順利。下面仍以《關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勞動力市場的思考》為例,介紹詳細提綱的寫法:

一、序論

1.提出中心論題;

2,說明寫作意圖。

二、本論

(一)培育建筑勞動力市場的前提條件

1.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為建筑勞動力市場的產生創(chuàng)造了宏觀環(huán)境;

2.建筑產品市場的形成,對建筑勞動力市場的培育提出了現(xiàn)實的要求;

3.城鄉(xiāng)體制改革的深化,為建筑勞動力市場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4.建筑勞動力市場的建立,是建筑行業(yè)用工特殊性的內在要求。

(二)目前建筑勞動力市場的基本現(xiàn)狀

1.供大于求的買方市場;

2,有市無場的隱形市場;

3.易進難出的畸形市場;

4,交易無序的自發(fā)市場。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勞動力市場的對策

1.統(tǒng)一思想認識,變自發(fā)交易為自覺調控;

2.加快建章立制,變無序交易為規(guī)范交易;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二

學術論文或稱為學術論文,簡稱為論文。凡以科學、技術為內容,運用概念、判斷、證明和反駁等邏輯思維手段,進行分析、闡明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和科學技術研究中的各種問題及成果的文章,都屬于學術論文的范疇。

學術論文是一種具創(chuàng)新性的科學研究成果的記錄,是進行成果推廣和交流的手段也是考核科技人員業(yè)務能力和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它是人類知識寶庫的基本單元,或為人類精神財富的一部份,并能為科學界有效地利用,對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起推動作用。

一、學術論文的分類

學術論文包括學位論文。學位論文是學位申請者為申請學位而提出的論文。這種論文是考核申請者能否授予學位的重要依據(jù),可分為學士論文、碩士論文及博士論文等三種,其水平由淺而深。學士要求達到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或擔負專業(yè)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碩士要求達到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博士則要求達到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chuàng)造性的成果。由字數(shù)來看,學士論文約一萬字,碩士論文約五萬字,博士論文則在五萬字以上,有時多達十至廿萬字。茲分述如下:(一)學士論文大學本科畢業(yè)生運用在校期間學得的基礎理論和專業(yè)知識,進行分析、解決某一不太復雜的科研課題所寫的畢業(yè)論文,順利通過簽辨者,均可授予學士學位。其條件如下:

1.能夠較好地掌握本門學科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

2.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

(二)碩士論文

碩士所提之碩士論文應為指導教授指導下,由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者,其論文須有自己的新見解,并在過程中有一定的工作量。一般用于論文工作的時間約一年左右。其基本要求如下:

1.在本門學科上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tǒng)的專門知識。

2.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能力。

(三)博士論文

博士論文對本學科的發(fā)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對本學科水平提高有重要的突破。其基本要求如下:

1.在本門學科上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tǒng)深入的專門知識,

2.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

3.在學科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chuàng)造性的成果。

(四)一般學術論文

學術論文是論述創(chuàng)新性研究工作成果的書面文件,是某些實驗性、或理論性、或觀測性的新知識的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于實際中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

學術論文的內容應該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進步,而不是簡單重復、純屬模仿或全盤抄襲前人的成果。學術論文應具有新的信息。

為進一步探討學術論文寫作特點和規(guī)律,應從內容性質和結構形式的差別方面將學術論文分為理論型、實驗型、描述型和設計型等四大類。理論型論文的重點在于理論證明和分析。依研究對象可分兩種:一種以抽象的理論問題為研究對象,其研究方法重于理論推導和運算;另一種則以客觀事物和現(xiàn)象的觀測數(shù)據(jù)以及有關的文獻數(shù)據(jù)為對象,其研究方法是對有關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綜合、概括及抽象化,并通過歸納、演繹、模擬等過程,提出某種新的理論和見解。一般說來,理論型論文正文結構型式靈活,沒有固定格式,可將研究的對象或結果劃分為若干有聯(lián)系的層面,按一定邏輯逐層進行論述。

實驗型論文的重點在于設計實驗以及對實驗結果的觀察和分析。它也可分兩種:一種是介紹實驗本身為目的,重在說明實驗裝置、方法和內容;另一種是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和討論,從而認識客觀規(guī)律。實驗型論文的正文結構與理論型論者不同,主要是由實驗報告的結構演化而來,并已形成一定約定俗成的格式,一般有『材料和方法、『結果和『討論等三部份。此三部份仍可做適當調整,其重點內容則必須對實驗作說明和分析。

描述型論文的重點是對研究對象進行描述和說明,向讀者介紹新發(fā)現(xiàn)的某種客觀事物或現(xiàn)象,重在說明事物或現(xiàn)象。描述型論文的結構通常由描述和討論兩大部份構成。如論述動、微生物新物種,描述新發(fā)現(xiàn)的地質現(xiàn)象,新發(fā)明儀器等的論文屬之。

設計型論文是指對新產品、新工程等最佳方案進行全面論述的書面技術文件,一般由設計說明和設計圖紙組織而成。其內容有理論或實驗,也有設計的描述說明(包括圖紙)。建筑工程方面之論文屬之。上述學術論文的『四分法是相對的,理論型論文中也可能有描述,也會引用一些實驗材料,實驗型論文中也有必要的理論分析和描述;描述型論文也不是全無理論分析。但因研究目的手段不同,各有重點。當然,有些論文可能介于上述幾類論文中間,這得看其歸類。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三

學者布雷斯(blase)從學校微觀政治學(micro-politicsofschool)的視角研究了存在于學校組織中人際互動的政治行為,包括權力的運用和存在的沖突。①組織政治的研究把靜態(tài)組織理論重構以利益分化――權力多元――矛盾控制――人際融合為中軸的動態(tài)組織行為理論,開辟了以利益沖突為基礎的學校組織日常運轉機制分析的新視角。耶魯大學教授伯頓r克拉克在《學術權力:七國高等教育的權力模式》一書提出“學術權力”的概念問題,在文中羅列了從高等教育管理系統(tǒng)的最基層(教授)到最上層(國家)之間各個層次、各類型的十種學術權力:個人統(tǒng)治(教授統(tǒng)治)、集團統(tǒng)治(教授統(tǒng)治)、行會權力、專業(yè)權力、魅力權威、董事權力(院校權力)、官僚權力(院校權力)、官僚權力(政府權力)、政治權力、高教系統(tǒng)的學術寡頭權力。②其后,伯頓克拉克在《高等教育系統(tǒng)――學術組織的跨國研究》一書中,把學術權力歸納為扎根于學科、院校和系統(tǒng)三大部分。③辛西亞哈代(chnthin hardy)以巴西大學為例,剖析了其組織結構的變化,他從該大學的各個階段的特點入手,探究了大學結構與大學決策、大學結構與不同階段特點適應的問題,通過分析比較職能科層和矩陣結構的作用,他指出后者服務于創(chuàng)新,前者有利于完善。④泰德()和帕特麗夏()在《高等教育組織研究》中從組織結構的起源、理論模式、組織文化、學術組織中的權力問題、組織結構中的決策機構以及組織結構的變革等幾個方面來描述高等教育組織結構。⑤

這些研究運用組織社會學、比較政治學和公共管理學等學科的分析方法,靜態(tài)地分析了這些國家的大學的權力關系,把大學作為一個政治系統(tǒng)來分析,描述大學的權力模式。并且,這些研究是從整個高等教育系統(tǒng)來談權力問題,對政府與大學之間的權力關系著墨較多,只是偶爾談到基于個人利益的權力運行現(xiàn)象,研究的出發(fā)點不是探尋高等院校中內部的組織運行問題,所以,這些文獻基本上沒有回答組織政治學所關心的大學內部權力運行狀況。

國內文獻綜述

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fā)展,大學制度改革也逐漸向縱深方向發(fā)展,國家逐步下放辦學自主權,拓展大學的生存空間。但是,大學內部制度改革相對滯后,體現(xiàn)大學根本使命的學術權力在結構和運行中存在諸多問題,嚴重阻礙了大學的發(fā)展與提升,大學學術權力研究成為學界近年來持續(xù)關注的熱點問題。

學術權力的內涵。分析總結學界對于學術權力的界定,大致可以歸類為三種界定方式:第一種是廣義的界定,把學術權力界定為管理學術事務的權力,其主體既包括學者及學術組織,也包括行政人員及校內外行政組織。別敦榮就是從廣義上界定學術權力,他認為“學術權力指管理學術事務的權力”⑥并且,可以根據(jù)權力作用方式,把學術權力劃分為學術民主管理權力和學術行政管理權力。第二種是一般意義上的界定,把學術權力界定為學術人員和學術組織所擁有和控制的權力。李承先則認為“學術權力是學術組織的權力”⑦,權力主體包括學術委員會、學科評審組以及其他形式的學術認證機構。第三種是狹義的界定,認為高校學術權力的本質在于專業(yè)和學術能力。秦惠民認為“構成學術權力基礎的是專家的學術專長,其行使只能是基于行使人從其學科專業(yè)背景出發(fā)所形成和達到的專業(yè)水平和學術能力”。⑧

學術權力的來源與合法性基礎。宋偉認為“大學是以知識的傳承、儲存、研究、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為主要任務的學術性社會組織,大學組織的學術性是學術權力的本源,而學術管理則為大學學術權力存在的提供了現(xiàn)實基礎。”⑨趙俊芳認為大學學術權力的合法性主要從“形式合法”和“實質合法”兩個方面來加以分析認識。“學術權力的形式合法性,主要是從權力來源的角度審視學術權力,看其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法規(guī)及大學內部相關法律等規(guī)范性文件所規(guī)定的程序、規(guī)則、方式的屬性。學術權力的實質合法性,主要是指學術權力所尊奉的原則及其功能是否符合理性、正義、自然法的屬性要求,是否符合知識生產及人才培養(yǎng)的規(guī)律?!雹?/p>

學術權力的重構與擴張。查永軍認為“從學術研究內部場域入手提升學術影響力,增強研究實力,是實現(xiàn)學術權力復位乃至張揚的重要途徑?!眥11}李光認為“要提升學術權力在我國高校權力結構中的地位,使其能與行xxx力協(xié)調運作,必須內外并舉。外部舉措主要是由政府從制度和政策兩方面來推動;內部舉措主要是由高校從理念、制度和人員三方面進行設計,采取由外而內、由上而下的調控監(jiān)管的策略,建立自由的學術環(huán)境,提高全校師生員工的整體素質。”{12}

學術權力的規(guī)制。學者們針對目前存在的學術、學霸、學閥等現(xiàn)象,認為學術權力的擴張需要有限度,并對其進行規(guī)制。趙春華認為“權力的這種非理性化傾向是一個十分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它帶來了諸多社會問題,大學學術權力也莫能例外。要遏制權力的非理性化,必須以法律制度規(guī)制權力,以權力規(guī)制權力。”{13}

國內外文獻綜合評價

綜觀國內外的研究,尤其是我國在本領域的研究狀況,有這樣幾個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需要在后續(xù)研究中予以關注。

研究視角一元化。國外學者對學術權力的研究,立足于政治學、組織社會學、經濟學、公共管理學等多學科視角,以不同的學科之眼探視大學的學術權力,對學術權力的研究呈現(xiàn)多學科多維度的特點。而我國開展學術權力研究的學者主要集中在兩個學科門類,即教育學和政治學,這導致在研究過程中會不自覺地依存于本學科的研究視角和框架,對學術權力的研究呈現(xiàn)出扁平化和高度一致性的特點。在后續(xù)研究中,要引入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視角,多維度探究學術權力問題。

研究方法簡單化。我國關于大學學術權力的大多數(shù)研究是基于對學術權力的感性認識,結合已有研究和相關理論,進行思辨性的研究,研究方法多以文獻法、比較法、歷史法為主。由于缺少一手資料的支持,研究結論的科學性和可信性欠缺。

研究邊界狹窄。目前的很多研究,忽視了學術權力的復雜性與整體性,有關大學學術權力的研究過多地集中在“學術權力”和“行xxx力”關系問題的論述上,忽略了對大學學術權力總體結構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和關注。也由于對學術權力內涵的界定相對狹窄,學術權力的研究場域局限于大學內部,缺乏對于大學外部學術權力系統(tǒng)的研究與關注。同時,對于大學內部學術權力的研究過于籠統(tǒng),停留在寬泛的大學和高校范疇內,缺少對于不同層次類型大學的學術權力細化研究。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四

第一節(jié) 學術論文概述

學術論文或稱為學術論文,簡稱為論文。凡以科學、技術為內容,運用概念、判

證明和反駁等邏輯思維手段,進行分析、闡明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和科學技術研

究中的

各種問題及成果的文章,都屬于學術論文的范疇。

學術論文是一種具創(chuàng)新性的科學研究成果的記錄,是進行成果推廣和交流的手段

是考核科技人員業(yè)務能力和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它是人類知識寶庫的基本單元,

或為人

類精神財富的一部份,并能為科學界有效地利用,對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起推動作

一、學術論文的特點

(一)、學術性

學術性或稱為理論性。學術論文可以取材于某一具體產品,或某一抽象的理論,

一具體實驗,將其研究過程的資料或發(fā)現(xiàn),經過加工、提煉與濃縮的程序,提升為

理論性

的敘述。故學術論文側重理論的辨證,這些理論和技術成果,且都必須在實踐中經

過反復

探索、研究而成,實踐即是學術論文的源泉。而學術論文如果缺乏學術性,也就失

去了它

的基本特性。

(二)創(chuàng)造性

創(chuàng)造性是衡量學術論文價值的根本標準。創(chuàng)造性大,論文價值高;反之,論文價值

。這里所謂的創(chuàng)造性是指論文中闡述世人尚未談過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或創(chuàng)

造性的

模仿。一篇沒有創(chuàng)見的文章,可能具有一定的社會經濟價值,但它對科學技術發(fā)展

不起作

用,也無法提供科技領域新的內容。有些科技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但國外已有,

嚴格言

之應無創(chuàng)造性。

學術論文是記錄創(chuàng)造性成果的知識載體,是傳遞新生的科學信息。有些成果不宜

學論文,但可以作科技報告發(fā)表。

(三)科學性

『科學性』這個詞在論文中有多重含義:

(1)內容的客觀性:論文內容必須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要求科學內容真實、成熟、

可行,

而且可重復性。

(2)表達的全面性:論文的科學內容,須用語言、文字或圖片等方式表達,并且力求

文字簡

潔、明確及全面性。

(3)結構的邏輯性:文章結構所顯現(xiàn)的科學內容必須符合邏輯推理、論證反駁等思維

規(guī)律,

其邏輯性強。

(4)格式的標準化:論文寫作格式已逐漸趨標準化,必須嚴格遵守其法則。

(四)可讀性

論文中之文字應力求平易通順,切忌生澀難懂,否則大大削弱文章的社會效果。

二、 學術論文的分類

學術論文包括學位論文。學位論文是學位申請者為申請學位而提出的論文。這種

是考核申請者能否授予學位的重要依據(jù),可分為學士論文、碩士論文及博士論文等

三種,

其水平由淺而深。學士要求達到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或擔負專業(yè)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

;碩士

要求達到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博士則要求達到具有獨立從事科

學研究

工作的能力和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chuàng)造性的成果。由字數(shù)來看,學士論文約一

萬字,

碩士論文約五萬字,博士論文則在五萬字以上,有時多達十至廿萬字。茲分述如下

(一)學士論文

大學本科畢業(yè)生運用在校期間學得的基礎理論和專業(yè)知識,進行分析、解決某一

復雜的科研課題所寫的畢業(yè)論文,順利通過簽辨者,均可授予學士學位。其條件如

1.能夠較好地掌握本門學科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

2.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

(二)碩士論文

碩士所提之碩士論文應為指導教授指導下,由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者,其論文須

己的新見解,并在過程中有一定的工作量。一般用于論文工作的時間約一年左右。

其基本

要求如下:

1.在本門學科上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tǒng)的專門知識。

2.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能力。

(三)博士論文

博士論文對本學科的發(fā)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對本學科水平提高有重要的突破。

本要求如下:

1.在本門學科上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tǒng)深入的專門知識,

2.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

3.在學科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chuàng)造性的成果。

(四)一般學術論文

學術論文是論述創(chuàng)新性研究工作成果的書面文件,是某些實驗性、或理論性、或

性的新知識的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于實際中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

學術論文的內容應該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進步,而不是簡單重

純屬模仿或全盤抄襲前人的成果。學術論文應具有新的信息。

學術論文通常在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或在學術報刊上發(fā)表等。它反映學科最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五

1.準確得體

要求論文題目能準確表達論文內容,恰當反映所研究的范圍和深度。常見毛病是:過于籠統(tǒng),題不扣文。關鍵問題在于題目要緊扣論文內容,或論文內容民論文題目要互相匹配、緊扣,即題要扣文,文也要扣題。這是撰寫論文的基本準則。

2.簡短精煉

力求題目的字數(shù)要少,用詞需要精選。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無統(tǒng)一的“硬性”規(guī)定,一般希望一篇論文題目不要超出20個字,不過,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數(shù)少而影響題目對內容的恰當反映,在遇到兩者確有矛時,寧可多用幾個字也要力求表達明確。若簡短題名不足以顯示論文內容或反映出屬于系列研究的性質,則可利用正、副標題的方法解決,以加副標題來補充說明特定的實驗材料,方法及內容等信息使標題成為既充實準確又不流于籠統(tǒng)和一般化。

3.外延和內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內涵”屬于形式邏輯中的概念。所謂外延,是指一個概念所反映的每一個對象;而所謂內涵,則是指對每一個概念對象特有屬性的反映。命題時,若不考慮邏輯上有關外延和內涵的恰當運用,則有可能出現(xiàn)謬誤,至少是不當。

4.醒目

論文題目雖然居于首先映入讀者眼簾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題目是否醒目的問題,因為題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現(xiàn)的內容是否醒目,其產生的效果是相距甚遠的。有人對36種公開發(fā)行的醫(yī)學科技期刊1987年發(fā)表的論文的部分標題,作過統(tǒng)計分析,從中篩選100條有錯誤的標題。在100條有錯誤的標題中,屬于“省略不當”錯誤的占20%;屬于“介詞使用不當”錯誤的占12%)。在使用介詞時產生的錯誤主要有:

①省略主語——第一人稱代詞不達意后,沒有使用介詞結構,使輔助成分誤為主語;

②需要使用介詞時又沒有使用;

③不需要使

用介詞結構時使用。屬于“主事的錯誤”的占11%;屬于“并列關系使用不當”錯誤的占9%;屬于“用詞不當”、“句子混亂”錯誤的各占9%,其它類型的錯誤,如標題冗長、文題不符、重復、歧意等亦時有發(fā)生。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六

正確選取摘要類型

學術論文摘要主要有報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報道指示性摘要。

報道性摘要電稱資料性或情報性摘要。

它要求提供論文中壘部創(chuàng)新內容和盡可能多的信息,特別強詞突出新發(fā)現(xiàn)、新見解。

試驗研究和單一專題的學術論文,如基礎性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論文應撰寫這類摘要。

指示性摘要也稱概要性或簡介性摘要.它要求指明研究考察的對象和論謎了哪些問題,而不著重于研究結果。

其作用是說明性的而不是實質性的。

它適用于主題過多、內容龐雜的文獻,如綜述類文章。

報道指示眭摘要是融上述兩種摘要特點于一體的一種摘耍類型.它要求報道主要信息。

揭示其余部分,詳略有致.主次分明.便于靈括運用。

結構要素要完整

在學術論文摘要寫作中,對于摘要結構四要素即日的、方法、結果、結論應給以準確而完整的體現(xiàn)。

但通常情況下,可以根據(jù)學術論文的具體特點和摘要類型有所側重。

如對于報道性摘要側重“方法”、“結果”、“結論”的撰寫。

而“目的”可以寫得簡略;對于指示性摘要。

“目的”應寫得詳細。

而“方法”、“結果”、“結論”可以略寫,或根據(jù)具體情況加以省略。

然而現(xiàn)在許多學術論文摘要存在結構要索詳略小當甚至無故殘缺的現(xiàn)象,嚴重影響了摘要作用的發(fā)揮。

此外有的摘要只給出研究結果和結論,卻缺少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或者只有研究方法和研究結糶,卻缺少研究目的和結論。

上述幾種結構要素殘缺的情況,大大減少了摘要的信息量,無法滿足讀者獲得必要信息的要求與二次文獻的檢索和利用,因而必須加以避免。

避免對論文內客加以評論

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對摘要的界定中都明確要求摘要“不加解釋或評論”。

例1 題名:關于齊線性微分方程組降價定理的證明

摘要:本文以變量代換為工具.利用高等代數(shù)的知識.證明了齊線性微分方程組的降價定理,給出了一種實際的解題方法。

因此,這個結論的證明不僅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而且在所題過程中也具有重耍的指導意義。

該摘要中“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兩句話是對該論文內容所作出的評論.不符合摘要寫作的要求。

例2題名:基于混沌相平面變化的弱信號檢測方法研究

摘要:首先分析duffing方程的基本形式.然后闡述了基于相平面變化進行弱信號檢測的工作原理,并給出仿真模型.最后利用此模型進行仿真實驗。

結果表明.此實驗方法具有很低的信噪比工作門限,從而證明了此方法的確是可行的。

此方法填補了弱信號檢測理論的一項空白。

該摘要晟后一句話是對談論文所作出的評價。

無論這種評價足主觀的還是客觀的,都不應是摘要所要表述的內容。

因而是完全多余的。

避免解釋文題

許多學術論文摘要是對文題的解釋,信息價值低,可讀性差。

主要原因在于簡單重復文題已有的信息,忽視了對摘要結構四要素即目的、方法、結構、結論的表述.使摘要形同虛設,失去了應有的作用。

例3題名:計算機病毒一般機理的分析與殺除

摘要:以idos環(huán)境下的文件型病毒為對象,分析計算機病毒的工作機理及殺除方法,為用戶自己殺毒提供參考。

該摘要只是簡單重復文題已有的信息,而對于文題中所蘊含的實質性內容即論文要解決的問題卻避而不談,不能為讀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因而沒有任何可利用的價值。

語言要精煉,邏輯性強

從而影響其進一步閱凄全文的興趣。

文章首先對新興地方高校誕生的背景、辦學指導思想、辦學方針及辦學模式進行分析研究。

并慨述了新必地方高校的特點。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七

(一)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增強學術民主管理意識

要建立完善的學術民主管理制度,是實行高校民主管理的關鍵。政府應該在《高教法》或新頒布法律來規(guī)定學術民主管理的地位以及與行政管理的關系,明確學術民主管理與學術行政管理的職責范圍,完善決策民主化制度,充分發(fā)揮教授專家的專業(yè)知識民主決策,使廣大教職工群眾能夠參與到重大學術問題的決策中,使他們意識到參與學術管理的權利和義務,作為學術活動的主體之一,只有積極關注參與學術民主管理才能有利于高層做出更科學的決策,才能更好地貫徹執(zhí)行決策。

(二)加強學術性委員會的建設

高校的學術性委員會主要有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職稱評審委員會、專業(yè)建設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師資隊伍建設委員會等等,這些委員會影響著高校學術管理的咨詢、審議和決策活動。然而目前我國高校學術性委員會的主要成員都是有校、院系主要領導組成,教授專家、普通教師的比例太小,這嚴重影響到學術管理的民主性。因此在建設學術性委員會時應使沒有學校領導職務的教授作為委員會的領導,要保證教師的廣泛性,允許一部分具有中級職稱的教師參與進來,確保教師的主體地位和獨立身份,同時要避免一名教師同時在多個委員會任職,對委員會成員實行任期制,以一至兩年為宜,建立復議和仲裁制度,對于有異議的決策可以通過相應的復議程序由相關機構負責處理。

(三)完善學術評價制度

科學合理的學術評價制度是高校學術有序健康發(fā)展的保障。當前我國高校學術評價制度中還存在些許不合理因素,要改變不合理的評價制度首先要加強教學學術的地位,改變重視科研管理忽視教學管理的局面,把對教學的評價納入學術評價的體系當中,使教師意識到教學的重要性。其次在評價方式上,對于教師的科研不僅要在結果上予以評價,更要注重過程的監(jiān)督,在學術管理上也就是目標管理和過程管理上要有機結合。再次在評價標準上要根據(jù)科研的不同性質和不同內容在標準上區(qū)別對待。評價主體也要多元化,不僅要包括行政部門的評價和同行評價,也要包括教師自評和學生評價。

(四)加快高校學術管理的社會化進程,完善監(jiān)督制度

隨著高校學術民主管理的深入發(fā)展,高校民主管理的參與主體也趨向多元化,不僅包括教授、老師、學生,社會用人單位也逐漸參與進來,高校與社會的關系更加緊密,社會服務職能也越來越強,高校開始走向社會的中心。因此應積極鼓勵社會學術管理結構的興建,明確它們的職責,使他們參與到高校學術管理中,同時對高校學術活動的管理以及學術評價起到監(jiān)督作用。

[1]別敦榮.我國大學學術管理改革探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1999(3).

[2]林燁英.我國高校學術權力提升的方向與個案分析[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20xx(9).

[3]馬濤,丁瓊.斯坦福大學學術民主管理系統(tǒng)及其啟示[j].煤炭高等教育,20xx(9).

[4]章曉莉.高校行xxx力與學術權力博弈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xx(12).

[5]王學海.學術權力概念及學術權力主體辨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xx(3).

[6]吳麗萍.論民主管理在高校學術權力建設中的作用[j].黑龍江高教研究,20xx(11).

[7]章曉莉.我國高校學術權力問題研究[j].學術界,20xx(5).

[8]張兆芹,王妮.我國高校學術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高等教育研究,20xx(4).

[9]李月梅.學術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文化淵源及其運行機制初探[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xx(3):42-47.

[10]王恩華.大學學術權力錯位及其控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xx(3):21.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八

學術論文緒論怎么寫?

緒論--提出觀點。對本論內容加以簡要介紹,把中心論點準確地概括出來。緒論要求寫得精煉、明確,字數(shù)不宜多。

常見的緒論寫法有:

-直接申明自己的主見解,開門見山地提出中心論點。

-提示內容要點。

-因事發(fā)問,啟人思考。

-從日常生活現(xiàn)象寫起。

-引經據(jù)典,說古道今。

如何寫好學術論文之「緒論」

(一)關于學位論文之「緒論」,大致上有四個重點,必須先厘清,并好好掌握。

1.問題提出:研究動機、目的及問題陳述

2.文獻評論

3.研究途徑、研究架構及研究方法

4.論文重點說明

(二)關于「緒論」之寫作,吾人所必須掌握的前述四個重點,就是在進行研究計畫書撰寫時之四大重點。

1.問題提出:

吾人在進行研究計劃書之撰寫時,就必須對「問題提出」部份特別予以重視,并將它「說清楚,講明白」,惟有自己先搞清楚自己所欲研究的主題與相關問題究竟是什么?然后才有可能談論其它問題。

2.文獻評論: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九

摘要應當寫明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所公開內容的概要,即寫明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名稱和所屬的技術領域,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主要技術特征和用途。摘要文字部分不得超過300個字。有附圖的專利申請,應當由申請人指定并提供一幅最能說明該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技術特征的附圖。附圖的大小及清晰度應當保證在該圖縮小到4cmx6cm,仍能清晰地分辨出圖中的各個細節(jié)。

摘要:凡自然科學的立項研究成果、實驗研究報告、調查結果報告等原創(chuàng)性論著的摘要應具備四要素:目的、材料與方法、結果、結論。其他論文的摘要也應確切反映論文的主要觀點,概括其結果和結論。摘要的撰寫應精心構思,往往是評稿、審稿的第一篩。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學者涉及到學術論文的寫作領域,那么怎樣寫學術論文、學術論文寫作是怎樣要求的、格式如何,下面就介紹一下學術論文的寫作,希望能對您論文寫作有所幫助。

(一)題名(title,topic)

1 摘要的概念和作用

摘要又稱概要、內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獻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內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

具體地講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對象和范圍,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結果和重要的結論,有時也包括具有情報價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擁有與文獻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閱讀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對一篇完整的論文都要求寫隨文摘要,摘要的主要功能有:

1) 讓讀者盡快了解論文的主要內容,以補充題名的不足。現(xiàn)代科技文獻信息浩如煙海,讀者檢索到論文題名后是否會閱讀全文,主要就是通過閱讀摘要來判斷;所以,摘要擔負著吸引讀者和將文章的主要內容介紹給讀者的任務。

2) 為科技情報文獻檢索數(shù)據(jù)庫的建設和維護提供方便。論文發(fā)表后,文摘雜志或各種數(shù)據(jù)庫對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從而避免他人編寫摘要可能產生的誤解、欠缺甚至錯誤。

2 摘要的分類

按摘要的不同功能來劃分,大致有如下3種類型。

報道性摘要

報道性摘要是指明一次文獻的主題范圍及內容梗概的簡明摘要,相當于簡介。報道性摘要一般用來反映科技論文的目的、方法及主要結果與結論,在有限的字數(shù)內向讀者提供盡可能多的定性或定量的信息,充分反映該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

指示性摘要

報道-指示性摘要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十

摘 要: 本文詳細闡述了學術論文的立題方法、學術論文的整體篇幅結構的寫作方法,探討了每個步驟的具體撰寫要求及其寫作中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 學術論文撰寫方法 寫作步驟

一、引言

學術論文是指在科學領域里表達科學研究成果的文章,是對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等領域中的某些問題和現(xiàn)象進行科學探求的書面成果,它有可讀性、獨創(chuàng)性、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和學術性等特性。在當今學術氛圍不斷活躍的知識經濟時代,學術論文的撰寫是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本文主要闡述如何通過“努力鉆研,廣泛閱讀,勤于分析”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和學術觀,用辯證的觀點來探討學術問題,從而寫出理想的學術論文。

二、學術論文的整體構思

(一)選題

寫學術論文,選題很關鍵。題為文眼,定好題目方可下筆,選題、立題是寫作中的重頭戲。

1.以“新穎”立題

創(chuàng)新是論文的生命線,選題要注意選時效性強、有創(chuàng)新的題材,言他人所未言,示讀者所未知,即使是研究內容相近的文章,也需從新角度、新學科去探討,寫出自己的新經驗、新觀點,給人以新的啟示,使讀者一看就能從選題上去區(qū)別。

2.以“窄小”立題

在面對寫作立題這一難題時,我們應結合自身的知識結構和研究的條件,選擇難易適中、大小適度的題目,因為太大的題目不容易把握,容易泛泛而論,缺乏針對性,而小題目就比較容易駕馭,可以具體地分析和有針對地解決問題,即選題宜小不宜大,宜窄不宜寬。作為在教學工作第一線的教師可以結合自己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撰寫研究論文。

學術論文要求對題目精心考慮,力求做到準確、新穎、簡潔,通過題目即能了解論文的大體內容、研究的程度。題目的數(shù)字最好控制在12至20個字左右,如字數(shù)多可加副標題。

(二)編寫論文提綱和搜集相應資料

選題確定后,要在題目的方向和范圍內,全面深入地開展論文整體構思,作為論文撰寫的基礎環(huán)節(jié),撰寫論文提綱是論文孕育成功的重要階段,把搜集到的資料用簡練的文字勾畫全文的論點,根據(jù)讀者的心理,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來擬出小標題起草成文,

撰寫論文沒有充足的材料,科學研究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基本提綱的范圍內搜索材料,除了課本上已有的和自己平時積累的外,還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技術,在圖書館通過書目和索引去查找,善于查閱學術期刊和報紙專欄,多搜集與論文有關的資料,進行必要的調查和個案研究。對于搜集的信息,要作深入的研究,結合所學內容多搜集的資料進行突破性的思考,分析別人已經作過的研究、提出的見解,做到邊搜集、邊研究。

(三)學術論文的寫作步驟

在寫作中要注意學術論文的特點、寫作順序及文字的要求。

1.初步形稿

根據(jù)論文提綱,用連貫成片的書面語言寫出初稿,是論文撰寫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經過搜集、整理出來的資料融會貫通之后,根據(jù)大綱的順序,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的想法、體會和感受寫出來,最好做到一氣寫成,段落層次要完整,凸顯主題,在撰寫初稿時要盡量詳細,必要時可用量化表格和圖表來增強論據(jù)的說服力。初稿亦要有“文體感”,明確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從大局著眼,小處落筆,把中心論點貫穿全文,由點到面地組織好論文。

2.修定二稿

初稿形成后,要反復思考,仔細閱讀,在觀點論據(jù)、層次結構和文字等各個方面都要認真推敲,逐字逐段修改,可以通過比較分析和請同事、導師或專家?guī)兔Ω?,做到言之有物,充分考慮文字的準確性和美觀度,將初稿遺漏的信息加入到文章里,對參考文獻的引用要嚴格審核。

3.多次修改

二稿之后,要求對文章語言的準確進行檢查,檢查細節(jié)安排的是否合理,舉例是否恰當。經過反復的實驗,檢查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或可行性,可以根據(jù)工作中新的體驗、新的發(fā)現(xiàn)進行不斷的修改,一定要注意文字使用,以及數(shù)字、量詞、時、日、月等內容的規(guī)范化、標準化用法。

4.最后定稿

為了確保文章的科學性、客觀性和應用性,應努力確保文章的內容充實、有見解,努力做到用語貼切、行文流暢、邏輯嚴密和結構完整??梢哉埿屑覍忛?,對文章進行潤色直至完善。

三、學術論文各部分撰寫的具體要求

(一)摘要

摘要是從整個文章中摘錄出來的要點,是對研究目的、方法和結果的全面概括,是全文總內容的大濃縮,能起到不閱讀論文就獲得必要的信息的作用。我們在寫摘要的時候應包括研究對象的目的、重要性、研究的主要內容,獲得的基本結論和研究成果及意義等內容。因此,摘要具有極強的邏輯性和完整性,而對語言要求盡可能地簡練、準確和自然。

論文定稿后,將文章中的關鍵句子和要點找出來,寫出綜合、簡明摘要,但是不能重復論文的原有句子,摘要的結構要嚴謹,語義確切,切忌言語空洞、模棱兩可,摘要的篇幅要視需要而定,一般為150到250個單詞,要充分體現(xiàn)研究的主題、研究方法、研究結果三項即可。

在學術論文摘要的撰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1)要素不完整。在摘要的寫作過程中,完整地體現(xiàn)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個要素,許多學術論文摘要的結構要素無故殘缺,大大減少了摘要的信息量,無法滿足讀者獲得必要信息的要求;2)用詞不當。摘要不是對該論文的介紹或評價,因此摘要中一定不能出現(xiàn)“本文介紹”或者“該文對某問題作了介紹”“找到了可靠的依據(jù)”就“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等語句;3)照搬照抄。許多論文的摘要就是復制正文中的小標題或者是目錄,摘要的邏輯性比較差;4)摘要長篇大論。摘要的內容不濃縮,信息簡單重復,篇幅過長,在文章中顯得有點頭重腳輕。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十一

通過文獻檢索或其它途徑獲得的文獻數(shù)據(jù),還必須通過閱讀、取舍,才能為己所

閱讀文獻資料,也有決竅。若要取得滿意的效果,可按下列步驟進行:

(1).又讀中文數(shù)據(jù),后讀外文數(shù)據(jù)。

(2).先讀綜合性數(shù)據(jù),后讀專題性資料。

(3).先讀近期數(shù)據(jù),后讀歷史性資料。

(4).先讀文摘,后讀全文。

(5).先粗讀,后精讀。

科技信息的搜集需日積月累的進行,經過閱讀的文獻數(shù)據(jù),還要進行鑒別,然后

取舍,或用作撰寫論文,或作保存,以備后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實驗測試條

件的變

化,文獻資料也要更新與發(fā)展,人們的疏漏也在所難免。因此,要用科學的方法加

以鑒別

,通常采用比較法分清材料的真?zhèn)?,判明材料之可用程度。一般所用的比較方法是

:把內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十二

為了進行管理創(chuàng)新,很多企業(yè)建立了研發(fā)實驗室,或者制定了明確的創(chuàng)新目標。但是有多少企業(yè)專門建立一個組織結構來培養(yǎng)管理創(chuàng)新呢?

要成為一個管理創(chuàng)新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向整個組織推銷創(chuàng)新的觀念。

當面臨一個困難時,員工的反應是怎樣的呢?他們是會借助以前標準的解決方法,還是會深入的了解問題,努力尋找新的解決方法。

當然最后一條路才會將公司引向成功的管理創(chuàng)新,管理者應該鼓勵員工尋找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選擇逃避問題。

尋求不同環(huán)境中的類比和例證。企業(yè)應該向社會體系學習,如議會民主制度,可以讓員工在討論中發(fā)現(xiàn)不足并提高自己,企業(yè)也可以鼓勵員工去參加一些志愿活動。鼓勵員工去不同的國家工作也非常的有價值,開拓視野激發(fā)思維。

當企業(yè)進行管理創(chuàng)新時,可以利用外部的學者、咨詢顧問、媒體機構以及管理大師們。這樣主要有三個基本的作用:作為一種新知識的來源;通過宣傳媒介讓更多的群體知道使之更有意義;還可以使已經完成的工作得到更多的認可。

要持續(xù)的進行管理創(chuàng)新的實施。真正的成功者絕不是僅僅進行一兩次的管理創(chuàng)新。他們是持續(xù)的管理創(chuàng)新者?,F(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成功的典范,通用電器就是一個例子。它不僅成名于其“群策群力”原則和無邊界組織,還擁有很多更為古老的創(chuàng)新,例如戰(zhàn)略計劃、管理人員發(fā)展計劃、研發(fā)的商業(yè)化等,這些古老的創(chuàng)新通用電器一直在執(zhí)行,所以通用公司一直發(fā)展的很好。所以創(chuàng)新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成效的。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十三

學術論文格式范文(1):對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開發(fā)研究、綜合科學的論述說理文章,通過運用概念、判斷、推理、證明或反駁等邏輯思維手段.來分析表達科學研究中的成果。

它或是論述創(chuàng)新性研究工作成果的書面文件,或是某些實驗性、理論性、觀測性的新知識的科學客觀記錄,或是應用已知的科學原理在技術研究開發(fā)中取得新進展的理論總結。

按課題性質可分為基礎理論研究、實驗[試驗]研究、應用開發(fā)研究等幾種類型。

其基本要求是:①要有創(chuàng)新。

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理性的.演化,運用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經過歸納處理形成理論的概念和系統(tǒng)、得到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的規(guī)律性。

③實事求是。

論文所表達的內容要有真實性。

科學即求實。

④論文規(guī)范。

寫作格式規(guī)范,語言明確簡潔、條理層次分明、圖解形象、論述嚴謹、客觀、通順、準確。

學術論文是某一學術課題在實驗性、理論性或預測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或創(chuàng)新見解和知識的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于實際上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用以提供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討論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書面文件。

在社會科學領域,人們通常把表達科研成果的論文稱為學術論文。

具有四大特點:①學術性 ②科學性 ③創(chuàng)造性 ④理論性

學術論文寫作格式技巧:

一篇好的學術論文,必然要求先有好的構思,沒有構思可能寫出不錯的散文,但是永遠也寫不出一篇好的論文.

(一)謀篇構思的思路與要求

1.構思要圍繞主題展開若要使學術論文寫得條理清晰、脈絡分明,必須要使全文有一條貫穿線,這就是論文的主題。

學術論文影響讀者主要就是靠其主題來實現(xiàn)的。

因此,下筆寫學術論文前,謀篇構思就要圍繞主題,構思要為主題服務。

正如法國的畫家米勒(millet)所說:“所謂構思,是指把一個人的思想傳遞給別人的藝術”。

可見這一條十分重要。

2.構思學術論文布局,要力求結構完整統(tǒng)一

在對一篇學術論文構思時,有時會發(fā)現(xiàn)需要按時間順序編寫,有時又會需要按地域位置(空間)順序編寫,但更多的還是需要按邏輯關系編寫,即要求符合客觀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和規(guī)律,符合科學研究和認識事物的邏輯。

但不管屬于何種情形,都應保持合乎情理、連貫完整。

有時,構思出現(xiàn)幾種寫作方案,這就需要進行比較,在比較中,隨著思考的不斷深化,寫作思路又會經歷一個由龐雜到單純,由千頭萬緒到形成一條明確線索的過程,此時,應適時抓住頓悟之機,按照古人之去“應機立斷,須定一途”的精神,確定一種較好方案。

3.要作讀者分析

撰寫并發(fā)表任何一篇科技文章,其最終目的是讓別人讀的,因此,構思時要求做“心中裝著讀者”,多作讀者分析。

有了清晰的讀者對象,才能有效地展開構思,也才能順利地確定立意、選材以及表達的角度碩士畢業(yè)論文提綱模板范文論文。

一般說來,讀者可分為專業(yè)讀者、非專業(yè)讀者、主管領導或科技工作主管機構負責人等,人們對科技文章的要求與評估標準各異。

對于學術論文來說,其讀者對象為同行專業(yè)讀者,因此,構思要從滿足專業(yè)需要與發(fā)展的角度去思考,確定取舍材料與表達深度與廣度,明確學術論文的重點。

(二)如何提高構思能力

因此,重要的問題在于通過寫作實踐訓練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提高了,構思學術論文的能力將隨之提高。

據(jù)資料報導,世界上先擬制定作提綱,然后按提綱進行寫作的科技人員,約占總數(shù)的95%。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十四

摘要(abstract黑體五號):本文介紹了學術論文各部分的寫作要求與寫作方法,以及學術交流會議上通用論文規(guī)范格式,初學者可按照本文所提供格式撰寫論文。(楷體五號字)

關鍵詞(key words黑體五號):學術論文;規(guī)范格式;寫作要求(楷體五號字)

中圖分類號(clc number黑體五號):;g558(楷體五號字)

0 引言(introduction一級標題黑體小四號)

引言又稱前言,屬于整篇論文的引論部分。其寫作內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識空白,理論依據(jù)和實驗基礎,預期的結果及其在相關領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長,內容選擇不必過于分散、瑣碎,措詞要精煉,要吸引讀者讀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無硬性的統(tǒng)一規(guī)定,需視整篇論文篇幅的大小及論文內容的需要來確定,長的可達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1、題名(title,topic一級標題黑體小四號)

題名又稱題目或標題。題名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論文題目是一篇論文給出的涉及論文范圍與水平的第一個重要信息,也是必須考慮到有助于選定關鍵詞不達意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以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

主標題(quot二級標題宋體五號字)

論文的主標題十分重要,必須用心斟酌選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話:“論文題目是文章的一半”。對論文題目的要求是:準確得體,簡短精煉;外延和內涵恰如其分,醒目。對這兩方面的要求分述如下。

準確得體,簡短精煉(三級標題宋體五號)

要求論文題目能準確表達論文內容,恰當反映所研究的范圍和深度。

常見毛病是:過于籠統(tǒng),題不扣文。如:“不等式的應用”過于籠統(tǒng),若改為針對研究的具體對象來命題。效果會好得多,例如“貝塞耳不等式的應用”,這樣的題名就要貼切得多。再如:“中值定理在證明一類不等式中的應用”這樣的論文題目不準確,題名中值定理是哪一個?,令人費解,何類不等式?請教不得而知,這就叫題目含混不清,解決的辦法就是要站在讀者的角度,清晰地點示出論文研究的內容。假如上面的題目中,指的是微分中值定理,何類不等式可放在內文中說明,不必寫在標題中,標題中只需反映運用微分中值定理這一事實即可??蓞⒖嫉男薷姆桨笧椋骸扒捎梦⒎种兄刀ɡ怼薄?/p>

關鍵問題在于題目要緊扣論文內容,或論文內容與論文題目要互相匹配、緊扣,即題要扣文,文也要扣題。這是撰寫論文的基本準則。

力求題目的字數(shù)要少,用詞需要精選。至于多少字才算是合乎要求,并無統(tǒng)一的硬性規(guī)定,一般希望一篇論文題目不要超出20個字,不過,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數(shù)少而影響題目對內容的恰當反映,在遇到兩者確有矛盾時,寧可多用幾個字也要力求表達明確。

外延和內涵恰如其分,醒目(三級標題宋體五號)

“外延”和“內涵”屬于形式邏輯中的概念。所謂外延,是指一個概念所反映的每一個對象;而所謂內涵,則是指對每一個概念對象特有屬性的反映。

命題時,若不考慮邏輯上有關外延和內涵的恰當運用,則有可能出現(xiàn)謬誤,至少是不當。如:對農村合理的人、畜、機動力的組合設計這一標題即存在邏輯上的錯誤。題名中的人,其外延可能是青壯年,也可以是指嬰兒、幼兒或老人,因為后者也是主標題“人”,然而卻不是具有勞動能力的人,顯然不屬于命題所指,所以泛用“人”,其外延不當。同理,“畜”可以指牛,但也可以指羊和豬,試問,哪里見到過用羊和豬來犁田拉磨的呢?所以也屬于外延不當?shù)腻e誤。若使用“勞力”與“畜力”,就不會分別誤解成那些不具有勞動能力和不能使役的對象。

論文題目雖然居于首先映入讀者眼簾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題目是否醒目的問題,因為題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現(xiàn)的內容是否醒目,其產生的效果是相距甚遠的

副標題(二級標題宋體五號字)

若簡短題名不足以顯示論文內容或反映出屬于系列研究的性質,則可利用正、副標題的方法解決,以加副標題來補充說明特定的實驗材料,方法及內容等信息,使標題成為既充實準確又不流于籠統(tǒng)和一般化。如?(主標題)一類幾何曲線特性--(副標題)用數(shù)學軟件模擬幾何曲線的滑移特性。

2、摘要(abstract一級標題黑體小四號)

論文一般應有摘要,有些為了國際交流,還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論文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其他用是不閱讀論文全文即能獲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應包含以下內容:①從事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內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獲得的基本結論和研究成果,突出論文的新見解;④結論或結果的意義。

論文摘要雖然要反映以上內容,但文字必須十分簡煉,內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數(shù)不超過論文字數(shù)的5%。例如,對于6000字的一篇論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論文摘要不要列舉例證,不講研究過程,不用圖表,不用夸張,也不要作自我評價。撰寫論文摘要的常見毛病,一是照搬論文正文中的小標題(目錄)或論文結論部分的文字;二是內容不濃縮、不概括,文字篇幅過長。

3、關鍵詞(key words一級標題黑體小四號)

關鍵詞屬于主題詞中的一類。主題詞除關鍵詞外,還包含有單元詞、標題詞的敘詞。

主題詞是用來描述文獻資料主題和給出檢索文獻資料的一種新型的情報檢索語言詞匯,正是由于它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才使得情報檢索計算機化(計算機檢索)成為可能。主題詞是指以概念的特性關系來區(qū)分事物,用自然語言來表達,并且具有組配功能,用以準確顯示詞與詞之間的語義概念關系的動態(tài)性的詞或詞組。

例如:主題詞之一“微積分應用”。它具有概念的特性,說明它不是別的,而是微積分的應用,采用的是自然語言詞匯。

關鍵詞是標示文獻關建主題內容,但未經規(guī)范處理的主題詞。如,“最值”(其規(guī)范的主題詞可是“最大值”)。關鍵詞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從論文中選取出來,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一篇論文可選取3~5個詞作為關鍵詞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十五

學術論文包括學位論文。學位論文是學位申請者為申請學位而提出的論文。這種論文

是考核申請者能否授予學位的重要依據(jù),可分為學士論文、碩士論文及博士論文等三種,

其水平由淺而深。學士要求達到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或擔負專業(yè)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碩士

要求達到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博士則要求達到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

工作的能力和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chuàng)造性的成果。由字數(shù)來看,學士論文約一萬字,

碩士論文約五萬字,博士論文則在五萬字以上,有時多達十至廿萬字。茲分述如下:

(一)學士論文

大學本科畢業(yè)生運用在校期間學得的基礎理論和專業(yè)知識,進行分析、解決某一不太

復雜的科研課題所寫的畢業(yè)論文,順利通過簽辨者,均可授予學士學位。其條件如下:

1.能夠較好地掌握本門學科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

2.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

(二)碩士論文

碩士所提之碩士論文應為指導教授指導下,由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者,其論文須有自

己的新見解,并在過程中有一定的工作量。一般用于論文工作的時間約一年左右。其基本

要求如下:

1.在本門學科上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tǒng)的專門知識。

2.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能力。

(三)博士論文

博士論文對本學科的發(fā)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對本學科水平提高有重要的突破。其基

本要求如下:

1.在本門學科上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tǒng)深入的專門知識,

2.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

3.在學科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chuàng)造性的成果。

(四)一般學術論文

學術論文是論述創(chuàng)新性研究工作成果的書面文件,是某些實驗性、或理論性、或觀測

性的新知識的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于實際中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

學術論文的內容應該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進步,而不是簡單重復、

純屬模仿或全盤抄襲前人的成果。學術論文應具有新的信息。

學術論文通常在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或在學術報刊上發(fā)表等。它反映學科最新的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十六

摘要的分類

摘要可根據(jù)寫作方式與詳略程度,分為報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報道—指示性摘要。

1.報道性摘要

報道性摘要又稱資料性摘要或情報性摘要。

如問題的提出、解決的手段、所得的結論或結果以及與他人成果的比較等。

該類型的摘要信息量大,參考價值高,尤其適用于試驗研究和專題研究類論文,多為學術期刊所采用。

篇幅以200~300字為宜。

報道性摘要的示例見第二節(jié)中的例1。

2.指示性摘要

指示性摘要即概述性或簡介性摘要。

它只是簡單地表達原文的論題,或者概括地表述研究的目的(如介紹論文的性質,主要的論點,探討的范圍,研究工作的對象、結果和結論),而不觸及具體的數(shù)據(jù)。

該類型的摘要僅使讀者對論文的主要內容有一個概括的了解。

篇幅以50~100字為宜。

指示性摘要的示例見第二節(jié)中的例2。

3.報道—指示性摘要

報道—指示性摘要是以報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論文中價值最高的那部分內容,其余部分則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達。

篇幅以100~200字為宜。

報道—指示性摘要的示例見第二節(jié)中的例3、例4、例5。

現(xiàn)有的國標文摘編寫規(guī)則中,對摘要類別的選擇未作規(guī)定和強調。

但在有關調查中發(fā)現(xiàn),三類文摘中,報道性摘要數(shù)量最多,其次是報道—指示性摘要,最后是指示性摘要。

由于報道性摘要能夠更客觀、更全面地反映文章的實質性內容,因此一般的學術論文摘要都應盡量寫成報道性的,而對綜述性、資料性或評論性的文章,以及創(chuàng)新內容較少的文章,可寫成報道—指示性或指示性摘要。

結構格式及示例

一般地說,摘要的內容包括研究目的、對象、方法、結果、結論和應用范圍等,但具體的結構格式應根據(jù)論文的類型及其具體內容進行選擇確定,靈活運用,不能套用一種固定不變的模式。

1.研究報告型學術論文

針對研究領域中某學科、專題、問題等的研究報告型學術論文,在科技期刊所刊載的文章中占有絕對的數(shù)量優(yōu)勢,是科技期刊的主要組成部分。

這類論文摘要的結構格式應為:某學科(或專題、問題等)的研究結果表明(或證明了)什么(即論文的結論),是采用什么方法進行研究的,得到了哪些與他人不同的具體的研究成果。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十七

如何寫學術論文摘要

1、學術論文摘要的定義:

摘要又稱概要、內容提要。摘要是論文主體的高度濃縮,它應該能提煉論文的主要觀點,簡明地描述論文的內容和范圍,簡短地進行概括和總結。摘要能讓讀者盡快了解論文的主要內容,以補充題名的不足,并為科技情報文獻檢索數(shù)據(jù)庫的建設和維護提供方便。

2.學術論文摘要的寫作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項:

(1)學術論文摘要的內容必須完整,不能把論文中所闡述的主要內容、觀點遺漏,應寫成一篇可以獨立使用的短文。

(2)要使用規(guī)范化的名詞術語,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一般不用數(shù)學公式和化學結構式,不出現(xiàn)插圖、表格。

(3)學術論文摘要一般不分段,切忌條列式書寫法。陳述要客觀,對研究過程、方法和成果等不宜做主觀評價,也不宜與別人的研究作對比說明。

(4)不得簡單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切忌把引言中出現(xiàn)的內容寫入摘要,不要照搬論文正文中的小標題或論文結論部分的文字,也不要對論文內容作詮釋和評價。

(6)盡量采用文字敘述,不要將文中的數(shù)據(jù)羅列在摘要中;文字要簡潔,應排除本學科領域已成為常識的內容,應刪除無意義的或不必要的字眼;內容不宜展開論證說明,不要列舉例證,不介紹研究過程。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十八

律論文是用系統(tǒng)的、專門的語言體系和知識體系來討論或研究某種問題或研究成果的學術性文章,是理論研究成果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法律論文是學術論文的一種,包含在學術論文的范疇之內,故而其具有了學術論文所具有的重要屬性和特征,即嚴謹性、創(chuàng)造性、專業(yè)性、權威性與理論性。筆者作為一名法律專業(yè)的學生,將以法律論文的寫作為切入點對學術論文寫作進行論述,并提出自己的簡單思考和見解。

法律論文,作為一種獨立于其他學術論文的獨特論文,較之其他學術論文有著更加鮮明的個性和特點。而法律論文寫作,是在具備一般學術論文寫作的普適特點的基礎上,對某些方面有著更為特殊的要求。

(一)深厚的法律知識與經驗

(二)規(guī)范性與藝術性

法律論文作為學術論文的一種,對規(guī)范性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比如文章的結構順序、參考文獻的標注方法等。一篇法律論文即使觀點再好,內容再充實,如果沒有規(guī)范的結構,很容易讓人詬病,顯得不專業(yè)。這樣的文章,即使可以憑借著自身的優(yōu)勢展露鋒芒,也很難經得起歲月的洗禮。法律文章的規(guī)范性不單單體現(xiàn)在結構,其他方面如論述方法也有著許多特殊的“講究”。而正是由于法律論文對規(guī)范性有著如此嚴格的要求,導致其顯得枯燥。孔子云:“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比欢捎诜烧撐钠涮厥獾男再|,是無法像一般文體那樣使用夸張,感嘆等手法增添文章的趣味性。甚至這類手法本身就是法律論文乃至學術論文寫作的禁忌。因此,很多人對于法律論文寫作的枯燥性認為理所應當。其實不然,法律文章也可以寫得引人入勝,并且很多出自大家之筆的法律論文都讓人讀起來欲罷不能。那樣的文章往往脈絡清晰,作為論據(jù)的案例與論點緊密相連,語言功底扎實。由此可見,法律文章的規(guī)范性與藝術性并非矛盾。在重視法律論文寫作的規(guī)范性同時,適當考慮讀者的感受,在滿足學術論文學要求和論文寫作目的的基礎上,盡量增加文章的可讀性,也是法律文章寫作的一個課題。

(三)專業(yè)性

法律論文與其他專業(yè)論文一樣,必須是其所在領域專業(yè)問題的反應,有其本身的語言體系和對話系統(tǒng),通俗而言就是有一定的“門檻”。法律論文的專業(yè)性體現(xiàn)在,其是通過嚴謹而規(guī)范的語言體系進行解讀和交流的,與社會中的普法讀物,其受眾應該受到一定的限制。法律論文的溝通者之間應該有其自成一體的語言系統(tǒng),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法言法語。這也是法律共同體通用的語言。

(一)法律從業(yè)者的作業(yè)本

(二)法治社會的教科書

法律論文的專業(yè)性縮小了其受眾的范圍,但其并不是困于書齋與社會脫節(jié)的。法律論文反映的思想和主題,會通過法官的裁判、律師的辯論、立法者制定的法律以及法律生活中各種文書的表述體現(xiàn)出來。法律論文會通過其讀者內化成其觀點和素養(yǎng),再通過其實際的實務行為影響每個案件的當事人和整個社會的法治觀念和權利意識的樣態(tài)。

(三)法學史上的里程碑

縱觀一項學科的發(fā)展都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非一蹴而就。法學作為一項法律、法律現(xiàn)象及其規(guī)律性為研究內容的科學,其本身的發(fā)展需要各種社會因素的相互作用和配合。法學的研究目標和方向是緊緊圍繞法律問題而展開的,是以該問題所涉及的法律知識和理論體系為基礎的。事實上,法律論文的形式和類型也間接的反射著法學理論和法律實務所發(fā)展的不同層次和側面,有的學者通過法律論文預測著法學理論發(fā)展的前沿和方向,有的學者通過法律論文剖析社會現(xiàn)實中存在的問題并在現(xiàn)有的框架內提出解決方法,有的學者通過法律論文發(fā)現(xiàn)法律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為其完善提供思路??傊烧撐闹杏兄渌幧鐣r代的烙印,尤其是法治發(fā)展進程的痕跡。通過有關某個問題的論文的梳理,就可以很快明晰該問題在不同背景下發(fā)展的脈絡,法律論文亦是如此。從小的方面來說,就一個學者前后所著文章的研讀,能夠很快明了該學者學術觀點的變化。

較之一般的論文寫作,法律論文的寫作形式上大致也包含以下幾個基本部分:論文題目、中英文摘要、目錄、前言或緒論、正文、結語或結論、注釋、參考文獻、致謝等方面。有些可能會有更高的要求。法律論文寫作像其他論文寫作一樣經歷了從選題選材,以至最終定稿的過程。而每一環(huán)節(jié)都有可能出現(xiàn)不同的問題。作為一名法律專業(yè)的學生,筆者將結合自身,談談自己的看法。

筆者剛剛接觸法律論文寫作,就遇到了不少問題。首先由于學習法律知識的時間尚短,加之缺乏經驗。很難寫出深刻的見解。其次,筆者在材料的選擇與論述方面遇到了障礙。所以每次寫作前的資料準備,筆者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有時可以說是重新學習一遍。通過本科階段的學習,奠定了一定學術論文寫作基礎,加之不斷努力,這些困難筆者大多通過努力順利克服。但是,這些論文大多是老師確立好題目的,相當于“命題作文”并不需要自己思考寫作的中心和方向。事實上,在遇到第一個需要自己獨立完成選題的法律論文時,真正的問題來了。由于自身法律知識的限制,缺乏科學的選題方法,加之由此引發(fā)的不自信,筆者在選題上耗時許久、猶豫再三。后來,筆者查閱了許多資料,并且結合自身情況,加之不斷的練習,逐漸對選題駕輕就熟?,F(xiàn)談談對法律論文選題的幾點心得。

選題是一篇法律論文的出發(fā)點,在不能明確所選什么樣的題目的情況下,至少心中應該明確兩點:

一是,所書寫的法律論文的目的,也即所反映的法律問題,該法律問題的理論基礎,學者之間的爭論以及通說觀點。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十九

眾所周知測量是任何工程施工前必須要進行的一個項目,可以說沒有測量任何工程也就無從談起。一個好的測量成果在一項工程的質量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隨著測量工程技術在各個領域起的作用不斷加強,它已經開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當然測繪工程很大一部分還是服務于土木工程。在工程的建設和運營階段,也密切的和測量工程聯(lián)系在一起,為了保證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我們需要定期的對其進行觀測,以提供第一手的資料,對建筑物做出分析,必要時采取合適的措施。本文主要介紹了土木工程測量的定義、任務、內容以及工程測量學在土木工程建設中的地位及作用等。

土木工程;測量;原則;內容

大家都知道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中,測量信息是最重要的基礎信息之一,各種規(guī)劃及地籍管理,首先要有地形圖和地籍圖。另外,在各項工農業(yè)基本建設中,從勘測設計階段到施工、竣工階段,都需要進行大量的測繪工作。在國防建設中,軍事測量和軍用地圖是現(xiàn)代大規(guī)模的諸兵種協(xié)同作戰(zhàn)不可缺少的重要保障。至于遠程導彈、空間武器、人造衛(wèi)星或航天器的發(fā)射,要保證它精確入軌,隨時校正軌道和命中目標,除了應測算出發(fā)射點和目標點的精確坐標、方位、距離外,還必須掌握地球形狀、大小的精確數(shù)據(jù)和有關地域的重力場資料。在科學實驗方面,諸如空間科學技術的研究,地殼的變形、地震的預報等都要應用測繪資料。即使在國家的各級管理工作中,測量和地圖資料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那么土木工程測量學是如何定義的呢?我們給出以下一些定義:工程測量學是研究各種工程在規(guī)劃設計、施工建設和運營管理階段所進行的各種測量工作的學科;工程測量學主要研究在工程、工業(yè)和城市建設以及資源開發(fā)各個階段所進行的地形和有關信息的采集和處理,施工放樣、設備安裝、變形監(jiān)測分析和預報等的理論、方法和技術,以及研究對測量和工程有關的信息進行管理和使用的學科,它是測繪學在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中的直接應用;工程測量學是研究地球空間(包括地面、地下、水下、空中)中具體幾何實體的測量描繪和抽象幾何實體的測設實現(xiàn)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的一門應用性學科。

1、土木工程測量是研究土木工程建設在勘察設計、施工建設及運營管理等階段中各項測量工作,它的主要任務:

①研究測繪地形圖的理論和方法;

②研究在地形圖上進行規(guī)劃、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③研究建(構)筑物施工放樣、建筑質量檢驗的技術和方法;

④對大型建筑物的安全性進行位移和變形監(jiān)測。

2、土木工程測量學的內容:

①模擬或數(shù)字的地形資料的獲取與表達;

②工程控制測量及數(shù)據(jù)處理;

③建筑物的施工放樣;

④大型精密設備的安裝和調試測量;

⑤工業(yè)生產過程的質量檢測和控制;

⑥工程變形及與工程有關的各種災害的監(jiān)測分析與預報;

⑦工程測量專用儀器的研制與應用;

⑧工程信息系統(tǒng)的建立與應用等。

土木工程技術人員明確測量科學在工程建設中的重要地位,熟練掌握測量基本理論和技術原理,熟練掌握和應用工程測量基本理論和方法,是進行交通土木工程技術工作的基本條件。測量學在軍事、國土管理、地籍測量與房產測量、資源勘察與開發(fā)、工程建設中是一項基礎性、前期和超前期的工作,直接為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與施工服務。其在土木工程建設中的地位及作用:

①在勘測設計階段:在測區(qū)范圍內測繪大比例尺地形圖或電子地圖,然后在地形圖上進行工程規(guī)劃、選址和設計;

②在施工階段:將設計的建(構)筑物的空間位置測設于實地,依據(jù)建(構)筑物的要求開始進行變形觀測,為保護建筑物提供資料;進行竣工測量,為今后的改建、擴建、修建提供依據(jù);;

③在峻工階段: 進行竣工測量,為工程的擴建、改建提供竣工圖;

④在運營階段: 進行維護測量,以便對工程進行維護保養(yǎng),確保運營安全。

工程測量工作實質上就是一門幾何學,是平面和高程分開計算的幾何。為了避免誤差的積累,使得整個測區(qū)的誤差分布均勻且傳遞合理,便于整個測區(qū)同時或分期開工,另外無論是測繪地形圖還是施工放樣,要在某一點上測繪該地區(qū)所有的地物和地貌或測設建筑物的全部細部是不可能的,必須連續(xù)的逐個設站,所以測量工作應按一定的原則進行。

1、在精度上遵守等級原則:由高級到低級。等級規(guī)定是工程建設中測量技術工作成果質量的標準,是嚴格科學態(tài)度與實際測量技術水平的象征;離開甚至違背技術等級要求的不合格測量工作是不能容許的。

2、在布局上遵守整體原則:由整體到局部。整體,指的是測量對象是一個個互相聯(lián)系的個體所構成的完整測量基地;指的是測定位置參數(shù) 不是孤立的,而是從屬于工程建設整體對象的參數(shù)。

1)從工程建設的全局出發(fā)實施定位的技術過程;

2)定位技術過程得到的點位置必須在數(shù)學或物理的關系上符合工程建設的整體要求。

3、在程序上遵守控制原則:先控制后碎部??刂疲瑢嶋H上是等級原則下為工程建設自身提供定位的基準。以控制測量技術建立的基準設施是工程建設的基礎,是工程建設中地面點定位的測量保證。

4、在過程中遵守檢核原則:步步有檢核。測量成果準確可靠是測量工作以及所涉及的土木工程優(yōu)質的基礎,沒有經過檢核證明正確的測量成果是不可取的。

這就是測量工作應該遵守的重要原則。目的是為了防止測量誤差的逐漸傳遞及累積增大,保證測量結果滿足精度要求。

總之,工程測量是建筑施工和建筑工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服務于建筑工程建設的每個階段貫穿于整個建筑工程的始終。測量工作貫穿于工程建設的整個過程是一項具有先導性的工作。測量工作的質量直接關系并決定了工程建設的速度和質量。而我們在實際工程中必須認識到工程測量的重要性,做到科學管理讓工程測量為整個建筑工程的沒到工序更好的服務嗎,提高施工質量和建筑物的品質和安全系數(shù)。

[1] 覃輝等,《土木工程測量》(第二版),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xx年

[2] 過靜,《土木工程測量》(第二版),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xx年

[3]鄒永廉,《工程測量》,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

[4] 劉學、張弘主編《工程測量》,海南出版社,20xx年8月第一版

[5] 張正祿。工程測量學[m]。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xx。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二十

如何寫學術論文

論文破題技巧

提出強有力的主題。你的主題表明了你的意圖:你打算在論文里闡述或證明什么。以下一些類型的主題可能會抓住你的(以及教授的)注意:

挑戰(zhàn)某個誤解。挑戰(zhàn)某一普遍被接受的理論或其它類似于“人人都認為是如此”的東西,證明它其實并非如此。

找隱蔽的聯(lián)系。比方說用科學理念來解釋文學概念,反之亦然。舉例說明:波爾理論關于原子結構的分析為觀察哈姆雷特與這出戲次要人物的關系提供了另一種方式。這個主意是為了幫助你在觀察或思考某一概念時能找到一條全新的讓人驚訝的道路。

為“壞人”正名。為被普遍認為是“壞人”的歷史人物或文學形象正名,著名生物學家史蒂夫杰古爾德就是這方面的一個大師,他撰文表示:拉馬克,羅馬主教八世——大多數(shù)人將他描述為科學進程上的阻礙者,實際上他是當時外科科學的佼佼者。找到被你的讀者不公平對待或被惡意誹謗的人物或行為(提示:我會避免用這種方式對待希特勒,不管你寫得多好,沒人會欣賞你為此作的努力,并把希特勒當好人看的)。

時代技術、社會結構和文化解構經典作品。灰姑娘和簡·奧斯汀筆下的愛瑪在今天的合作社會會成為怎樣的女人?牛頓和朱利葉斯·凱撒會如何使用蘋果筆記本呢?

古時的技術、社會或文化傳統(tǒng)思考現(xiàn)今社會。朱利葉斯·凱撒會怎樣想杰克·韋爾或比爾·蓋茨?簡·奧斯汀會如何思考當今的職業(yè)女性呢?

利用自己的經驗作為資源。使用個人經驗可以讓你的論文既生動又明確——還能讓你更投入到寫作當中(誰不愛談論自己呢?)

心中要有目標讀者。絕對不要為了你的教授而寫。想像你在對朋友或家人解釋你的觀點;想像這篇文章將成為《時代》的封面文章,或者在研究領域的學術期刊上發(fā)表。為自己塑造一個目標讀者,你就是在為他而寫。論文很容易淪為讓人覺得無趣和厭煩的文章,不僅僅是對你的教授,更可能是對你。只有這樣你的寫作才不會使人昏昏入睡,也使得文章目的更加明確,以及對內容提高了審核標準(捫心自問:“我這樣解釋,讀者是否還有疑問呢?”)。

做好研究調查

圍繞主題,制定計劃。你需要弄清自己要在論文中提出的觀點,然后圍繞這一觀點進行研究調查。你要先寫一份計劃書,其中應當包括整個研究的進展步驟和要需要完成的任務(比方說:9月20日前找到10份資料,10月15前完成初步的研究)。

使用維基百科。維基是非常有用的百科全書,適合于快速查找事實,對某一主題增加粗略的了解。所以在開始研究前,為什么不百科一下?但是要注意的是,維基并不真正適合作為學院水平論文的參考資源,因為它缺少對學科課題方面細節(jié)的詳細闡述。所以維基只適合作為你開始論文的地方,一篇好的學科論文的組成的核心是遠遠深于和廣于維基所能提供的。

一次只處理一個論點。不要試圖一次把你的主題搞定。對整個主題有一個大概的感覺,為你需要了解的東西建立一份大綱。之后每次處理一個論點,在完成初稿之后,你就不難發(fā)現(xiàn)論點之間的聯(lián)系。

整理好使用的參考書目和資源。這條是彌縫自己添加的。你所參考的書目和資源都應該整理存放好,第一是為了方便再次查閱;第二是論文結束時寫參考資料時不再需要重復去找這些資源。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二十一

一、現(xiàn)代大學的自我迷失與本體危機

隨著大學的不斷發(fā)展,其職能呈現(xiàn)出多元化趨勢。大學從最初只是一個培養(yǎng)人才的機構,到19世紀初柏林大學創(chuàng)辦以后逐漸發(fā)展起來的科學研究功能,再到20世紀提出的社會服務功能,從而使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成為當前被公認的現(xiàn)代大學的三大職能。大學職能的演變,說到底是大學對時代和社會變化的回應。隨著大學職能的發(fā)展和演變,大學從社會邊緣走向社會中心,一系列的矛盾和沖突也由此展開。在知識經濟時代,面對社會的期待、壓力、挑戰(zhàn)和誘惑,大學對其社會服務職能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逐漸失去了自我,并面臨著嚴重的本體危機。其實,這是大學面對時代和社會變化作出回應時所處的兩難困境,即大學的需要和價值追求與社會的需要和利益之間的沖突。為此,我們需要尋求切入點,找尋大學的合理性和應對之道,為處于迷失和危機之中的大學尋找身份認同。

大學存在的合理性,不僅建立在大學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上,而且必須以大學核心價值觀的堅守為支撐。偏離了價值追求,大學之所以為大學就要受到質疑。因此,大學的本體危機與其說是在大學與社會之間時所產生的大學對社會的不適應以及由此引發(fā)的社會對大學的質疑和不信任,倒不如說是大學自身所產生的自我認同危機?!八^大學自我認同的危機,乃是指大學喪失了自身賴以生存的普適性的價值觀?!弊鳛橐粋€學術性組織,大學的核心價值觀是拓展知識、發(fā)展學術、追求真理以及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正是由于這一核心價值觀的動搖,造成了大學的本體危機。因此,大學要從自我迷失中走出來以及消解本體危機,就需要肩負起應有的學術責任。

二、唐納德·肯尼迪的學術責任思想

唐納德·肯尼迪(donald kennedy),美國當代最負盛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之一。他曾任斯坦福大學校長(1980-1992年)、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science,aaas)主辦的著名雜志《科學》(science)的主編(2000-2008年),現(xiàn)為斯坦福大學名譽校長、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豐富的工作經歷和12年的大學校長生涯對唐納德·肯尼迪教育思想的形成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他的教育思想不僅體現(xiàn)于他本人的工作中,更為集中地反映在他的著作《學術責任》(academic duty)中。唐納德·肯尼迪以學者和大學校長的雙重身份,面對“大學的價值觀與不斷變化著的社會之間”的沖突,從學術責任的視角闡述了大學如何恢復大學使命和忠誠的價值觀這一核心問題。

1.學術自由與學術責任是“一體兩面”

學術自由的確立是基于對知識的追求與探索,是現(xiàn)代大學理念的核心要素。只有保證學術自由,大學才能更好地促進學術研究的順利進行。作為一種內部保護和外部防御機制,學術自由看起來好像是大學教師的專業(yè)特權,但事實并非如此,因為這種自由的基本理由完全是為了公眾利益。“學術自由既要對社會進行譴責而與此同時又要對社會負責?!彪m然高深學問的探索需要盡可能廣泛的學術自由,但同樣需要對社會和公眾的期望和要求做出相應的回復。因此,學術自由和學術責任密不可分,學術自由與學術責任之間的對稱與均衡構成了利于學術發(fā)展的張力,在大談學術自由這一權利時絕不能忽視與其對等的學術責任意識。

學術責任的實現(xiàn)需要有學術自由的保障。大學為了保護學術自由,就必須履行相應的學術責任,但大學教師更多地關注學術自由,而對學術責任的重視程度則遠遠不夠。人們雖然理解自由對于教學和研究工作的必要性,并且順理成章地接受了它,但是,與之對應和平衡的義務卻模糊不清,從而使得學術責任在象牙塔內也披著神秘外衣。正如唐納德·肯尼迪所言:“人們很少對新的教師成員提及責任,在學術文獻中也很少能找到關于教師責任的內容。這也許是學術自由傳統(tǒng)的一部分……但是其結果之一是,不僅學術圈中的人們對教授職位的期望是模糊的,而且公眾對此的認識尤為如此。”可見,學術責任一直沒有得到清晰的說明,致使產生“教師擁有太多的自由,然而卻缺乏規(guī)范”的印象也就不足為奇。這種認識與做法的直接后果是一部分教師沒有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學術責任,因而也就不能有效地將學術責任自覺承擔起來;同時,也為部分學者片面強調學術自由對學術發(fā)展的重要性,進而逃避學術責任提供了借口。內爾·漢密爾頓(neilhamilton)對美國大學教授協(xié)會(the americanassociation 0f university professors,aaup)的1940年學術自由宣言內容也給予了毫不留情的批判,因為aaup只關注學術自由,卻沒有對擔當相應學術責任的人進行調查和檢舉。必須把學術自由與學術責任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才有利于大學發(fā)展和學術繁榮。

因此,在現(xiàn)代大學中必須處理好學術自由和學術責任的關系,不能因為堅持學術自由而拒絕履行學術責任。學術自由與學術責任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是互為補充與相互對應的關系。正如約翰·加德納(iohn gardner)所認為的:“自由和責任,權利和義務,它們是交易的關系。”大學在享用學術自由的權利時,必須意識到它對國家、社會、民眾所承擔的學術與社會責任。

2.學術使命與社會服務并行不悖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大學的發(fā)展。大學已經走出象牙塔進入社會的中心,大學學術研究的價值取向也必然不能完全超脫于社會現(xiàn)實,再也不像以前能做到完全的學術獨立。尤其是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重要的經濟資源,面對社會的期待和壓力,大學高度重視并積極承擔社會服務責任,日益滿足社會的需要:與此同時,大學還通過提供社會服務獲得了豐厚回饋,為人才培養(yǎng)和學術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除此之外,隨著政府投資緊縮以及大學辦學經費需求的增加,大學逐漸增加了與營利企業(yè)之間的互動,通過爭取來自企業(yè)的“橫向’’課題、承擔技術產品開發(fā)項目以獲得更多的辦學資源。大學對經費的依賴和對實際利益的過度追求,不但會使急功近利的氛圍在大學中蔓延,而且會影響到學術獨立和學術自由。這正是大學在開展社會服務活動時所處的困境,即

大學的價值追求與社會的需要之間的沖突和矛盾。

誠然。大學在發(fā)展過程中需要有相當?shù)馁Y金,但學術與利潤不該混在一起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正如唐納德·肯尼迪向我們警示的那樣:如果教授突然變得富裕和精明起來,象牙塔和普通公眾之間融洽的社會契約就會破裂。畢竟,作為學術組織的大學與以營利為目的商業(yè)活動相結合是很危險的。其實,作為美國“硅谷”搖籃的斯坦福大學,是“學、研、產一體化”的典型代表,是德國研究型大學傳統(tǒng)與美國實用精神的有機結合,它體現(xiàn)出大學學術使命與社會服務之間并行不悖、相互促進的關系。諸如,唐納德·肯尼迪不但強調原創(chuàng)性工作是學術研究的核心標準,而且還允許教師從事有益的社區(qū)項目,并明確把教師參與社會服務的工作業(yè)績作為教師評價的重要標準。由此可見,只有保持大學的學術使命這一“本體”與社會服務這一“功用”的各自限度并將兩者有機結合。才能在學術使命和社會服務之間做出較好的平衡。

因此,面對“大學的價值觀與不斷變化著的社會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唐納德·肯尼迪認為,大學教師不但應該向社會強烈表達(必要時捍衛(wèi))大學價值觀,而且還要明確自身的社會責任并自覺承擔,唯有如此,才能從大學自身的存在價值出發(fā)進行積極應對,真正承擔起大學的責任與使命??梢?,唐納德·肯尼迪探討學術責任有兩個目的:一是向公眾明確學術責任,二是對未來的和在職的大學教師進行學術責任訓練,希冀“大學應該更主動地迎接就自身和公共責任做出解釋的挑戰(zhàn)”。

3.學術與人格應有機統(tǒng)一

隨著學術的高度專業(yè)化,在大學教師的評價上,對學術成就的要求幾乎取代了注重品德的傳統(tǒng)要求。一方面,導致大學教師對自身道德素質不重視;另一方面,也使得很多大學教師在追求學術成果時存在學術抄襲、學術造假、學術等很多不端行為。然而,學術本位并不意味著人格要素不重要。唐納德·肯尼迪認為,大學教師承載著培養(yǎng)有思想、有教養(yǎng)、有知識的人才的社會使命,應該追求學術魅力與人格魅力的有機統(tǒng)一,學術與人格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對此,唐納德·肯尼迪認為:一旦在學術的追求中伴隨著個人利益、貪婪或者虛偽,那么就會嚴重威脅到人們對學術價值的信任,因為“公眾對學術的信任依賴于學者對學術的令人信服的追求”。因此,“大學要獲得社會的信任,就應該讓公眾認為大學的工作是基于誠實的行為,這一點尤其重要。其部分原因是社會要相信大學所創(chuàng)造的知識,而更深層的原因是,公眾認為大學是接受他們的委托以培養(yǎng)青年一代的場所,如果負責教育學生的高級學者們對自己的工作都缺乏責任感——尤其是,如果他們把年輕人的思想和成果據(jù)為己有——那么,整個社會對大學的信任程度就必然會下降。在公眾眼中,教授應該是道德高尚的導師,如果他們不能熱心、細致、大度地對待自己的工作,那么他們注定會失去人們的尊重?!绷硪环矫妫瑢W生進入大學更看重的是精神生活,追求知識比獲得一個文憑、找到一個好工作重要得多。對許多年輕人而言,老師實際上是學生模仿與學習的對象,對他們影響最大的常常是一、二位改變他們一生的良師益友,這正是我們傳統(tǒng)師道中所說的“身教”。以身作則,為學生們樹立良好的榜樣,或許就是教授們最重要的“學術責任”。

針對當前部分大學教師學術與人格失衡的情況,唐納德·肯尼迪認為:“我覺得我們在培養(yǎng)年輕的.學術接班人時偏重于他們各自的學術領域,卻忽視了那些讓他們成為成功的負責任的學術公民所必需的其他知識和技能。”“使學生今后的生活對社會和個人有益顯然是學術責任的一部分,甚至是核心部分。如果我們在培養(yǎng)博士生時做不到這一點,我們就沒有盡到一個基本的義務?!辫b于此,他在卸任斯坦福大學校長職務后為有志步入學術職業(yè)生涯的在學博士生開設以學術責任為主題的研討課并出版《學術責任》著作。在臺灣學者xxx富對此書翻譯的臺灣版本《學術這一行》中,臺灣中央大學前校長劉兆漢寫了題為“以身作則,建立榜樣”的序,呼吁學術行內人要做到學術與人格的有機統(tǒng)一。

三、對現(xiàn)代大學學術責任的思考

從學術責任的角度來解讀現(xiàn)代大學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不但可以為處于迷失和危機之中的大學尋找身份認同的合理性、糾正當前大學發(fā)展的偏向、有效地消解大學的本體危機,而且還能更好地把握大學的實現(xiàn)方式。唐納德·肯尼迪的學術責任思想給了我們諸多啟示,也促使我們進一步堅守現(xiàn)代大學的學術使命。

1.努力堅守現(xiàn)代大學的學術責任使命

社會發(fā)展和時代進步要求大學走出象牙塔,融人社會。德里克·博克在《走出象牙塔——現(xiàn)代大學的社會責任》中的“bevond,”一詞,并非僅僅只是走出、離開而已,還具有“超越”、“超出……的范圍”、“除……之外”等意思,即大學不僅僅是象牙之塔,同時還承擔著社會責任。博克面對大學如何恰當對待社會及自身傳統(tǒng)職責的關系時,他認為應該從大學基本學術價值出發(fā)來積極面對社會諸多問題的挑戰(zhàn),“純學術研究”作為象牙塔的堅固基石是不能動搖的,只有基于這一點來考慮社會需求,大學才能從“傳統(tǒng)上向國家提供最偉大的服務”。這與唐納德·肯尼迪認為的大學應首先堅守其學術責任具有契合性,即大學的社會服務職能其實是以大學的學術責任為前提,只有從學術責任出發(fā)才能更好地應對社會的需要和挑戰(zhàn)。因此,大學首要的是堅守自身的核心價值觀,履行學術責任。

中國大學是當時救亡圖存的產物,“中體西用”的指導思想使其從一開始就缺乏西方大學的學術精神。面對“市場化”、“大眾化”和“全球化”的沖擊,中國大學缺少厚重的文化傳統(tǒng)來守護自己的精神家園。是在沒有自己“象牙塔”的語境下談論“走出象牙塔”的,從而存在著拋棄其自身存在價值而以社會服務為主的危險,這也是為什么中國大學會出現(xiàn)自我迷失和本體危機的重要原因。因此,就中國大學現(xiàn)狀來說,必須先談“走進”象牙塔。才有資格談“走出”。當前最重要的是,大學需要在社會服務中進行自我沉思和守望,努力重塑和堅守“象牙塔”精神而不是自我放逐。

2.在堅持學術自由的同時積極承擔學術責任

“自由不僅意味著個人擁有選擇的機會并承受選擇的重負,而且還意味著他必須承擔其行動的后果,接受對其行動的贊揚或譴責?!薄皩W術自由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它也要有限制,也要求有責任,要求學者們認清自己的研究領域,追求真理?!睂W術自由是一種有限度的自由,沒有學術責任的對應,所謂的學術自由只能是一個空殼。責任的缺失使得學術自由無所依附,其后果必然是社會對大學的期許與大學看待自身的方式發(fā)生錯位。

學術責任是學術自由本身所內在具有的,并非政治干預和公眾干預的結果。在大學中,之所以把學術自由作為極其重要的制度安排,是因為我們對真理的認識需要自由探索,換言之,學術自由是為大學的核心價值觀服務的。如果大學只強調自由,而忘記了講求學術自由 的目的,那恰好就是方向上的迷失。進行自由選擇就要敢于自我擔當。大學及大學教師履行學術責任,是大學自身價值的一種必然體現(xiàn)。

然而,大學履行學術責任并不代表著大學不需要社會監(jiān)督。“就像戰(zhàn)爭意義太重大,不能完全交給將軍們決定一樣,高等教育也相當重要,不能完全留給教授們決定?!彼幕仡櫞髮W發(fā)展史可以發(fā)現(xiàn),大學是在與社會干預這一張力中不斷發(fā)展與演變的。大學的發(fā)展需要社會支持但又需要有度地獨立于社會。因此,從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來看,學術發(fā)展需要學術自由作為保障,而這是社會給予大學及大學教師的一項權利,權利的獲得總是建立在責任和義務之上的,必然要為之擔負必要的學術責任。正如唐納德-肯尼迪所言:“大學遭受批評的根源在于,大學內部不能認真承擔責任。社會慷慨地賦予大學以學術自由,而我們卻沒有注意到事物的另一面。它和我們怎樣看待自己的責任,我們的贊助人及顧客怎樣看待它有關系。如果我們能澄清對責任的認識,并獲得公眾對它的接受,我們就已經履行了對養(yǎng)育我們的社會的一項重要義務。這項義務構成學術責任的最高制度形式?!?/p>

3.積極培養(yǎng)大學教師的學術責任意識

大學核心價值觀的堅守,歸根到底是由大學教師來體現(xiàn)、傳承和踐行的。因此,我們應該努力培養(yǎng)大學教師的學術責任意識和學術品格化的價值理念。

學術化品格的職業(yè)理念是進行學術研究和學術創(chuàng)新的大學教師職業(yè)的核心標準,它要求大學教師應當從對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遵守轉向對職業(yè)本質內涵的理解、領悟和內化。可見,培養(yǎng)大學教師的學術精神和學術品格,有利于重建大學教師的自我認同,實現(xiàn)大學的核心價值觀和精神訴求。

針對當前的學術失范現(xiàn)象,從外在方面加強制度建設、從內在方面增強學者自律意識,成為大家的一致共識。然而,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因為現(xiàn)實中的學術體制與結構設置基本健全、學者道德素養(yǎng)并不差,在實際行動中屢屢不能實現(xiàn)意味著其中有更加深層次的問題尚未揭示。教育部學風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吉林大學孫正聿教授認為:“在當前的‘學術規(guī)范化’的討論中,似乎還僅僅停留在‘技術’或‘道德’的層面上,而沒有深入到對‘學問’本身的規(guī)范上?!睘榇?,學術規(guī)范亟須從道德層面回歸學術層面,需要大學教師認同學術研究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更要培養(yǎng)學術化的人格和品格。

為此,我們既要從制度層面規(guī)范大學教師的職業(yè)責任,還要從道德層面教化大學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更重要的則是從理念層面培育大學教師的學術化品格,使其真正承擔起學術責任。目前首先要做的便是提高學術研究水平,一方面,既能強化學術力量的理性權威,有利于大學自身主體性的提升;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學術自信,推動學術獨立自主意識的形成。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二十二

在總結前人撰寫學術論文共同規(guī)律的基礎上,人們找到了一種最明確、最容易理解

的論文

成果,

也便于讀者閱讀理解。從國內外情況看,學術論文的基本格式正趨于統(tǒng)一化、規(guī)范

化和標

準化。當然,在注意基本格式的共同性時,還應照顧到不同學科,不同課題在表達

形式上

的差異。

如何撰寫論文摘要

馮丁樹

一、摘要的定義

------------------------------------------------------------------------

------

1. 美國國家標準定義(ansi , 1979):一篇精確代表文獻內容簡短文字。

2. 中國國家標準定義(cns 13152, 1993):一篇精確代表文獻內容簡短文字,不多

加闡釋

或評論,也不因撰寫摘要的人不同而有差異。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二十三

摘 要:近年來,立場表達法引起了國內外研究者的普遍關注。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本文著重探討英語學術論文中立場副詞的使用情況。本研究主要基于biber等(1999)對立場的分類,將立場副詞分為認知立場副詞、態(tài)度立場副詞和方式立場副詞,并通過舉例具體分析立場副詞的使用特點和作用。本研究對實際學術論文的寫作和教學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學術論文;認知立場副詞;態(tài)度立場副詞;方式立場副詞

[中圖分類號]h0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831(2015)02-0138-4 doi:

1 . 引言

2 . 學術論文中立場研究的回顧

2 . 1 立場的界定

2 . 2 立場的分類

學者對立場的分類看法不一,b i b e r等(1999: 972-975)從語義范疇上將其分為認知立場(epistemic stance)、態(tài)度立場(attitudinal stance)、方式立場(style of speaking stance)三類。hyland(2005: 178)將立場標記語劃分為模糊語(hedges)、確定表達語(boosters)、態(tài)度標記語(attitude markers)和自我提及(self-mentions)。quirk等(1985)將評論附加語(comment adjuncts)分為內容外加語和文體外加語。趙曉臨和衛(wèi)乃興(2010)指出biber等(1999)將態(tài)度立場單獨分為一類,比quirk等(1985)將態(tài)度立場和方式立場歸于內容外加語一類更加精細。近年來,大多數(shù)學者的研究(趙曉臨、衛(wèi)乃興,2010;徐宏亮,2011)都基于biber等(1999)的分類。因此,本文將延續(xù)現(xiàn)有研究的范式,將立場副詞分為認知立場、態(tài)度立場、方式立場。

2 . 3 立場的相關研究

國內外研究者對學術論文中的立場特點和使用進行了多維度的分析,如對比分析專家和學生所寫的英語論文中的立場標記語特征(wu, 2006);對比分析跨學科論文中立場標記語的特點(hyland & tse, 2004);對比分析中國英語學習者和英語本族語者在學術語篇中使用立場標記語的不同特點(趙曉臨、衛(wèi)乃興,2010);對比中國學生在漢語和英語同題語篇中立場標記使用的不同特征(龍滿英、許家金,2010);對比口語和筆語中立場使用的異同(biber et al., 1999)。還有研究涉及對單個立場詞匯的集中研究,包括名詞(charles, 2007)、動詞(劉世鑄,2009)、狀語(quirk et al., 1985)等。也有學者探討話語立標詞塊的使用情況(何安平,2011),考察漢語學術論文中的立場標記語(吳格奇、潘春雷,2010)。但是針對立場副詞的相關研究卻不是很多。

3 . 立場副詞

3 . 1 認知立場副詞

確定性副詞

(1) in addition to its informative nature abstracts are actually highly evaluative…

模糊性副詞

(2) this existing gap between north korean english education and south korean one can possibly cause frustration and even give-up when north korean refugee students learn english in south korea.

言據(jù)性副詞

本研究中言據(jù)性副詞主要是指命題中信息的來源,主要通過apparently、evidently、accordingly等詞實現(xiàn),如例(3)。

(3) accordingly, team/group work has become a common instructional practice in many englishmedium business schools to help students learn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others as well as to become accustomed to working in a group environment that emulates the work place.

例(3)中的accordingly體現(xiàn)了此句中命題信息的來源。即在以英語為教學語言環(huán)境的商業(yè)學校,團隊工作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的指導性行為,來幫助學生在互動中學習,并適應團隊工作環(huán)境。此命題是有理有據(jù)的,體現(xiàn)了學術論文的客觀性。如果本句沒有accordingly這個詞,則此命題就不能體現(xiàn)出命題的來源,因而缺乏了說服力和客觀性。

3 . 2 態(tài)度立場副詞

情感型態(tài)度副詞

情感型態(tài)度副詞主要涉及評價命題是否符合心理預期,主要通過surprisingly、unbelievably、preferably等詞實現(xiàn),如例(4)。

(4) surprisingly, it is found that certainty epistemic meanings are expressed more commonly than likelihood meanings.

評價型態(tài)度副詞

評價型態(tài)度副詞主要涉及對命題陳述內容是否幸運、是否符合規(guī)范或是否重要等方面的評估,主要通過fortunately、appropriately、inappropriately等詞實現(xiàn),如例(5)。

(5) generally, the tendency to present an inappropriately subjective persona is a characteristic of both l2 and l1 student writers.

3 . 3 方式立場副詞

(6) generally, explicit engagement is a feature of the soft disciplines, where writers are less able to rely on the explanatory value of accepted procedures.

4 . 結語

學術論文既需要向讀者傳達客觀的學術信息,報告最新研究成果,又需要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與讀者互動協(xié)商共同完成對知識的定義。立場作為學術論文人際性的重要語言資源實現(xiàn)手段,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研究議題。本研究主要基于現(xiàn)有文獻,將立場副詞分為認知立場副詞、態(tài)度立場副詞和方式立場副詞。其中認知立場副詞分為確定性副詞、模糊性副詞和言據(jù)性副詞;態(tài)度立場副詞分為情感型副詞和評價型副詞。本研究通過舉例,深入分析了立場副詞的使用特點及作用,并對中國語境下英語學術論文的寫作和教學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bernhardt, s. a. the writer, the reader, and the scientific text[j]. journal of technical writing and communication, 1985(15): 163-174.

biber, d. et al. the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 london: longman, 1999.

charles, m. argument or evidence? disciplinary variation in the use of the noun that pattern in stance construction[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7(26): 203-218.

hunston, s. & g. thompson. evaluation in text: authorial s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hyland, k. disciplinary discourses: 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m]. london: longman, 2000.

hyland, k. stance and engagement: a model of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discourse[j]. discourse studies, 2005(2): 173-192.

hyland, k. & p. tse. metadiscourse in academic writing: a reappraisal[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4(2): 156-77.

quirk, r.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london: longman, 1985.

swales, j. m.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thompson, g.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writing: learning to argue with the reader[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1(1): 58c78.

wu, r. stance in talk: a conversation analysis of mandarin final particles[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4.

何安平.語料庫視角的英語口語“立標語塊”探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1(1):25-31.

劉世鑄.基于語料庫的情感評價意義構型研究[j].外語教學,2009(2):22-25.

龍滿英、許家金.大學生英漢同題議論文中立場標記的對比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0(3):21-24.

趙曉臨、衛(wèi)乃興.中國大學生英語書面語中的態(tài)度立場表達[j].外語研究,2010(1):59-63.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二十四

參加的國際國內會議:應急管理與航空救援發(fā)展戰(zhàn)略學術研討會

研究生開學以來,學院舉辦了多場專業(yè)的學術報告和研討會,報告內容廣泛,涉及到國內外管理學、應急管理學、經濟學、智力理論專題等多方面,通過這些學術活動,既豐富了我們對行政管理專業(yè)領域的理論,也增強了我們對公共管理領域實踐的深層次的了解和認識。

我院副院長雷慶教授的“學術規(guī)范與學術道德”是剛開學時為我們做的講座,他從學術研究的規(guī)范、學術研究的一般過程以及學術論文撰寫三大方面向我們詳細講解了如何進行一項嚴謹?shù)膶W術嚴謹以及撰寫嚴謹?shù)膶W術論文的過程。對面臨即將撰寫學術論文的研一同學來說,雷教授的講座為我們規(guī)范學術研究、加強學術道德做了很好的指引,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我院副院長胡象明教授主講的“從抗擊非典疫情到防控甲型h1n1流感——中國應對的經驗與啟示”,是以其研究課題為出發(fā)點,結合及其赴美白宮交流抗擊“非典”的過程和感受的成果匯報,這次報告使我對我國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應急管理體系有了系統(tǒng)的認識和理解。

北大政治學教授王浦劬教授主講的“中國治理模式探討”的報告,從治理理論模式的角度出發(fā),系統(tǒng)分析了我國治理模式的結構和特征,指出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zhàn)并給出了相應的建議。王教授的報告將治理理論與我國實踐相結合的探討很有顯示意義,令我受益匪淺。

我院赴美留學歸國的楊立華教授為我們帶來的“美國政府管理”的報告,系統(tǒng)的為我們闡述了美國政府管理的一些基本特點,使我們了解到美國政府管理的分權制衡體制、對個體人權和自由的尊重、法治社會、多元民主等思想,對我們認識美國公共管理體制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

譚爽博士的講座使我對整體性治理和多元民主治理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開拓了思路,增長了見識。

此外,我還有幸參加了我院201*年5月舉辦的“應急管理與航空救援發(fā)展戰(zhàn)略”學術研討會,這是一場由很多來自國內知名大學的教授和相關領域的學者參與的高水平的學術會議,專家學者們從“應急管理與航空救援“這一視角出發(fā)展開探討,為我國應急管理領域的研究與實踐注入了新的研究成功。能有幸見到這么多資深學者,并聽到前沿的學術理論,我感到很榮幸。

研究生生活很短暫,這些學術報告讓我在專業(yè)課程學習的同時,充分領略了專業(yè)理論學術的風采,豐富了我的知識結構,也極大的培養(yǎng)了我的學術興趣,對我的畢業(yè)論文的寫作也起到了很大的啟發(fā)作用。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二十五

數(shù)學的公眾形象從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與科學的角度看是堪憂的。數(shù)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數(shù)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對于現(xiàn)代化社會而言,數(shù)學素質應該是公民所必須具備的一種基礎素質。本文通過在各個層面上論述數(shù)學在人類文化中的應用,對它的本質和應用作了精要的分析,試圖使人們樹立起正確的數(shù)學價值觀。

數(shù)學教育;數(shù)學素質;數(shù)學文化

今天,數(shù)學科學的迅猛發(fā)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牢固地確立了它作為整個科學技術的基礎的地位,數(shù)學正突破傳統(tǒng)的應用范圍向幾乎所有的人類知識領域滲透,并越來越直接或間接地為人類物質生產與日常生活做出貢獻。數(shù)學是研究數(shù)與形的科學,它來源于生產,服務于生活。在古代埃及、尼羅河定期泛濫,重新丈量土地的需要發(fā)展了幾何學;在古代中國,發(fā)達的農業(yè)生產及天文觀測的需要,也促進了數(shù)學的發(fā)展。數(shù)學并不是一棵傲然孤立的大樹,數(shù)學與社會文化始終是密切相關的,它是在人類的物質需求和精神生活影響下生長起來的,同時它也以自己獨特的魅力對人類文化的不同領域產生深遠影響。數(shù)學作為一種文化,已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下面讓我從更多的實例、更多的方面來談談數(shù)學文化價值。

一、數(shù)學為人類提供精密思維的模式

數(shù)學是基礎學科,是關于數(shù)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即關于數(shù)與形的學問,而數(shù)與形可以說無所不在,這就是為什么數(shù)學正空前廣泛地向幾乎一切人類知識和活動領域滲透。除了數(shù)學知識的直接廣泛的應用,數(shù)學對于人類社會還有一個重要的文化功能,就是培養(yǎng)發(fā)展人的思維能力特別是精密思維能力。

一個人不管將來從事何種職業(yè),思維能力都可說是無形的財富,而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又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須在長期的磨練之中。數(shù)學,正像人們常說的那樣,是訓練思維的體操。那么什么是數(shù)學思維或精密思維呢?數(shù)學思維包括很多方面。數(shù)學思維最基本的兩大方面是“證”和“算”?!白C”就是邏輯推理與演繹證明;“算”就是算法構造與計算,兩者對人類精密思維的發(fā)展都不可缺。對“算”大家可能比較容易感受。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問題常常會說需要“算一算”,數(shù)學家則更是追求解決問題的一般模式或者說一般算法。從簡單的三角形面積算法到描述各種自然和社會現(xiàn)象的復雜方程解算,定量化的方法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yè)。而對“證”從幾條不言自明的公理出發(fā),通過邏輯的鏈條,推導出成百上千條定理。這種演繹論證的思維模式是古希臘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首先開創(chuàng)樹立的?!稁缀卧尽芬罁?jù)柏拉圖哲學、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和歐幾里得的精心構思,所表現(xiàn)出的已不僅是一種認識數(shù)學命題的真理特征,更為重要的是它借助數(shù)學表現(xiàn)了一種認識世界、表述世界的獨特文化意義,并由此給人們提供一種思維的邏輯方式:從幾個簡單的原理出發(fā),可以邏輯演繹出整個理論體系,進而表現(xiàn)這個理論所揭示的真理。一種數(shù)學方法能最終演化成為一種認識世界的邏輯思維方式,這不能不說是數(shù)學所能達到的最高的文化意義。其影響所及遠遠超出了數(shù)學乃至科學的領域,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數(shù)學是其它科學的工具和語言

數(shù)學從它萌芽之日起,就表現(xiàn)出與人類物質生產活動的緊密聯(lián)系。

(一)數(shù)學與金融

華爾街的兩次數(shù)學革命是指1952年馬科維茨的證券組合選擇理論和1973年布萊克――肖爾斯的期權定價理論。

馬科維茨所解決的是如何給出最優(yōu)的證券組合問題。即:對于每種證券,他用根據(jù)歷史數(shù)據(jù)所計算的證券的隔天價格差的平均值來衡量證券的風險。而一組證券的收益率和風險也同樣可根據(jù)歷史數(shù)據(jù)來估計。把證券間的搭配比例(可正可負,表示有的是買入,有的是賣出)作為變量,就可提出一個在怎樣的搭配比例下,對于固定的收益率使其風險最小的問題。馬科維茨由此提出一個所謂有效證券組合前沿的概念。盡管馬科維茨的研究在今天已被認為是金融經濟學理論前驅工作,而獲得1990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但在當年他剛提出他的理論時,計算機才問世不久,從而使他的理論成為紙上談兵,根本無法實際計算。今天的計算技術自然早已使馬科維茨的思想得到完全的實現(xiàn)。

布萊克和肖爾斯討論的則是如何為期權定價,期權是一種衍生證券,期權既然也是一種可交易的證券,它就也有自己的價格。于是就要問它的價格是如何確定的。布萊克和肖爾斯在假設股票價格的相對變動為不可預測的所謂布朗運動的條件下,竟然導出了一個與實際非常吻和的期權定價公式。金融經濟學界經過幾年的討論,終于承認這是一項極為重要的研究,在數(shù)學中由于他們在公式推導中用到了隨機分析、偏微分方程等現(xiàn)代數(shù)學工具,這促使許多數(shù)學家投身到衍生證券的研究中來,并且逐漸形成一個新學科――金融數(shù)學。

在金融經濟學中,他們實際上提出了一種比馬科維茨更進一步的思想。馬科維茨只是認為不同的證券經過適當?shù)慕M合可以減少風險,而布萊克和肖爾斯則認為,如果隨時間不斷改變這種組合,那么在一定條件下,幾種證券的組合可以用來模擬另一種證券。就像股票與期權的適當組合能相當于債券一樣,股票與債券的適當組合自然也可模擬期權。這種根據(jù)各種不同需要,把風險打散、重組,并形成各種金融產品的技術就是所謂金融工程。在今天的金融市場中,它已經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數(shù)學與生命科學

dna是分子生物學的重要研究對象,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它具有一種特別的立體結構――雙螺旋結構,雙螺旋結構在細胞核中呈扭曲、絞擰、打結和圈套等形狀,這正好是數(shù)學中紐結理論研究的對象。

x射線計算機層析攝影儀――即ct掃描儀,它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二十六

關鍵詞:裝飾工程;預算編制;探討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確定室內裝飾工程造價預算,必須在裝修建設程序的各個階段即從裝飾方案的提出進行可行性研究,選擇最佳施工方案到初步設計和施工階段,均采用科學的計算方法和切合實際的計價依據(jù),才能對設計方案的優(yōu)秀程度、投資的使用效果進行分析和評價。

1 室內裝飾工程預算編制的現(xiàn)狀及要求

建筑裝飾具有良好的視覺效果,優(yōu)秀的建筑裝飾能夠體現(xiàn)人的藝術性,具有良好的實用性。隨著我國裝飾工程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做好室內裝飾工程預算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我國現(xiàn)行裝飾工程預算定額的管理體制按其管理分工,分為全國統(tǒng)一定額和地區(qū)統(tǒng)一定額。這種狀況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跨地區(qū)跨行業(yè)進行設計、招標和施工的諸多不便,弱化了國家對定額標準的宏觀調控能力,不利于促進全國統(tǒng)一的建筑市場的開拓發(fā)展。

在我國裝飾施工的目前情況下,為了達到良好的經濟效益,施工單位首先應該不斷的提高裝飾施工的水平,并在提高裝飾質量的同時做好裝飾工程的預算工作。其中,施工人員是施工質量的生命線,為了保證施工質量,就必須極強施工隊伍的建設,適當?shù)募訌娬呃碚摵蛯I(yè)知識的培訓,保證這些施工人員能夠不斷的學習新知識,不斷的在提高施工質量的同時改進施工方法,達到節(jié)約造價的目的。從事經濟工作的專業(yè)人員還要具有較強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在實踐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在具體的操作中要嚴格執(zhí)行國家的有關政策,保證裝飾工程預算的相對準確性和嚴密性,對工程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費用控制,從預算、施工到決算層層把關,以保證資金的正常運轉,達到增收節(jié)支的目的,提高企業(yè)的整體經濟效益。

2 室內裝飾工程預算需注意的問題

提高裝飾管理人員的素質

目前建筑裝飾行業(yè)的項目管理人員素質普遍較低,致使先進的成本管理理論和方法在裝飾工程中得不到應用。因此,必須加強項目管理人員的培訓,使他們通過學習現(xiàn)代成本管理理論和先進的成本管理方法不斷的增強成本管理意識,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將現(xiàn)代成本管理理論和成本控制技術與裝飾工程特點相結合,運用科學的成本管理方法實現(xiàn)對項目成本的有效控制。

樹立成本控制意識

目前我國建筑裝飾企業(yè)由于大部分延續(xù)了建筑業(yè)的管理模式,在成本控制方面出現(xiàn)了許多經營思想與組織管理上的缺隱,產生了諸如成本控制責任不明,成本控制流于形式,成本開支的范圍未能全面考慮成本的補償,許多規(guī)定不盡合理等問題。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成本控制中出現(xiàn)的問題,其難點不在于物,而在于人,在于人的管理思想,在于人的成本意識。

現(xiàn)代成本控制提出了一種嶄新的經營觀念和成本經營模式,它要求對傳統(tǒng)的企業(yè)管理觀念和管理方式進行改革。

在經營思想上破除單純依靠提高工程造價來提高企業(yè)經濟效益的思想,對立“低成本,高效益”的觀念,著眼于企業(yè)內部挖潛改造,降低成本。

在成本經營上變成本的事后核算為事前的成本控制;變成本開支的實報實銷為先算后用,限制使用;變財物部門的單兵作戰(zhàn)為全員參加的成本控制;實現(xiàn)“哪里有費用,哪里有成本控制點”的全過程、全方位控制。

在分配上,建立和完善誰節(jié)余誰受益,誰超支誰受罰的管理制度。

在考核上,變過去單純考核人員消耗指標為不僅考核人員而且考核與成本密切相關的管理工作,解決成本控制過程中職責不明,歸屬不清的問題。從而把項目成本與全體員工的經濟責任和利益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全員參加成本管理的氛圍和格局。讓參與施工項目管理與實施的每個人都意識到加強項目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對施工項目的經濟效益及個人收入所產生的重大影響,那么,各項成本管理工作才能在施工項目管理中得到貫徹和實施。

運用好施工圖預算

施工圖預算是裝飾單位工程造價計價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室內裝飾工程造價按工程項目核算具有單件性,需要就各個具體工程,按程序計算其造價。裝飾工程是一個周期生產過程,歷經方案的提出、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招投標、合同簽訂、施工、竣工驗收使用等程序,并建立相應的經濟關系。因此,造價計算也應分階段進行,形成投資估算、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標價與合同價的確定、施工結算、竣工決算等環(huán)節(jié),最后得出工程的實際造價。作為單位工程,裝飾工程也或多或少地由各類分部分項工程組合而成。其造價只能是各個不同分部造價的匯總。由于裝飾工程構成的復雜性,我們更應注意選擇裝飾工程造價的編制方法。

工程量計算

工程量是審核工程預算的依據(jù),是工程結算的基礎。由于設計單位設計深度不夠,或施工單位不按圖紙施工,這就顯示出審核人員在審核中必須以工程竣工圖及現(xiàn)場實現(xiàn)情況為依據(jù)的重要性?;蛘咭允┕D設計和現(xiàn)場經濟簽證為依據(jù),或者以現(xiàn)場實測取得數(shù)據(jù)為依據(jù),嚴格按裝飾工程預算定額、工程量計算規(guī)則及有關說明逐項進行核對。為防止超規(guī)模施工,應嚴格按審定設計方案進行控制,凡任意擴大工程量部分,不能進入結算。在建安工程和裝飾工程單獨承攬時,應注意工程內容和范圍的劃分,避免重復計算,例如室內地面、墻面、天棚的找平層或整體面層,門窗口和扇,給排水管線和潔具,照明中的燈具,吊頂?shù)念A埋件等工程量易重復計算;測量數(shù)據(jù)當場核對、分析、確定,審核人員根據(jù)現(xiàn)場測量結果,結合有關施工過程記錄、簽證,綜合分析確定工程量;隱藏工程應及時通知甲方代表和監(jiān)理檢查簽字,否則按最合理最經濟的狀態(tài)推測計量。

加強工程直接費的控制

材料費的控制

工程成本由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其他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組成。在裝飾工程項目成本中,材料費約占工程成本的75%-80%,因而,應將控制材料費作為工程成本控制的重點??刂频拇胧┯幸宰罴逊绞讲少彶牧?,努力降低采購成本,與材料供應商之間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按工程進度計劃采購供應材料,避免因材料大量積壓而增加了材料的損耗和保管費用;對于常年使用的大宗材料,如膨脹螺栓、自攻螺釘、電焊條、綁絲、水泥、黃砂等可根據(jù)經濟訂購批量訂貨。

人工費的控制

從定額的編制時間和執(zhí)行時間來分析,定額的人工費具有滯后性。在施工過程中,人工費的控制具有較大的難度。盡管如此,我們可以從控制支出和按實簽證兩個方面來著手解決。首先是按定額人工費控制施工生產中的人工費;二是考慮用其他直接費、間接費適當補充一些;三是如產生預算定額以外的用工項目應按實簽證。

機械費的控制

機械費的控制要盡量減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機械臺班量,通過合理施工組織、機械調配,提高機械設備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時加強現(xiàn)場設備的維修、保養(yǎng)工作,降低大修、經常性修理等各項費用的支出,加強租賃設備計劃的管理,充分利用社會閑置機械資源,從不同角度降低機械臺班價格。

3 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前提下,國家經濟宏觀調控政策進一步突進,特別是在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市場條件下,施工企業(yè)要想增加市場份額、實現(xiàn)經濟效益,必須做好裝飾工程項目的工程項目管理,因此做好裝飾工程項目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趙斌.工程預算定額在招投標中的應用[j].科技致富向導,,(8).

[2] 韓一彬.建筑裝飾工程施工技術管理探討[j].企業(yè)導報,2019,(11).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二十七

內容摘要:民族音樂學是音樂學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作為一門音樂理論學科,民族音樂學的研究成果主要以學術論文的形式呈現(xiàn)。本文將民族音樂學學術論文作為關注點,淺論在民族音樂學學術論文中的幾點重要特性。

關健詞:民族音樂學 學術論文 特性

荷蘭音樂學家孔斯特首先提出“民族音樂學”這一名稱,并主張用它來代替以往人們習慣稱呼的 “比較音樂學”。民族音樂學是音樂學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作為一門音樂理論學科,其學術論文的寫作研究,則是其理論成果展示的一個重要窗口,它將研究的最新成果用著述的形式予以展示。學術論文的最終形成則被看成為所研究課題的成果體現(xiàn),無論是國內國外,學術論文在民族音樂學的研究中始終受到高度重視。

一.實地考察性

民族音樂學在研究的過程中注重民族學的內容,注重研究各個民族不同的傳統(tǒng)音樂及發(fā)展。由此,民族音樂學在研究考察的過程中,大多數(shù)專家學者一致認同的一種搜集學科資料來源的基本方式就是田野考察法。

民族音樂學學術論文的寫作中,最常見和最基本的一個特性就是實地考察性。在中國民族音樂的研究中,“采風”是民族音樂研究者研究過程中最為熟悉詞語,對中國的傳統(tǒng)民間音樂、民俗音樂進行實地的考察,是中國音樂研究的傳統(tǒng)之一。例如,喬建中先生在其論文集匯編《土地與歌》一書中,去到了甘肅、青海等地了解“花兒會”;到達壯族聚居地探尋“三聲部”民歌等。民族音樂學學術論文的實地考察性,是民族音樂學學術論文最重要的特性之一。

二.科學描述性

當我們從田野中考察得到的相關民族音樂資料整理后,將所見到的音樂事象轉化為學術論文上的文字,這就需要科學的對音樂事象進行客觀敘述和真實描繪。

三.理性辨析性

學術論文的寫作,與普通寫作的一個重要區(qū)別就是從學術論文的前期準備,搜集材料到論文形成,整個過程就是一個科研過程,它需要研究者的理性辨析。在采風時,研究者可能會面對各種繁雜的音樂現(xiàn)象,這時理性的辨析力則起到了關鍵作用,它能夠幫助研究者從繁亂中看到音樂事象的內在本質和形成規(guī)律。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二十八

摘 要: 本文詳細闡述了學術論文的立題方法、學術論文的整體篇幅結構的寫作方法,探討了每個步驟的具體撰寫要求及其寫作中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 學術論文撰寫方法 寫作步驟

一、引言

學術論文是指在科學領域里表達科學研究成果的文章,是對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等領域中的某些問題和現(xiàn)象進行科學探求的書面成果,它有可讀性、獨創(chuàng)性、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和學術性等特性。在當今學術氛圍不斷活躍的知識經濟時代,學術論文的撰寫是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本文主要闡述如何通過“努力鉆研,廣泛閱讀,勤于分析”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和學術觀,用辯證的觀點來探討學術問題,從而寫出理想的學術論文。

二、學術論文的整體構思

(一)選題

寫學術論文,選題很關鍵。題為文眼,定好題目方可下筆,選題、立題是寫作中的重頭戲。

1.以“新穎”立題

創(chuàng)新是論文的生命線,選題要注意選時效性強、有創(chuàng)新的題材,言他人所未言,示讀者所未知,即使是研究內容相近的文章,也需從新角度、新學科去探討,寫出自己的新經驗、新觀點,給人以新的啟示,使讀者一看就能從選題上去區(qū)別。

2.以“窄小”立題

在面對寫作立題這一難題時,我們應結合自身的知識結構和研究的條件,選擇難易適中、大小適度的題目,因為太大的題目不容易把握,容易泛泛而論,缺乏針對性,而小題目就比較容易駕馭,可以具體地分析和有針對地解決問題,即選題宜小不宜大,宜窄不宜寬。作為在教學工作第一線的教師可以結合自己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撰寫研究論文。

學術論文要求對題目精心考慮,力求做到準確、新穎、簡潔,通過題目即能了解論文的大體內容、研究的程度。題目的數(shù)字最好控制在12至20個字左右,如字數(shù)多可加副標題。

(二)編寫論文提綱和搜集相應資料

選題確定后,要在題目的方向和范圍內,全面深入地開展論文整體構思,作為論文撰寫的基礎環(huán)節(jié),撰寫論文提綱是論文孕育成功的重要階段,把搜集到的資料用簡練的文字勾畫全文的論點,根據(jù)讀者的心理,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來擬出小標題起草成文,

撰寫論文沒有充足的材料,科學研究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基本提綱的范圍內搜索材料,除了課本上已有的和自己平時積累的外,還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技術,在圖書館通過書目和索引去查找,善于查閱學術期刊和報紙專欄,多搜集與論文有關的資料,進行必要的調查和個案研究。對于搜集的信息,要作深入的研究,結合所學內容多搜集的資料進行突破性的思考,分析別人已經作過的研究、提出的見解,做到邊搜集、邊研究。

(三)學術論文的寫作步驟

在寫作中要注意學術論文的特點、寫作順序及文字的要求。

1.初步形稿

根據(jù)論文提綱,用連貫成片的書面語言寫出初稿,是論文撰寫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經過搜集、整理出來的資料融會貫通之后,根據(jù)大綱的順序,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的想法、體會和感受寫出來,最好做到一氣寫成,段落層次要完整,凸顯主題,在撰寫初稿時要盡量詳細,必要時可用量化表格和圖表來增強論據(jù)的說服力。初稿亦要有“文體感”,明確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從大局著眼,小處落筆,把中心論點貫穿全文,由點到面地組織好論文。

2.修定二稿

初稿形成后,要反復思考,仔細閱讀,在觀點論據(jù)、層次結構和文字等各個方面都要認真推敲,逐字逐段修改,可以通過比較分析和請同事、導師或專家?guī)兔Ω?,做到言之有物,充分考慮文字的準確性和美觀度,將初稿遺漏的信息加入到文章里,對參考文獻的引用要嚴格審核。

3.多次修改

二稿之后,要求對文章語言的準確進行檢查,檢查細節(jié)安排的是否合理,舉例是否恰當。經過反復的實驗,檢查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或可行性,可以根據(jù)工作中新的體驗、新的發(fā)現(xiàn)進行不斷的修改,一定要注意文字使用,以及數(shù)字、量詞、時、日、月等內容的規(guī)范化、標準化用法。

4.最后定稿

為了確保文章的科學性、客觀性和應用性,應努力確保文章的內容充實、有見解,努力做到用語貼切、行文流暢、邏輯嚴密和結構完整??梢哉埿屑覍忛啠瑢ξ恼逻M行潤色直至完善。

三、學術論文各部分撰寫的具體要求

(一)摘要

摘要是從整個文章中摘錄出來的要點,是對研究目的、方法和結果的全面概括,是全文總內容的大濃縮,能起到不閱讀論文就獲得必要的信息的作用。我們在寫摘要的時候應包括研究對象的目的、重要性、研究的主要內容,獲得的基本結論和研究成果及意義等內容。因此,摘要具有極強的邏輯性和完整性,而對語言要求盡可能地簡練、準確和自然。

論文定稿后,將文章中的關鍵句子和要點找出來,寫出綜合、簡明摘要,但是不能重復論文的原有句子,摘要的結構要嚴謹,語義確切,切忌言語空洞、模棱兩可,摘要的篇幅要視需要而定,一般為150到250個單詞,要充分體現(xiàn)研究的主題、研究方法、研究結果三項即可。

在學術論文摘要的撰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1)要素不完整。在摘要的寫作過程中,完整地體現(xiàn)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個要素,許多學術論文摘要的結構要素無故殘缺,大大減少了摘要的信息量,無法滿足讀者獲得必要信息的要求;2)用詞不當。摘要不是對該論文的介紹或評價,因此摘要中一定不能出現(xiàn)“本文介紹”或者“該文對某問題作了介紹”“找到了可靠的依據(jù)”就“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等語句;3)照搬照抄。許多論文的摘要就是復制正文中的小標題或者是目錄,摘要的邏輯性比較差;4)摘要長篇大論。摘要的內容不濃縮,信息簡單重復,篇幅過長,在文章中顯得有點頭重腳輕。

(三)關鍵詞

通過給文章取名字,寫摘要,凝練出關鍵詞。關鍵詞也稱主題詞,是反映文章最主要內容的術語,對文獻的檢索有重要作用,一般是從論文中選取出來的用來表示全文主要內容信息條款的單詞或術語,用以突出重點。每篇論文的關鍵詞一般為3到8個詞語,每個詞語的字數(shù)一般不超過5個。

關鍵詞主要是根據(jù)論文的主旨,是在摘要的基礎上凝練而出的使讀者能根據(jù)它大致判斷論文研究內容的名詞或名詞詞組,關鍵詞一般應從論文標題和論文內容中選出,其排列順序不是按照其在摘要中出現(xiàn)的順序排列,而是要按其重要性,不可重復排列。

(四)前言

(五)正文

正文是學術論文的主體,占篇幅的絕大部分。學術論文的創(chuàng)造性主要通過該部分表達出來,它直接反映出論文的水平,寫正文要有充分的素材、內容,也要有概念、判斷、推理及最終形成的觀點,應該按照其邏輯思維規(guī)律來安排學術論文的組織結構,以達到順理成章的目的。總之,正文必須實事求是,合乎邏輯,有科學性、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最好能解決實際問題。正文部分最后可提出下一步研究設想或者工作方向,供讀者參考等。

(六)結論

結論是整篇論文的歸宿,總結全文,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讀者往往是先看摘要和前言,接著就看論文的結論部分,以了解研究的主要結果,再決定是否有必要仔細閱讀文章的全文,因此,結論的寫作顯得尤其重要,在撰寫結論時,不僅要對研究的全過程進一步認真地加以概述,準確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而且要陳述研究的主要結論,提出研究的重要內涵。所以結論要與摘要和引言相照應,肯定我們所提出的論點,回答提出的問題。

(七)參考文獻

四、結語

高質量學術論文的撰寫,要求我們定期閱讀相關的學術期刊,及時了解研究的最新動態(tài),根據(jù)自己的工作環(huán)境和社會實踐來尋找課題,發(fā)現(xiàn)不同點、共同點和相似點繼續(xù)探索,經常與我們的同行、學生接觸,注意發(fā)現(xiàn)研究課題或收集相關素材。如果發(fā)現(xiàn)別人的研究優(yōu)于自己的,或者別人已經證實了的東西,就盡快放棄,多思考、勤動筆。此外,在日常學習工作中不僅要重視英語水平的培養(yǎng),而且要在漢語表達上下功夫。

參考文獻:

[1]戴曼純.學術論文寫作五大要點[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6.

[2]陳琳.漫談學術論文寫作[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6.

[3]楊放.學術論文寫作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長春大學學報,2001.

[4]龍瑜清.學術論文結論部分的寫作[j].青年科學,2009.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二十九

做學問首先一般得知道了解該領域內別人研究過什么、已經研究到什么程度,即最好首先寫一篇綜述性的文章,但是綜述性文章寫作的最佳時期是當你閱讀了該領域大量的論文以后,并且有了自己的一些見解之后,此時你在綜述中不僅能夠把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分門別類進行梳理,而且也的確能夠提出一些真知灼見了。

還有比如文中想法有創(chuàng)意,但是感覺還不夠完善,似乎可以改進,結合自己以前的研究經歷和經驗,特別容易產生新的想法,尤其是交叉領域,所以說要經常多關心一下相鄰領域的專家最近都在干什么.總之,閱讀論文的時候,你的思維一定要活躍,不要一片空白,否則你還不如出去好好放松一下自己。閱讀時最好腦中有些沒有解決、令你迷惑的問題,此時你就好比一個有準備的頭腦,看到這篇論文,說

不定吧唧一下,問題在靈光之中得到解決.這種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人,一般是很有學術研究潛力的人,只要堅持不懈,必有大成!

這樣閱讀學術論文有幾個優(yōu)點:

(1)產生新的想法,獲得idea;

(2)以后學術論文的引言寫作也用得著,反過來看自己曾經看過的論文,不會感覺似曾相識那么陌生;

(3)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總結習慣,這些筆記將來說不定是一輩子的財富;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三十

一篇完整的科技論文應包括標題、摘要、關鍵詞、論文的內容、參考文獻。

1.題目

2.署名

3.文摘

4.關鍵詞

為了便于讀者從浩如煙海的書刊中尋找文獻,特別是適應計算機自動檢索的需要,應在文摘后給出3-8個關鍵詞。選能反映文獻特征內容,通用性比較強的關鍵詞。首先要選列人似語主題詞一劫的規(guī)范性詞。

5.引言

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經常作為科技論文的開端,主要回答“為什么”(why)這個問題。它簡明介紹科技論文的背景、相關領域的前人研究歷史與現(xiàn)狀(有時亦稱這部分為文獻綜述),以及著者的意圖與分析依據(jù),包括科技論文的追求目標、研究范圍和理論、技術方案的選取等。引言應言簡意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為文摘的注釋。

6.正文

正文是科技論文的核心組成部分,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

這個問題。正文應充分闡明科技論文的觀點、原理、方法及具體達到預期目標的整個過程,并且突出一個“新”字,以反映 科技論文具有的首創(chuàng)性。根據(jù)需要,論文可以分層深人,逐層剖析,按層設分層標題。科技論文寫作不要求文字華麗,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邏輯,用語簡潔準確、明快流暢;內容務求客觀、科學、完備,要盡量讓事實和數(shù)據(jù)說話;凡用簡要的文字能夠說清楚的,應用文字陳述,用文字不容易說明白或說起來比較繁瑣的,應由表或圖來陳述。物理量和單位應采用法定計量單位。

7.結論

結論是整篇文章的最后總結。結論不是科技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它應該以正文中的試驗或考察中得到的現(xiàn)象、數(shù)據(jù)和闡述分析作為依據(jù),由此

代) 完整、準確、簡潔地指出:一是由研究對象進行考察或

瀉) 實驗得到的結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二是研

輪) 究中有無發(fā)現(xiàn)例外或本論文尚

文) 難以解釋和解決的問題;三是與先前已經發(fā)表過

家) 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異同;四是本

我) 論文在理論上與實用上的意義與價值;五是對進

尼) 一步深人研究本課題的建議。

稱) 8.參考文獻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

如何寫學術論文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學者涉及到學術論文的寫作領域,那么怎樣寫學術論文、學術論文寫作是怎樣要求的、格式如何,下面就介紹一下學術論文的寫作,希望能對您論文寫作有所幫助。學術論文的寫作(一)題名(title,

topic)...題名又稱題目或標題。題名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

論文題目是一篇論文給出的涉及論文范圍與水平的第一個重要信息,也是必須考慮到有助于選定關鍵詞不達意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以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論文題目十分重要,必須用心斟酌選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話:“論文題目是文章的一半”。

對論文題目的要求是:準確得體:簡短精煉:外延和內涵恰如其分:醒目。對這四方面的要求分述如下。

1.準確得體

要求論文題目能準確表達論文內容,恰當反映所研究的范圍和深度。

常見毛病是:過于籠統(tǒng),題不扣文。關鍵問題在于題目要緊扣論文內容,或論文內容民論文題目要互相匹配、緊扣,即題要扣文,文也要扣題。這是撰寫論文的基本準則。

2.簡短精煉

力求題目的字數(shù)要少,用詞需要精選。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無統(tǒng)一的“硬性”規(guī)定,一般希望一篇論文題目不

要超出20個字,不過,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數(shù)少而影響題目對內容的恰當反映,在遇到兩者確有矛時,寧可多用幾個字也要力求表達明確。若簡短題名不足以顯示論文內容或反映出屬于系列研究的性質,則可利用正、副標題的方法解決,以加副標題來補充說明特定的實驗材料,方法及內容等信息使標題成為既充實準確又不流于籠統(tǒng)和一般化。3.外延和內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內涵”屬于形式邏輯中的概念。所謂外延,是指一個概念所反映的每一個對象;而所謂內涵,則是指對每一個概念對象特有屬性的反映。

命題時,若不考慮邏輯上有關外延和內涵的恰當運用,則有可能出現(xiàn)謬誤,至少是不當。4.醒目

論文題目雖然居于首先映入讀者眼簾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題目是否醒目的問題,因為題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現(xiàn)的內容是否醒目,其產生的效果是相距甚遠的。

有人對36種公開發(fā)行的醫(yī)學科持期刊1987年發(fā)表的論文的部分標題,作過統(tǒng)計分析,從中篩選100條有錯誤的標題。在100條有錯誤的標題中,屬于“省略不當”錯誤的占20%;屬于“介詞使用不當”錯誤的占12%)。在使用介詞時產生的錯誤主要有:①省略主語――第一人稱代詞不達意后,沒有使用介詞結構

,使輔助成分誤為主語;②需要使用介詞時又沒有使用;③不需要使用介詞結構時使用。屬于“主事的錯誤”的占11%;屬于“并列關系使用不當”錯誤的占9%;屬于“用詞不當”、“句子混亂”錯誤的各占9%,其它類型的錯誤,如標題冗長、文題不符、重復、歧意等亦時有發(fā)生。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

1、引言

本標準所指報告、論文可以是手稿、包括手抄本和打字本及其復制品;也可以是印刷本,包括發(fā)表在期刊或會議錄上的論文及其預印本、抽印本和變異本;作為書中一部分或*成書的專著;縮微復制品和其它形式。

2、定義

2、3學術論文

學術論文是某一學術課題在實驗*、理論*或觀測*上具有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或創(chuàng)新見解和知識的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于實際中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用以提供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或討論或在學術刊物上發(fā)表,或作其它用途的書面文件。

學術論文應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內容應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前進,而不是重復、模仿、抄襲前人的工作。

3、編寫要求

報告、論文的中文稿必須用白*稿紙單面繕寫或打字,外文稿必須打字。可以用不褪*的復制本。

報告、論文宜用a4(210×297mm)標準大小的白紙,應便于閱讀、復制和拍攝縮微制品。

4、編寫格式

4、2報告、論文的構成

封面、封二(學術論文不必要)

題名頁

序或前言(必要時)

前置部分關鍵詞

目次頁(必要時)

*圖和附表清單(必要時)

符號、標志、縮略語、首字母縮寫、單位、術語、

名詞等注釋表(必要時)

主體部分結論

參考文獻表

附錄部分(必要時)

可供參考的文獻題錄

結尾部分(必要時)索引

封三、封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

關鍵詞: 中醫(yī)藥研究生學術論文 英語摘要 語類分析

一、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述評

(一)語類分析

語類分析是篇章語言學重要的研究內容之一(thompson,1999;hyland,1999,2004a,2005a,2005b;paltridge,starfield,2007)。語類是為實現(xiàn)某一交際目標,得到特定交際社團公認的語言交際類型(葛冬梅、楊瑞英,2005;龐繼賢、葉寧,2009)。語類分析主要在語篇層面結合功能進行,目的是闡釋學術文體的語篇推進結構和語言特征,體現(xiàn)了學術文體寫作的規(guī)范要求。

(二)摘要研究述評

學位論文摘要是位于學位論文正文之前對論文整體內容進行概述的獨立學術語類?!秏la格式指南與學術出版準則》(1998)對論文摘要的要求是長度不超過350字,內容包括該論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問題、研究方法和結論。英語摘要,在中醫(yī)藥研究生學位論文中,除標題外,是唯一用英語寫作的部分,其質量直接影響著論文的整體質量,是評判研究生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

目前對學術論文體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論文引言的研究。普遍認為引言的組織結構與整個論文的結構基本一致,即swales的cars語篇模式(create a research space),包括導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結果(result)―討論(discussion)四個語步,即i-m-r-d模式(swales,1990)。在導言部分,swales(1990)有詳盡的語步分析,如下表1(改動自黃婷婷、許明武,2003)。目前對于方法(method)、結果(result)、討論(discussion)三個語步的語步分析較少。

swales的cars語篇模式已經成為學術論文體裁研究的通用分析模式,為學術界所公認。而國內大多數(shù)對學術論文體裁的研究,也沿襲swales的cars語篇模式,對論文的引言部分進行體裁分析,而鮮有用此模式對學術論文的英文摘要進行分析。實際上,摘要和引言屬于不同的體裁,graetz(1985)認為論文摘要由四語步構成,即問題的提出(problem)―方法(method)―結果(result)―結論(conclusion)。bhatia(1993)認為,摘要由以下語步構成:(1)介紹研究目的;(2)描述研究方法;(3)總結研究結果;(4)討論研究結論。因此,學術論文英語摘要區(qū)別于引言,一則在于摘要由于字數(shù)限制,較少涉及研究領域的前期研究成果,側重點在于提出問題和介紹研究目的;而引言部分必須從文獻綜述入手,否則很難建立自己的研究領域,無法開展下一步的討論(徐有志等,2007)。二則摘要語篇較之于引言語篇,更需要有效提供研究結論,而不宜占用過多篇幅展開討論。因此,一方面,鑒于國內對于學術論文摘要部分研究較少,而另一方面,學術論文摘要區(qū)別于引言,在第一語步和第四語步有其獨特特點,所以,有必要借鑒swales(1990),graetz(1985),bhatia(1993)等前人研究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國際上對學位論文摘要的研究,包括對機械工程、西醫(yī)外科學、應用語言學文、社會學的研究,當前對中醫(yī)藥英語摘要的研究,關注的焦點是偏誤分析(如段平、顧維萍,2002;戈玲玲,2002;王高生,2005),沒有對碩博士學位論文摘要的研究,也沒有在更高層次上對中醫(yī)藥期刊論文摘要的語類特點進行考察。

二、研究方法

(一)理論研究類

(二)實驗研究類

在實驗室中,以中醫(yī)藥理論為指導,進行較為嚴格的變量控制,觀察假設中各變量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系或因果關系,從中探索中醫(yī)藥作用規(guī)律的一種研究方法,受試往往為實驗動物。如觀察某經典方對受試的治療效果。

(三)臨床研究類

在臨床研究中,或在臨床實際運用中,以中醫(yī)藥理論為指導,進行較為嚴格的變量控制,觀察假設中各變量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系或因果關系,從中探索中醫(yī)藥作用規(guī)律的一種研究方法,受試往往為患者。如觀察某經典方對受試的治療效果。

同時,根據(jù)swales的cars模式,并借鑒黃婷婷、許明武(2003)的研究方法。我對論文摘要進行四大語步的分類:導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結果(result)―討論(discussion)。判斷摘要的文字的語步范圍,來自于該文字使用的關鍵詞和關鍵句型。

三、研究結果和討論

(一)語步及體裁分類

通過對語料進行初步分類。分類結果如下:

如表2所示,中醫(yī)藥學術論文摘要并不完全遵循傳統(tǒng)的論文英語摘要寫作模式。首先,理論研究類是區(qū)別于其他學科領域論文的特有類型。由于中醫(yī)藥研究重視對傳統(tǒng)醫(yī)學知識的集成和積累,因此文獻綜述、醫(yī)案研究、名家經驗總結是不可或缺的論文體裁,而其他學科領域中,尤其在理工科和西醫(yī)學術論文中,除期刊論文可以有文獻綜述的體裁,一般不允許碩士學位論文和博士論文以純理論研究的形式出現(xiàn),因而在摘要中也不會出現(xiàn)理論研究的類型。

其次,通過實際分類發(fā)現(xiàn),在中醫(yī)藥學術論文摘要中普遍存在混合研究的情況,即介紹和討論理論背景后,通過實驗室或者臨床應用證明理論指導下對受試進行實驗,或者對患者進行施治的情況。而期刊論文摘要由于篇幅所限,往往選擇省略對理論背景的討論,使用直接描述實驗或者臨床應用的寫作策略。同時,在碩博士學位論文中,也存在省略背景討論的情況,只對實驗過程或者臨床作用進行討論。

最后,可以發(fā)現(xiàn),在類型分布上,碩士學位論文學位摘要的種類數(shù)量比較平均,以理論研究稍多;而博士學位論文明顯以理論研究加實驗室研究的混合研究類較多,可以推斷,博士論文在理論深度上要求更高,博士生也更多參與實驗室研究工作,故而此類較多。同樣,因為大多數(shù)博士論文的摘要中會包含理論背景,臨床研究類的論文數(shù)量較少。期刊論文除不存在混合研究外,在其他三種類型中分布平均。這可能和期刊論文的篇幅有限有關,側重點往往只在一方面。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二)語步分析

1.理論研究語步分析。

通過對理論研究的基本語步進行分析,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理論研究類并不遵循swales的cars模型,往往只有導言部分(introduction)。另外,學位論文和期刊論文雖然長度不同,均涵蓋導言部分的三大語步,即m1:建立研究領域(establishing a territory);m2:建立研究地位(establishing a niche);m3:占據(jù)研究地位(occupying the niche)。以碩士學位論文a7每段開頭為例:

the virus pneumonia is a commonly significant disease in clinic (m1 s1) .

that the chinese medicine treats virus pneumonia has the unique superiority and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m2 s4).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xuanchangfeiqi tang on virus pneumonia and its clinical utilization rule of ventilating lung (m3 s1).

在期刊論文全文中有相似語步,以c2為例:

di dang decoction, a classic prescription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was used to treat stagnated blood syndrome in ancient times (m1 s1).

recently,physicians have found that interior stagnant-heat syndrome is manifested in many kinds of internal damag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so the prescription can treat diseases of different systems (m2 s4).

this paper aims to review the recent clinical reports of didang decoction (m3 s1).

2.實驗研究、臨床研究語步分析。

3.混合研究語步分析。

首先,在三種英語論文摘要中,在期刊論文摘要中混合研究數(shù)量為零。我認為,并非期刊論文的實驗過程和臨床應用沒有結合理論,而是在語步中理論并沒有體現(xiàn)。

同時,博士學位論文英語摘要的語步特點最完整,使用imrd或imrc的語步推進模式,對理論研究部分的描述最全面。以博士論文b9為例,有清晰的元語篇標記(meta-discourse)完成語步轉換: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article holds that ...(第二段第一句)

in experimental research,we reproduce the mouse model of ...(第三段第一句)

“本文分為理論研究和臨床研究兩個部分。理論研究方面,運用溫病學理論、認識感染性肺炎的病因病機及辨證論治,重點探討中醫(yī)與現(xiàn)代現(xiàn)代醫(yī)學之感染性肺炎在病因、病理認識上的契合點。”

第四段出現(xiàn)對應的元語篇結構:

“臨床研究方面,根據(jù)癥狀表現(xiàn),對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江蘇省中醫(yī)院收治的105例感染性肺炎住院患者進行辨證分型,總結臨床用藥,結果顯示,感染性肺炎臨床常見證型為痰熱壅肺與風熱犯肺型;最常用具有宣降肺氣以透邪的中藥屬解表、清熱、怯濕、止咳、化痰等類?!?/p>

pneumonia is classified under feng-wen,or ke-sou (cough) categor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literature study showed that both conventional and tcm shared similar views on causes and pathology of ,in terms of treatment,tcm has its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which is currently still being recognized as clinically effective.

最后,我們發(fā)現(xiàn),和實驗研究、臨床研類的語步不同的是,碩博士學位論文摘要中混合研究的語步更多出現(xiàn)討論部分,或者討論和結論并存,更符合swales(1990)的imrd的語步推進模式。主要原因是篇幅容量足夠進行討論,以及論文評審的要求。

四、結論與意義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參考文獻:

[1]bhatia,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m].london: longman,1993.

[2]graetz, efl students to extract structural information from abstracts[m].in j. m. ulijn and a. k. pugh. reading for professional purposes. leuven: :123-135.

[3]paltridge,b.& starfield, and dissertation writing in a second language:a handbook for supervisors[m].london: routledge,2007.

[4]swales,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 cup. 1990.

[5]thompson, the contexts for writing:interviews within phd supervisors[m].1999. in p. thompson (ed.) issues in eap writing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 reading:centre for applied language studies.

[6]hyland, to students: metadisourse in introductory coursebooks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9,18:3-26.

[7]hyland, interactions: metadiscourse in l2 postgraduate writing [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4a, 13:133-151.

[8]hyland, interactions in writing[m].london: .

[9]hyland, and engagement: a model of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discourse [j].discourse studies, 2005b, 7:173-192.

[10]劉勝蓮,魏萬德.英文摘要方法語步中體裁結構及語言特點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0,32,(14):197-200.

[11]段平,顧維萍.醫(yī)學論文標題與摘要漢譯英常見錯誤分析[j].中國翻譯,2002,23,(4):47-55.

[12]葛冬梅,楊瑞英.學術論文摘要的體裁分析[j].現(xiàn)代外語,2005,28,(2):138-146.

[13]戈玲玲.科技論文摘要英譯的語用失誤――對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的一項調查[j].中國科翻譯,2002,15,(2):44-46.

[14]黃婷婷,許明武.中外經濟類期刊英文摘要語步結構分析[j].外語教育,2003:34-38.

[15]龐繼賢,葉寧.語類意識與英語研究論文寫作.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3):34-36.

[16]王高生.論文摘要的撰寫及英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5,18,(2):9-12.

[17]徐有志,郭麗輝,徐濤.學術論文體裁教學不可或缺――英語專業(yè)碩士學位論文引言寫作情況調查[j].中國外語,2007,4,(4):47-51.

[18]余莉,梁永剛.英語科技論文摘要的寫作范式研究[j].外語教學,2006,27,(1):34-37.

本文為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醫(yī)藥研究生學位論文英語摘要語類研究”成果,編號:09xsk18。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

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管理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和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的環(huán)境中,企業(yè)開展創(chuàng)新活動是求生存求發(fā)展的根本途徑。企業(yè)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而市場是千變萬化、非?;钴S的,所以企業(yè)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謀求領先,就必須及時的調整,不斷的進步。因此,管理創(chuàng)新是信息時代企業(yè)發(fā)展的永恒主題,沒有管理創(chuàng)新,企業(yè)就難于發(fā)展。

人類文化有兩大流派。以空間概念為邏輯開端的文化肇始于西方;而以時間概念為源流的文化開創(chuàng)于東方。東方文化的代表即中國文化又稱為陰陽文化,是象思維科學產生的沃土?!吨芤住肥窍笏季S科學的典型代表,處處閃耀著陰陽文化的光輝,陰陽文化以真善美的追求和方式,詮釋著“德行天下”和“道濟天下”的文化內涵。下面從中國文化是研究道和德的文化、道是中國文化的特征性元素、德是中國文化的價值追求、道(陽)德(陰)合一是人性修為的最高境界、堅持原則下的圓通是做人做事的大智慧及結語幾部分展開討論。

時間文化;象思維科學;乾坤陰陽;道;德;道德;真善美;修為;境界;

中國文化是陰陽文化,更是研究道和德的文化。道屬陽,德屬陰,道(陽)是德(陰)的旗幟,德(陰)是道(陽)的載體,道德有自然之道德、社會之道德和人性之道德,就人而言,道(陽)德(陰)合一是修為人性的最高境界,然而,人分善惡,故既有善的道德合一,亦有惡的道德合一,有善德的人自然會彰善道,偶有惡行亦可能是一時糊涂,終能修成善果既行積善道而得福;而存惡德的人,亦會假行善道,實施惡行,但行積惡路而得殃。在社會中我們要有明辨是非善惡美丑的智慧,近君子遠小人,抑惡揚善,彰道弘德,洞明事理,圓通心智,塑造完美人生。

學術論文閱讀理解 學術論文閱讀技巧篇

(一)學術民主管理與行政管理職責不明確,民主權利弱化

當前我國高校管理中學術民主管理的改革建設雖取得一定的成效,相關政策法規(guī)也有提到學術委員會,但是并沒有明確學術委員會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職責,也沒有表明與行政管理系統(tǒng)的關系。在實踐中,高校學術管理制度受高度集權的影響,行政管理位居于高校管理的主導,學術民主管理基礎薄弱,教師的民主參與管理權受到限制,從屬于行政管理,重大學術決策仍然是行政部門決定,學術組織參與決策的方式和途徑受到限制。

(二)高校學術管理中過度重視科研管理而忽視了教學管理

高校學術活動的多樣性決定了學術管理內容的廣泛性,包括教學、科研、學術交流、學科建設、課程與教學計劃的制定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學管理、科研管理。高校作為專門培養(yǎng)人才和科學研究的地方,教學活動是最主要的日?;顒?,也是學術管理的重要內容,由于教學活動效果難以量化,教師績效評價中過于注重科研,導致高校學術管理常把科研作為主要管理對象,忽視了教學管理,教學成為軟指標、軟任務,甚至出現(xiàn)了“教授不教、講師不講”的現(xiàn)象,這必然會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甚至培養(yǎng)的人才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

(三)高校學術管理中重量輕質現(xiàn)象嚴重

我國高校普遍實行以教師科研工作量和教學工作量為指標的評價體系,其中教師發(fā)表論文的數(shù)量、刊物的檔次、出版的專著數(shù)量直接和教師的職稱掛鉤,同時也就跟經濟利益掛鉤;教師所拿的科研經費直接關系到崗位津貼的多寡,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科研的創(chuàng)新,但是老師都把科研作為頭等工作,嚴重忽視了教學質量的提高,甚至出現(xiàn)了學術和學術造假現(xiàn)象。很多周期長、見效慢的科研項目無人問津,急功近利的應用型項目卻炙手可熱,這不得不說是我們的學術評價體系在作怪。 (四)對“教授治校”的錯誤理解

在我國,由于歷史的原因影響,許多人對“教授治?!贝嬖谄娀蛘`解,擔心實行“教授治?!睍е孪魅觞h的領導。教授作為高校學術力量的骨干,能夠更好地把握學術發(fā)展規(guī)律,更能做出有利于學術發(fā)展的決策,因此我們應正確認識教授治校這一理念,同時也要注意不能太重視教授的權力,忽視非教授的教師的權力,不能太重視教授個人在學科專業(yè)領域的自主權,相對忽視教師集體的權力。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