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后更好的發(fā)展,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學習做準備吧!優(yōu)秀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工作計劃書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行動計劃篇一
1、科研項目少
在本學期的績效考核中,我們發(fā)現(xiàn)李寶瑩老師的科研項目較少,在要求線邊緣,這遠遠達不到考核要求,達不到績效考核的目的。
2、教學內容不充足
根據(jù)幾項績效可憑結果分析,發(fā)現(xiàn)您的教學內容并不充足,使得教學效果一般,不能讓學生全心全意的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
1、加強培訓。
根據(jù)您教學內容不充足、科研項目少的問題,我們將會安排您參加培訓。 通過培訓可以改善個人的績效,依據(jù)學院需求以及個人的問題進行培訓,進而改善部門和整個組織的績效。我們將從方面進行培訓:
(1)、工作過程中培訓;
(2)、短期時間專業(yè)培訓。
2、讀書交流會
我們將根據(jù)績效考核結果,安排與您績效考核結果類似的老師與您共同參加讀書交流會,增進您的讀書機會與促進您交流經(jīng)驗。
3、明確目標。
如果我們沒有明確的工作目標,那么通常會比較迷惑、彷徨,沒有方向感,當然工作效率會受到影響,所以我們會為您設計績效考核目標,以便您能更好的得到提高。 員的溝通就顯得非常的重要了!
績效考核就是一本個人行為記錄本,它記錄你的計劃,計劃執(zhí)行情況,一切的失敗與成功,讓你有機會不斷的反省,不斷的進步!希望您能得到不斷地提高。
行動計劃篇二
閱讀是成長的基石,閱讀是精彩人生的開始, “書香伴我成長”行動計劃旨在激發(fā)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讓讀書成為孩子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時為家長和寶寶提供一個讀書、交流、展示、共享的大舞臺,讓親子閱讀成為每個家庭最溫馨、最美好的時光。
1.通過“書香伴我成長”系列活動,豐富教師的精神生活,增強教師的人文底蘊。
2.鼓勵幼兒接觸優(yōu)秀兒童文學作品,激發(fā)其早期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讓書香伴隨孩子的美好人生。
3.調動家長積極參與閱讀的興趣,增強家長的讀書意識和對早期閱讀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改善家庭的閱讀環(huán)境;讓“書香活動”跨越幼兒園,輻射家庭,推動學習型社會的形成。
4.通過閱讀創(chuàng)建“學習型班級”、“書香幼兒園”,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和閱讀傳統(tǒng),共同創(chuàng)建一個充滿書香的'班級。
沐浴書香,快樂成長
幼兒 家長 教師
幼兒的活動:
1、圖書角,每學期為孩子們投放新書,供幼兒閱讀,與同伴分享。
2、表演區(qū),結合幼兒學習的讀本,投放相應的道具,讓孩子進行故事表演。
3、利用一日生活各個環(huán)節(jié)空閑時間,開展幼兒講故事、頌詩歌、念童謠活動。
4、圖書漂流活動。開展“獻一本書,讀百本書”的圖書漂流活動。每個月的15日為圖書漂流日,第一次家長可以為寶寶帶來一本書,在書的扉頁上寫上贈書人的名字和給其它小朋友的贈言。以后每次寶寶都可以用漂流的書來和其他小朋友交換。
5、一次書簽制作比賽活動。
6、參加全縣幼兒講故事比賽,評選“講故事小明星”。
7、脫口秀比賽??梢哉f廣告、兒歌、點評時事新聞等。時間為六月。
8、繪制小書。各班建立幼兒制作小書的展示區(qū),讓家長和幼兒隨時看見小書作品,進行展覽、評比,評出創(chuàng)意獎、設計獎……
(二)家長活動:
“親子閱讀”讓我們以閱讀為紐帶,為父母創(chuàng)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使孩子的心靈得到更多的關愛,為孩子朗讀構建了平臺,讓孩子浸潤在書香中,培養(yǎng)了孩子對讀書的渴望,使他們熱愛上讀書,并樂于讀書、迷戀讀書?;顒又泻⒆雍图议L都體驗到了親子閱讀的樂趣!家長朋友們也通過活動達成了共識:只要行動,就有收獲;只要堅持,就會有奇跡,要把為孩子朗讀當成一種終身樂趣和生活方式。
如何讓孩子愛上讀書?我們向家長們提出了四點建議:
1、從自己做起,為孩子做出榜樣;
2、為孩子營造一個家庭書香環(huán)境;
3、經(jīng)常帶孩子去書店,每學期至少帶寶寶參觀兩次圖書館。
4、每周為幼兒講故事最少兩篇,并填寫“親子故事回饋單”。
5、家長閱讀征文。以“分享閱讀帶給孩子的變化”、“我與孩子同讀書”或與讀書有關的其它題目,家長就自己給孩子讀書的體會或讀書有感,以文章的形式記錄下來,在各班博客中發(fā)表。六月底前交。
6、利用班級博客、班級家教專欄、小型家長會開展親子閱讀經(jīng)驗交流。
7、參加“書香家庭”評選活動:
評選條件:(1)家庭成員愛書藏書,訂閱報刊雜志,有一定的藏書量。家庭成員均熱愛讀書活動,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較深厚的閱讀興趣,能在班級閱讀活動中起模范帶頭作用。
(2)在家庭中為孩子創(chuàng)設安靜、優(yōu)雅的讀書環(huán)境,孩子有自己獨立的書架。父母每天至少有30分鐘與幼兒一起進行親子閱讀。通過親子共讀,孩子能夠熱愛書籍,閱讀、表達能力均有大的提高。
(3)家庭成員讀有所獲,能在班級博客里發(fā)表有關分享閱讀的文章。
(4)幼兒有自制的小書2本以上,圖文并茂。
(5)家庭成員積極參與幼兒園組織的“書香伴我成長”各項活動,積極與更多的家長分享親子共讀的感受。
行動計劃篇三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為標志,我國進入了教育大變革的時期,也宣告了以校為本的到來。20xx年9月,我區(qū)開始了新課程改革實驗,以校為本的各種發(fā)展策略逐漸出現(xiàn)。伴隨著課程改革,以學校為核心、以學校人力資源的整合以及社區(qū)資源的運用為主要手段的校本教研在我區(qū)各校隨之展開?;仡櫵哪陙砦覅^(qū)的校本教研,我們有行動,也有思考:
校本教研是一種融學習、工作和研究于一體的學校活動和教師行為。目的在于研究和解決教學實踐中的現(xiàn)實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jīng)驗,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和新課程的推進,建設學習型的學校,營造研究氛圍和創(chuàng)新文化。
校本教研是一種實踐活動,這種實踐活動最終體現(xiàn)在以教師為主體的研究活動之中。校本教研的基地是學校,真正意義上的校本教研,必須以各學校扎實有效的活動為基礎。幾年來,我們在繼承傳統(tǒng)教研方法的基礎上,探索運用了“課例分析”、“案例調查”、“聯(lián)校交流”、“網(wǎng)絡互動”等多種教研方式,努力提高教學研究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1、以培養(yǎng)教師團隊精神為目標的“合作教學研討式”。
“合作教學研討式”是以教師“自主鉆研、共同設計、分工行動(上課、說課、評課)、集體評議”為流程的教學研討方式。這種合作教研,打破了教師各自為陣、孤立無援的局面,有利于教師間的互動、互助、互通,也有助于學科間的整合和交融。如,雨花臺中學廣泛開展的推磨聽課和評價交流活動,由于這種教學研究是集體式的,一人上課,不僅代表個人,而且備課組教師的設計水平;一人說課,不僅說個人思路,而且要說合作群體的設計策略;一人評課,不僅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而且還要綜合整組教師的觀點。這樣的一種看似個體,實為群體,看似分工,實為合作的教研方式,有利于教師走出狹窄的自我天地,學會與同事共同研究教材,共同設計教學,共同反思得失,從而達到增強團隊意識、培養(yǎng)團隊精神、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
2、以改進課堂教學實踐為目標的“課例教學研究式”。
校本教研以新課程實施中所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宗旨在于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罢n例教學研究式”以“教學問題”為核心,“自主設計”為基礎,“教學行動”和“交流反思”為重點,圍繞一個個的課堂教學實例展開反思性研究。這些教研課例,課前帶著需要研究的問題進行教學設計,課中針對提出的問題探求策略和方法,課后圍繞教學問題反思提高。如,小行小學的課堂教學研討,始終突出《小學生學習問題的研究》這個主題,一段時間圍繞一個問題展開討論,這些問題都不是空想出來的,而是從真實的教學情境中篩選出來并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學校組織教師結合課例、圍繞問題撰寫教學日志,利用學校博客開展交流,還組織教師與專家、教研員進行參與式對話,形成課例教研側記,從而促成了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和教學行為的改變,有力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20xx年8月,小行小學方玉春老師在區(qū)教研室指導下撰寫的《地鐵中的數(shù)學問題教學》發(fā)表在《小學教學設計》第7-8期上。
3、以審視教學行為、分析教學缺憾為目標的“教學案例反思式”。
教學是一門永遠有缺憾的藝術,教師的教學閃光和教學缺憾影響著教師生活的幸福。由于教師生活的絕大部分時間是教學生活,教師是唯一真正與人打交道的職業(yè),因此,教師生活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生活是否幸福,取決于師生交往是否愉快。校本教研引導教師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把教學生活中的閃光和缺憾用“教學敘事故事”、“教學片段實錄和反思”、“教學隨筆”等形式記錄下來,留下研究痕跡,可以幫助教師獲得成功,并由此感受幸福。如,雨花實小針對新教師的課堂教學常規(guī)問題,開展課堂觀測反思活動:組織學校骨干教師上示范課,制作成教學錄像,利用周三業(yè)務學習時間,學校教學委員會成員、教研組長和新教師們一道看錄像,觀測教學過程中師生的教學狀態(tài),并圍繞教學常規(guī)進行沙龍式研討。無論是上課教師還是觀課教師,既講成功的地方,也講教學的缺憾,使案例反思真正落在了實處,使新教師找到了問題所在和解決方法,同時也感受到同伴互助的快樂與幸福。
4、以解決教學中的真實問題為目標的“深度對話會談式”。
教師的實踐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前提條件,如果沒有橫向的交流和縱向的專業(yè)引領,那么就很可能造成低水平的重復。所以一段時間針對教師近期教育教學問題開展的深度對話或會談式評議是必要的?!吧疃葘υ挄勈健毙1窘萄?,一般有專家、教學顧問或有經(jīng)驗的教師等參加,采用“問答、商討、會談”等形式促使合作團隊和全體教師的對話,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對話的方式可以是面對面的,也可以是網(wǎng)上互動。如,板橋中學開展的“三種對話”活動,即:教師與自我的對話--自我反思,教師與同行的對話--同伴互動,實踐與理論的對話—專業(yè)引導,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再如,共青團路小學多年來聘請?zhí)丶壗處熣裁鞯览蠋煘閷W校的數(shù)學導師,每學期到學校對老師進行新課程專題講座,和教師們面對面深度對話。春江學校本學期聘請了原市教研員韓素珍、孔祥鴻兩位老師做學校的教學顧問,幫助學校培養(yǎng)青年教師,協(xié)助教師解決教學中的具體問題。通過特級教師和專家的不定期地與教師的會談,縮短了教師成才的時間,提升了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
1、名校輻射帶動——以課例教研觀摩活動為抓手,共同提高。
我區(qū)的中小學近三分之二是省級實驗學校。在這些省級實驗學校中,區(qū)課改
學科教學研究基地學校是學科教學研究的領頭羊,這些名校積極開放自己的教研活動,隨時接受區(qū)內學校教師的“推門聽課”。教研部門每學期都要組織基地學校開展“課例教研觀摩”活動,充分發(fā)揮基地校的示范、輻射、指導的作用。如雨中、共中、西中、實小、共小、行小、鐵小、等學校多次向區(qū)內學校開放“合作教學”、“有效教學”、“課例教研”、“專家講學”、“聯(lián)片研討”等校本教研活動,主動通知區(qū)內周邊學校參與,創(chuàng)設了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圍。
2、名師引領驅動——以師徒教師結對子為形式,攜手同行。
我區(qū)有一批名師,也有眾多的市、區(qū)學科帶頭人和優(yōu)秀青年教師,雖然他們分散在不同的學校,但是他們都能在各自的崗位上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名師們不僅向區(qū)、校教師做公開課或做專題講座,還與年輕教師結成師徒對子,經(jīng)常深入到徒弟教師課堂進行指導,幫助教師進步。同時,徒弟可以隨時聽名師上課,請教教學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
3、骨干帶頭促動——以積極參與校本教研為標志,切磋技藝。
校本教研中的專業(yè)引領不能缺少“外援式”的“洋專家”,也不能缺少自己培植的“土專家”。因為這些“土專家”式的教學骨干長期戰(zhàn)斗在教學一線,與教師更貼近,也就更能理解教師的困惑和需要。他們不僅把先進的教學理念落實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還和名師一道承擔起引導青年教師學會聽課、說課、評課的任務,并能在校本教研活動中,主動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大膽切磋、商討、協(xié)作。
三、我區(qū)校本教研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1、我區(qū)校本教研存在的主要問題:
(1)校本教研缺乏深入認識,缺少理論指導。
(2)校本教研缺乏專家引領,缺少課題引路。
(3)校本教研缺乏制度保障,缺少推進思路。
(4)校本教研缺乏合作機制,缺少互助熱情。
(5)校本教研缺乏學校特色,缺少互動平臺。
2、對我區(qū)校本教研的思考。
(1)提升校長校本教研的能力。
校長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責任人。一個學者型的校長才能帶出一支研究型的教師隊伍,建設一個學習型的團隊。校長要為教師、教研員和專家的溝通和聯(lián)系經(jīng)常性地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和條件,使教師們的困惑能夠及時得到回應。同時,校長在校本教研活動中,要學會傾聽、學會思考、學會表達,給教師予人文關懷和專業(yè)支持,尊重教師的專業(yè)選擇。并積極創(chuàng)設學校的學術研究氛圍,構建學校教研成果獎勵機制,在校本教研活動中率先垂范。
(2)打造校本教研的骨干隊伍。
校本教研的骨干隊伍有名師、學科帶頭人、“土專家”,還有教科研人員。校本教研的主力軍在學校,解決學校發(fā)展中的問題靠學校的骨干隊伍。我們不能忽視教研部門專業(yè)服務和支持協(xié)作,要重視教科研人員對校本教研的指導、引領和提升的作用,教研員的專業(yè)引領是實踐和理論的對話,有利于學校校本教研認識理論的升華。
(3)加快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設。
課程改革,“改到深處是制度”。科學的、切實可行的校本教研制度是校本教研有效推進的保障。隨著課改向縱深發(fā)展,校本教研就更加需要有清晰的推進思路、健全的組織機構、可行的運作策略和一系列保障激勵制度。要讓校本教研制度“從檔案袋里走出來,從墻上走下來”,關鍵就要看它能否成為校長的管理行為和教師的研究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