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二生物人教版教案篇一
第一節(jié) 檢查技術
一.x 線平片 應注意以下幾點:
1.攝正.側兩個位置影像。特殊部位還要用 軸位.斜位.切線位.軸位等。2.應當包括周圍的軟組織。四肢長骨攝片都要包括鄰近的一個關節(jié)。3.注意兩側對照。
二.血管造影 多用于肢體動脈。三.ct檢查 四.mri檢查
第二節(jié) 影像觀察與分析 一.x線正常線表現 1.骨的結構與發(fā)育
(1)骨的結構:密質骨 松質骨
(2)骨的發(fā)育:膜化骨 軟骨內化骨
(3)影響骨發(fā)育的因素
a.由成骨細胞的作用形成細胞外的有機質骨細胞埋置于其中,形成骨樣組織
b.礦物質在骨樣組織上的沉積
c.破骨細胞的作用維持骨組織的代謝平衡
2. 長骨
(1)小兒骨骼 特點:是 有軟骨,且 未完全骨化。
分為 : 骨干.干骺端.和骺板等部分。
(2)骨齡:
在骨的發(fā)育過程中,每一個骨骼的骺軟骨內二次骨化中心出現的年齡,和與干骺端完全結合,即骺線完全消失時的年齡,就是骨齡。
(3)成年骨骼
二骨骼系統(tǒng)病變的基本x線表現
1.骨質疏松
定義:是指一定單位體積內正常鈣化的骨組織減少,即骨組織的有機成分和無機成分都減少,但骨內的有機成分和鈣鹽的比例仍正常。病因:
a.廣泛性骨質疏松 老年.絕經后婦女.營養(yǎng)不良.代謝或內分泌障礙等。b.局限性骨質疏松 多見于失用如骨折。
組織學變化:骨皮質變薄,哈氏管擴大和骨小梁減少。主要是由于成骨減少。
骨質疏松x線表現:主要是骨密度減低。
2.骨質軟化
定義:是指一定單位體積內骨組織有機成分正常,而礦物質含量減少。
病因:維生素d缺乏,腸道吸收功能減退,腎排泄鈣磷過多,堿性磷酸酶活性減低。發(fā)生于生長期為佝僂病,成年為骨軟化病 組織學改變:骨樣組織鈣化不足,僅骨小梁中心部分鈣化。骨質軟化x線表現:骨密度減低,骨小梁和骨皮質模糊
3.骨破壞
定義:是局部骨質為病理組織 所代替而造 成的骨組織消失。病因:炎癥.肉牙腫.腫瘤或瘤樣病變等。
組織學改變:病理組織和它引起破骨細胞生成和活動 增強所致。
骨破壞x線表現:骨質局限性密度減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質缺損,其中全無組織結構。
4.骨質增生硬化
定義:是一定單位體積內骨量的增多
病因:a.普遍性骨增生 見于:某些代謝或內分泌障礙如甲旁亢中毒性疾病 如 :氟中毒
b.局限性骨增生 見于:慢性炎癥.外傷某些 骨腫瘤如成骨肉瘤.或成骨性轉移瘤。
組織學改變:骨皮質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
x線表現:骨質密度增高,伴或不伴有骨骼的 增大。
5.骨膜增生
定義: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內層成骨細胞活動增加所引起的骨質增生,通常表示有病變存在。
病因: 見于炎癥.腫瘤.外傷.骨膜下出血等。
組織學改變:骨膜內層成骨細胞增多,有新生的骨小梁 6.骨內與軟骨內鈣化 原因:
1:軟骨類腫瘤可出現腫瘤軟骨內鈣化,2:骨梗死所致骨質壞死可出現骨髓內鈣化, 3:少數關節(jié)軟骨或椎間盤軟骨退行性變也可出現軟骨鈣化。x線表現:見顆粒狀或小環(huán)狀無結構的致密影。
7.骨質壞死
定義:是骨組織局部代謝的停止,壞死的骨質稱為死骨(sequestrum)原因:主要是骨血液供應的中斷。多見于慢性化膿性骨髓炎.骨缺血性壞死和外 傷骨折后。
組織學改變:骨細胞死亡.消失和骨髓液化.萎縮 x線表現:骨質局限性密度增高。
8.礦物質沉積 9.骨骼變形
10.周圍軟組織改變
第三節(jié) 疾病診斷
一.骨骼與軟組織的創(chuàng)傷 骨折
定義:骨或軟骨的結構發(fā)生斷裂,骨的連續(xù)性中斷,骨骺分離也屬骨折。x線表現:
1:骨折線 骨折的斷裂多為不整齊的 斷面,x線片上呈不規(guī)則的透明線。2:骨折的類型:
a 完全型.不完全型
b 線形.星形.橫形.斜形.螺旋形.c 撕脫性.嵌入性.粉碎性
3.骨折的對位和對線關系
完全性骨折,要注意骨折斷端的移位。
確定移位的方法:在長骨以骨折近端為準,借以判斷骨折遠端的移位方向和程度。骨折端還會有成角,即兩斷端縱軸形成大小不等的交角。
骨折對位不良:骨折斷端的內外.前后和上下移位稱為對位不良。骨折對線不良:骨折斷端的成角移位為對線不良。
4.骨折斷端的嵌入 x線片上并不顯示透明的 骨折線,反而表現為密度增加的條帶狀影,系因相互嵌入的骨斷端重疊所致。
5.兒童骨折的特點
骺離骨折:骨折發(fā)生在兒童長骨,由于骨骺尚未與干骺端結合,外力可經過骺板達干骺端引起骨骺分離,即骺離骨折。青枝骨折:
在兒童,骨骼柔軟性較大,外力不易使骨質完全斷裂,僅表現為局部骨皮質和骨小梁的扭曲,而不見骨折線或僅引起骨皮質發(fā)生皺折.凹陷或隆突,即青枝骨折。6.常見部位的骨折 colles骨折:
(又稱伸展型橈骨遠端骨折)為橈骨遠端2~3cm以內的橫行或粉碎骨折,遠側端向背側或橈側移位,斷端向掌側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莖突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 多見于兒童,多為伸展型骨折,骨折線橫過喙突窩或鷹嘴窩,遠側端向背側移位。
股骨頸骨折 其他部位的骨折
ct在骨折方面的應用
ct越來越多的用于骨創(chuàng)傷檢查,特別是對骨盆.髖.膝等關節(jié)以及脊柱和面骨外傷的檢查非常重要,可以了解這些解剖比較復雜的部位有無骨折和骨折碎片的數目及位置, 三維重建可以立體顯示骨折的詳情,有利于臨床醫(yī)生處理。
mri在骨折方面的應用
mri在顯示骨折方面不及ct,但可清晰顯示骨折斷端及周圍出血.水腫和軟組織損傷情況,以及鄰近組織和臟器的損傷情況。
骨折后骨髓內的水腫或滲出表現為骨折線周圍邊界模糊的t1wi上低信號而在t2wi上高信號影。2.脊柱骨折
病因:患者多有自高處跌下族或臀部著地,或由重物落下沖擊頭肩部的外傷史。機制:由于脊柱受到突然的縱軸性暴力沖擊,使脊柱句染驟然過度前屈,使受力的脊柱發(fā)生骨折。
臨床表現:出現局部腫脹,有時見脊柱局部輕度后突成角畸形,疼痛,或活動功能障礙。
脊柱骨折的x線表現:
x線表現:見椎體壓縮呈鍥形,前緣骨皮質嵌壓。嚴重時常并發(fā)椎體后突成角.側移甚至發(fā)生椎體錯位,并由于壓迫脊髓而引起截癱。其上下椎間隙一般保持正常。脊柱骨折的ct表現:
ct可以充分顯示脊柱骨折.骨折類型.骨折片移位程度.椎管變形和狹窄以及椎管內骨片或椎管內血腫等。
ct較容易發(fā)現各種附件骨折和椎間小關節(jié)脫位。ct重點觀察骨折對脊髓和神經根的影響。
脊柱骨折的mri表現 mri顯示以下幾方面: 1.骨折及移位 2.椎間盤損傷 3.韌帶斷裂 4.脊髓損傷
(二)椎間盤突出
臨床與病理: 常有外傷或反復慢性損傷史。由于椎間盤后方的纖維最薄,與后縱韌帶疏松相連大多數病變均為后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向后突出壓迫周圍組織和神經根,引發(fā)臨床癥狀。發(fā)病時患部脊柱運動受限,局部疼痛并產生神經根癥狀,且可有放射性痛。
椎間盤突出的x線表現: x線平片可見:
1.脊柱排列變直或有側彎現象
2.椎間隙均勻或不對稱性狹窄,特 別是后寬前窄。3.椎體邊緣,尤其是后緣出現骨贅。4.髓核向椎體突出稱為schmorl結節(jié),可見于椎體上或下面顯示一圓形或半圓形凹陷區(qū),其邊緣有硬化線。
椎間盤突出的ct表現: 分類:
1.椎間盤變性 可見椎間盤真空征
2.椎間盤膨出 椎間盤的邊緣均勻地超過相鄰椎體終板的邊緣向前微凹,也可平直或對稱性均勻一致的輕度弧形??捎杏材つ沂軌?。3.椎間盤突出
直接征象: 見突出于椎體后緣的軟組織密度影其內可出現鈣化。
間接征象:硬膜外脂肪層受壓.變形或消失,硬膜囊受壓和一側神經根鞘受壓。
椎間盤病變的mri表現:
1.椎間盤變性:因其水份丟失,t2wi上其高信號消失,矢狀面上可見椎間盤變扁。2.椎間盤突出:在矢狀位上,突出的椎間盤呈半球狀.舌狀向后方或側后方伸出,其信號強度和主體部分一致。橫斷面上,突出的椎間盤呈三角形或半圓形局限突出于椎體后緣,邊緣規(guī)則或不規(guī)則,可有鈣化,顯示硬膜囊受壓和神經根鞘受壓,還能直接顯示脊髓受壓。
骨與軟組織的感染
一.化膿性骨髓炎
1.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2.感染途徑:血行感染 附近軟組織或關節(jié)直接延伸 開放性骨折或火器傷進入。3.好發(fā)部位:脛骨.股骨.肱骨和橈骨等。4.好發(fā)人群:兒童和少年,男性較多。
5.臨床表現:發(fā)病急.高熱和明顯中毒癥狀,患肢活動障礙和深部疼痛,局部紅腫和壓痛。6.病理:
1:血行感染時,細菌栓子經滋養(yǎng)動脈進入骨髓,廣泛地侵入骨髓和骨皮質,易停留在干骺端的骨松質部分,局部充血.水腫,白細胞侵潤,形成局部膿腫。2:膿腫的擴散:髓腔方向直接擴散等 x 線表現:
a兩周內,雖然有臨床表現,但骨骼可無明顯變化??梢娨恍┸浗M織改變:
(1)肌間隙模糊或消失;
(2)皮下組織和肌間 的分界模糊;
(3)皮下脂肪層內出現致密的條紋影,靠近肌肉部分呈縱形排列,靠外側者則呈網狀。
b發(fā)病兩周后可見骨骼的改變:開始在干骺端的骨松質中出現局限性的骨質疏松; 繼而形成多數不規(guī)則的骨質破壞區(qū),其邊緣模糊; 以后病灶向骨干延伸,范圍擴大。破壞區(qū)可融合變大。骨皮質可遭到破壞,有時引起病理性骨折
骨膜反應:表現為一層 密度不高的新生骨與骨干平行,病程越長,新生骨越明顯,有時形成骨包殼。
死骨:其長軸與骨長軸一致,與周圍骨質分界清楚,且密度甚高。骨感染ct表現:
ct能很好地顯示急性化膿性骨髓炎以下幾方面的改變:
(1)軟組織感染
(2)骨膜下膿腫
(3)骨質破壞
(4)死骨。顯示以上改變較平片敏感。骨感染的mri表現:
mri在顯示髓腔侵犯和軟組織感染較優(yōu)越,骨髓的充血.水腫.滲出和壞死在t1wi上呈低信號,與正常的骨髓信號形成明顯的對比。t2wi上表現為高信號。增強后膿腫壁出現明顯強化。骨周軟組織腫脹,肌間隙和皮下脂肪模糊不清。
二 慢性化膿性骨髓炎
(一)臨床與病理:是急性還弄性骨髓炎未得到及時和充分的治療的結果。因為濃腔和死骨的存在,抗生素不易滲入內,阻僥病變愈合,致炎癥呈長期慢性經過。
(二)x線表現:可見到明顯的修復,即在骨破壞的周圍有骨質增生現象。骨膜的新生骨增厚并同骨皮質融合,因而骨干增粗,輪廓不整。骨內膜也增生,甚至使骨髓腔閉塞。
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的ct表現
1, 骨皮質明顯增厚,骨質密度增高。2, 髓腔變窄甚至閉塞。
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的mri表現:
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的骨質增生.硬化.死骨和骨膜反應在t1wi 和 t2wi 上均呈低信號;肉牙組織和膿液t1wi上呈低信號,在t2wi上呈高信號。
三骨結核
骨結核是以骨質破壞和骨質疏松為主的慢性疾病。多見于兒童和青年。無急性發(fā)病史,血沉增快。
臨床與病理:本病為繼發(fā)性結核,原發(fā)病灶主要在肺部。結核桿菌經血行到骨和關節(jié),停留在血管豐富的骨松質內。病理成分可分為:
(1)滲出性病變?yōu)橹餍?以巨噬細胞或中性白細胞為主。
(2)增殖性病變?yōu)橹餍?以形成多個結核結節(jié)為特征。
(3)干酪樣壞死為主型 大片組織壞死,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鈣化。
長骨結核
好發(fā)部位:骺和干骺端
x線表現:可見骨松質內出現局限性類圓形.邊緣較清楚的骨質破壞區(qū),鄰近無明顯骨質增生現象,在骨質破壞區(qū)有時可見沙粒樣死骨。骨膜反應少見或輕微。病變早期即可出現骨質疏松現象。病灶易破壞骨骺侵入關節(jié),也可破壞骨皮質和骨膜,穿破軟組織而形成瘺管,但很少向骨干發(fā)展 ct表現:
顯示低密度的骨質破壞區(qū),其內常見小斑片狀高密度死骨影。病骨周圍軟組織腫脹。
脊柱結核
好發(fā)部位:腰椎。好累及相鄰的兩個椎體,附件較少累及。x線表現:
(1)椎體變扁 由于骨質破壞和脊柱承重的關系。
(2)椎間隙變窄 由于病變開始多累及椎體的上下緣及鄰近軟骨板,而侵入椎間盤,椎間隙變窄,甚至消失和相互嵌入融合。
(3)冷性膿腫 病變在破壞骨質時可產生大量干酪樣物質流入脊柱周圍軟組織中而形成冷性膿腫。較久的冷性膿腫可有不規(guī)則的鈣化。脊柱結核ct表現: ct顯示病變優(yōu)于x線
1,顯示骨質破壞和死骨 2,顯示椎管狹窄
3,可發(fā)現椎管內硬膜外膿腫
4,顯示冷性膿腫,有無鈣化,增強后其周緣有環(huán)形強化。脊柱結核的mri表現:
1,骨質破壞 在t1wi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 號并混有少許低信號。2, 椎間隙變窄
3, 結核性膿腫 t1wi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其內可見鈣化的低信號影,增強后的膿壁可強化。
由于mri可多平面成像,對病變的范圍.形態(tài).椎管內外的侵犯的顯示優(yōu)于ct.骨腫瘤的影像診斷
1,影像診斷在骨腫瘤中的作用:
(1)能顯示腫瘤的正確部位.大小.鄰近骨骼和軟組織的改變,(2)對多數病例還能判斷其為良性或惡性.原發(fā)性或轉移性。2,對骨腫瘤影像診斷的要求:
(1)判斷骨骼病變是否為腫瘤;
(2)是良性或惡性,是原發(fā)或轉移性;
(3)腫瘤的侵犯范圍;
(4)腫瘤的組織類型。
分析骨腫瘤
(一)觀察圖像注意:
(二)分析時注意: 1,發(fā)病部位;
1,發(fā)病率; 2,病變數目;
2,年齡;
3,骨質變化;
3,癥狀.體征; 4,骨膜增生;
4,實驗室檢查。5,周圍軟組織變化。
codman三角:
惡性骨腫瘤常有廣泛的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而且骨膜新生骨還可被腫瘤所破壞,以致僅于邊緣區(qū)保留三角形的骨膜增生,即codman三角。
良惡性骨腫瘤的鑒別診斷: 良性骨腫瘤:
1生長情況:生長緩慢,不侵犯鄰近組織,但可引起壓迫移位。無轉移。
2局部骨變化:呈膨脹性骨質破壞,與正常骨界限清晰,邊緣銳利,骨皮質變薄,膨脹,保持其連續(xù)性。
3骨膜增生:一般無骨膜增生,病理骨折后可有少量骨膜增生,骨膜新生骨不被破壞。
4周圍軟組織變化:多無腫脹或腫塊影,如有腫塊其邊緣清楚。
惡性骨腫瘤:
1生長情況:生長迅速,侵犯鄰近組織及器官。有轉移。
2局部骨變化:呈侵潤性骨質破壞,與正常骨界限不清晰,邊緣不整,骨皮質破壞缺損,可有腫瘤骨。
3骨膜增生:多出現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可被腫瘤侵犯.破壞
4周圍軟組織變化:侵犯軟組織形成腫塊影,腫塊其邊緣不清楚。
骨巨細胞瘤 臨床與病理
好發(fā)年齡:20~40歲
好發(fā)部位:股骨下段.脛骨上段和橈骨下段。
臨床表現:局部疼痛.腫脹和壓痛。
腫瘤起源:骨骼結締組織之間充質的腫瘤。
病理特點:根據腫瘤細胞分化程度不同,有良性、生長活躍與惡性三種。
瘤體質軟而脆,富含血管,易 出血。有時囊變,內含黏液或血液。良性者鄰近腫瘤的骨皮質變薄.膨脹,形成菲薄骨殼。生長活躍者可穿破骨殼而長入軟組織中并形成腫塊。影像學表現 x線平片
1,腫瘤常侵犯骨端,病變直達骨性關節(jié)面下。多數為偏側性膨脹性骨破壞,邊界清楚。骨皮質變薄。
2,瘤區(qū)表現可分兩種類型
(1)分房型:破壞區(qū)內可有數量不等.比較纖細的骨脊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小房。(2)溶骨型:少數病例破壞區(qū)內無骨脊,為單一骨破壞區(qū)。
3,腫瘤內無鈣化或骨化,邊緣無骨硬化帶,鄰近無反應性骨增生。4,惡性者侵入軟組織形成腫塊。骨巨細胞瘤ct表現: 1,可見位于骨端的囊性膨脹性骨破壞區(qū),骨殼基本完整但多數可有小范圍的間斷。骨殼內緣可見波浪狀的骨嵴(平片上的分房征)。破壞區(qū)與正常骨小梁的交界部多無骨增生硬化帶。
2,破壞區(qū)內為軟組織密度影,無鈣化或骨化,少數囊變出血可見液平。3,生長活躍和惡性者可見骨殼外軟組織腫塊。
4,增強掃描腫瘤組織有明顯的強化而壞死囊變區(qū)無強化。
骨巨細胞瘤的mri表現:腫瘤在t1wi上呈低或中等信號強度,在 t2wi上多為高信號。有囊變.出血者有特殊的信號表現。
骨囊腫(bone cyst)
骨囊腫 為單發(fā)性骨的瘤樣病變。
好發(fā)年齡:青少年
好發(fā)部位:長骨的干骺端。
臨床表現:一般無癥狀,多因發(fā)生病理性骨折而發(fā)現。
病理表現:骨內囊腔,內含棕色液體,囊壁包膜可見厚薄不一的纖維組織及豐富的毛細血管。
骨囊腫的x線表現: 1, 為卵圓形或圓形.邊界清楚的透明區(qū)有時呈過囊狀,但病變內無骨隔,只有橫行的骨嵴。
2, 囊腫沿骨的長軸發(fā)展,有時呈膨脹性破壞,骨皮質變菲薄。3, 合并骨折時可見骨痂形成。骨囊腫的 ct表現: 1,圓形或卵圓形的骨缺損區(qū)。
2,邊界清楚,邊緣無硬化,無骨膜反應。3,骨皮質變薄,周圍組織無改變。
4,囊內呈均勻一致水樣密度,出血時密度增高。增強掃描囊內無強化。骨囊腫 mri表現: 1, 囊腫邊界光滑,其長軸與骨長軸平行。
2, 囊內容物信號通常與水的信號一致,t1wi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
骨肉瘤 腫瘤起源:起源于骨間葉組織,以瘤細胞能直接形 成骨樣組織或骨質為特征的最常見的原發(fā)性骨腫瘤。臨床特點:
1,多見于男青年,11~20歲可達47.5% 2,好發(fā)于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肱骨上端的干骺端 3,臨床表現是局部進行性疼痛.腫脹和功能障礙。局部皮膚較熱并有淺靜脈怒張。病變進展迅速,可發(fā)生早期轉移。血清akp增高。骨肉瘤的x表現:
1,骨髓腔內不規(guī)則的骨質破壞和骨增生,2,骨皮質破壞,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及骨膜新生骨的破壞 3,可見軟組織腫塊和其中的腫瘤骨形成。
在兒童腫瘤可破壞骺板軟骨和關節(jié)軟骨并侵入關節(jié)在成年腫瘤可侵犯骨端。
確認腫瘤骨的存在,是診斷骨肉瘤的重要依據,其一般表現為云絮狀.針狀和斑塊狀致密影。
骨肉瘤分型及x表現:(一)成骨型骨肉瘤
1,以瘤骨形成為主,范圍較廣,明顯時可呈大片象牙質變,腫瘤骨
無骨小梁構。
2,早期骨皮質完整,以后也被破壞。3,骨膜增生較明顯。
4,軟組織腫塊中多有腫瘤骨生成。5,肺轉移灶密度多較高。
(二)溶骨型骨肉瘤的x表現: 1,以骨質破壞為主。破壞多偏于一側,呈不規(guī)則斑片狀或大片溶骨性骨質破壞,邊界不清。
2,骨質受侵較早,呈蟲蝕狀破壞或消失,范圍較廣。易引起病理性骨折。3,骨膜增生易被腫瘤破壞,而以邊緣部分殘留,形成codman三角。4,軟組織腫塊中大多無新骨形成。
(三)混合型骨肉瘤x線表現:成骨與溶骨的程度大致相同,于溶骨性破壞區(qū)和軟組織腫塊中可見較多的腫瘤骨。常見程度不等的骨膜增生。
骨肉瘤的ct表現: 1,ct上表現為溶骨性骨破壞.骨質增生或兩種兼有之。ct發(fā)現腫瘤骨較平片敏感。
2,軟組織腫塊常偏于病骨的一側或圍繞病骨生長,其邊緣大多模糊與周圍正常的肌肉.神經和血管分界不清,其內常見大小不等的壞死囊變區(qū)。3,ct 能較好地顯示腫瘤在髓腔的蔓延范圍,表現為低密度含脂肪的骨髓為軟組織密度的腫瘤所取代。
4,增強掃描腫瘤的實質部分明顯強化,使病變與周圍組織的區(qū)分變得較為清楚。骨肉瘤的mri表現:
mri 的優(yōu)點:多種平面成像可以清楚地顯示腫瘤與周圍正常組織結構如肌肉.血管.神經的關系,也能清楚顯示腫瘤在髓腔內以及向骨骺和關節(jié)的蔓延。
mri缺點:對細小.淡薄的骨化或鈣化的能力不及ct。
mri表現:大多數的骨肉瘤在 t1wi上表現為不均勻的低信號,在t2wi上表現為不均勻的高信號。骨質破壞.骨膜反應.瘤骨和瘤軟骨鈣化在t2wi顯示最好,均表現為低信號影。
轉移性骨腫瘤
常見的原發(fā)瘤:肺癌.乳癌.甲狀腺癌.前列腺癌.腎癌.鼻煙癌等。轉移途徑:主要是經血流轉移。
常見的轉移部位:胸椎.腰椎.肋骨和股骨上段,其次為髂骨.顱骨和肱骨。臨床表現:進行性疼痛.病理性骨折和截癱。血清akp增高,血鈣增高。
轉移性骨腫瘤的x線診斷
(一)溶骨性轉移瘤:
1,多發(fā)生于骨干或鄰近的干骺端,2,表現為骨松質中多發(fā)或單發(fā)蟲蝕狀大片狀 溶骨性骨質破壞。常并發(fā)病理性骨折。3,骨皮質也被破壞。4,一般無骨膜增生。
脊柱轉移瘤:可見廣泛性骨質,因承重而被壓變扁,但椎間隙保持完整。椎弓根多被破壞
(二)成骨性轉移瘤
1,見于前列腺癌.乳癌.肺癌或膀胱癌的轉移。2,多發(fā)生于脊柱與骨盆
3,表現為骨松內高密度影,呈 斑片狀或結節(jié)狀,密度均勻一致,境界不清,骨皮質多完整。椎體不壓縮變扁。
(三)混合性轉移瘤 兼有溶骨型和成骨型的骨質改變。轉移性骨腫瘤的ct表現:
ct 的優(yōu)點:顯示骨轉移瘤較平片敏感,能顯示骨外局部軟組織腫塊,的范圍.大小以及鄰近臟器的關系。
(一)溶骨型轉移:表現為骨松質或(和)皮質骨的低密度缺損區(qū),邊緣較清晰,無硬化,常伴有不太大的軟組織腫塊。
(二)成骨型轉移:表現為松質內斑點狀.片狀.棉團狀或結節(jié)狀邊緣模糊的高密度灶。一般無軟組織腫塊,少有骨膜反應。
(三)混合型轉移:兼有上述兩型病灶。骨轉移瘤 mri表現
優(yōu)點:mri對含脂肪的骨髓組織中腫瘤組織極其周圍水腫非常敏感,甚至核素顯象不易發(fā)現的轉移灶。大多數轉移瘤在t1wi上呈低信號,在t2wi上呈程度不同的高信號,脂肪抑制序列可以清楚顯示。
代謝性骨病
(一.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p>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是嬰幼兒維生素d不足引起鈣磷代謝障礙,使骨生長中的骨樣組織缺乏鈣鹽沉積所致,是全身性骨病。
病理:全身骨骼由于軟骨基質鈣化不足和骨樣組織不能鈣化,而大量堆積于骨骺軟骨處,使之向四周膨大。加之骨骼脫鈣,而發(fā)生普遍性骨質軟化.密度減低.骨小梁稀少.粗糙,骨皮質變薄.分層等改變。佝僂病的臨床表現:
早期表現為:患兒睡眠不安,夜驚及多汗等。
以后表現為:肌肉松弛.肝腫大.出牙晚.前囟推遲閉合.方形顱.串珠肋.雞胸畸形。
實驗室檢查:血鈣.血磷降低,堿性磷酸酶增高。佝僂病的影像學表現:平片有確診價值 1,部位:在長骨干骺端,特別是在幼兒發(fā)育較快的尺橈骨軟端.脛骨.肱骨上端.股骨下端和肋骨的前端等。
2,較早的變化在骺板,由于軟骨基質鈣化不足,臨時鈣化帶變得不規(guī)則.模糊.變薄,以至消失。干骺端凹陷變形,明顯者呈杯口狀,其變緣因骨樣組織不規(guī)則鈣化而呈毛刷狀致密影,干骺端寬大。骺出現延遲,密度低,邊緣模糊,乃至不出現。骺與干骺端的距離由于骺板軟骨增生.肥大.堆積.不骨化而增寬。由于骨質向干骺端方向延伸,于干骺端邊緣出現骨刺樣改變。
3,肋骨前端由于軟骨增生而膨大,形成串珠肋,表現為肋骨前端呈寬的杯口狀。4,由于骨質軟化,承重的長骨常彎曲變形,在下肢發(fā)生膝內翻或膝外翻。佝僂病愈合的平片表現:
1,先是臨時鈣化帶的重新出現,幾周后干骺端出現大量的不規(guī)則或均勻的鈣鹽沉積,使杯口狀凹陷和毛刷狀改變減輕.消失。改骺端與骺的距離恢復正常。2,但干骺端新骨化的致密帶需經幾個月后才能恢復。
3,骨膜下骨樣組織鈣化后,先呈層狀改變,隨后與骨皮質融合,呈均勻性增厚和致密,尤其是骨的凹面。
4,骺周邊也迅速骨化而增大,至于骨的變形,多長期存在。
關節(jié)病變的影像觀察與分析
關節(jié)病變的基本x線表現 1,關節(jié)腫脹:常由于關節(jié)積液或關節(jié)囊及其周圍軟組織充血.水腫.出血和炎癥所致。
x線表現:為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腫脹,密度增高。大量積液可見關節(jié)間隙增寬。2,關節(jié)破壞:是關節(jié)軟骨及其下方的骨性關節(jié)面骨質為病理組織所侵犯.代替所致。x線表現是當破壞只累及關節(jié)軟骨時,僅見關節(jié)間隙變窄,在累及關節(jié)面骨質時,出現相應區(qū)的骨破壞和缺損。
3,關節(jié)退行性變:為緩慢發(fā)生的軟骨變形.壞死和溶解,骨板被吸收并逐漸為纖維組織或纖維軟骨所代替,此時,x線表現為:骨性關節(jié)面模糊.中斷.消失,關節(jié)間隙可狹窄。后期骨性關節(jié)面骨質增生硬化,并與骨緣形成骨贅。關節(jié)囊肥厚.韌帶骨化。4,關節(jié)強直:
(1)骨性強直:是關節(jié)明顯破壞后,關節(jié)骨端由骨組織所連接。
x線表現為關節(jié)間隙明顯變窄或消失,并有骨小梁通過關節(jié)連接兩側骨端。見于化膿性炎癥后期。
(2)纖維性強直也是關節(jié)破壞的結果。關節(jié)活動消失,但x線上仍可見狹窄的關節(jié)間隙,且無骨小梁貫穿。常見于結核
5,關節(jié)脫位:是組成關節(jié)骨骼的脫離.錯位。分為完全脫位和半脫位。
關節(jié)病變的基本ct表現
優(yōu)點:ct圖像避免了組織重疊。
1,關節(jié)腫脹:在ct上可見軟組織密度的關節(jié)囊腫脹.增厚,ct能顯示關節(jié)內的積液。
2,關節(jié)破壞:ct可以顯示細微的關節(jié)軟骨下的骨質破壞。3,關節(jié)退行性變:顯示骨性關節(jié)面中斷.消失.關節(jié)間隙變窄.軟骨下骨質囊變和關節(jié)面邊緣骨贅形成等。
4,關節(jié)強直:顯示骨性關節(jié)強直,為關節(jié)間隙消失并有骨小梁連接兩側骨端。
初二生物人教版教案篇二
知識目標
1.依據位置能說出人體骨胳結構名稱。
2.解釋人的骨胳與直立行走相適應的特點。能力目標
1.通過對模型、掛圖等各種直觀教具的觀察,及觀察后的演講,培養(yǎng)學生有序的觀察習慣和表達能力。
2.通過歸納人的骨胳與直立行走相適應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情感目標
1.自覺養(yǎng)成坐立行走的正確姿勢。
2.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辨證觀點和生物體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的觀點。
3.小組觀察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建議 教學建議 本節(jié)知識結構
教材分析
人體主要的骨的名稱,人的骨骼與直立行走相適應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人的骨骼與直立行走相適應的特點是本課的難點。教法建議
講述骨骼時,首先讓學生區(qū)分骨與骨骼的這兩個不同的概念:單獨一塊具體的叫骨,如肱骨;多塊骨通過一定的形式連接而成的整體叫骨骼,如脊柱。接著指出:人體的骨骼是由206塊骨連接而成。關于骨胳的組成,從調動學生主體性及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角度,建議采用自學的方法:先讓學生對照書上的彩圖及課文中人體骨骼組成情況表配合觀察,一邊觀察圖中主要骨的名稱特點,一邊體會這塊骨在人體的位置。如找到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的腦顱骨、肱骨、橈骨、尺骨、股骨、胸骨、肋骨等骨的大致位置。觀察完畢后,教師每組請一個學生到前面指著人體骨骼模型要求從整體到局部說出各部骨骼的名稱,并給評分,既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又達到對知識的識記的效果。
人的骨骼與直立行走相適應的特點是本節(jié)的重點,也是難點。在學生對人體骨骼有了清楚的認識后,繼續(xù)讓學生觀察骨骼的模型,并提出觀察問題:(1)脊柱的正面和側面觀察的現象有什么不同?(2)觀察上肢骨與下肢骨有什么區(qū)別?(3)足有什么特點?這些對于人體直立行走有什么意義?在學生有了解脊柱有四個生理彎曲和下肢比上肢粗壯及形成足弓這些結構特點的基礎上,聯系生活實際,再分別講述它們的生理意義。如聯系脊柱彎曲異常會影響兒童青少年的發(fā)育、體力和體態(tài),說明脊柱四個生理彎曲可以增加脊柱本身的彈性,緩沖劇烈運動時對腦的震蕩,有利于維持身體平衡。
最后,教師可視實際情況而采用不同方式進行小結。
教學設計示例
導入:利用骨骼掛圖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容并導入新課:利用骨骼掛圖使學生認識骨的幾種類型:長骨、扁骨、短骨和不規(guī)則骨,通過提問骨與骨骼有什么區(qū)別引出新課。
板書:第二節(jié) 骨骼
根據上述提問,舉例區(qū)分骨與骨骼的這兩個不同的概念:單獨一塊具體的叫骨,如肱骨;多塊骨通過一定的形式連接而成的整體叫骨骼,如脊柱。接著指出:人體的骨骼是由206塊骨連接而成。(出示骨骼掛圖,引入骨骼組成。)
板書:
一、骨骼的組成
教師指圖說明人體骨骼按部位可分為顱骨、軀干骨和四肢骨,由于各部位功能的不同,骨骼的差別也很大,下面就來觀察各部分的骨骼特點。先讓學生或以小組為單位對照書上的彩圖及課文中人體骨骼組成情況表配合觀察,一邊觀察圖中主要骨的名稱特點,一邊體會這塊骨在人體的位置。如找到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的腦顱骨、肱骨、橈骨、尺骨、股骨、胸骨、肋骨等骨的大致位置。觀察完畢后,教師每組請二個學生到前面指著人體骨骼模型要求從整體到局部說出各部骨骼的名稱,并給評分。然后,教師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討論:如顱骨圍成了什么結構,有什么功能?整個顱骨中為什么只有下頜骨能活動。軀干骨中的胸椎與肋骨、胸骨組成什么結構,有什么功能?四肢骨主要由什么骨組成,與什么功能相適應;上肢骨與下肢骨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等等。
學生觀察上肢骨和下肢骨區(qū)別時,引導學生:下肢骨為什么比上肢骨粗壯呢?這是因為下肢骨與長期支持體重和行走相適應的結果。下肢功能與人直立行走有關,那么骨骼有哪些特點與直立行走相適應呢?
板書:
二、人體骨骼與直立行走相適應的特點
繼續(xù)讓學生觀察骨骼模型,先觀察脊柱的正面,然后慢慢把模型側放,問:脊柱的正面和側面觀察的現象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側面有彎曲,教師進一步提出脊柱的彎曲都發(fā)生在什么地方呢?有什么生理功能?教師指出在頸部、胸部、腰部、骶部各有一彎曲分別稱為頸曲、胸曲、腰曲、骶區(qū),這些彎曲可保持人體重心位置,利于維持身體平衡;可增加脊柱的彈性,可以緩沖劇烈運動時對腦的震蕩,故稱為生理性彎曲,是與人直立行走相適應的。
板書:
1、脊柱有四個生理性彎曲:分別為頸曲、胸曲、腰曲、骶區(qū),可緩沖震蕩,維持平衡。接著教師進一步提出:如果脊柱彎曲發(fā)生異常會是什么樣呢?脊柱為什么會變形呢?脊柱變形后會不會影響人體的健康等。教師通過一系列問題使學生參加討論,最后得出正在生長發(fā)育的兒童少年要注意正確姿勢,以免發(fā)生脊柱變形,不但姿勢形體不美,還會壓迫內臟,影響發(fā)育。
由于人的直立,全身重量都要由下肢承受,特別是足,下面觀察足骨。骨骼模型上足弓是明顯的,教師可明確足弓的概念,然后提出:人的足形成弓狀結構有哪些生理意義?根據學生回答情況可概括出足弓的作用。然后講述扁平足的功能缺陷。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探究人體身高的早晚的變化
[問題] 一個人的身高早晚有變化嗎? [假設]
如果一個人的身高早晚有變化,那么,用身高測量計分別測一個人早晚的身高,測得的數值會不一樣。[設計并完成實驗] 設計:用身高測量計或軟尺分別測一個人早晚的身高,比較數值。
材料用品:立式身高計或固定于墻壁上的立尺或軟尺。
方法步驟
1.受檢查者脫去鞋襪和衣帽,僅穿背心和短褲立于身高測量計的平臺上(或靠墻壁的地面上),取立正姿勢。兩眼直視正前方,胸部稍挺起,腹部微微回收,兩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攏,腳跟靠攏,腳尖分開約60度,腳跟、臀部和兩肩胛骨三點同時靠著(接觸)立柱,頭部保持立直位置。
2.檢查者手持立式身高計滑測板輕輕向下滑動,直到板底與受檢者顱頂相接觸。此時,再檢查受檢者的姿勢是否正確,待校正符合要求后,檢查者再讀取滑測板底面立柱上所指的數字,以厘米為單位,記錄到小數點后一位,即為身高數。
(如果是在墻壁上測,可以用一塊硬板與受檢者顱頂相接觸,并使硬板保持水平。在硬板與墻壁接觸處的位置作一記號,用軟尺從墻根一直量到標記處,記錄數值。)
3.早晚各測量一次,記錄數據,比較兩次身高是否一致?
4.連續(xù)測量一個星期,記錄觀察數據.5.把觀察數據填入下列表格內, 并求早晚身高的平均值。valign=top width=197>星期 valign=top width=197>早上身高(cm)valign=top width=197>晚上身高(cm)valign=top width=197>星期一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星期二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星期三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星期四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星期五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星期六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星期日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周平均值 valign=top width=197> valign=top width=197>
6.比較兩次身高的平均值,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想一想,這是什么原因? [實驗結果]
身高是指足底到頭頂的高度,它可以反映人體骨骼發(fā)育的情況。一個人的身高在一天內會有變化,早上高,晚上矮。測量的結果表明,人體身高早晚可相差2厘米左右。[實驗結果的分析]
人的身高早上略高于傍晚,是因為脊柱的椎骨之間都由椎間盤相連接,椎間盤富有彈性,它的形態(tài)可以隨所受力的變化而不同:受壓時,可被壓扁;除去壓力時,又可恢復原狀。當人體經過一天的勞動或長時間的站立、行走、跑步之后,椎間盤會因受壓而變扁,整個脊柱的長度也會縮短,身高就降
初二生物人教版教案篇三
健康專題教育案例——健康骨骼健康身體好
領域及班級:健康 大班 活動目標:
1、知道骨骼是人體的支架,初步了解骨骼的構造。
2、懂得用多種方法保護骨骼,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骨骼的生長發(fā)育?;顒又攸c:了解骨骼是人體的支架,對身體很重要。活動難點:知道保護骨骼的方法。活動準備: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摸一摸自己的身體,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1、教:我們一起來摸摸自己的手臂,摸到了什么?硬硬的是什么?再摸摸其他的地方,你還在哪里摸到了骨頭呢? 教師小結:我們身體的每一個地方都有骨頭,骨頭摸起來是硬硬的。骨頭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骨骼。
二、認識骨骼,了解骨骼的各種功能。
1、教師出示人體骨架圖,對照圖邊講述人體骨骼邊觸摸身體該部位的骨頭。
教:“人的身體有兩百多塊骨頭,它們連接在一起。我的頭上有頭骨,張開嘴巴吃東西靠的是頜骨;還有手骨和腿部,走路、做事情都要靠它們;彎彎腰,那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脊椎骨;再摸摸我們的胸口,那一排一排的是肋骨?”
2、教:小朋友們想想如果沒有了骨骼,我們會變成什么樣子? 教師小結:骨骼像支架一樣支撐著我們的身體,骨骼對于我們很重要。
三、利用圖片,知道通過正確的姿勢來保護骨骼
1、你覺得這兩個小朋友哪位小朋友的坐姿是正確的?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2、我們日常應該怎么坐?我們來做一做
3、這幾個小朋友坐姿哪個是正確的那個是錯誤的?
4、你覺得這兩個小朋友哪位小朋友的站姿是正確的?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5、我們日常應該怎么站?我們來做一做
6、這幾個小朋友站姿哪個是正確的那個是錯誤的? 教師小結:正確的坐、站姿可以使骨骼生長得更健康。
四、通過討論讓幼兒知道如何強壯骨骼
1、教:“骨骼可以生長嗎?
小結:小朋友的骨骼是不斷生長的,所以個子會慢慢地長高。但到了一定的年齡骨骼就會停止生長了。
2、教:那我們怎樣能幫助骨骼生長呢?讓我們的骨骼更強壯呢?(鼓勵幼兒自由討論)小結:我們小朋友們要吃像米飯、牛奶、蛋類、蔬菜等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骨骼才會長得更棒!
3、教:還有什么辦法可以使我們的骨骼長得更好呢?我們可以每天堅持做哪些適合的運動?(出示運動的視頻)
教師小結:我們還要經常鍛煉身體,這樣我們的骨骼就會很堅實,不會容易斷。
五、通過瑜伽結束活動。
師:我們來做做瑜伽舒展一下我們的骨骼!
初二生物人教版教案篇四
《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教學設計
里澤小學
蔡沈娟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身體的肢體活動由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運動形式,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的組合結構也會有不同。
2、過程與方法:能夠在觀察的基礎上,做出上肢結構形態(tài)的觀察記錄,并能夠在不斷完善認識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對自己的觀察記錄進行補充完善。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夠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與他人分享研究結果,愿意合作交流;能夠正確對待觀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結果,善于在反復觀察、研究中完善認識。
教學重點:了解在運動中,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的協(xié)調運動,及身體在做不同運動的過程中,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所發(fā)揮的作用。
教學難點:了解身體運動過程中,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所發(fā)揮的作用。教學準備:課件、記錄表、啞鈴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剛才同學們這么輕松地站起來又做下去,你知道是由身體的哪些組織來完成的嗎?(大腿、骨骼、肌肉……)
2、其實這是由人體的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共同完成的,揭示課題。
二、初步認識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及其作用
(一)認識骨骼。
1、師::剛才我們說到了骨骼,你知道我們的身體里有多少塊骨頭嗎?你能摸到多少塊?比比誰摸出的多。
2、學生摸骨數骨(學生在摸骨的過程中感受骨頭在身體的分布及特點)
3、小結:(出示人體骨骼圖片)其實我們人體的骨頭共有206塊,有大有小,它們共同組成了人體的支架——骨骼。
4、師:那你覺得骨骼對于我們身體可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支撐我們的身體、保護著我們的內臟器官、運動)
(二)認識關節(jié)。
1、師:是什么將一塊塊骨頭連結在一起的?(關節(jié))
2、師:大家找一找我們人體哪有自由活動的關節(jié)?
3、如果我們人體沒有關節(jié)會怎樣?(通過綁住肘關節(jié)寫字的活動來感受關節(jié)使骨骼能夠靈活運動,有了關節(jié)骨骼才可以按不同的方式運動)
(三)認識肌肉。
1、師:有了骨骼和關節(jié),人體就能運動了嗎?(還需要一個動力源——肌肉)
2、找找看,身上哪里有肌肉?動手捏捏,它是怎樣的?
3、(帶領做曲臂運動)提問:你觀察到是哪里的肌肉在起作用嗎?這個過程中還有那些部位的組織也參與了?
三、了解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的協(xié)調作用
1、師:那這些部位的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是怎樣讓前臂一伸一屈運動起來的呢,下面我們借助啞鈴來研究。我們就以(教師示范)舉起啞鈴,放下啞鈴時上肢的運動來進行觀察。課件出示:
(1)小組內輪流做,反復做幾次。
(2)分別觀察和用手摸摸舉起啞鈴,放下啞鈴時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的變化。(3活動后請將觀察到的和親身感受到的事實在小組內交流。(4按記錄表要求記錄。
2、學生觀察記錄,教師巡視指導。
3、組織交流觀察結果,適時補充:在舉起啞鈴時,我們發(fā)現肌肉變硬鼓起(也就是肌肉收縮)牽引著附在它上面的骨骼繞著關節(jié)運動。
4、出示屈肘伸肘動畫,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
5、先前我們觀察記錄的結果描述的準確嗎?可以怎樣完善?
6、延伸:(起立,彎腰,直立,又彎腰):解釋一下自己的動作是如何產生的?
四、知識遷移
1、人們利用人體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的作用,模仿制作了一些工具,他們和人體中的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的那些作用相似?(出示圖片:吊車、挖掘機、高塔……)
2、小組討論匯報,想說哪種就先說哪種。(萬節(jié)天線像關節(jié);吊車像手臂;挖掘機像手掌;高塔像人的骨架……)
五、健康教育
1、師:看來運動離不開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怎樣才能使我們的骨骼粗壯、肌肉發(fā)達、關節(jié)更加靈活?
2、小結:我希望同學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初二生物人教版教案篇五
大班健康活動:人體的骨骼(保健)
活動目標:
1.知道骨骼是人體的支架,初步了解骨骼的名稱和作用。2.學會用多種方法保護骨骼,使其健康成長。3.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骨骼的生長發(fā)育?;顒訙蕚洌?/p>
1.知識經驗準備:對骨骼已有一些初步的認識。2.物質材料準備:課件?;顒舆^程:
一、猜一猜,產生學習興趣。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兩位動物朋友,你們想看嗎?照片有一點特殊,你們不要害怕(出示骨骼照片,提醒看的時候不要害怕)。你是通過什么知道它是魚、狗的?告訴你們一個詞語:骨骼(告訴幼兒是骨骼。豐富詞匯:骨骼)
二、看一看,了解骨骼及骨骼名稱。
1.看視頻,了解關于人類骨骼的基礎知識。
師:你們通過骨骼知道了它是誰,那想不想看看我們人的骨骼是怎么樣的。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視頻。幼兒看視頻(老師播放視頻)師:視頻中是怎么說的?(幼兒自由回答)剛才我們只是簡單了解了一下,想不想再認真仔細地了解一下呢
2.看課件,熟悉人體骨骼構成。
師:誰來說說我們人體是由哪些骨骼組成的?
小結:原來我們人體是由顱骨、軀干骨、四肢骨等等組成的。3.玩游戲,再次熟悉人體的骨骼。
師:現在你們想不想來玩一個骨骼動一動的游戲,我說到哪個部位的骨骼,你就動動那里的骨骼,聽清楚了嗎?請你們起立?。ń處煼磸驼f剛才的幾個骨骼部位)
三、想一想,了解骨骼的作用
師:既然人體是由許多骨骼組成的,那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幼兒討論后回答)
師:骨骼還有很大作用呢,再來看一段錄像。你會知道關于骨骼的更多知識。小結:來人的骨骼是承擔著支撐作用的,它分布在全身各部位,支撐著身體,保護內部器官,同時由肌肉、關節(jié)等組織“幫忙”,進行著各種活動。假如沒有骨骼,人體就成了一堆肉,當然什么也做不了,生命也就停止了。
四、動一動,了解保護骨骼的方法 1.講述保護骨骼的方法。
師:哦,原來有這么大的作用啊,那你知道我們應該怎樣來保護它?(交流回答)
2.幼兒看一些圖片,辨別這樣做是否對骨骼有益。
師:老師也帶來了一些圖片,小朋友來看一看,這樣做對嗎?
小結:要讓我們的骨骼更加健康,我們要注意:不要從高處往下跳,注意安全、不挑食,多吃含鈣的食品(如小蝦米、紫菜、豆制品等)、平時還要多曬太陽,適當鍛煉身體等等。這樣才能保護我們的骨骼,使我們更健康的成長。
四、玩一玩,加深對骨骼印象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拼骨骼的小游戲輕松下吧!老師這里有一些圖片,圖片上有許多骨骼,我們要把兩邊的骨骼一一放到這個小朋友的身體中去,這個游戲有好多關,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吧!
五、歸納提升,探索骨骼秘密
師:人體的骨骼真神奇,今天我們知道了骨骼,了解了骨骼的構成、作用、保護的方法,其實人體還有許多有趣的秘密呢,下次我們在一起來探索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