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狡兔三窟的故事和道理
狡兔三窟的故事和道理
狡兔三窟的故事
戰(zhàn)國時,齊國宰相孟嘗君家中養(yǎng)了三千門客,其中一個名叫馮諼。有一次,孟嘗君讓馮諼到他的封地薛邑去收債。臨走前,馮諼問孟嘗君收債之后買點什么東西回來,孟嘗君說:“你看我家缺少什么你就買什么吧。”馮諼到了薛邑后就和債民們說:“孟嘗君不要你們還債了。”說完,馮諼當(dāng)眾把賬單全部燒掉了,薛邑百姓為此非常感激孟嘗君。
馮諼回去,孟嘗君問道:“你怎么這么快就回來了?給我買什么東西了嗎?”馮諼說:“我覺得你家什么都有,所以就自作主張給你把‘義’買回來了。”孟嘗君聽了很不高興。
一年后,齊王罷免了孟嘗君的宰相之職,孟嘗君只好回到封地薛邑。薛邑的男女老幼都去迎接他,孟嘗君這時才體會到馮諼為他買“義”的意義??墒邱T諼卻對他說:“狡猾的兔子有三個藏身的洞(原文是‘狡兔有三窟’),才能免除一死。如今你才有一個洞,還不能放寬心啊。讓我再替你開兩個洞吧。”
接著,馮諼到了魏國,對魏王說:“孟嘗君這個人非常能干,凡是接待他的諸侯,都能富國強兵。”魏王相信了,便把丞相的職務(wù)留給孟嘗君。齊王聽到這個消息之后,馬上用更隆重的禮節(jié)去請孟嘗君再回去做宰相。馮諼這個時候才說:“現(xiàn)在三個洞都修好了,你可以放心墊高枕頭睡覺,無憂無慮了。”
后來,人們用“狡兔三窟”來比喻藏身的地方多,便于避免災(zāi)禍?,F(xiàn)在多用于貶義。
狡兔三窟的道理
“狡兔三窟”,意指兔子有三個藏身的洞穴,即便破壞了一個,尚存兩個;如果被破壞了兩個,至少還有一個。這就是一種居安思危的生存方式,也是一種有先見之明的預(yù)防策略。在辦事中,我們也可以多做幾手準(zhǔn)備。盡最大的努力去爭取成功,同時做好失敗的心理、物質(zhì)準(zhǔn)備,以及應(yīng)變措施。這樣辦事情,就能以不變應(yīng)萬變,成功可能性會大許多。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