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向新的征程出發(fā)作文篇一
在那戰(zhàn)火紛飛的時期,中國,不是富裕的秦朝,也不是聞名世界的唐朝,而是一個正在受欺辱的國家!曾經(jīng)的輝煌也已不再繼續(xù)了。但一位位愿為國犧牲的烈士們,用一雙雙流淌著鮮血的雙手,為我們重新托起了一片片和平的土地。
歷史,是要用來紀念,而絕不是用來享受的!總有那么一些人,為祖國發(fā)展,為祖國的強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解決了當時七億人口的吃喝問題;中國“兩彈一星”元勛——鄧稼先,因放射性物質而患絕癥;中國鐵路先驅——詹天佑,翻山越嶺讓中國南北天塹變通途,他們一個又一個地投身到祖國的建設發(fā)展當中,身處在這樣和平環(huán)境里的我們,雖然只是一名小學生,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呢?
雖然現(xiàn)在我們還無法解決國家大事,但我們依舊可以去為未來做一些大膽的創(chuàng)想,并用我們自身的努力讓它變成現(xiàn)實,因為新時代就應該要有新夢想、新起點、新方向!記得我去過的深圳,那里高樓樹立,景象繁華,全是一派現(xiàn)代都市化,可誰能想到,在改革開放前,那只是一個小小的漁村呢!我們的創(chuàng)想,我們的夢,誰敢說它是維娜斯殘缺的雙臂,抑或梵高的抽象的不切實際的幻想呢?說不定它就是哥德巴赫猜想呢!
時代發(fā)展迅速,作為祖國的下一代,我們更需要好好學習,來回報祖國,為走向新時代作出一份貢獻!
向新的征程出發(fā)作文篇二
壞事的到來都會帶來一個新起點,你會選擇那條早已破敗不堪的舊路,還是開啟那條剪斷雜枝的新路。如果你棄新選舊,還請你記?。呵啻耗耆A,不可辜負。錯誤犯一次就夠了;新的起點,不要讓它再次滿身傷痕。
——題記
起點是什么?是一朵花開始綻放?一棵樹開始生長?一支筆開始寫字?還是一本書開始翻頁?運動會時,站滿人群的終點對面是充滿朝氣蓬勃的起點。那壞成績來臨后,起點是不是早已離我很遠,遠到一望無際,想追卻來不及。
窗前,月光中,書桌前,滿眼充滿悔恨,無奈,憤怒,最初閃亮亮的星星早已不在眼內,留下的只是苦澀的淚珠。我低頭看著手中不斷被揉搓的低分試卷,思考著媽媽的話,最后,它們匯集成了兩個十分普通的字——起點。時間回到一個小時前,玩著手機的我被滿臉怒氣的媽媽提起來,“啪”一張低分試卷落在床上,從窗戶外飄進來的風將它吹起波動,我的心也隨之顫抖。短短幾秒的沉默,我卻猶如度過整個世紀般漫長。想好理由的我動了動干起皮的嘴唇,想將這寂靜打破?!芭尽甭曇繇憦靥祀H,我的臉變得微紅,火辣辣得疼,眼淚開始爭先恐后的跑出來,我抬起頭,對上的是媽媽那恨鐵不成鋼的樣子。也許累了,也許緩下來了,媽媽的怒色漸漸減小,這時,耳邊才傳來媽媽那“久違”的聲音?!跋胂氚?,選擇一條路,舊路新路隨你挑。但是這次的選擇是你能選擇起點這條道路唯一的機會,錯失便不會再有了,自己選!”說罷“啪!”再次陷入一片寂靜。
起點,多簡單的一個詞,但我卻沒能理解。舊路還是新路,即中途還是起點。起點,是一個開始,也就是去砍斷周圍的雜枝,讓內心天使般的自己在壞習慣與好習慣間帶著好習慣一直向前,不顧往日的惡魔。我似乎明白了,在人生的道路上,原本從一個起點出發(fā),勇敢向前,卻在中途被周圍的障礙阻擋,沒事,把障礙清除,把自己整頓好,讓中途成為一個嶄新的起點,再次英勇奔跑。壞成績總會來,但來臨后的學習定要走向那個美麗的起點,改掉自己的毛病,不再想之前怎樣,只想現(xiàn)在的起點,通往人生的起點該怎么走。
翻過舊篇,開始自己的新征程!
早上,太陽從山后面慢慢出來,一束調皮的小陽光跑到了充滿檀香的書桌上,照在了那張滿是解析的低分試卷上……
向新的征程出發(fā)作文篇三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城鎮(zhèn)化推進,交通和通訊工具日益便捷,工作在鄉(xiāng)村、安家在市區(qū)的“走讀”村干部并不少見。其中,部分“走讀”村干部因厭倦基層生活艱苦,向往城市燈紅酒綠,出現(xiàn)了遲到早退、擅自離崗、不按規(guī)定值班或上級不找就不去上班等負面現(xiàn)象。
“走讀”背后是“走神”?!案刹肯窈蝤B,白天尋不見,晚上難找尋。”這是群眾調侃“走讀”村干部不作為的話語。可部分村干部不以為然,認為“走讀”是人之常情。殊不知“走讀”背后是思想觀念的“走神”,是理想信念“開了差”?!坝铝?,須是心立?!敝挥邪牙硐胄拍顢[在突出位置,加強自律,一日三省其身,煉就抵御風浪考驗的“金剛不壞之身”,才能有擔起民生訴求的“寬肩膀”和“硬腰背”,在日常工作讓群眾信得過、能放心,在關鍵時刻讓群眾靠得住、能安心。
作風從來“系”群眾。村干部“走讀”關乎作風形象,更關乎黨群魚水之情、干群血肉聯(lián)系。試想,“走讀”村干部遠離鄉(xiāng)村,一旦發(fā)生突發(fā)事件卻不能第一時間趕來,會延誤處理進度;平日里,老百姓有個這事那情,到村委會尋求解決卻老找不著人。這樣的“閉門羹”吃多了,就形成了惡劣的固化印象,就“走”低了工作效率,“走”差了工作作風。其實,為官一隅,不論官職大小,想的都應該是造福一方,守護萬千民眾身邊幸福的基層首要事,只有通過村干部實打實的“坐鎮(zhèn)”,才能讓黨員干部親民務實的好作風持續(xù)吹拂到基層,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基層政治生態(tài)。黨和政府在農(nóng)村的“觸角”靈通,才能持續(xù)鞏固執(zhí)政的群眾基礎?!俺蕴潯睍浝钸B成、三澗溪村女支書高淑貞……幾十年的光陰,他們都用扎實的工作作風說明了,只有沉下心走進群眾中去,在與群眾同甘共苦,才能獲得真實的第一手資料,了解最清晰的民間訴求,感悟最深刻的百姓情義,為干好本職工作、服務好人民群眾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
最是“扎根”得民心。作為黨和政府的“一線形象代言人”,村干部必須有民本情懷,牢記“人民至上”的分量。一切為了人民,不斷造福人民,歸根結底是要緊緊依靠人民,牢牢根植人民。村干部只有把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解決好,把上級的惠民政策和布置的任務不打折扣地落實到基層大地,才能讓群眾愿意跟黨走、主動跟黨走、永遠跟黨走。建立健全干部管理考核制度,建立立體化的監(jiān)督體系,嚴格問責制度,采取明察暗訪、電話突擊、實地檢查、釘釘打卡等方式,給村干部頭頂架上“高壓線”,讓村干部牢記“扎根”規(guī)則,不能走更不敢走。同時,加強對村干部的人文關懷,積極改善工作機制環(huán)境,在人情需求和根本原則之間、在為民服務和家庭責任之間,尋找適當?shù)钠胶?,營造良好的“扎根”土壤,讓村干部能有更飽滿的激情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用更多時間和精力服務群眾。
一言以蔽之,村干部要牢記,莫讓群眾成為特殊的“留守兒童”,只有心心在一處、念念在一職,扎根在鄉(xiāng)村里,才能讓百姓心里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