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天窗》的教學反思 天窗 教學反思篇一
在我的閱讀教學中,對如何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中語言的生動形象這一點,總是落不到實處。感覺自身的教學總是浮在外表,學生學得也有些勉強,說白了,很多時候都是我“灌”給他們的。在四年級下半學期,這一能力的培養(yǎng)顯得更加重要。我于是開始在這上面動起了心思。在教學第二課《天窗》時,我進行了第一次嘗試。
這一課課后的“詞句積累”中列出了五個帶有修飾詞的名詞性短語,下面還有一句提示的話:用上修飾性詞語后,蝙蝠、夜鶯……描寫得更形象、更真切了。在備課時,我發(fā)現(xiàn),課后的提示正好是該重點引導學生體會的內容,而那些短語也剛好出現(xiàn)在文章的重點段落中。(原文如下: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顆星、一朵云,想象到無數閃閃爍爍可愛的星,無數山似的、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掠過的一條黑影,想象到這也許是灰色的蝙蝠,也許是會唱歌的夜鶯,也許是圓眼睛的貓頭鷹……)于是,我決定要在這里好好做一做文章。
在教學中,我對這一環(huán)節(jié)作了如下處置:出示了一段將原文進行刪改之后的文字(如下: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顆星、一朵云,想象到無數可愛的星,無數奇幻的云彩;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掠過的一條黑影,想象到這也許是蝙蝠,也許是夜鶯,也許是貓頭鷹……)然后請了兩名同學分別讀了這段話和原文,讓學生們邊聽邊體會,比較一下兩段話有什么不同,哪段話寫得更好,為什么。推薦時,學生們都說黑板上的句子寫得簡單,喜歡原文中的句子,但表達不好理由。于是,我就引導學生回答了下面的問題。問:奇幻的云彩是什么樣的云彩?答:奇形怪狀的云彩。變化無常的云彩。五顏六色的云彩……問:奇形怪狀和五顏六色兩個詞,一個是說形狀,一個是說顏色。那這里的奇幻到底是說形狀還是顏色呢?讀一讀黑板上的這段話,看看有沒有告訴我們。(沒有)再讀書中的原文,知道了嗎?(知道了)他怎么寫得我們就知道了呢?答:書中寫山似的、馬似的、巨人似的,這些都是寫它的形狀。師:嗯,加上了這幾個詞就具體明確了,不會讓人有爭議了。
大家一起把這句話讀一讀,再次感受一下它的具體明確。(學生讀,我將缺少的詞添在了黑板上)在這一段中還有沒有類似的句子?答:無數閃閃爍爍可愛的星,這一句加上了閃閃爍爍這個詞,就寫出了星星可愛的地方是什么。(學生一起讀,我板書“閃閃爍爍”)問:還有沒有?答:還有后面寫得蝙蝠、夜鶯、貓頭鷹,也都加上了修飾的詞,讓我們好像看到了這些動物一樣,很形象。師:真會讀書,大家一起把這句話也讀一讀。(學生讀,我板書補充)最后我總結道:在寫文章的時候,適當的舉例子,或者使用一些修飾的詞語,可以使文章更形象生動、真實具體。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也要學習這樣的寫法,你的文章就會更精彩了。
這樣的引導體會過程中,學生切實的體驗到了文中語言的生動具體,也深刻體會到了這種寫法的好處。在經歷了這樣一個理解過程之后得出的結論,更讓學生信服,因為,這是他們親身感受到的優(yōu)點,而不是老師灌輸的結果。不知教師這樣引導的做法,算不算將教學目標落到了實處。
《天窗》的教學反思 天窗 教學反思篇二
《天窗》這篇課文寫得比較深刻,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我先讓學生通讀課文,再讓學生質疑。學生非常自然地提出了“為什么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因此,在課上我主要圍繞著這個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
在我的啟發(fā)下,學生們通過找句子,讀句子悟出了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閃電的形狀,云朵的變幻多端。作者的想象主要是在顏色、大小、形狀等方面展開,十分合理。
因為學生理解了句子,所以在朗讀的時候也就有了感情。加上暴風雨的呼叫聲,學生的朗讀有起有伏,抑揚頓挫。其次,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積累了不少優(yōu)美的句子,給寫作提供了素材。
這節(jié)課,我設計了說話練習,除了平時就能說會道的,我還特別讓好同學幫助那些平時不太開口的學生,讓每個人都有開口說話的機會。
《天窗》的教學反思 天窗 教學反思篇三
《天窗》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茅盾寫的一篇抒情散文。課文描寫的是鄉(xiāng)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夏日里下雨,夜晚孩子們被逼著去睡覺時,所有的木板窗都關閉起來,屋子里黑洞洞的,這時候,屋頂上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孩子們唯一的慰藉,透過小小的天窗看到的點點畫面,聽到的.點點聲音,都能使孩子們的想象豐富起來,這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心靈飛翔的窗戶。表達了孩子們對大自然奧秘的向往與追求,表現(xiàn)了其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1、時間安排上較合理,下課鈴響后正好整個教學過程結束,達到教學目標。
2、這節(jié)課學生發(fā)言積極,而且注重回答問題的完整性,切實體現(xiàn)了教師為輔、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
3、學生們圍繞兩個交流話題,在讀中理解課文較好。這篇課文,內容通俗而含蓄,文筆生動而流暢,情感舒緩而真摯。許多情節(jié)是兒童喜聞樂見的,但篇章中有一些句子比較難懂。所以教學時,我以讀為主,讀的過程中以“天窗給鄉(xiāng)下的孩子帶來了什么?”“為什么說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為主線,讀并感悟,然后把自己的理解說一說。學生們說得較充分。
1、課前應讓學生更深入了解《天窗》一課的寫作背景,當時是1928年,那時候孩子們生活條件很次,沒有什么玩具、游樂場所再讓學生聯(lián)系現(xiàn)在的生活環(huán)境,就能對天窗給那個時代的孩子們帶來的快樂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2、課前,我設計本課教學環(huán)節(jié)時,還有一環(huán)節(jié),就是讓學生思考、討論:“除了文中介紹的,透過天窗,你還可以看到哪些景物,由此你能想象到些什么?”但這節(jié)課沒體現(xiàn),不知道加上這環(huán)節(jié)合不合適,總覺得加上這環(huán)節(jié),怕孩子們會說的不理想,所以,課前又把這一環(huán)節(jié)去掉了,其實,現(xiàn)在想想,應該給孩子們更多表達的機會,相信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希望其他老師能給我提出更寶貴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