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巫山云雨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根據(jù)嗎?
巫山云雨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根據(jù)嗎?
巫山云雨成語典故
【出處】:宋玉《高唐賦》云楚襄王游云夢之澤,夢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陽,高邱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后漢書·文苑列傳》:“楚靈王既游云夢之澤,息于荊臺之上。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右顧彭蠡之隩,南眺巫山之阿。延目廣望,騁觀終日。”其中的“巫山”均指“湖北云夢的巫山”,又稱陽臺山!并非長江三峽地區(qū)“巫山縣的山”?!斗捷泟儆[》:“陽臺山,在漢川縣南三十五里,或言宋玉作《高唐賦》處,有裴敬碑載其事。”《太平寰宇記·淮南道》:“陽臺廟在縣南二十五里,有陽臺山。山在漢水之陽,山形如臺。按宋玉《高唐賦》云楚襄王游云夢之澤,夢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陽,高邱之阻。朝朝暮暮,陽臺之下。’遂有廟焉。今誤傳在巫峽中縣。今裴敬有碑以正其由。”當(dāng)代學(xué)者趙逵夫也認(rèn)為楚人所說的“巫山”在今漢水以南的云夢澤一帶,故登云夢之臺可以望見“巫山”的高唐觀。
巫山由來:“巫山”之名源出中國宗教民俗“巫文化”中的“巫咸”。楊慎《藝林伐山》卷四引郭璞《巫咸山賦》:“巫咸以鴻術(shù)為帝堯醫(yī)師,生為上公,死為貴神,封于是山,因以為名”。“巫山文化”作為一種民俗文化概念,其“巫山”的定義是指“巫咸山”,而非“巫山縣的山”!實(shí)際上,上古傳說“巫(咸)山”神話時,根本都還沒有三峽地區(qū)的巫山縣?!渡胶=?jīng)》:“大荒之中,有靈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漢書·地理志》“河?xùn)|郡安邑”條:“巫咸山在南。”《水經(jīng)注·涑水》:“涑水西南逕監(jiān)鹽縣故城,城南有鹽池,上承鹽水。水出東南薄山,西北流逕巫咸山北。《地理志》曰:山在安邑縣南。”經(jīng)北魏酈道元考證,“靈山”、“巫咸國”、“巫咸山”等均在今山西夏縣境內(nèi)?!短藉居钣洝?ldquo;陜州夏縣”:“巫咸山又名覆奧山……巫咸山祠在縣東五里巫咸山下。”乾隆二十八年立《白沙河南北岸改建石堰記》:“解州夏縣白沙河,一名巫咸河,發(fā)源中條山,出巫咸谷。”正因諸多早期地理權(quán)威文獻(xiàn)的確鑿記載,近代研究中國上古神話的徐旭生、以及歷史地理大師譚其驤等,也都確認(rèn)《山海經(jīng)》所載巫咸國、巫咸山之地望,在今山西省夏縣境內(nèi),山西省的“晉巫文化”由此被公認(rèn)為是中國“巫文化”的源流。
巫山云雨詞義引申:但是,語言常有神奇變化,中文的“巫山云雨”或拆開“巫山”和“云雨”單用時,生出了男女纏綿情愛的另外含意了。楚襄王和宋玉一起游覽云夢之臺的時候,宋玉說:“以前先王(指楚懷王)曾經(jīng)游覽此地,玩累了便睡著了。先王夢見一位美麗動人的女子,她說是巫山之女,愿意獻(xiàn)出自己的枕頭席子給楚王享用。楚王知道弦外有音非常高興,立即寵幸那位巫山美女兩相歡好。巫山女告訴懷王,再想找自己的話,就住就在巫山,早晨是‘朝云’,晚上是‘行雨’。”現(xiàn)常用“巫山云雨”形容男歡女愛,是自此留下來的。唐·元稹《離思五首·其四》。全詩:“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唐·李商隱《有感》:一自高唐賦成后,楚天云雨盡堪疑。梁武帝蕭衍的一首《朝云曲》有句“復(fù)還沒,望不來,巫山高,心徘徊”。其《行雨》詩為:“本自巫山來,無人睹容色。惟有楚王臣,曾言夢相識。”南朝·陳·江淹《休上人怨別》有“相思巫山渚,悵望云陽臺”唐·王勃的《江南弄》:江南弄,巫山連楚夢,行雨行云幾相送?,庈幗鸸壬洗簳r,玉童仙女無見期。紫霧香煙渺難托,清風(fēng)明月遙相思。遙相思,草徒綠,為聽雙飛鳳凰曲。唐·岑參《醉戲竇子美人》云:朱唇一點(diǎn)桃花殷,宿妝嬌羞偏髻鬟。細(xì)看只似陽臺女,醉著莫許歸巫山。唐代才色雙全的名妓薛濤有一首《謁巫山廟》,其中“朝朝夜夜陽臺下,為雨為云楚國亡”一句。毛文錫《巫山一段云》:“朝朝暮暮楚江邊,幾度降神仙”。蘇軾《江城子》:“今夜巫山真?zhèn)€好,花未落,酒新篘”。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fèi)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