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yōu)秀的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鐵絲網(wǎng)上的小花》讀后感300字篇一
這本書寫的故事發(fā)生在德國二戰(zhàn)時期的一個小鎮(zhèn)上。當?shù)氐娜苏诘教帉ふ液筒稓ⅹq太人。故事的小主人公——德國女孩羅絲布蘭琪目睹一個小男孩逃走后又被抓回裝滿人的囚車,她追著囚車去的方向來到了樹林中的空地上,被一道帶電的鐵絲網(wǎng)擋住了去路。鐵絲網(wǎng)后站著一群瘦骨嶙峋的被囚的猶太人。此后,羅絲布蘭琪每天不顧性命安危地給被囚禁的猶太人送去吃的,她把食物從鐵絲網(wǎng)的縫隙遞給他們,直到有一天,她發(fā)現(xiàn)鐵絲網(wǎng)不見了,木板房不見了,被囚的猶太人也不見了,而小羅絲布蘭琪還是待在鐵絲網(wǎng)外想等他們回來。卻在等待中突然倒在了納粹罪惡的槍口下。這就是她打動我的地方,也就是她的善良。
故事的結(jié)尾非常凄慘,同時也溫暖著我們的心:幾年后,萬山遍野,萬木蔥花,在這個女孩生前曾站過的地方,星星點點地開出了鮮紅似血的番紅花。我想這些花正是這個女孩靈魂的寫照啊!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另一件事。
那天,天色灰蒙蒙的,很快就下起了一場暴雨,當時正是泉州七中高中部放學的時候。校門口有位流動小販沒帶傘,只好推著車淋雨回家,這是一位年過花甲的老爺爺。這時一名學生看到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沖上去就給老爺爺撐傘,自己一點都沒遮到,瞬間淋成落湯雞,為的卻只是一個陌生人。這個品質(zhì)和羅斯布蘭琪是一樣的,善良為本,這是多少人能做到的呢?
再看看自己,在家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對長輩做的辛苦勞動習以為常,無動于衷。甚至什么都以自我為中心。對父母交給的家務一拖再拖,最后還是由父母完成。在家里不懂得幫忙做家務,體貼父母,更不用說能主動幫助別人了。這跟書中高尚的羅絲布蘭琪和助人為樂的少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這讓我感到汗顏。以后要好好地學習,做一個勤勞善良的人。
總之,讀了《鐵絲網(wǎng)上的小花》這本書后,我看到了善良像美麗的小花一樣盛開著,給人們帶去了芬芳。故事的主人公深深地感動了我,也使我認識了自己的不足。以后一定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盡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一個有用的人。同學們,讓我們帶著善良上這條人生的路吧!如果人人都這樣,世界一定充滿美好。
《鐵絲網(wǎng)上的小花》讀后感300字篇二
陪著豆豆看《鐵絲網(wǎng)上的小花》一文后,心里頗不寧靜。整本書篇幅并不長,每一頁都有暗灰色調(diào)的插圖,插圖細致,描繪出二戰(zhàn)時期一個被納粹陰云籠罩的小鎮(zhèn)上人們那種無奈。
淡淡的敘述性的文字,每一頁都不長,在一開始并沒有什么特別血腥壓抑的場面,可是文中的女主角,那個纖巧可愛的小女孩“羅斯布蘭奇”發(fā)辮上鮮艷的紅色蝴蝶結(jié),始終成為精美插圖上唯一的暖色,像賣火柴小女孩手里的那朵小小的火焰,雖然細小,但卻能溫暖我們的眼球,溫暖我們的心靈。
是的,正是這一朵小小的火焰,她跨過泥濘的被納粹的運兵車、囚車壓得破爛不堪的道路,忍受著冰雪泥潭和荊棘的刺痛,躲過納粹分子邪惡的槍口,把自己口中的一點點食物小心的從納粹集中營的鐵絲網(wǎng)縫隙中遞到那些不知名的,在無數(shù)次洗腦中已經(jīng)所知道的同齡人手中,也把屬于人類的良知真愛傳遞給集中營里那些絕望的孩子心里,成為集中營里唯一來自外界的溫暖。這溫暖,像一朵小小的火花,燃起集中營內(nèi)的孤兒心底強烈的生活下去的希望。
可是這朵火花本身,卻因為為了省下這一點點食物在忍受饑饉,逐漸消瘦。那么多次從家里不多的儲備食物中悄悄的搜尋,藏匿,以便利用一切機會去救助納粹暴行下的孤兒,細心的媽媽怎么會不知道可愛女兒的心事呢?但是媽媽是故作不知,抑或刻意幫助著女兒的善行?
當納粹的軍隊遭到最強大的痛擊的時候,像一朵小火花一樣的女孩子還是攜帶者自己省下的食物,在紛飛的彈雨中去救助自己心中陌生的朋友,最終小小的火花熄滅于自己人的槍口之下,留下媽媽永無休止的期盼。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這是一個美好的故事,這是一個黑暗時代光明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管環(huán)境多么惡劣,時事多么艱辛,都不能磨滅掉人們的心中的愛。只有愛才能獲得永遠的勝利。只有愛,才能永恒。就像是在禁錮著那么多痛苦靈魂的鐵絲網(wǎng)上,也會微笑著開放出美好的小花來!
《鐵絲網(wǎng)上的小花》讀后感300字篇三
二戰(zhàn)時期的畫面在我們腦海中多半都是一幅幅黑白的影像,這或許是由于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對我們來說已經(jīng)十分遙遠了,而人們對于遙遠年代的回想似乎都是以黑白圖像居多,也或許是由于我們所接觸到的二戰(zhàn)史料多是在人類發(fā)明彩色攝影術之前的黑白照片,即使是斯皮爾伯格拍攝的反映納粹屠殺猶太人的電影,在把鏡頭拉回40年代的時候也采用了黑白畫面。但是當我翻開由意大利畫家羅伯特,英諾森提創(chuàng)作這本《鐵絲網(wǎng)上的小花》時,出現(xiàn)在眼前的不僅僅是一幅幅類似于超級寫實畫法的反映二戰(zhàn)時期一個德國小鎮(zhèn)的彩色畫面。
這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講述的發(fā)生在一個德國小鎮(zhèn)上的故事。女孩名叫羅斯·布蘭奇,她見證了二戰(zhàn)時期她所居住的德國小鎮(zhèn)上出現(xiàn)的一系列紛擾喧鬧事件——人們手持納粹小旗向卡車上的德國士兵歡呼致意,一批青年穿上軍裝被來到本小鎮(zhèn)上的卡車帶走了,裝甲車從他們學校教室窗子下一輛接輛向東開過去。她目睹著一個小男孩從囚車上逃走,一個士兵在后面追他,但小男孩被鎮(zhèn)長攔住了去路,乖乖舉起雙手,被押回囚車上。
囚車被開走了,羅斯.布蘭奇很好奇而追去,一道電絲網(wǎng)擋住了她的去路,里面有很多兒童,布蘭奇得知他們很餓時,便把隨身帶的食物給他們。
以后布蘭奇便經(jīng)常來這里。
但是有一天,大霧彌漫,空地上的情景突然變了,鐵絲網(wǎng)被拆除了,木板房不見,突然,一聲槍響了。
作為純真、善良、同情心和人類良知象征的故事主人公在納粹滅亡的前夜倒在了罪惡的槍口下。
我回味著,覺得和平非常重要。
在這里,我倡議大家要愛護和平,不去破壞它。
《鐵絲網(wǎng)上的小花》讀后感300字篇四
《鐵絲網(wǎng)上的小花》是一本繪本,并且是帶著許多寓意的繪本,其中的小主人公羅斯·布蘭奇,是一個小女孩,她非常有特征的'地方就是她頭上戴著一個蝴蝶結(jié),如果納粹的旗幟是邪惡的,那么小女孩的蝴蝶結(jié)就象征著純潔,善良。
并且我發(fā)現(xiàn)這本水在一開始提到“冬天來臨了”我想這并不是說真正的季節(jié)里面的冬天,而是德國人民此時的處境就像冬天一樣寒冷。并且在每一幅畫里面都可以看到,有著象征性的標志,幾乎都是叫德國人民要一心一意臣服在元首腳下的意思,而此時的小女孩每天都在給關在牢籠里的人送食物,這可以看的出有多么的危險,此時如果小女孩被逮住了,還不一定能活著出來呢!
其中有兩次都提到了“天空是灰色的”這說明當時的情形也是非常陰暗的,就在一個小男孩想逃出來的時候,就提到了,這肯定可以說明當時的統(tǒng)治是有多么的黑暗,是多么的恐怖,所以作者繞了一個彎,,比喻天空的同時就可以表達出來。
而當小女孩再一次去給他們食物的時,發(fā)現(xiàn)他們都已經(jīng)不見了,并且四處都是士兵,士兵把任何人都當成敵人,槍聲響了,小女孩倒下了,過了不久后那個地方已經(jīng)到處都是花,作者又寫道“春天來了”肯定是他們已經(jīng)不用再戰(zhàn)斗了,鐵絲上到處都開滿鮮花。
而最后一幅圖就是一朵枯萎小花,這朵花就是小女孩以前給他們送吃的時候留下的,而此時就已經(jīng)枯萎了,這也跟小女孩一樣,小女孩已經(jīng)死了,而花朵也已經(jīng)枯萎了,而一朵花換回了一片更美麗的草地,這不是很值得嗎?
羅斯·布蘭奇在法語里面的意思是“白色的玫瑰”白色的玫瑰象征著純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