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
房玄齡,字喬,齊州臨淄人。父彥謙,仕隋,歷司隸刺史。玄齡幼警敏,貫綜墳籍,善屬文,書兼草隸。開皇中,天下混壹,皆謂隋祚方永,玄齡密白父曰:“上無功德,徒以周近親,妄誅殺,攘神器有之,不為子孫立長久計,淆置嫡庶,競侈僭,相傾鬩,終當內(nèi)相誅夷。視今雖平,其亡,跬可須也。”彥謙驚曰:“無妄言!”年十八,舉進士。授羽騎尉,校仇秘書省。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謂裴矩曰:“仆觀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當為國器,但恨不見其聳壑昂霄云。”
隱太子與王有隙,王召玄齡與計,對曰:“國難世有,惟圣人克之。大王功蓋天下,非特人謀,神且相之。”乃引杜如晦協(xié)判大計。故太子忌二人者,奇譖于帝,皆斥逐還第。太子將有變,王召二人以方士服入,夜計事。事平,王為皇太子,擢右庶子。太子即位,為中書令。第功班賞,與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功第一,進爵邗國公,食邑千三百戶。
進尚書左仆射。帝曰:“公為仆射,當助朕廣耳目,訪賢材。比聞閱牒訟日數(shù)百,豈暇求人哉?”乃敕細務(wù)屬左右丞,大事關(guān)仆射。會詔大臣世襲,授宋州刺史,徙國梁,遂為梁國公。未幾,加太子少師。始詣東宮,皇太子欲拜之,玄齡讓不敢謁,乃止。居宰相積十五年,自以權(quán)寵隆極,累表辭位,詔不聽。帝遣使謂曰:“讓,誠美德也。然國家相眷賴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顧公筋力未衰,毋多讓!”會伐遼,留守京師。詔曰:“公當蕭何之任,朕無西顧憂矣。”凡糧械飛輸,軍伍行留,悉裁總之。玄齡數(shù)上書勸帝,愿毋輕敵,久事外夷。
晚節(jié)多病,時帝幸玉華宮,詔玄齡居守,聽臥治事。稍棘,召許肩輿入殿,帝視流涕,玄齡亦感咽不自勝。玄齡顧諸子曰:“今天下事無不得,惟討高麗未止,上含怒意決,群臣莫敢諫,吾而不言,抱愧沒地矣!”帝得疏,謂高陽公主曰:“是已危懾,尚能憂吾國事乎!”
《新唐書列傳第二十一》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皆謂隋祚方永祚:君主的位置。
B.非特人謀特:僅僅。
C.第功班賞第:排名。
D.比聞閱牒訟日數(shù)百比:比較
小題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房玄齡很有才華,見識過人,人們都認為隋朝能夠長治久安。但他卻認為隋朝統(tǒng)治很快就會滅亡。
B.吏部侍郎高孝基是當時的知名人士,他認為房玄齡才能出眾,與眾不同,今后必能成國家棟梁。
C.在李世民與李建成的王位爭奪中,房玄齡不僅自己為李世民出謀劃策,還舉薦杜如晦同謀大計。
D.房玄齡晚年多病,唐太宗讓他臥床治事。病情加重后,征召他赴宮可以乘轎入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