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散文中很多地理名稱與現代地理名稱含義不同,對下面句子的古代地理名稱理解正確的是:( )
A、“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東”是指“泰山以東”。
B、“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河南、河北”是指“黃河以南、黃河以北”。
C、“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關中”是指“潼關以西”地區(qū)。
D、“以攻山西之秦,而不免于滅亡。” ——“山西”是指“泰山以西”。
古代散文中很多地理名稱與現代地理名稱含義不同,對下面句子的古代地理名稱理解正確的是:( )
A、“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東”是指“泰山以東”。
B、“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河南、河北”是指“黃河以南、黃河以北”。
C、“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關中”是指“潼關以西”地區(qū)。
D、“以攻山西之秦,而不免于滅亡。” ——“山西”是指“泰山以西”。
答案:
B
解析:
“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賈誼《過秦論》)——山東:戰(zhàn)國、秦、漢時,通稱崤(xiáo)山、函谷以東為山東。一說太行山以東稱山東。
“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司馬遷《鴻門宴》)——河北,河南:指黃河以北和黃河以南的地區(qū)。
“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司馬遷《鴻門宴》)——關中: 戰(zhàn)國至秦漢間,一般稱函谷關以西的地區(qū)為“關中”。
“以攻山西之秦,而不免于滅亡。”(蘇轍《六國論》) —— 山西:戰(zhàn)國、秦、漢時,通稱崤山、函谷以西為山西。一說太行山以西稱山西。
知識擴展:
崤山(xiáo shān),以古崤縣得名,又稱嵚崟山 (qīn yín shān)、肴山,古代地名,在河南省三門峽市境內,洛寧縣西北,長安(今陜西省西安)、洛陽之間的黃河流域,常與附近的函谷關并稱崤函,是中國古代軍事戰(zhàn)略重地,以地勢險峻、關隘堅固、易守難攻著稱。天下“九塞”之一?!洞呵铩焚夜辏ㄇ?27年)晉人及姜戎敗秦師于崤,即此。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