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白x”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象人讀后感100字 象人讀后感50字帶翻譯篇一
本書講述了一百年前的一個生活在陰冷、潮濕貧民窟里的容貌丑陋的人故事。起初沒有人喜歡他,大家都嘲笑他,甚至還有人把他放在籠子里當動物展覽。在一個醫(yī)生的幫忙下,他出名了,從此備受矚目。這都歸功于他改變了對生活的態(tài)度,從而變得慈祥、平易近人。
這個世上,總有些人認為自我長得不好看,還有很多缺點,從此失去信心以及對生活中美的感受,迎來的卻是充滿抱怨的可厭的生活。然而他們卻不明白還有那些像象人一樣,比他們丑得多,或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沒有因為自我的這些缺點或遺憾而從此墮落,反而是鼓起信心,就算年至花甲仍保留著一顆熱血少年般火熱上進的心。霍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全身殘廢,僅有一根拇指能移動,然而他卻沒有所以放下自我的作家夢,他用盡幾年的辛苦汗水,寫出了世界巨著,從而獲得了輝煌人生,成為了舉世聞名的超級作家。
總有些人覺得自我的運氣不好,從而放下了對夢的追求,生活中的愿望與夢都不見了,留下的僅有抱怨??湛盏?、苦苦的、可厭的抱怨。其實運氣并不是很重要,一些成功人士總結自我的人生經(jīng)驗說“成功路上運氣占1%,天賦占5%,而努力占94%”。從前有一位農(nóng)場主,花了10萬美元買了一個金礦后,立刻開工挖了起來,一年后,他抱怨自我的運氣不好,抱怨那里的金子太少,他只賺了8萬美元,于是他就把這個金礦賣給了一位青年。然而這位青年只是輕輕地摸去了一層薄土就發(fā)現(xiàn)了藏在下頭的大金礦脈。這就如同象人一樣,為了成功而不停地奮斗著,絕不會抱怨自我的運氣不好或因為一點點的逆境而放下,離成功僅一步之遙。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這樣,不要因為自我長得不好看有缺點,或碰到點挫折亦或認為自我運氣不好就失去信心,放下夢想與追求。成功靠的不是運氣,而是個人堅持不懈的努力,一個充滿活力、進取進取、不斷努力的人是不失敗的。
俗話說得好“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立者也”。我想這就是這篇文章告訴我們的道理。期末考試過去十幾天了,幾家歡喜幾家愁,期望愁的人要重振信心,爬起來拍拍身上的灰塵勇敢應對新一年的挑戰(zhàn);歡喜的人也不能驕傲,再接再厲,勇往直前為新的挑戰(zhàn)做準備!
象人讀后感100字 象人讀后感50字帶翻譯篇二
《象與騎象人》把人的“心”比做一頭放任的大象,把“智”比做騎象人。大象和騎象人的協(xié)調,感性和理性的互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對萬事萬物的認知與感受,影響我們去體驗和判斷,要使大象與騎象人協(xié)調必須對大象進行良好的訓練,并日積月累,不斷重復,方可湊效。訓練大象騎象人必須參與其中,這樣騎象人才能駕象前行,終達幸福彼岸。
讀《象與騎象人》一書和以前讀的書不同,我讀起來有些吃力,盡管我一字一句的讀,總覺得讀時清楚讀后又講不出來。我仔細地讀了兩遍還有讀不懂的地方。但是讀后還是感想挺多的。這里我寫三個方面:
一、本章第一部分,講了人的心理是如何運作的,我懂得了人的心理是若干部分組成,它們會相互沖突。身體的每個部分都有它自己的情緒和主張;左右大腦各司其職,左腦專司語言處理及分析,右腦比較善處理立體圖形;人的理性其實非常依賴復雜的情感,因為只有充滿情感的大腦運作順暢時,理性才得以運轉;控制化系統(tǒng)的功能就像一名顧問,它就像騎在大象上的騎象人,可以幫助大象做出更好的選擇;騎象人和大象只有配合良好才能創(chuàng)造杰出的人類,但是兩者的合作關系總是狀況百出。所以導致出了影響幸福的三個障礙,即:無能的意志力,心理干擾,冠冕堂皇的理由。
懂得了人對于自己經(jīng)歷的一切事情都會有喜歡和不喜歡的反應,即使在下意識的情況下也是一樣的。
懂得了人都有負面情緒的偏好,對壞事的反應要比對好事的反應更快更強烈更持久。
懂得了人的個人特質基因有一定貢獻,腦波的不對稱的現(xiàn)象跟人積極及消極情緒有關聯(lián)。
受到自己過去對一些人所做的一些事不理解,和自己的想法差的太大,還有一些人動不動就發(fā)脾氣有時想不通會生氣、憤怒、情緒不好,我也會對自己的親人發(fā)脾氣。現(xiàn)在明白不要再想不通不要再生氣憤怒。因為人各有異,人人都有壞脾氣。也感受到也不必對自己的一些壞情緒以及改掉自己的壞脾氣這么難而內疚了。因為,自我是分裂的而非一體的,都有消極情緒和不同情感。想改掉并非易事。我要用“冥想”的方法去改掉原有的需要放棄的不好的情緒。只要自己認識自己的不足。慢慢改一定能改掉的。
二、本書第二部分講了我們如何相處。用了兩章分別講了互惠和自以為是。讀后懂得了人跟人之間彼此互惠是一種深埋在我們心中的本能,也是群體生活的基本往來之道。人有一種無心自發(fā)的互惠本能反應。
懂得了人腦中有對互惠應用的“策略”:(一)以牙還牙,就是別人怎么對待我們,我們就怎么對待對方。而“以牙還牙”里還有報復與感恩的道德情緒?!爸鲌D報”及“有仇必報”這兩種心理可以說是一體的兩面,二者缺一不可。一個知恩圖報但不會報仇的人最容易會變成被人利用的犧牲品,而一個有仇必報但卻不知道感恩的人,則很快就會遭到所有人的排擠。(二)語言造勢。在別人背后說長道短是人得以建立群居社會的關鍵因素,人類只所以會進化出語言是人要靠語言說長道短。讀后更驗證老人們說的一句話:誰人背后不說人,誰人背后不被人說。
懂得了人的“自以為是”,人性本自私或只要知道自己不會發(fā)現(xiàn),人有時就是會騙人。人一講道理就頭頭是道,但可悲的是人自己總是誤用道德,最慘的是誤用道德后還渾然不知。我們對別人的評價其實相當精確,而自我的評價卻常常扭曲失真,因為我們往往透過玫瑰色的眼鏡去觀察自己。
懂得了人都有天真自我的態(tài)度,即“天真實在論”,我們每個人看到的,感覺到的世界是最真是的世界,我們相信自己看到的事實,每個人也都看到,所以別人應該跟我一樣的想法。人還有“強做判斷”的內心毛病,每個人都看到對方眼中的刺,而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梁木。讀后深深的知道了這都是人的本能反應,由于自我的“強做判斷”而會使自己憤怒、苦惱以及會發(fā)生沖突。要改變自己的自動化反應,用冥想的方法。讓自己靜下來,學會從哲學的角度面對自己的人生。
以前無論在單位還是在家里發(fā)生大的憤怒和苦惱時,我常常會將此記錄下來。冷靜的找出自己不對的做法,去合情合理地思考,再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看事情,這樣就化解了我的憤怒和苦惱。但我不知道其道理。讀后才懂得只要我們找出自己眼中的梁木,就不再會那么受自身偏見所困,不再會那么容易與人爭論與人沖突。只要我們懂得人都有這樣本能的反應,都有自私偏見的天性,都帶有玫瑰色的眼睛觀察自己。就不要去計較別人挑剔自己眼中的刺,對于任何人做出的任何不順心事都不要太在意。但是我也懂得了這個道理。改變很不容易。我們要冷靜,要堅持用冥想的方法讓自己學會從哲學的角度面對自己的人生。
三、學習了一、二部分后,我了解了接受了大象的力量,我就理解懂得了如何駕象的一些道理:
(一)不求事如己愿,但求凡事順其自然。
(二)我們的生命需要別人才完整。
(三)人生最重要的道理不是用“教”就學得會的。智慧不是別人給的,一定考自己去發(fā)現(xiàn)。
(四)人只要活的快樂就一定有明智、高貴、公正的人生,同理,人只要活的明智、高貴、公正就一定有快樂的人生。
總之,讀這本書收獲感受很多很多,我懂得了象和騎象人就是我們本身,我們心理健康取決于兩者的協(xié)調合作、互取所長。結論很簡單:幸福之道在中庸。
象人讀后感100字 象人讀后感50字帶翻譯篇三
《象與騎象人》的作者喬納森·海特是積極心理學領域的領軍人物,多年來一直研究影響人們幸福的因素。這本書是他的代表作,出版后獲得了全球知名媒體,以及許多心理學大師的一致好評。通過讀此書我有以下感悟:
象與騎象人如何左右我們的幸福?海特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使用大象和騎象人,比喻人類心智兩套系統(tǒng)。海特認為人的心理有兩套系統(tǒng)在運作:自動化和控制化處理過程。自動化系統(tǒng)就是一頭大象,就是人的內心感覺、本能反應、情緒和直覺;有意識的思考、控制后的理性抉擇,則是騎象人。區(qū)別在于:自動化系統(tǒng)<大象>一次能處理多件事,而控制化系統(tǒng)“騎象人”一次只能處理一件事。大象和騎象人,直覺和理性,本能和反省,各自擁有聰明才智,若無縫配合,則大腦智慧運行,心靈自在;若配合欠佳,則狀況百出、內心矛盾。海特認為阻礙幸福的重要因素,是不同自我之間的沖突??刂苹幚硐到y(tǒng)的發(fā)展需要語言,在進化中較晚才出現(xiàn),而自動化處理系統(tǒng)在生物誕生時就已經(jīng)存在,因此要比控制化處理系統(tǒng)完善很多,力量也更大。所以如果騎象人與大象發(fā)生沖突,往往會是騎象人失敗。
騎象人和大象之間常發(fā)生的沖突有三種:
我們經(jīng)常在剛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充滿干勁,但時間一長往往選擇了放棄,因為意志力薄弱而失敗。很多人在每年年初的時候,著手在立目標定計劃,或讀書,或減肥,但是到了年尾回頭去看目標的時候發(fā)現(xiàn)正因為各種原因,選擇了放棄。
特別是減肥這個目標,這是和人類的原始本能去抗衡。因為從人的進化開始,人有儲存熱量的原始本能,所以踫到小龍蝦,蛋糕等高熱量高糖分的東西往往意志力薄弱管不住嘴而減肥失敗。
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曾經(jīng)做過一個實驗:他要求參與者嘗試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結果人們的思維出現(xiàn)強烈反彈,大家很快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一只白熊的形象。這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白熊效應,又稱白象效應、反彈效應。失眠的人總被告知“睡前不要胡思亂想”,對于傷心的回憶,我們也總提醒自己不要回想,但事實往往與之相反。越是不要做、不要記得的事情,卻往往越會做,越會回想。
因為我們很多想法和判斷都是由自動化系統(tǒng)<大象>做出的,一旦我們需要對這些想法和判斷做出解釋,我們就可能根據(jù)已做出的判斷編個理由出來。此外,因為生存的需要,自動化處理系統(tǒng)會更容易關注負面的東西。
比如正面新聞和負面新聞,同樣是新聞我們卻往往更關注負面新聞。負面新聞和看別人出洋相一樣能更多地引起我們的興趣,甚至讓我們覺得開心。像某某明星出軌,某某明星自殺,這種負面新聞總是被人們,津津樂道。所以也就傳播得比較快,比較廣。
另外一方面,人們喜歡關注負面新聞,也是一種有安全意識的表現(xiàn)。因為負面的東西有可能會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安全。這是一種本能性的關注。當我關注之后,我們會將這些信息跟周邊的人去確認。這種確認的過程也無形當中增加了傳播效果。
負面新聞分兩類,一類與自己毫無關系的這類消息,我們會津津樂道,因為它使我們開心。另外一種,跟我們有一些關系的,這種消息我們會更加關注,這是本能性的防御。所以不管是哪一種,它的傳播都相對來講正常的新聞要來得更快更廣。
而過多關注這些負面的東西和以上這些原因,都會讓我們容易不幸福。為什么知道那么多道理,還是感覺過得不幸福?今天很多人之所以感覺過得不幸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在于大多數(shù)人都一味地向外求,不懂向內求,從而疏于照看自己的心靈。殊不知,心外無物!心靈是幸福的“感受器”,而健康和良好的心靈狀態(tài)則是幸福的直接源泉。只有你用心去體驗生活時,你才會時時感覺到幸福。臺灣作家龍應臺這樣描述她對幸福的理解:幸福就是,頭發(fā)白了、背已駝了、用放大鏡艱辛讀報的人,還能自己走到街角買兩副燒餅油條回頭叫你起床。幸福就是,平常沒空見面的人,一接到你午夜倉皇的電話,什么都不問,人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你的門口,帶來一個手電筒。幸福就是,在一個尋尋常常的下午,和你同在一個城市里的人來電話平淡問道,“我們正要去買菜,要不要幫你帶雞蛋牛奶?你的冰箱空了嗎?”當你靜下心來用心去體驗生活時,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幸福一直在身邊,寒冷時一件御寒的大衣。身體不適時一杯溫開水。饑餓時一半白面饅頭。孤單時一個問候的電話。黑夜里一束希望,都是生活中的點點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