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今年福州中考狀元篇一
中考成績:語文131分、數(shù)學149分、英語148分、理化98分
填報志愿:福州一中
劉栩是十一中2008年以來首位考入市區(qū)前三名的學生。他學習一直比較自律,注重細節(jié),不遺漏每一個知識點。數(shù)理化他覺得要靠題海戰(zhàn)術,挑選典型題目,掌握好答題思路。語文則注重積累,英語盡量多背單詞。他說最快樂的事情就是解難題,鉆研新解法,享受成就感。
劉栩說,父母給了他足夠的自主空間,不會給他報很多補習班,更看重他的學習態(tài)度。
在班主任張玉珍眼里,劉栩聰明、活潑,平時成績在年段排名十幾名,但大考時發(fā)揮出色。她私下激勵劉栩是“沖刺狀元”。
劉栩喜歡游泳,平時和老師同學們相處得很好,他常將有價值的題目,在群里與大家一起分享。
小編精心為您推薦:
今年福州中考狀元篇二
雙胞胎共同進步
中考成績:語文138.5分、數(shù)學144分、英語147.5分、理化98.5分
填報志愿:福州一中
陳思麗和雙胞胎姐姐陳思佳都在屏東中學初三(1)班就讀。爸爸是工程師,媽媽是醫(yī)生。姐妹倆從幼兒園至今都是同班,住同一個房間。陳思麗小學時獲得鼓樓區(qū)三好學生,初中又獲得福州市三好學生。
“其實學習也沒有特別的竅門,關鍵是課堂認真聽講,學習效率要高,另外也要做好預習和復習?!标愃见愓f,除了學習,課余時間她愛看美劇,比如《閃電俠》《吸血鬼日記》等,她還喜歡養(yǎng)多肉植物。
姐妹倆說,對于學習成績,父母并沒有提出太高要求,注重培養(yǎng)她們的學習習慣?!皬男W開始,媽媽要求我們一回家先把作業(yè)做完。父母告訴我們,學習是自己的事情。”陳思麗說,后來她們在學習上就變得很自覺,會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初三時她們經(jīng)常學習到23點。
鄒霄逸:
今年福州中考狀元篇三
擅長博弈的“圍棋小子”
中考成績:語文134分、數(shù)學148.5分、英語146.5分、理化99分
填報志愿:福州一中
“鄒霄逸有著優(yōu)等生的氣質(zhì),又與同學相處融洽,對老師也彬彬有禮,他是一個自制力強、目標明確、處事低調(diào)的學生?!卑嘀魅沃炖蠋熣f,“只有第二次市質(zhì)檢那次,他從第一名滑落到第三名,露出了挫敗的神情。”
“盡人事,聽天命。在我受挫、迷茫的時候,這句話時常激勵我堅持不懈,愈戰(zhàn)愈勇?!编u霄逸告訴記者。
“我們都叫他學霸。數(shù)學課上,他總能舉一反三,提出多種解法,讓老師和同學們都嘆服?!编u霄逸的同學吳沁筱說,“上課時,他自己一人一桌,十分專注,沒有人能觸及他的世界??上抡n時,他就會主動幫同學答疑解惑,人很好?!?/p>
堅持、勤奮、記性好是鄒霄逸的秘訣?!罢Z文就要多閱讀,數(shù)學要積累錯題,英語要勤記,理化要多聽、多記、多問?!彼@樣總結。
中考如一次博弈,正如鄒霄逸喜愛的圍棋一樣?!八麖男W5年級就喜歡上圍棋,一直學到現(xiàn)在。”鄒霄逸的媽媽告訴記者,兒子下圍棋不會耽誤學習,還獲得了不少獎項,她也很支持。
昨晚,為備戰(zhàn)今年的市級圍棋比賽,鄒霄逸又去了圍棋培訓班。
今年福州中考狀元篇四
臺海網(wǎng)7月3日訊 據(jù)福州晚報報道,昨天下午,福州中考成績公布。記者多方查找得知,福州時代中學的周凌楓(530.5分)、福州屏東中學的陳思麗(528.5分)和連江啟明中學的鄒霄逸(528分)位居前三名。近年首次出現(xiàn)郊縣考生位居前三名。此外,十一中初三(7)班的劉栩總分526分,成為市區(qū)第三名。
周凌楓:
全面發(fā)展的“學神”
中考成績:語文136.5分、數(shù)學149.5分、英語145.5分、理化99分
填報志愿:福州一中
得知自己成績的時候,周凌楓正在自學高中課程,對于奪得狀元,周凌楓頗感意外。不過在班主任劉昕看來,這個孩子平時成績很穩(wěn),取得好成績很正常。
老師和同學們都夸贊,周凌楓是個有靈氣的孩子,而且十分全面,綜合素質(zhì)很強,在信息學和奧數(shù)方面都曾獲獎。身為班長,凌楓有很強的獨立自主能力,在高效處理班級事情的同時不影響學習,而且很有想法,常常老師還沒布置,他都已經(jīng)圓滿完成了。
在劉老師看來,周凌楓一大優(yōu)點就是刻苦,數(shù)學卷最后的壓軸題難度很大,可是他仍然堅持花大量的時間,不達目的不罷休。
周凌楓不僅自己成績好,還主動幫助其他同學。因此,他在班上很有人緣。同學們都親切地稱呼他為“學神”。
學習之余,周凌楓經(jīng)常運動,喜歡打籃球,還代表班級參加校運會。他課外閱讀書目也很廣泛,會在閑暇時和同學相約玩桌游“三國殺”。
陳思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