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又黄毛片,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在线观看,国产男同GAYA片大全,一二三四视频社区5在线高清

當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作文 >> 最新能量守恒定律課件(5篇)

最新能量守恒定律課件(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11 07:14:25
最新能量守恒定律課件(5篇)
時間:2023-01-11 07:14:25     小編:zdfb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能量守恒定律課件篇一

吉林省遼源市龍山區(qū)福鎮(zhèn)路小學校 李遠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景中,體驗左右的位置與順序。2.能夠比較準確地確定物體的左右位置與順序。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前后,上下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左右?!蹲笥摇肥乔昂笊舷碌难永m(xù)性學習,但認識左右比認識前后上下要困難一些。學生常常在判斷物體的位置時左右顛倒?!白笥摇钡暮x及其相對性要具有更強的空間觀念。要達到熟練、準確地辨別“左右”的位置就需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通過大量的活動來完成。通過學習,可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以后認識立體圖形建立空間立體感打好基礎,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jīng)在步認識了前后,上下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左右?!蹲笥摇肥乔昂笊舷碌难永m(xù)性學習,但認識左右比認識前后上下要困難一些。學生在生活中已經(jīng)對“左右”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jīng)驗,有一點左右的概念,但要學生正確判斷物體的位置時常常容易顛倒,空間觀念差,要體會左右位置的相對性有一定難度。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感知左右

同學們,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領導和老師,你們高興嗎?那就讓我們一起向客人揮揮手,對他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吧!

1.誰愿意告訴大家,你剛才是用哪只手向客人揮手的呢?(生:右手)

2.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右手經(jīng)常做些什么?(生:右手可以吃飯、寫字、刷牙等等。)3.剛才你們都是用右手向客人問好的嗎?(生:不是)

4.那你們用的是哪只手呢?(生:左手)5.想一想,我們的左

經(jīng)

情?

(生:左手可以拿杯子,右手刷牙。左手可以扶本子,右手寫字等等。)

看來,左手經(jīng)常配合右手來完成一些工作,他們是一對好朋友,配合起來力量大,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左右》。(出示課題)

下面,就請同學們看一看在自己的身體上,你還能找到像這樣的左右朋友嗎?同桌間互相說一說。

6.學生邊指邊說自己身上的左右朋友。

看來,在我們的身體上像這樣的左右朋友還真不少,下面就讓我們利用這些器官一起來做游戲“找左右”。(配樂游戲)伸伸你的左手,伸伸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腳,跺跺你的右腳。?? ??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實例,使學生獲取大量的感性材料,為正確確定左右奠定基礎。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充分體驗自身的左和右,使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

二、理解左右的相對性

xxx同學做的又準又快,老師祝賀你,讓我們握握手吧!1.握手應該伸哪只手呢?(生:握手應該伸右手)

2.我們倆都伸的是右手,為什么不一樣呢?小組同學互相握手,感知左右的相對性。3.學生匯報,為什么都伸右手,而方向不一樣?

(生:因為我們站的位置不同,所以都伸右手,方向卻不一樣。)

看來,我們所處的位置不同時,左邊、右邊就不同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左右的變化。

(師說生指)右邊在哪里?(生:右邊在這里。)向左轉(zhuǎn),右邊在哪里?(生:右邊在這里。)向左轉(zhuǎn),右邊在哪里?(生:右邊在這里。)?? ??

【設計意圖:通過“握手”和“找右邊”的游戲活動,使學生發(fā)現(xiàn)方向變了,左邊、右邊也變了。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體驗左右的變化,初步感知左右的相對性,主動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

三、動手操作,運用左右

同學們都學會了辨別左右??墒牵覀兊乃麑殞殔s不會,不知道自己應該站在哪?你們能夠幫助他們嗎?(生:能。)(播放錄音)

我是蘋果寶寶,我要站在中間。

我是鴨梨寶寶,我要站在蘋果寶寶的左邊。我是桃子寶寶,我要站在蘋果寶寶的右邊。我是西瓜寶寶,我要站在鴨梨寶寶的左邊。1.學生根據(jù)錄音,為水果寶寶排隊。2.同桌間互相檢查排隊是否正確。

3.小組同學,根據(jù)寶寶們的位置,一人提問,一人回答,其他同學判斷。4.師指生提問、回答,其他同學判斷。

下面,請同學們拿自己的任何東西來擺,然后說說他們的位置。5.擺好后,與同桌說說它們的位置。

6.教師指生到前面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講述它們的位置。

【設計意圖:通過擺一擺、說一說,把操作、觀察與語言表達緊密的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跋朐鯓訑[就怎么擺”,打破了學生的思維定勢,發(fā)展了思維,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意識?!?/p>

律動:巧巧手(一邊唱歌,一邊整理桌面。)

四、鞏固練習

同學們,我們通過做游戲、擺學具,學會了左右的位置關系??墒?,王小明同學生病在家,沒有學到,哪位同學愿意幫他補習功課呢?看來,我們班的同學都是樂于助人的好學生,那就讓我們一同去王小明家吧!1.(課件演示)王小明家在左邊,應該是幾號房?

(播放錄音)歡迎同學們來我家做客,我在預習功課時,遇到了難題,正想請同學們幫我解答呢?(課件演示)

問題一:小朋友都說自己靠右邊走,為什么方向不一樣?(生:因為小朋友們的位置不同,所以他們雖然都是靠右邊走,但方向卻不同。)問題二:從右數(shù)大客車是第5輛,一共有幾輛車?(生:一共有7輛大客車。)

2.請同學們找找教室中、生活中有那些地方能用到左右?

【設計意圖:密切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利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同時培養(yǎng)學生樂于助人的好品質(zhì)?!?/p>

看來,數(shù)學知識無處不在,教材中有左右、教室中有左右、游戲中同樣有左右。希望同學們在課下開動腦筋想出更多、更有趣的有關左右的游戲,下節(jié)活動課上我們一起來玩。

教后反思:

本節(jié)課我遵循了一年級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以游戲貫穿整個教學,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建構(gòu)新知,并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反思“左右”這節(jié)課,我覺得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第一,在認識“左右”時,我從學生找自己身體中的左和右的游戲進入,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學習的過程,這樣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悟,體會到了自己身體上的數(shù)學。

第二、借助自己身上的左右手學習新知,學生學習興趣很濃。

愛動是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伸左手、拍右肩等活動都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學習自己的左右和物體所處的位置,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體驗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第三、教學從水果寶寶站隊活動中,感受左右,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反應能力。

第四、在教學左、右相對性時,我巧妙地設疑讓學生們判斷我舉的是不是右手,這樣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思考,最后通過我的轉(zhuǎn)身結(jié)論得到了驗證,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本課的不足之處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傾聽的能力還有待提高,課上有些學生是只顧急著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還有的在用手比劃難以和大家交流。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我們今后還需有意培養(yǎng)其這方面的能力

能量守恒定律課件篇二

第3節(jié) 能量守恒定律

說課稿

沈天留

本節(jié)課的設計,教材繼續(xù)沿用了前幾節(jié)的課程模式,先由生活中的實例引出研究問題,然后用實驗加以證實,讓學生接受這個物理事實.接著再從理論上推導、證明,從而得出結(jié)論.這節(jié)課教材是從生活中騎自行車上坡的實例入手,引出動能和重力勢能在此過程中是在相互轉(zhuǎn)化的.接著通過實驗來證實這個轉(zhuǎn)化過程中的守恒結(jié)論.最后提出了自然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規(guī)律之一能量轉(zhuǎn)化和守恒定律.機械能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個特例,要使學生對定律的得出、含義、適用條件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這是能夠用該定律解決力學問題的基礎.各種不同形式的能相互轉(zhuǎn)化和守恒的規(guī)律,貫穿在整個物理學中,是物理學的基本規(guī)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是學習各種不同形式的能量轉(zhuǎn)化規(guī)律的起點,也是運動學和動力學知識的進一步綜合和展開的重要基礎.所以這一節(jié)知識是本章重要的一節(jié).機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掌握物體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的條件;能夠正確分析物體系統(tǒng)所具有的機械能.分析物體系統(tǒng)所具有的機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斷物體所具有的重力勢能,是本節(jié)學習的難點之一.在教學中應讓學生認識到,物體重力勢能大小與所選取的參考平面(零勢面)有關;而重力勢能的變化量是與所選取的參考平面無關的.在討論物體系統(tǒng)的機械能時,應先確定參考平面.教學重點1.理解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內(nèi)容;

2.在具體的問題中能判定機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數(shù)學表達式;

3.理解能量轉(zhuǎn)化和守恒定律.教學難點1.從能的轉(zhuǎn)化和功能關系出發(fā)理解機械能守恒的條件;

2.能正確判斷研究對象在所經(jīng)歷的過程中機械能是否守恒.教具準備自制投影片、cai課件、重物、電磁打點計時器以及紙帶、復寫紙片、低壓電源及兩根導線、鐵架臺和鐵夾、刻度尺、小夾子.課時安排1課時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機械能,知道物體的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zhuǎn)化;

2.理解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內(nèi)容;

3.在具體問題中,能判定機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機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4.理解能量守恒定律,能列舉、分析生活中能量轉(zhuǎn)化和守恒的例子.二、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會從能量轉(zhuǎn)化和守恒的觀點解釋現(xiàn)象、分析問題;

2.通過用紙帶與打點計時器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體驗驗證過程和物理學的研究方法.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能量守恒的教學,使學生樹立科學觀點,理解和運用自然規(guī)律,并用來解決實際問題;

2.通過實驗驗證,體會學習的快樂,激發(fā)學習的興趣;通過親身實踐,樹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科學觀.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實驗演示]

動能與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

教師活動:演示實驗1:如下圖,用細線、小球、帶有標尺的鐵架臺等做實驗.把一個小球用細線懸掛起來,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的a點,然后放開,小球在擺動過程中,重力勢能和動能相互轉(zhuǎn)化.我們看到,小球可以擺到跟a點等高的c點,如圖甲.如果用尺子在某一點擋住細線,小球雖然不能擺到c點,但擺到另一側(cè)時,也能達到跟a點相同的高度,如圖乙.問題:這個小實驗中,小球的受力情況如何?各個力的做功情況如何?這個小實驗說明了什么?

學生活動:觀察演示實驗,思考問題,選出代表發(fā)表見解.小球在擺動過程中受重力和繩的拉力作用.拉力和速度方向總垂直,對小球不做功。

二、能源和能量耗散:

1、內(nèi)容:

2、節(jié)約能源的重要意義:

三、小結(jié)

四、布置作業(yè)。

能量守恒定律課件篇三

能量守恒定律與能源

1.學生現(xiàn)狀:

學生已經(jīng)在前面學習了什么是功,機械能守恒及動能定理,但知識范圍僅限于勢能、動能及機械能所做的功,這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是不具備普遍性的,所以要學習能量守恒定律。2.教材簡介:

能量守恒定律及能源這部分知識是機械能守恒的延伸,但不是本章的重點知識,所以放在第八章的最后一節(jié)。主要內(nèi)容是能量守恒定律及能源消耗,重點是能量守恒定律。本節(jié)特點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實例一點點的將能量守恒定律的內(nèi)容引出,并介紹該定律被總結(jié)概括所經(jīng)歷的艱難過程。緊接著介紹了能量耗散,說明能量轉(zhuǎn)化的方向性,也將能量守恒與人類生活緊密相連,呼吁大家節(jié)約能源。3.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生活中能量轉(zhuǎn)化的實例分析,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確切含義.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用能量的觀點分析問題應該深入學生的心中,因為這是最本質(zhì)的分析方法.

2.感知我們周圍能源的耗散,樹立節(jié)能意識. 4.教學難點與重點:

教學重點

1.能量守恒定律的內(nèi)容.

2.應用能量守恒定律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1.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確切含義. 2. 能量轉(zhuǎn)化的方向性. 5.教學方法:

探究:通過兩個小實驗,同學們自己動手,觀察思考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并總結(jié)。

講授:將學生的回答凝練總結(jié),同學著重分析本節(jié)重點內(nèi)容,加深對重點知識的理解。討論:提問一些小問題,或給出一些材料,學生們討論得出結(jié)果,老師予以適當點評修改。

練習:布置一些練習題下課做鞏固著捷克所學知識點。6.教學程序:(1)導入新課

通過幾個圖片把同學們引入到今天所要學的內(nèi)容上來。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習興趣,使更容易展開講課。(2)新課教學

1. 通過幾個實驗是大家明白機械能守恒定律在自然界中不具有普遍性,需要學習新內(nèi)容;

2. 帶著問題的思考,同學們自行學習本節(jié)內(nèi)容,以此來提高同學們的自學能力; 3. 闡述出能量守恒定律,分析這則定律;

4. 學生自學能源內(nèi)容,通過幾個問題引出能量轉(zhuǎn)化的方向性; 5. 通過性小短片使同學們認識到節(jié)約能源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3)鞏固與聯(lián)系

為使學生所學識是具有穩(wěn)定性,使知識順利遷移,為節(jié)約時間,分析了一道小練習題,即:

下列對能的轉(zhuǎn)化和守恒定律的認識正確的是???????????()

a。某種形式的能減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增加

b。某個物體的能減少.必然有其他物體的能增加

c。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動力而持續(xù)對外做功的機器——永動機是不可能制成的 d。石子從空中落下,最后慘止在地面上,說明機械能消失了

解析;能量守恒定律是指能量的總量不變,但更重要的是指轉(zhuǎn)化和轉(zhuǎn)移過程中的守恒.在不同形式的能量間發(fā)生轉(zhuǎn)化,在不同的物體間發(fā)生轉(zhuǎn)移.不需要任何外界動力而持續(xù)對外做功的機器是違背能量守恒定律的,是永遠不可能制成的.機械能轉(zhuǎn)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量而不能消失,能量是不會消失的.

a選項是指不同形式的能量間在轉(zhuǎn)化,轉(zhuǎn)化過程中是守恒的.b選項是指能量在不同的物體間發(fā)生轉(zhuǎn)移,轉(zhuǎn)移過程中是守恒的.這正好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兩個方面——轉(zhuǎn)化與轉(zhuǎn)移.任何永動機都是不可能制成的,它違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所以abc正確.d選項中石子的機械能在變化,比如受空氣阻力作用,機械能可能要減少,但機械能并沒有消失,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既不能創(chuàng)生,也不能消失.故d是錯的.

說明:此題考查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對水動機的認識,凡是違背能量守恒定律的永動機是永遠不能制成的.(4)布置作業(yè)

為使學生們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布置了如下作業(yè): 這里準備了一個關于節(jié)約能源的小短片,大家看后下課結(jié)合今天所學知識,寫一篇簡短的觀后感言,這是給大家留得作業(yè)。

另外也布置了教材上的課后題。7. 板書設計:

由于本節(jié)內(nèi)容是實驗,講授為主,所以半數(shù)之將學習框架和重點內(nèi)容羅列出來,即:

10.能量守恒定律與能源

一、能量守恒定律

1.能量:一個物體做了功,就說物體具有能量。2.內(nèi)容:能量既不會消滅,也不會創(chuàng)生;

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zhuǎn)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zhuǎn)移到另外一個物體;

而在轉(zhuǎn)化和轉(zhuǎn)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和保持不變.

3.定律建立過程.

二、能源和能量耗散

1.內(nèi)容:能量轉(zhuǎn)化具有方向性. 2.節(jié)約能源的重要意義.

8.小結(jié):

新課程更多地與社會實際相聯(lián)系,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本節(jié)“思考與討論”對能源問題做了討論,這是一個質(zhì)疑的范例.它引導我們考慮能量轉(zhuǎn)化和轉(zhuǎn)移的方向性.從物理學的角度研究宏觀過程的方向性,在現(xiàn)階段只需用一些簡單的實例,讓學生初步地體會一下就可以了.通過實例說明.在能量的轉(zhuǎn)化和轉(zhuǎn)移過程中,能量是守恒的,但能量的品質(zhì)卻降低了,可被人直接利用的能在逐漸減少,這是能量耗散現(xiàn)象.所以,能量雖然守恒,但我們還要節(jié)約能源.

能量守恒定律課件篇四

第3節(jié) 《機械效率》教案

【 教學目標 】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2、理解機械效率的概念,會利用公式η=w有用/w總,進行簡單計算。理解機械效率總小于1。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具體的事例分析,和圖片觀察。培養(yǎng)學 生的觀察,分析,總結(jié),以及下定義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讓學生關注生產(chǎn)、生活中各種機械的機械效率,培養(yǎng)學生用機械效率來評價機械的意識和能力。

2、通過觀察一些常見機械的機械效率,從而體會提高機械效率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重點】

定義和理解有用功,額外功,總功,機械效率,等的相關知識?!窘虒W難點】

對機械效率的理解和應用?!窘虒W過程】

一、復習引入

1、什么是功?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什么?

2、將重20 n的重物勻速舉高2m,人需做多少功?

二、引入新課

師提問:小明家裝修房子,需要把這堆沙子從一樓運到三樓,你有哪些方法?同學們思考討論,看哪一組同學想的辦法多?

生發(fā)表觀點:

1.將沙子裝進桶里提上三樓; 2.將沙子裝進桶里用動滑輪提上三樓; 3.將沙子裝進袋子里用動滑輪提上三樓;

師:我們的目的無非就是把沙子從一樓運上三樓,但是采取不同的方法,各自過程中所做的功是不同的。怎樣才能讓我們用最少的功達到我們的目的呢?這就是我們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

三、新課教學

1、有用功和額外功

如下圖所示,將重100n的沙子運到三樓。沒層樓高3m

(1)圖中三種方法有什么區(qū)別?(2)每種方法人需要做幾部分功?

(3)哪部分功是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都必須做的功?(4)每種方法中,人一共做了多少功?

師點撥:圖中三種方法是有區(qū)別的,第一種情況人用桶提沙子上三樓,第二種情況是人用動滑輪將桶與沙子提到三樓,第三種情況是人用動滑輪將口袋與沙子提到三樓。

將學生分為三組,每一個小組研究其中的一種情況,將各自小組分析結(jié)果展示出來。(提示:三種方法的目的均是把沙子運到三樓。在此過程中沙子升高的距離是兩層樓的高度即6m)

學生討論、展示分析結(jié)果:

第一組:第一種情況人用桶提沙子走上三樓,客服自身重力做功、將桶提到三樓做功、將沙子提到三樓做功;這種情況下做的功:

w1=g人h+g桶h+g沙h=(400n+20n+100n)×6m=3120j 第二組:第二種情況是人用動滑輪將桶與沙子提到三樓,將動滑輪提到三樓做功、將桶提到三樓做功、將沙子提到三樓做功;這種情況下做的功:

w2=g動h+g桶h+g沙h=(10n+20n+100n)×6m=780j 第三組:第三種情況是人用動滑輪將口袋與沙子提到三樓,將動滑輪提到三樓做功、將口袋提到三樓做功、將沙子提到三樓做功;這種情況下做的功:

w3=g動h+g袋h+g沙h=(10n+5n+100n)=690j 師點評各組情況。講解:其實我們的純目的“將沙子運上三樓”需要需做多少功呢?

生回答:w= g沙h=100n×6m=600j 師講解:這個600j的功是人們?yōu)榱诉_到目的,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都必須做的功,稱為有用功(w有)。除了這600j之外,上面的三種情況中,我們都多做了一些功。這些功是人們?yōu)榱诉_到目的時不需要但又不得不額外做的功,稱為額外功(w額)。

(1)有用功:使用機械時,機械對物體做的功。

(2)額外功:使用機械時,客服機械自身重力和機械間的摩擦所做的功。

人們達到一定目的過程中,實際做的功等于有用功與額外功的總和,這個功叫做總功w總。

(3)總功:使用機械時,有用功和額外功的總和(人們總共做的功)w總=w有+w額

2、機械效率

師引導學生分析上面的四個數(shù)據(jù),由三個小組分別找出各自情況下的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第一組:有用功是600j,額外功是2520j,總功是3120j; 第二組:有用功是600j,額外功是180j,總功是780j; 第三組:有用功是600j,額外功是90j,總功是690j.師:如果讓大家來選擇,你會采取哪種方法將沙子運上三樓呢?為什么呢?(第三種情況;因為可以少做額外功。)

師:如果我們在選擇某一簡單機械完成相同的功,大家將會選擇什么情況的機械呢?(要選擇少做額外功的機械)

師:這應該是反映機械優(yōu)劣的一個重要指標。我們物理學中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做機械效率,用字母η表示。

即:機械效率=有用功/總功

由定義得公式:w有表示有用功,w總表示總功,η表示機械效率。

?? w有w總師強調(diào):

(1)機械效率是有用功與總功之比,它只有大小,沒有單位。由于有用功總小于總功,所以機械效率總小于1,通常用百分數(shù)來表示;

②機械效率是標志機械做功性能好壞的物理量,機械效率越高,這個機械的性能越好。

(2)機械效率由有用功和總功兩個因素決定,分析機械效率高低時不能只考慮一個因素。①當總功一定時,機械做的有用功越多,或額外功越少,機械效率越高;

②當有用功一定時,機械所做的總功越少,或額外功越少,機械效率越高;

③當額外功一定時,機械所做的總功越多,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機械效率就越高。

3、例題講解

起重機把質(zhì)量為0.5t的重物勻速提升3m,而它的電動機所做的功是3.4×104j,起重機的機械效率是多少?g取10n/kg。

由一名學生來演算,其他學生自己演算。要求解題規(guī)范化。

四、課堂小結(jié)。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機械效率的概念,知道了有用功、額外功、總功的概念,給出了機械效率的計算公式。大家完成課后練習,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機械效率的意義,學會機械效率的計算。五.布置作業(yè)

教科書第88頁第1、2題 六.板書設計

能量守恒定律課件篇五

一.教學內(nèi)容:

第九節(jié) 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第十節(jié) 能量守恒定律與能源

二.知識要點:

1.會用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計算物體運動的速度。掌握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原理。通過用紙帶與打點計時器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體驗驗證過程和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通過對生活中能量轉(zhuǎn)化的實例分析,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確切含義。

三.重難點解析:

1.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實驗目的: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原理:

通過實驗,分別求做自由落體運動物體的重力勢能的減少量和相應過程動能的增加量。若二者相等,說明機械能守恒,從而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ep=△ek

實驗器材

打點計時器及電源、紙帶、復寫紙、重物、刻度尺、帶有鐵夾的鐵架臺、導線。

實驗步驟:

(1)如圖所示裝置,將紙帶固定在重物上,讓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

(2)用手握著紙帶,讓重物靜止地靠近打點計時器的地方,然后接通電源,松開紙帶,讓重物自由落下,紙帶上打下一系列小點。

(3)從打出的幾條紙帶中挑選第一、二點間的距離接近2mm且點跡清晰的紙帶進行測量,記下第一個點的位置o,并在紙帶上從任意點開始依次選取幾個計數(shù)點1、2、3、4?,并量出各點到o點的距離h1、h2、h3?,計算相應的重力勢能減少量,mgh。如圖所示。

(4)依步驟(3)所測的各計數(shù)點到o點的距離hl、h2、h3?,根據(jù)公式vn=

計算物體在打下點l、2?時的即時速度v1、v2?。計算相應的動能(5)比較實驗結(jié)論:

在重力作用下,物體的重力勢能和動能可以互相轉(zhuǎn)化,但總的機械能守恒。選取紙帶的原則:(1)點跡清晰。(2)所打點呈一條直線。

(3)第1、2點間距接近2mm。本實驗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安裝打點計時器時,必須使兩個紙帶限位孔在同一豎直線上,以減小摩擦阻力;

(2)實驗時必須保持提起的紙帶豎直,手不動。待接通電源,讓打點計時器工作穩(wěn)定后再松開紙帶,以保證第一點是一個清晰的點;(3)打點計時器必須接50hz的4v?d6v的交流電;

(4)選用紙帶時應盡量挑選第一、二點間距接近2mm的點跡清晰且各點呈一條直線的紙帶;(5)測量高度h時,應從起始點算起,為了減小h的相對誤差,選取的計數(shù)點要離起始點遠一些,紙帶也不宜過長,有效長度可以是6?d8。

(6)因為是通過比較一個物體能夠?qū)ν庾龉?,我們就說這個物體具有能量。如:運動的物體可以推動與其接觸的另一個物體一起向前運動,對被推動的物體做功,說明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

又如流動的河水、被舉高的重物、被壓縮的彈簧、高溫高壓氣體??都能對外做功,因此都具有能量。

能量有各種不同的形式:運動的物體具有動能;被舉高的重物具有重力勢能;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具有彈性勢能;由大量粒子構(gòu)成的系統(tǒng)具有內(nèi)能。另外自然界中還存在如化學能、電能、光能、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原子能等等不同形式的能。

不同的能與物體的不同運動形式相對應。

如機械能對應機械運動;內(nèi)能與大量微觀粒子的熱運動相對應。

能量的轉(zhuǎn)化:各種不同形式的能可以互相轉(zhuǎn)化,在轉(zhuǎn)化過程中總量保持不變。也就是說當某個物體的能量減少時,一定存在其他物體的能量增加,且減少量一定等于增加量;當某種形式的能量減少時,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量增加,且減少量一定等于增加量。功是能量轉(zhuǎn)化的量度

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的轉(zhuǎn)化是通過做功實現(xiàn)的。做功的過程就是各種形式的能量之間轉(zhuǎn)化(或轉(zhuǎn)移)的過程。且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發(fā)生轉(zhuǎn)化(或轉(zhuǎn)移),因此,功是能量轉(zhuǎn)化的量度。

常見力做功與能量轉(zhuǎn)化的對應關系如下: 重力做功:重力勢能與其他能相互轉(zhuǎn)化; 彈力做功:彈性勢能與其他能相互轉(zhuǎn)化; 電場力做功:電勢能與其他能相互轉(zhuǎn)化;

安培力做功:電能與機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轉(zhuǎn)化等等。3.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會消滅,也不會創(chuàng)生,只會從一種形式轉(zhuǎn)化成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zhuǎn)移到另一個物體,轉(zhuǎn)化或者轉(zhuǎn)移過程中總量不變,這個規(guī)律叫做能量守恒定律。表達式 e初=e末;e增=e減 說明:

① 該定律是貫穿整個物理學的基本規(guī)律之一,是學習物理學的一條主線。② 要分清系統(tǒng)中有多少種形式的能,發(fā)生了哪些轉(zhuǎn)化和轉(zhuǎn)移。

③ 滑動摩擦力與相對距離的乘積在數(shù)值上等于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內(nèi)能,即q= 注意:

① 某種形式的能量減少必然有另一種形式的能量增加,增加量與減少量相等。

② 某個物體能量減少必然有另一個物體的能量增加,增加量與減少量相等。這也是我們列能量守恒表達式時的兩條基本思路。能源和能量耗散

(1)能源是人類社會活動的物質(zhì)基礎。人類利用能源大致經(jīng)歷了三個時期,即柴薪時期、煤炭時期、石油時期。

(2)能量耗散:燃料燃燒時一旦把自己的熱量釋放出去,它就不會自動聚集起來供人類重新利用;電池中的化學能轉(zhuǎn)化為電能,它又通過燈泡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和光能,熱和光被其他物質(zhì)吸收之后變成周圍環(huán)境的內(nèi)能,我們也無法把這些內(nèi)能收集起來重新利用。這種現(xiàn)象叫做能量的耗散。

能量耗散表明,在能源的利用過程中,即在能量的轉(zhuǎn)化過程中,能量在數(shù)量上并未減少,但在可利用的品質(zhì)上降低了,從便于利用的變成不便于利用的了。這是能源危機更深層次的含意,也是“自然界的能量雖然守恒,但還是要節(jié)約能源”的根本原因。

【典型例題

[例1] 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所用的電源為學生電源,輸出電壓為6 v的交流電和直流電兩種。重錘從高處由靜止開始落下,重錘上拖著的紙帶通過打點計時器打出一系列的點,對紙帶上的點的痕跡進行測量,即可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1)下面列舉了該實驗的幾個操作步驟: a.按照圖示的裝置安裝器件

b.將打點計時器接到電源的直流輸出端上 c.用天平測量出重錘的質(zhì)量

d.釋放懸掛紙帶的夾子,同時接通電源開關打出一條紙帶 e.測量打出的紙帶上某些點之間的距離

f.根據(jù)測量的結(jié)果計算重錘下落過程中減少的重力勢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動能

指出其中沒有必要進行的或者操作不恰當?shù)牟襟E,將其選項對應的字母填在下面的橫線上,并說明其原因。

(2)利用這個裝置也可以測量重錘下落的加速度a的數(shù)值,如圖所示。根據(jù)打出的紙帶,選取紙帶上打出的連接五個點a、b、c、d、e,測出a點距起始點o的距離為,點a、c間的距離為s1,點c、e間的距離為s2,使用交流電的頻率為f,則根據(jù)這些條件計算重錘下落的加速度a的表達式為:a=。

(3)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發(fā)現(xiàn),重錘減小的重力勢能總是大于重錘動能的增加,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重錘下落過程中存在著阻力的作用,可以通過該實驗裝置測定該阻力的大小。若已知當?shù)刂亓铀俣裙J的較準確的值為g,還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試用這些物理量和紙帶上的測量數(shù)據(jù)表示出重錘下落的過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為f=。

解析:(1)步驟b是錯誤的,應該接到電源的交流輸出端。步驟d是錯誤的,應該先接通電源,待打點穩(wěn)定后再釋放紙帶。步驟c不必要,因為根據(jù)測量原理,重錘的動能和勢能中都包含了質(zhì)量m,可以約去。(2)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s=at2,有a= = =

(3)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mg-f=ma,得f=mg-ma=m[g-故需要測量的物理量為重錘的質(zhì)量m。

[例2] 實驗室為你準備了下列主要的實驗器材:

] a.帶孔的金屬小球;b.光電門和光電計時器。試設計一個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要求:

① 說明實驗方法和原理以及還需要的測量工具和器材。② 說明實驗的步驟和測量的物理量。③ 說明數(shù)據(jù)的處理和驗證的具體方法。④ 說明誤差產(chǎn)生的原因和消除的方法。解析:

(1)用細線拴一小球,讓其從某一高度由靜止釋放,小球在向下擺動的過程中,線的拉力與球運動方向垂直,不做功。因小球運動的速度不太大,空氣阻力可以忽略,所以小球在下擺的過程中認為機械能守恒,設小球的質(zhì)量為m,用直尺測出某過程小球下落的高度,用光電門和光電計時器測出小球通過最低點時的速度,便可驗證球下擺的過程機械能是否守恒。還需要的器材有:細線、刻度尺、鐵架臺、卡尺等。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2)實驗步驟:① 用長約1 m的細線將金屬球懸掛在鐵架臺的支架上,測量出懸點到球心的距離l,并用卡尺測出小球的直徑d;② 將光電門安裝在懸點正下方小球恰好經(jīng)過的位置,并將光電門與光電計時器相連接;③ 在小球的釋放點立一長直尺,記錄小球釋放點的高度h;④ 將小球由靜止釋放,記錄小球在最低點處穿過光電門用的時間△t;⑤ 改變小球釋放的高度,重復上述實驗,測出幾組數(shù)據(jù)。

(3)產(chǎn)生誤差的主要原因是:小球釋放點高度的測量和擺線長度的測量不準而導致小球下落的高度差△h測量不準。改進的方法是設置一個豎直的平面,記錄懸點的位置和過懸點的豎直線,讓小球在豎直平面內(nèi)運動,這樣便于記錄小球的釋放位置和下落高度。

(4)數(shù)據(jù)的處理方法是:① 測出由懸點到小球釋放點的高度h,算出小球下落高度

δh=l-h(huán)和小球重力勢能的變化△ep=mg(l-h(huán))。② 由小球的直徑d和小球通過光電門的時間算出小球在最低點時的速度v和相應動能增量△ek=

比較△ek和△ep的大小,便可驗證此過程機械能是否守恒。

點評:本題旨在考查學生根據(jù)實驗目的和器材構(gòu)思實驗方案的能力,考查學生實驗操作的技能和減小測量誤差的能力。

[例3] 如圖所示,傳送帶保持v=4m/s的速度水平勻速運動,將質(zhì)量為l kg的物塊無初速地放在a端,若物塊與皮帶間動摩擦因數(shù)為0.2,a、b兩端相距6m,則物塊從a到b的過程中,皮帶摩擦力對物塊所做的功為多少?產(chǎn)生的摩擦熱又2是多少?(g=10m/s)

解析:木塊與皮帶間的摩擦力ff=μmg=2n,木塊滑動的加速度為a,則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f=ma,∴ a=2m/s2。

設木塊位移為s時速度達到4m/s則由v2=2as1,得s1=4m 相對位移s相=v? -sl=4m 產(chǎn)生的焦耳熱q熱=mgμs相=8j

[例4] 風能和水能是以下哪一種能的間接形式()a.核能 b.電能 c.太陽能 d.地熱能 答案:c

[例5] 太陽能的儲存一直是個難題??茖W家發(fā)現(xiàn),鹽水湖被太陽曬久了,湖底的溫度會越來越高,并難以通過湖水的對流將熱散發(fā)出去,而淡水湖不具備這一特點。根據(jù)這一特點,可以利用鹽水湖來儲存太陽能。你能分析這是為什么嗎?你能根據(jù)這一規(guī)律設計出一種儲存太陽能的具體方案嗎?(提示:鹽水湖中含鹽量高的湖水密度大,總是留在湖底不會上?。?/p>

解析:在含鹽量高的湖水的表面吸收了太陽能之后,部分水分被蒸發(fā),使湖水表面水層含鹽量變大且溫度也隨之升高。由于含鹽量高的湖水密度大,所以這部分密度大、溫度高的表層湖水就會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將所吸收的部分太陽能帶到湖底,使湖底溫度越來越高。由于湖底鹽水密度大于上部湖水密度,因此湖底的鹽水不會再向上運動而將熱量散失,這就使得太陽能得到儲存。

建造一個具有一定深度的濃度足夠高的鹽水池,使其具有很好的保溫性能,并且在水池底部安裝熱傳導裝置,就可以實現(xiàn)利用鹽水儲存太陽能并且利用這部分儲存的太陽能為生產(chǎn)生活服務?!灸M試題

1.用自由落體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就是看時,物體的速度為零

是計時點n到計時點o的距離 c.m為重物的質(zhì)量,需用天平稱量

a.打點計時器打第一個點od.用vn=gtn計算vn時,tn=(n-1)t(t為打點周期)2.用落體法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

(1)運用公式(2)若實驗中所用重錘的質(zhì)量m=l kg。打點紙帶如圖所示,打點時間間隔為0.02s,則記錄b點時,重錘速度vb=,重錘動能ek=,從開始下落起至b點重錘的重力勢能減少量是,由此可得出的結(jié)論是。

(3)根據(jù)紙帶算出相關各點的速度v,量出下落距離h,則以以h為橫軸畫出的圖象應是圖中的哪個()

為縱軸,3.利用下圖

(a)所示的裝置做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按正確的實驗操作得到幾條打上點跡的紙帶。通常要求從其中挑選頭兩點(即0、l兩點)間距離接近2mm的紙帶進行測量。但一位同學未按此要求,卻選取了一條操作正確、點跡清楚,但頭兩點(0與1點)間的距離明顯小于2mm的紙帶進行標點(標出0、1、2、3?等各實際點跡)、測量(測出各點與o點的高度差h1、h2、h3?),見上圖(b),那么能否用它正確計算比較點n位置處的動能與重力勢能的對應關系(n=2,3,4?),即能否驗證(1)利用紙帶說明重錘(質(zhì)量為m kg)通過對應于2、5兩點過程中機械能守恒。

(2)說明為什么得到的結(jié)果是重錘重力勢能的減小量△ep稍大于重錘動能的增加量△ep?

5.利用下列哪種能源時,給人類帶來的污染較小()a.煤 b.石油 c.天然氣 d.核能

6.質(zhì)量為4kg的物體被人由靜止開始向上提升0.25 m后速度達lm/s,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人對物體做功12j b.合外力對物體做功2j c.物體克服重力做功l0j d.人對物體做的功等于物體增加的動能 7.一小滑塊放在如圖所示的凹形斜面上,用力f沿斜面向下拉小滑塊,小滑塊沿斜面運動了一段距離。若已知在這過程中,拉力所做的功的大?。ń^對值)為a,斜面對滑塊的作用力所做的功的大小為b,重力做功的大小為c,空氣阻力做功的大小為d。當用這些量表達時,小滑塊的動能的改變(指末態(tài)動能減去初態(tài)動能)等于,滑塊的重力勢能的改變等于 ;滑塊機械能(指動能與重力勢能之和)的改變等于。

8.一小物體以ek=100j的初動能滑上斜面,當動能減少δek=80j時,機械能減少e=32j,則當物體滑回原出發(fā)點時動能為多少? 9.在密閉的室內(nèi)有一臺正在工作的電冰箱,能指望利用這臺電冰箱降低整個室內(nèi)空間(不是部分空間)的溫度嗎?為什么? 10.一質(zhì)量均勻不可伸長的繩索,重為g,a、b兩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如圖所示。今在最低點c施加一豎直向下的力將繩緩慢拉至d點,在此過程中,繩索ab的重心位置()

a.逐漸升高 b.逐漸降低 c.先降低后升高 d.始終不變

11.如圖所示,水平放置的傳送帶與一光滑曲面相接,一小滑塊質(zhì)量為m=0.1 kg,從離傳送帶h=0.2m高處由靜止滑下,傳送帶水平部分長s=1.8m,滑塊與傳送帶間動摩擦因數(shù)μ=0.1。(g=l0m/s2)

(1)把傳送帶固定不動,問滑塊能否滑離傳送帶?產(chǎn)生摩擦熱多少?(2)傳送帶逆時針以v2=l m/s勻速運動,問滑塊能否滑離傳送帶?產(chǎn)生熱量多少?(3)傳送帶順時針以v3=l m/s勻速轉(zhuǎn)動,求滑塊滑離傳送帶的時間及產(chǎn)生的熱量。

【試題答案 1.a、b 解析:本實驗的原理就是利用重物的自由落體運動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因此打點計時器所打的第一個點,重物運動的速度應為零,hn與vn分別表示打第n點時重物下落的高度和對應的瞬時速率。本實驗中,不需要測量重物的質(zhì)量。因為公式mgh=

就成立,機械能守恒定律也就被驗證了。所以,本題的正確選項應為a、b。

2.(1)打第一個點時重物的初速度為零;2mm(2)0.59m/s;0.17j;0.1 7j機械能守恒(3)c 解析:(1)物體自由下落時,在0.02s內(nèi)的位移應為h=(0.02)2≈2mm。

gt2= ×9.8×(2)vb= =0.59m/s,此時重錘的動能為ek= m(3)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可知,mgh= mv2,即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成立,只需驗證 =gh即可。如以縱坐標為,橫坐標為h,則圖象應為過原點,且斜率為g的直線。

3.能;因為運動性質(zhì)仍為自由落體運動,只要將n=l 的位置除外即可。

解析:本題的實驗過程要求先接通電源,開動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記下初始位置。然后將紙帶、重錘系統(tǒng)適時地無初速釋放使之自由下落。所謂“適時”,最理想的情況是在振針剛好打在紙帶上的一瞬間釋放,紙帶上的頭兩點的間隔就是自由落體在第一個0.02s內(nèi)下落的位移,即h1=但這種情況的機會很少,通常是在振針兩次敲擊紙帶之間的某時刻松手釋放。但只要是無初速釋放,運動性質(zhì)仍然是自由落體,只是紙帶上頭兩點之間距離h。因所經(jīng)歷的時間小于0.02s而較2mm要短些。因此完全可以用它進行驗證機械能守恒的計算,即比較點n位置的動能解析:(1)重錘在對應2、5兩點時的速度分別為v1=

m/s=1.495 m/s。

v2= m/s=2.06m/s 則重錘在2、5兩點對應過程的動能增加量為

△ek=ek2-ek1= = m()=1.004mj。而重錘在該過程中下落的距離為

△h=(3.1 8 3.56 3.94)×10-2 m=10.68×10-2 m 則重錘在該過程減小的重力勢能為△ep=mg?△h=1.047mj 在允許的實驗誤差范圍內(nèi)可以認為△ek=△ep,即機械能守恒

(2)因重錘拖著紙帶下落時,空氣阻力和打點計時器的阻力做功而使重錘的機械能有損失,故重力勢能的減小量稍大于動能的增加量。5.d 6.a、b、c 解析:此過程中物體的動能增加2j。重力勢能增加10j,機械能增加了12j,動能的增加等于合外力做的功,重力勢能的增加等于物體克服重力做的功,機械能的增加等于人對物體做的功。

7.解析:根據(jù)功能關系,動能的改變等于外力做功的代數(shù)和,其中做負功的有空氣阻力,斜面對滑塊的作用力的功(因彈力不做功,實際上為摩擦阻力的功),因此 δek=a-b c-d;重力勢能的減少等于重力做的功,因此δep=c;滑塊機械能的改變等于重力之外的其他力做的功,因此δe=a-b-d。

8.解析:設斜面傾角為θ,滑動摩擦力為f,動能減少80j時位移為l1,根據(jù)功能關系動能減少量等于合外力的功,即△ekl=(mgsinθ f)l1 ① 機械能減少量等于除重力以外的力(此題中即為f)所做的功,即e=fl1 ② 設物體從斜面底端到最高點位移為l2,則動能的減少量為100j,即 ekl=(mgsinθ f)l2 ③

設機械能的減少量為wf,即為上滑過程中滑動摩擦力所做的總功有: wf=f?l2 ④

綜合①、②、③、④有 =上滑及下滑過程中滑動摩擦力都做負功,且數(shù)值相等,所以一個往返摩擦力做負功總和為wf總=2wf=80j。

9.不能。因為在密閉室內(nèi)的電冰箱將外界輸送來的電能最終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使密閉室內(nèi)溫度升高了。解析:把密閉室和工作的電冰箱看成一個系統(tǒng),考查這個系統(tǒng)與外界所進行的能量交換和轉(zhuǎn)化,然后根據(jù)能量守恒定律說明室內(nèi)空間內(nèi)能變化情況,說明溫度的變化。

10.解析:當用力將繩上某點c拉到d,外力在不斷的做功,而物體的動能不增加。因此外力做的功必定轉(zhuǎn)化為物體的重力勢能。重力勢能增加了,則說明了物體的重心升高了,外力在不斷地做功,重心就會不斷地升高。正確選項為a。11.(1)能滑離;0.18j(2)能滑離;0.32j(3)1.3s;0.05j 解析:

(1)假設傳送帶足夠長,在整個過程中運用動能定理mgh-μmgs0=0-0 要使滑塊停下來,傳送帶至少長s0=因為s

產(chǎn)生熱量 ql=μmgδsl=μmgs=0.1 8j。

(2)傳送帶逆時針轉(zhuǎn),且s

滑塊在斜面上下落過程中,由機械能守恒mgh=滑塊的加速度a=l m/s2。由s=v0t2-

=2m/s,由μmg=ma得,)s,所以傳送帶上一點通過的路程s2=vt2=2-(1-)m,總共產(chǎn)生熱量

q2=μmgδs2=μmg(s s2)=0.32j。

(3)由(2)可知,v0=2m/s,a=l m/s2。由v3=t3= =1s,位移s3= =1.5 m,因此后面的(s-s3)=0.3m 要勻速運動,相對靜止

t4= =0.3 s,所以總時間t5=t3 t4=1.3 s,產(chǎn)生熱量

q3=μmg△s3=μmg(s3-v3t3)=0.05j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nèi)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