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裝在套子里的人的人教案篇一
《裝在套子里的人》是一篇外國小說作品,準確地說是翻譯文學作品。我們在引導學生解讀作品是特別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別里科夫形象的現(xiàn)代意義與世界意義。
如果我們知人論世,聯(lián)系19世紀末俄國沙皇統(tǒng)治的社會現(xiàn)實來理解,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別里科夫既是沙皇的支持者、維護者,也是沙皇的受害者、犧牲品。當然,我們今天閱讀文學經(jīng)典,尤其需要以現(xiàn)代的眼光去審視,努力發(fā)掘隱含在形象之中的豐富意蘊。如果說魯迅的阿q傳刻畫的“精神勝利法”具有世界意義,這里的別里科夫形象也是一個具有世界意義的文學典型。其典型意義,可以概括為“蝸牛人格”。這蝸牛人格的基本內(nèi)涵就是保守、封閉、畏懼、軟弱。在原文中作者也借布爾金的話寫到:“有些人生性孤僻,他們像寄居蟹或蝸牛那樣,總想縮進自己的殼里,這種人世上還不少哩。也許這是一種返祖現(xiàn)象,即返回太古時代,那時候人的祖先還不成其為群居的動物,而是獨自居住在自己的洞穴里;也許這僅僅是人的性格的一種變異──誰知道呢。”
2、小說的藝術技巧。
主要包括三點:一是象征手法,小說中的“套子”是一個象征,象征的是沙俄的、舊的思想觀念、非人性和反人性的種。種禁錮。
二是以具體的富有夸張性的細節(jié)刻畫人物性格。具體表現(xiàn)在作品中就是契訶夫對別里科夫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的入神刻畫。
三是框架結構。在小說的開篇和結尾寫到了米羅諾西茨村的馬芙拉。但是,選入課本時,編者可能是因為文本太大,就刪去了開頭和結尾。這自然不能顯示文本的框架結構,而且嚴重地影響了作品主旨的表現(xiàn)。因為開頭和結尾中所寫道的馬芙拉其實也是一個“別里科夫”。
二、教學理念與教學設計
(一)教學理念
我所追求的語文教育理念就是智慧語文教學。為智慧而教,智慧地教,智慧地成長。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智慧境界。智慧境界的最大特征就是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我認為,語文課堂教學必須遵循的最基本的準則就是:按照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來教;從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需要來設計教學;課堂教學應當按照學生的思路進行。通俗的說,就是不要老師牽著學生走,而是要老師跟著學生走,老師和學生一起走。
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所謂“自讀”就是要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用王富仁先生的話說,就是要“讓學生自己去感受”,用曹文軒先生的話說,就是要讓學生“用自己的心思去讀,用自己的直覺去讀,用自己的奇思異想去讀”。所以,語文課堂教學的核心和主線就是要和學生一起讀書,和學生一起感受,就是要引導學生運用文學鑒賞的策略去解讀文本,用現(xiàn)代的眼光去審視文本。
(二)教學目標
1、理解別里科夫性格的典型意義。要注意的是,理解和概括別里科夫性格的典型意義,并不是空泛的、抽象的思想說教,而是要結合別里科夫這一血肉豐滿的藝術形象來具體把握其思想內(nèi)蘊。這本身就是對作品藝術形象的分析和理解,是屬于藝術鑒賞的重要內(nèi)容。
2、理解作品以具體細節(jié)刻畫人物性格的藝術技巧及表達效果。北大教授曹文軒在分析沈從文的《邊城》時提出了一個藝術原理:降格藝術。所謂降格藝術其實就是淡化,分解,將激烈的、集中的沖突分解、分散、稀釋,甚至省略,使之顯得平和,沖淡。自然,與降格相對的就是升格,與降格藝術相對的就是升格藝術。所謂升格藝術那自然就是要將分散的、平淡的一些矛盾集中、升華、突出,以形成一種更激烈、更集中、更典型的矛盾沖突。其實,《裝在套子里的人》就應該是升格藝術的典范。教學中,我們可以不涉及這些概念,但是要涉及這些原理。
3、了解作品的框架結構。通俗的說,所謂“框架結構”就是故事里套故事。這是敘事文學常用的一種結構方式,比如德國小說家施托姆就習慣于采用這種結構方式。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前面兩點是教學重點,第二點是教學難點。再有,到底要讓學生學多少,學多深,其實要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來隨機應變地處理。
裝在套子里的人的人教案篇二
正確認識別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時代意義,認識沙皇專制統(tǒng)治的反動與黑暗。
學習領會作品中幽默諷刺手法和細節(jié)描寫的運用。
作品中幽默諷刺手法和細節(jié)描寫的運用。
幽默諷刺手法和細節(jié)描寫的運用
正確認識人物形象及時代意義,
點評、研討
一、講析第二部分。
思考:第二部分有幾個相關情節(jié)?
明確:在別里科夫戀愛過程中,有漫畫事件、騎自行車事件、當面交鋒及一命嗚呼這樣幾個相關情節(jié)。
提問1:在這些情節(jié)中,別里科夫是怎樣表現(xiàn)的?作者是怎樣刻畫的?
討論歸納:這一部分描寫的特點是,抓住人物的典型細節(jié),用幽默諷刺的筆調刻畫出別里科夫頑固保守,誠惶誠恐,害怕新事物,反對生活中哪怕是微小變革的思想性格。例如:如果教師騎自行車,那還能希望學生做出什么好事來?他們所能做的就只有倒過來,用腦袋走路了!這荒唐的別里科夫的邏輯說明了他的思維方式和性格特點。再如,他從樓上跌下來的時候,情愿摔斷脖子和兩條腿,也不愿意成為別人取笑的對象,這種奇特的心理狀態(tài)正反映出他自欺欺人的特點。
提問2:別里科夫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說明了什么?
討論歸納:別里科夫是在華連卡的笑聲中倒下的。因為別里科夫最擔心別人取笑他,而華連卡的笑聲,是對他迂腐落后思想的最大嘲諷,這是別里科夫從來沒遇到過的打擊,他在笑聲中結束了一切。別里科夫的死說明腐朽保守的勢力實際上不堪一擊。
提問3:從這一部分中可以看出華連卡姐弟是怎樣的人?從人物身上我們可以體會到什么?
討論歸納:在小說中,華連卡姐弟是有新思想敢說敢為的年輕人,代表了一種新生的進步的力量??履徇B科和別里科夫的沖突,展示了新舊兩種思想的矛盾斗爭,而且淋漓盡致地鞭笞和諷刺了別里科夫腐朽反動的本質。盡管別里科夫的死并不等于反動腐朽勢力的滅亡,但華連卡姐弟的出現(xiàn),卻使人看到新思想的力量。
二、講析最后兩段。
學生個別朗讀最后兩段,學生畫下關鍵語句,并思考其含義。
提問1:別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應?
明確:大快人心,從心里感到自由。
提問2:可是為什么一個禮拜沒完生活又恢復舊樣子了呢?課文最后一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
討論歸納:只要沙皇專制度沒有推翻,就會在這塊土壤上不斷滋生出新的別里科夫,所以生活還是老樣子。作者啟迪人們,沙皇專制統(tǒng)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鏟除,就永遠存在著別里科夫這樣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須從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動的統(tǒng)治。
三、討論課文中諷刺手法和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
歸納:諷刺是用漫畫或嘲諷的語言描繪刻畫對象,以達到否定和貶斥的效果。課文中的諷刺有以下一些特色:
①夸張的語言和漫畫式的勾勒,如大熱天穿雨鞋帶雨傘,穿暖和的棉大衣,從樓上摔下卻安然無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揭示人物荒謬的生活邏輯。如別里科夫將教師騎自行車與學生用腦袋走路聯(lián)系起來,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變革的思想。
③含蓄的對比,如別里科夫轄制著全城,人們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反過來他自己又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能入睡。這些描繪和刻畫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別里科夫腐朽丑惡的靈魂。同學們讀這類文章,笑過以后要將目光深入到人物的內(nèi)心,認真進行思考,才會有所悟,有所得。
除了諷刺以外,作者還用了一些傳神的細節(jié)來表現(xiàn)人物,
四、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
用幽默諷刺的手法描寫生活中的一個人物,或選一幅較幽默的漫畫讓同學們寫一段話,練習幽默諷刺的手法。
裝在套子里的人的人教案篇三
正確認識別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時代意義,認識沙皇專制統(tǒng)治的反動與黑暗。
學習領會作品中幽默諷刺手法和細節(jié)描寫的運用。
作品中幽默諷刺手法和細節(jié)描寫的運用。
幽默諷刺手法和細節(jié)描寫的運用。
正確認識人物形象及時代意義。
點評、研討
一、講析第二部分。
思考:第二部分有幾個相關情節(jié)?
明確:在別里科夫戀愛過程中,有漫畫事件、騎自行車事件、當面交鋒及一命嗚呼這樣幾個相關情節(jié)。
提問1:在這些情節(jié)中,別里科夫是怎樣表現(xiàn)的?作者是怎樣刻畫的?
討論歸納:這一部分描寫的特點是,抓住人物的典型細節(jié),用幽默諷刺的筆調刻畫出別里科夫頑固保守,誠惶誠恐,害怕新事物,反對生活中哪怕是微小變革的思想性格。例如:如果教師騎自行車,那還能希望學生做出什么好事來?他們所能做的就只有倒過來,用腦袋走路了!這荒唐的別里科夫的邏輯說明了他的思維方式和性格特點。再如,他從樓上跌下來的時候,情愿摔斷脖子和兩條腿,也不愿意成為別人取笑的對象,這種奇特的心理狀態(tài)正反映出他自欺欺人的特點。
提問2:別里科夫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說明了什么?
討論歸納:別里科夫是在華連卡的笑聲中倒下的。因為別里科夫最擔心別人取笑他,而華連卡的笑聲,是對他迂腐落后思想的最大嘲諷,這是別里科夫從來沒遇到過的打擊,他在笑聲中結束了一切。別里科夫的死說明腐朽保守的勢力實際上不堪一擊。
提問3:從這一部分中可以看出華連卡姐弟是怎樣的人?從人物身上我們可以體會到什么?
討論歸納:在小說中,華連卡姐弟是有新思想敢說敢為的年輕人,代表了一種新生的進步的力量??履徇B科和別里科夫的沖突,展示了新舊兩種思想的矛盾斗爭,而且淋漓盡致地鞭笞和諷刺了別里科夫腐朽反動的本質。盡管別里科夫的死并不等于反動腐朽勢力的滅亡,但華連卡姐弟的出現(xiàn),卻使人看到新思想的力量。
二、講析最后兩段。
學生個別朗讀最后兩段,學生畫下關鍵語句,并思考其含義。
提問1:別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應?
明確:大快人心,從心里感到自由。
提問2:可是為什么一個禮拜沒完生活又恢復舊樣子了呢?課文最后一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
討論歸納:只要沙皇專制度沒有推翻,就會在這塊土壤上不斷滋生出新的別里科夫,所以生活還是老樣子。作者啟迪人們,沙皇專制統(tǒng)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鏟除,就永遠存在著別里科夫這樣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須從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動的統(tǒng)治。
三、討論課文中諷刺手法和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
歸納:諷刺是用漫畫或嘲諷的語言描繪刻畫對象,以達到否定和貶斥的效果。課文中的諷刺有以下一些特色:
①夸張的語言和漫畫式的勾勒,如大熱天穿雨鞋帶雨傘,穿暖和的棉大衣,從樓上摔下卻安然無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揭示人物荒謬的生活邏輯。如別里科夫將教師騎自行車與學生用腦袋走路聯(lián)系起來,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變革的思想。
③含蓄的對比,如別里科夫轄制著全城,人們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反過來他自己又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能入睡。這些描繪和刻畫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別里科夫腐朽丑惡的靈魂。同學們讀這類文章,笑過以后要將目光深入到人物的內(nèi)心,認真進行思考,才會有所悟,有所得。
四、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
用幽默諷刺的手法描寫生活中的一個人物,或選一幅較幽默的漫畫讓同學們寫一段話,練習幽默諷刺的手法。
裝在套子里的人的人教案篇四
《裝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契訶夫的一篇短篇名著小說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膽小怕事、反對一切社會變革的保守分子——別里科夫的形象傳統(tǒng)教學往往按故事的時間順序用兩課時的時間從頭講到尾,這種教法費時多且易讓學生產(chǎn)生厭倦感教學中,一個好的課堂切入點能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為此,教師可打破小說時間順序,設置情景,從別里科夫的葬禮切入,設置懸念,然后抽絲剝繭,層層分析,最后再回到葬禮,首尾圓合。
1、總結別里科夫人物性格,分析全城人害怕別里科夫的原因,體悟最后一段的深刻含義,提高學生的篩選概括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2、在與別里科夫的對比中分析華連卡姐弟的作用在誦讀品味的過程里培養(yǎng)學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情景教學法,誦讀品味法,點撥法,自主探究法。
一課時
穿過時光的云煙,我們看到,在一百多年前的俄國,有一場葬禮正在舉行奇怪的是,送葬的人們的悲傷好像是裝出來的這是怎么一回事呢?就讓我們走進《裝在套子里的人》,從這場葬禮說起吧!
1切入:這場葬禮首先出現(xiàn)在課文倒數(shù)第三段,我們讀一讀。
(學生齊讀倒數(shù)第三段)
師:這是誰的葬禮?人們稱他作什么?
明確:別里科夫,裝在套子里的人
2人們?yōu)槭裁唇兴把b在套子里的人”?別里科夫的表現(xiàn)反映了他的什么性格?
明確(學生回答):
(1)穿著:穿雨鞋、棉大衣,把臉蒙在豎起的衣領里,穿羊毛衫,戴黑眼鏡,用棉花堵住耳朵。
用具、出行:晴天帶雨傘,把表裝在灰色鹿皮套子里,削鉛筆的小刀也裝在套子里,出行坐馬車也要支起車篷。
——總結出別里科夫的一個性格:封閉。
(2)居家:臥室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掛著帳子,睡覺則用被子蒙住腦袋。
——總結出別里科夫的一個性格:膽小多疑。
(3)引導學生齊讀第一段結尾和第二段,列舉別里科夫思想方面的表現(xiàn):歌頌過去官方禁止的才覺得一清二楚違背法令的就悶悶不樂。
——總結出別里科夫的一個性格:懷舊,極力維護舊秩序。
(4)請幾個學生讀別里科夫的標志性言語:千萬別鬧出什么亂子要求讀出他可笑的擔憂心情。
3(1)這個裝在套子里的人對周圍的人們有什么影響?
明確:“可是這個老穿著雨鞋、拿著雨傘的小人物,卻把整個中學轄制了足足十五年!可是光轄制中學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著他轄制呢!”
(2)他是校長嗎?不是;他是市長嗎?也不是;他只不過是中學里的一位普通的希臘文教師可是他為什么能轄制全城“足足十五年”呢?
補充背景:這篇小說反映了19世紀末沙皇俄國的黑暗現(xiàn)實188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繼位的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加強了專制恐怖統(tǒng)治受歐洲進步文明潮流的影響俄國也興起變革之風,要求自由民主面對洶涌的變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進行鎮(zhèn)壓,逮捕流放革命者,查封進步刊物,禁錮人們的思想言論全國警探密布,告密者橫行,一切反動勢力糾合起來,對抗進步的潮流,竭力維護腐朽沒落的沙皇統(tǒng)治。
明確:別里科夫之所以能轄制全城,是因為他的背后有強大的沙皇統(tǒng)治作為后盾,受沙皇政府的毒害,他的言行與思想都與沙皇專制制度一致,他自覺維護舊制度舊思想周圍的人還沒有勇氣敢與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轄制
1不過,幸運的是,別里科夫終于死了,大家有什么感覺?
明確:“大快人心”,大家從心里感到自由。
2但為什么一個禮拜沒完,生活又恢復舊樣子了呢?課文最后一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
明確:只要沙皇專制制度沒有推翻,就會在這塊土壤上不斷滋生出新的別里科夫,所以生活還是老樣子作者啟迪人們,沙皇專制統(tǒng)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鏟除,就永遠存在著別里科夫這樣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所以必須從根本上推翻沙皇腐朽反動的統(tǒng)治。
3如果我們略去沙皇統(tǒng)治這一背景,文中的“套子”給人哪些啟示?
明確:一個別里科夫死了,可還有更多的別里科夫活著這個人不只是活在19世紀,他還活在21世紀甚至還會活在下一個世紀他也不只是活在俄羅斯,還有可能活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其實,在現(xiàn)實中,“驕傲”是一種套子,“虛榮”也是一種套子,“嫉妒”是套子,“自私”也是套子我們只有根除自身的陋習,驅除心中的邪念,才可能擺脫“套子”的束縛,大步向前。
1難道當時那個社會就沒有一點亮色了嗎?(學生答:有)對還有華連卡姐弟下面分角色誦讀相應的段落。
(1)品讀別里科夫和華連卡的語言請兩個男生分別讀:“天下竟有這么歹毒的壞人!”請兩個女生分別讀:“我們先走一步!多可愛的天氣!多可愛,可愛得要命!”
問:你從這兩句話中讀出了人物什么樣的心理和精神面貌?
明確:別里科夫惱怒,老氣橫秋,性情孤僻;而華連卡愉快,朝氣蓬勃,活潑開朗二人形成鮮明對比。
(2)品讀別里科夫和柯瓦連科的對話請學生分角色朗讀二人的對話部分,并請朗讀者談朗讀感受。
問:在這段對話中,二人在思想性格等方面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你能總結出來并找出關鍵句給大家讀讀嗎?
明確:守舊思想和新思想的對比如:別里科夫:“您騎自行車,這種消遣,對青年的教育者來說是絕對不適宜的”“一位小姐,或者一個姑娘,卻騎自行車——這太可怕了!”柯瓦連科:“講到我姐姐和我騎自行車,這可不干別人的事”“誰要來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滾!”
虛偽陰險和光明磊落的對比如:別里科夫:“說不定有人偷聽了我們的談話了,為了避免我們的談話被人家誤解以致鬧出什么亂子起見,我得把我們的談話內(nèi)容報告校長——把大意說明一下”柯瓦連科:“我是正大光明的人,不愿意跟您這樣的先生講話我不喜歡背地里進讒言的人”“報告他?去,盡管報告去吧!”
2全城的人都怕別里可夫,為什么華連卡姐弟不怕?
明確:華連卡姐弟是具有新思想、敢說敢為的年輕人,代表一種新生的進步力量,必然向舊勢力斗爭
3為什么要寫華連卡姐弟?
明確:寫華連卡姐弟,是為了反襯別里可夫,進一步揭露他套子式的思想和生活以他愛情和婚事的失敗來說明這樣的人絕不可能從“套子”里爬出來。
“戀愛”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新舊兩種思想斗爭的過程,特別是他最后被華連卡的弟弟推下樓,最終郁悶而死,這充分表明當時的社會中別里可夫式的人物很多,但終將被送進墳墓,沙皇統(tǒng)治必將滅亡。
讓我們再回到葬禮上暮色四合,送葬的人漸漸四散離去我們發(fā)現(xiàn)別里科夫的墓碑上還沒有墓聯(lián)和墓志銘為警示后人讓我們?yōu)閯e里科夫寫一副墓聯(lián)或一則墓志銘吧!
學生寫作后在班內(nèi)交流:
披套而生,何苦;郁悶而終,何必在封閉的套子中憂郁而活,在憂郁的套子里無奈而死
活在過去的套子中躲避現(xiàn)實,死在嶄新的精神下大快人心
裝在套子里的人物,躺在墳墓里的時代
致別里科夫
沉重的希臘文壓彎你的軀殼,
愚蠢的沙俄大衣,
裹住一個沒有血肉的靈魂
權柄的黑傘能遮蔽太陽的光輝么?
岸然的大蓋帽,
也難掩住偽君子的面影
你的墨鏡全然濾去春天的色彩,
塞耳的棉花卻敵不過飛鳥的齊鳴
你有嘴,只會念叨殘喘的文告,
而你的雙腳,永遠永遠
在污泥轍印中踽踽獨行
你活著——是一只口袋,
妄圖將世界塞進你的套子;
你終于死去——遺憾那一杯黃土沒能埋葬你那游蕩的幽靈!
裝在套子里的人的人教案篇五
裝在套子里的人
【背景資料】
一、作者簡介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是19世紀后期俄國著名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一生寫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說和中篇小說,以及十來個劇本,深刻地揭露了俄國社會的各種病態(tài),猛烈抨擊了沙皇專制制度。
1880年,契訶夫入莫斯科大學醫(yī)學院學習,同年開始寫作。早期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專橫殘暴的黑暗勢力(《假面》《變色龍》《普里希別耶夫中士》等),鞭撻了庸俗卑劣的社會現(xiàn)象(《勝利者的勝利》《胖子和瘦子》《一個官員的死》等),同情下層人民的悲慘遭遇(《哀傷》《苦惱》《萬卡》《歌女》《**》等)。1890年,契訶夫去庫頁島旅行。從這個人間地獄回來后,他逐漸擺脫了思想上的苦悶,加深了對現(xiàn)實的認識,寫了一系列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中、短篇小說,如《第六病室》《跳來跳去的女人》《文學教師》等。晚年,契訶夫同時致力于小說和戲劇的創(chuàng)作,著名的小說有《農(nóng)民》《帶閣樓的房子》《姚尼奇》《新娘》等;劇本有《海鷗》《萬尼亞舅舅》《三姊妹》《櫻桃園》等。這時期的創(chuàng)作洋溢著樂觀主義情調,對新生活充滿信心。
契訶夫的小說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這就是樸實、簡練,藝術描寫的客觀性,同時富于幽默感。他自己說過:“簡練是才能的姊妹”。他的小說沒有多余的東西,很少有抽象的議論。他善于用不多的文字表現(xiàn)深刻的主題。
《裝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訶夫最著名的小說之一。主人公別里科夫反對一切新生事物,扼殺自由與進步。他是沙皇專制制度的維護者,他的死象征著一切反動勢力必然滅亡。
二、別里科夫的形象(何祖?。?/p>
《裝在套子里的人》寫于19世紀90年代末,此時,俄國新的革命高潮正在醞釀。面對日益壯大的革命力量,沙皇當局便以強化國家機器來維持其統(tǒng)治地位,因此,此時的俄國正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身處這一恐怖環(huán)境中的俄國知識分子,正如高爾基《海燕》中所描寫的,有在“烏云和大海之間”“勇敢地”“自由自在地”“高傲地飛翔”的海燕,但也有被“那轟隆隆的雷聲嚇壞了”“膽怯地把肥胖的身體躲藏在懸?guī)r底下”的海鳥與企鵝?!堆b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別里科夫就是一個海鳥與企鵝式的害怕變革,茍且偷安,甚至甘心充當沙皇鷹犬的知識分子形象。
縱觀全篇,契訶夫筆下的別里科夫是一個可惡可憎,然而又可悲可憐的人物。他的最大特點是把一切都裝在套子里。首先,在生活上,他用各式各樣的套子把自己里里外外裹得緊緊的,包得嚴嚴的。他常常晴天穿靴子、帶雨傘,坐車支車篷,房子不管怎樣悶熱,他也不開門窗。睡覺時,除帶上睡帽、穿上睡衣,還要把腦袋蒙在被子里。他不僅要將自己的軀體和物品用套子套起來,而且連自己的思想、精神也要“套”起來。政府告示、法令和保守報刊的文章,是他思想的惟一準則。凡是脫離常規(guī)、不合規(guī)矩的事,雖然與他無關,他也很不高興。這個別里科夫不僅把自己的一切都藏到套子里,令人生厭的是,他連周圍的一切也不放過。城里新設一個茶館、一個閱覽室、一個戲劇小組,他便驚恐不已:“千萬別鬧出什么亂子來”;同事參加祈禱式去遲了,聽到中學生頑皮鬧事的流言,他心慌意亂:“千萬別鬧出什么亂子來?!笔嗄陙恚處?、校長、甚至全城的人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過日子,整個城市死氣沉沉。人們之所以怕他,是因為他有著沙皇政府作后盾。他扮演的也正是舊制度、舊秩序、舊傳統(tǒng)的衛(wèi)道士的角色。因此,作為這一角色的別里科夫是可憎可惡的。然而,作為一個小
人物的別里科夫,他實際上也是一個受害者,“套子”在危害別人的同時,也毀壞和扭曲了
他正常的人性。因此,縱觀他的一生,又是可悲可憐的。通過他在婚姻事件引起的沖突中,我們足可以看到他悲劇性的一面。對于四十多歲還沒成家的別里科夫來說,戀愛結婚實在是
一大樂事,可他遲遲不敢求婚,是因為害怕結婚會鬧出什么亂子來。當他被柯瓦連科從樓上
推下來,他最害怕的是“這樣一來,全城的人都會知道這件事,還會傳到校長耳朵里去,還
會傳到督學耳朵里去。哎呀!不定會鬧出什么亂子!”因此,他實際上是死于驚恐和擔憂。
真是可惡、可悲的別里科夫!
別里科夫死了,人們應該解放了,自由了,然而死了一個別里科夫,還有許多別里科夫
存在著,因為這是一個僵死、腐朽的社會?!安恍?,再也不能照這樣生活下去了!”契訶夫借
獸醫(yī)的口表達了對消滅沙俄專制制度、創(chuàng)建新生活的強烈愿望。
《裝在套子里的人》除了具有契訶夫一般短篇小說的客觀、含蓄、簡練、樸素及幽默、諷刺的風格外,還在結構上采用了故事套故事形式。作者將別里科夫的故事放在獵人月下閑
談的大故事中進行敘述,這種形式,不僅使內(nèi)容更真實,也使結構更加緊湊。
(選自《中外文學名作欣賞》,湖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示范教案】
裝在套子里的人
教學目標
一、正確認識別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時代意義,認識沙皇專制統(tǒng)治的反動與黑暗。
二、學習領會作品中幽默諷刺手法和細節(jié)描寫的運用。
教學設想
一、在講課時,必須講清時代背景,讓學生真正理解人物形象的時代意義。有條件的課
余介紹一些俄國同時代作家的相關作品來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思考。
二、要引導學生從別里科夫這個可笑怪誕的外表逐步深入認識其可憎的內(nèi)心,透過可笑的行為舉止認識人物所代表的保守腐朽思想。從“笑——思——悟”的過程來引導。切不可
停留在表面膚淺的笑上。
教學時數(shù)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提問:初中時我們學過俄國作家契訶夫的什么小說?
你們還記得《變色龍》的大致內(nèi)容嗎?他是通過寫一只小狗咬了金銀匠的手
指,巡官走來斷案。在斷案過程中,他根據(jù)狗是或不是將軍家的這一基點而不斷
改變自己的面孔。作者通過這樣一個猾稽的故事,來諷刺沙皇專制制度,有力地
揭露了反動政權爪牙們的無恥和丑惡。現(xiàn)在,“變色龍”——奧楚蔑洛夫已經(jīng)成為
一個代名詞。人們經(jīng)常用“變色龍”這個代名詞,來諷刺那些常常在相互對立的觀
點間變來變?nèi)サ姆磩与A級代表人物。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契訶夫筆下的另一位
“優(yōu)秀人才”——裝在套子里的人,即別里科夫。
布置預習
1.字音 (《創(chuàng)新設計》基礎積累p10)
契訶(he)夫削(xiao)鉛筆戰(zhàn)戰(zhàn)兢(jing)兢膽怯(qie) 陶(tao)冶轄(xia)
制:管束;相比管制范圍大些。吃葷(hun) 撮(cuo)合衙(ya)門
譏誚(qiao): 冷言冷語地譏諷慫(song)恿搓(cuo)手祈禱(qi dao) 降(xiang)
服滑稽(ji)讒(chan)言無恙(yang)怔(zheng)住
2.學生自讀“預習提示”和“注釋①”,圈點勾畫,思考:①契訶夫創(chuàng)作小說的時代背景;
②別里科夫的特點及其社會意義;③契訶夫小說的總特點和本文寫作特點。
研習新課
1.提出教學目的。(
一、正確認識別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時代意義,認識沙皇專制統(tǒng)治的反動與黑暗。
二、學習領會作品中幽默諷刺手法和細節(jié)描寫的運用。)
2.解題和介紹創(chuàng)作背景。
“裝在套子里的人”是指生活和思想上都有某種框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小說中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一個人物?他是沙皇專制主義的產(chǎn)物?,F(xiàn)在,別里科夫已成為頑固守舊,害
怕變革,阻礙社會發(fā)展的人的代名詞。我們學習這篇課文,必須把握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19
世紀末期的俄國正是農(nóng)奴制度崩潰、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沙皇專制極端反動和無產(chǎn)階級革命
逐漸興起的時期。沙皇政府面臨著日益高漲的革命形勢,極力加強反動統(tǒng)治,沙皇政府的忠
實衛(wèi)道士,也極力維護沙皇的反動統(tǒng)治,仇視和反對一切社會變革。作者寫這篇小說就是為
了揭露和諷刺這種人丑惡的本質。
3.討論分段落
學生思考:本文主要寫了別里科夫哪些事?根據(jù)情節(jié)發(fā)展可以把課文分成幾部分?
明確: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是別里科夫的戀愛以及最后失敗,按照情節(jié)的發(fā)展可以把課文分
成三部分:
(一)介紹別里科夫的外表、生活習性和思想性格(第1—4段)。
(二)別里科夫與華連卡戀愛以及最后失敗(第5段至倒數(shù)第3段)。
(三)埋葬別里科夫.但生活中還有許多“別里科夫”(最后兩段)。
4.講析第—部分。
學生默讀,劃出關鍵語句,并加上簡批。思考:別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形的和無形的套子?從中可以看出什么思想性格特點?
討論歸納:(板書)
有晴天穿雨鞋,帶雨傘,穿棉大衣
形眼戴黑眼鏡,耳用棉花堵隔絕人世的臉藏在豎起的衣領里害怕刺激
套傘、表、刀裝在套子里惶恐不安
子坐上馬車,支起車篷戰(zhàn)戰(zhàn)兢兢
臥室像箱子,床上掛帳子
無歌頌過去,歌頌從沒存在過的東西
形用所教的古代語言躲避生活害怕變革的只信政府的告示和報紙文章頑固保守
套對不合規(guī)矩的事悶悶不樂維護舊制度
子只求不出亂子阻礙社會發(fā)展
禁閉開除學生
提問:作者用幽默諷刺的筆法刻畫別里科夫的外表,是否僅僅為了引人發(fā)笑?
明確:在這篇文章里,作者是用“形”顯示“神”,用“可笑”的外表反映別里科夫丑惡的思想,讓讀者在笑聲中看清別里科夫丑陋的靈魂,更深刻的表達諷刺的意味。
提問:為什么說別里科夫所教的古代希臘文也就是雨鞋雨傘呢?
明確:說他所教的古代語言是“雨鞋”“雨傘”,這是用了一個暗喻,“雨鞋”“雨傘”
對他來說是與現(xiàn)實隔開的一個“套子”,他教古代語言也是把它當做一個“套子”,借此躲避
現(xiàn)實。
提問:別里科夫整天戰(zhàn)戰(zhàn)兢兢,他怕的是什么呢?全城的人為什么又都怕這個膽小如鼠弱
不經(jīng)風的人呢?為什么他能管制全城呢?
討論歸納:別里科夫整天戰(zhàn)戰(zhàn)兢兢、六神無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會變革,害怕動搖了舊秩序。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協(xié),(課文第4段的原句用了八個“不敢”,“全
城人戰(zhàn)戰(zhàn)兢生活了10年到15年”,讓學生咀嚼體味)是因為他的言行與思想都是與沙皇專
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覺維護著舊制度舊思想。周圍的人還沒有勇氣敢與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轄制。別里科夫的可恨在于,他不但要把自己裝在“套子”里,而且還想把周圍的一切
也裝進“套子”里。這兩種“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們結合當時的情況想一想,就
會發(fā)現(xiàn)總根源都是沙皇專制制度。別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統(tǒng)治,一方面是極力加強反動統(tǒng)治,在全國造成了沉重壓抑的氣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將滅亡,搖搖欲墜。革命的風暴還未到來,大多數(shù)人還感到迷茫,不敢起來斗爭,所以別里科夫還能“轄制”全城。
布置作業(yè)
1.閱讀課文第二部分,并找出描寫別里科夫動作,神態(tài)和語言的代表性語句。
2.完成“練習二”。
第二課時
研習新課
漫畫事件
騎自行車
當面交鋒1.講析第二部分。學生閱讀第二部分,思考:第二部分有幾個相關情節(jié)?明確:在這一部分中我們知道,在別里科夫戀愛過程中,有漫畫事件、騎自行車事件、當面交鋒及一命嗚呼這樣幾個相關情節(jié)。提問:在這些情節(jié)中,別里科夫是怎樣表現(xiàn)的?作者是怎樣刻畫的?討論歸納:(可預先設計板書表格)神態(tài)語言心理 臉色發(fā)青,比烏“天下竟有這么歹毒的壞人!” 云陰沉,嘴唇發(fā)抖臉色由發(fā)青變“還成體統(tǒng)嗎?”“這怎么行”成發(fā)白“倒過來用腦袋情愿摔斷脖子 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走路”“把談話和兩條腿,也不愿成內(nèi)
別人取笑的對象?
地搓手,打哆嗦報告給校長
臉上帶著恐怖的神情,臉色蒼白
教師講析:這一部分描寫的特點是,抓住人物的典型細節(jié),用幽默諷刺的筆調刻畫出別
里科夫頑固保守,誠惶誠恐,害怕新事物,反對生活中哪怕是微小變革的思想性格。例如:“如果教師騎白行車,那還能希望學生做出什么好事來?他們所能做的就只有倒過來,用腦
袋走路了!”這荒唐的別里科夫的邏輯說明了他的思維方式和性格特點。再如,他從樓上跌
下來的時候,“情愿摔斷脖子和兩條腿,也不愿意成為別人取笑的對象”,這種奇特的心理狀
態(tài)正反映出他自欺欺人的特點。
提問:別里科夫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說明了什么?
討論歸納:別里科夫是在華連卡的笑聲中倒下的。因為別里科夫最擔心別人取笑他,而
華連卡的笑聲,是對他迂腐落后思想的最大嘲諷,這是別里科夫從來沒遇到過的打擊,他在笑聲中結束了一切。別里科夫的死說明腐朽保守的勢力實際上不堪一擊。
提問:從這一部分中可以看出華連卡姐弟是怎樣的人?從人物身上我們可以體會到什
么?
討論歸納:在小說中,華連卡姐弟是有新思想敢說敢為的年輕人,代表了一種新生的進
步的力量。柯瓦連科和別里科夫的沖突,展示了新舊兩種思想的矛盾斗爭,而且淋漓盡致地
鞭笞和諷刺了別里科夫腐朽反動的本質。盡管別里科夫的死并不等于反動腐朽勢力的滅亡,但華連卡姐弟的出現(xiàn),卻使人看到新思想的力量。
2.講析最后兩段。
學生個別朗讀最后兩段,學生畫下關鍵語句,并思考其含義。
提問:別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應?
明確:“大快人心”,從心里感到自由。
提問:(是的,大快人心)可是為什么一個禮拜沒完生活又恢復舊樣子了呢?課文最后一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誰可以說說)
討論歸納:在那個時代,只要沙皇專制度沒有推翻,就會在這塊土壤上不斷滋生出新的別里科夫,所以生活還是老樣子。作者啟迪人們,沙皇專制統(tǒng)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鏟除,就永遠存在著別里科夫這樣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須從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動的統(tǒng)治。
3.討論課文中諷刺手法和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
請同學結合課文中的實例來討論諷刺手法的運用。
歸納:諷刺是用漫畫或嘲諷的語言描繪刻畫對象,以達到否定和貶斥的效果。課文中的諷刺有以下一些特色:①夸張的浯言和漫畫式的勾勒,如大熱天穿雨鞋帶雨傘,穿暖和的棉大衣,從樓上摔下卻安然無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②揭示人物荒謬的生活邏輯。如別里科夫將教師騎自行車與學生用腦袋走路聯(lián)系起來,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變革的思想。③含蓄的對比,如別里科夫轄制著全城,人們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反過來他自己又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能入睡。這些描繪和刻畫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別里科夫腐朽丑惡的靈魂。同學們讀這類文章,笑過以后要將目光深入到人物的內(nèi)心,認真進行思考,才會有所悟,有所得。
除了諷刺以外,作者還用了一些傳神的細節(jié)來表現(xiàn)人物,這和前面《守財奴》的寫法有異曲同工之妙,請大家找一兩個例子作說明。
同學討論。
4.對照本課教學目的,再回到前面認真閱讀“預習提示”,加深理解,每一位同學作簡短自我小結。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要點:①別里科夫形象及其時代意義(主要內(nèi)容見預習提示)。②諷刺手法及細節(jié)描寫的運用。③簡短的篇幅里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平凡的故事里表現(xiàn)了有重要意義的主題。
布置作業(yè)
1.用幽默諷刺的手法描寫生活中的一個人物,或選一幅較幽默的漫畫讓同學們寫一段話,練習幽默諷刺的寫法。
2.課外讀一兩篇反映生活現(xiàn)實的微型小說,并作簡要的評注。
本篇文章來源于 布衣教師(
裝在套子里的人的人教案篇六
《裝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2013-3-27
一、導入新課:
我們曾經(jīng)學過小說《變色龍》,文中奧楚蔑洛夫的見風使舵、媚上欺下一定給大家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魯迅說:“契訶夫是我最喜歡的作家?!苯裉?,我們再來學習契訶夫的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板書),看看作者筆下的別里科夫是一個怎樣的形象,作者又想借助這個形象表現(xiàn)什么主題。
二、相關介紹:
1、關于作者:契訶夫(1860—1904),19世紀俄國偉大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情趣雋永、文筆犀利的幽默諷刺大師,也是俄國文學史上第一個以短篇小說為主要創(chuàng)作而登上世界文學高峰的作家。他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jié)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典型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社會現(xiàn)實。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說和劇本,代表作有中篇《第六病室》,短篇《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裝在套子里的人》,劇本《萬尼亞舅舅》《櫻桃園》等。俄國的契訶夫、美國的歐〃亨利、法國的莫泊桑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列夫〃托爾斯泰稱他是“散文中的普希金”。
2、關于背景:《裝在套子里的人》發(fā)表于1898年。19世紀末期,俄國正是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前夜,工人運動逐漸展開,馬克思主義已在全國傳播,工人階級的政黨正在形成,一場革命風暴即將到來。沙皇政府面臨著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形勢,極力加強反動統(tǒng)治,瘋狂鎮(zhèn)壓人民,這種專制統(tǒng)治剝奪控制了人們的自由,全國密探遍布,告密者橫行,一切反動勢力糾合起來,在全國造成了陰沉郁悶的氣氛。沙皇政府的忠實衛(wèi)道者,也極力維護沙皇的反動統(tǒng)治。他們死守著舊有的陣地,仇視和反對一切新鮮事物。這種人不但出現(xiàn)在官場,而且也出現(xiàn)在知識界。別里科夫就是這種典型環(huán)境下的典型人物。
三、課文探究:
自由朗讀課文,梳理小說情節(jié)。
問1:小說大體上可以劃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明確:小說故事情節(jié)大體上分為三個部分,具體如下:
1、別里科夫的特征(1-5)。主要是從各個側面介紹別里科夫的特征。
2、別里科夫的戀愛(6-37)。主要寫別里科夫與華連卡的戀愛和失敗。
3、別里科夫的辭世(38-40)。主要寫我們埋葬了別里科夫,但生活中還有許多“別里科夫”。
研習第一部分,探究形象特征。
學生齊讀第一部分。
問1:別里科夫身上有哪些“套子”?
明確:
1、衣著:晴天穿雨鞋,帶雨傘,穿棉大衣;臉藏衣領中,戴黑眼鏡,穿羊毛衫,棉花堵耳。
2、習慣:傘、表、小刀都放在套中;坐馬車時支車篷;臥室像箱子,床上掛帳子,蒙著被子睡覺,關緊房門。
3、論調:千萬別鬧出什么亂子。
4、思想:歌頌過去和從不存在的東西;只有政府的告示、報紙上的文章規(guī)定著禁止什么,他才覺得一清二楚;凡是違背法令、脫離常規(guī)、不合規(guī)矩的事,雖然看起來跟他毫不相干,卻惹得他悶悶不樂。
5、職業(yè):教古代語言。
問2:從別里科夫身上眾多的“套子”中,你能否歸納出他的形象特點?
明確:
1、懼怕逃避現(xiàn)實——他封閉、懷舊、膽小、多疑,利用“套子”隔絕人世,免受外界影響;
2、維護現(xiàn)行秩序——希望一切都合乎法度,害怕鬧出什么亂子。
問3:你認為別里科夫到底是怕什么?
明確:別里科夫整天戰(zhàn)戰(zhàn)兢兢、六神無主,是因為他害怕新思想、新事物,害怕社會變革,害怕動搖了舊秩序。
問4:別里科夫是一位普通的希臘文教師,且膽小如鼠、弱不經(jīng)風,可他又為什么能轄制全城呢?
明確: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他的言行、思想都與沙皇專制制度保持一致,自覺維護舊制度舊思想;二是舊勢力依然頑固,革命力量較為薄弱,周圍的人還沒有勇氣敢與他斗。正因為如此,別里科夫才能“轄制”全城。
(師)說:“戀愛”是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渴望的美好東西。別里科夫的戀愛又是怎樣的呢?最終結局又能引發(fā)我們怎樣的思考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學習第二部分。
學生自由大聲朗讀第二部分。
問5:“別里科夫的戀愛”部分包含哪幾個情節(jié)?
明確:此部分包括四個情節(jié):漫畫事件、騎車事件、爭吵**、回家病倒。
問6:別里科夫與華連卡的戀愛根本就不可能有結果,原因是什么呢?
明確:原因是這兩個人的性格不合。華連卡的性格:
1、思想前衛(wèi)。華連卡與他的哥哥科瓦連科一樣,都敢于挑戰(zhàn)舊思想,接受新事物。中學教師和小姐騎自行車被認為是不成體統(tǒng)的,可他們不但去嘗試,而且是那么的毫無顧忌。
2、熱情活潑。反觀別里科夫,他思想守舊(認為“中學教師和小姐騎自行車不成體統(tǒng)”),封閉孤僻(第一部分有所提及)。這是兩種完全不同類型的人,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們的戀愛注定就只能是一場無疾而終的鬧劇。
(師)說:漫畫事件讓別里科夫極其難堪,騎車事件讓別里科夫權威掃地,爭吵**讓別里科夫顏面無存,而華連卡的縱聲大笑更是讓他無地自容,惶恐而終。在華連卡的笑聲中,別里科夫倒下了,連同著他那迂腐守舊的思想,連同著他那令人可畏又可憎的“套子”。他的死,說明腐朽保守勢力實際上是外強中干、不堪一擊的。
學生齊讀最后一部分。
問7:別里科夫死后不到一個禮拜,生活又恢復了舊樣子,這是為什么?
明確:別里科夫之死雖然大快人心,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還有許多類似的“別里科夫”,所以生活還是老樣子。
問8:作者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呢?(或者:作者暗示了怎樣的解決方法呢?)
明確:別里科夫只是舊思想、舊勢力的一個典型代表,只要沙皇專制制度還存在,就會在這塊土壤上不斷滋生出新的“別里科夫”。作者啟迪(暗示)人們,只要沙皇專制統(tǒng)治不推翻,腐朽落后思想不鏟除,就會永遠有別里科夫這樣。小說的結尾含蓄地表達了推翻沙皇專制統(tǒng)治的期望,發(fā)人深省。
(師)說:別里科夫“可悲”,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沙皇專制思想的受害者,整天戰(zhàn)戰(zhàn)兢兢、六神無主,生怕鬧出什么亂子;別里科夫“可鄙”,因為他喜歡打小報告,人格卑劣;別里科夫“可惡”,因為他到處嗅著不合當局統(tǒng)治的氣味,轄制全城長達十到十五年,人們什么事情都不敢去做;別里科夫“可憎”,因為他為虎作倀、助紂為虐,是沙皇專制統(tǒng)治的忠實衛(wèi)道士。
揣摩人物形象,探究小說主題。
問9:誰能概括一下小說的思想主題?
明確:小說通過介紹別里科夫的特征、敘寫其戀愛鬧劇、講述其死后人們的感受,抨擊了沙皇專制統(tǒng)治的腐朽沒落,含蓄地表達了希望人們起來推翻沙皇專制統(tǒng)治的愿望。
回顧小說內(nèi)容,體會諷刺藝術。
問10:你認為小說中有哪些地方的文字充滿著諷刺色彩?試做一點分析。
明確:諷刺是用漫畫或嘲諷的語言描繪刻畫對象,以達到否定和貶斥的效果。課文中諷刺手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夸張的語言和漫畫式的勾勒。如,大熱天穿雨鞋,帶雨傘,穿暖和的棉大衣;從樓上摔下卻安然無恙。這些都反映了人物的迂腐可笑。
2、揭示人物荒謬的生活邏輯。如,別里科夫將教師騎自行車與學生用腦袋走路聯(lián)系起來,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變革的思想。
3、含蓄的對比。如,別里科夫轄制著全城,人們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反過來他自己也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能入睡。這些描繪和刻畫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別里科夫腐朽丑惡的陰魂。
延伸拓展,思辯領悟。
問11:現(xiàn)實生活中,有沒有“套子”呢?我們應當如何看待它們呢?
明確:“套子”實際上可以理解成限制人的思維、行動的各種觀念、紀律、制度和生活環(huán)境。大體上可分為“合理的”、“落后的”和“反動的”三類。人一生下來,就生活在“套子”中,我們應該正確地對待“套子”。雖然離不開“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無知地被“套子”套住,應當理性思考,敢于置疑,善于鑒別,充分利用“有用的”,甩掉“落后的”,消滅“反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