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明的作品一直是我們在進行語文學習時研讀的多數(shù)作品之一,在其文章中有很多細節(jié)處值得我們細細琢磨、深深品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賣廚刀》閱讀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賣廚刀》閱讀原文:
(1)早晨有霧,淡淡的。
(2)桐廬鎮(zhèn)優(yōu)雅的輪廓,在薄紗般的晨霧中顯露出來。奔流不息的富春江和天目溪交叉著從鎮(zhèn)前的巖石下緩緩流過,背后是若隱若現(xiàn)的青山翠嶺。遠遠望去,水傍青山,霧繚古城,宛如一張鮮嫩碧綠的荷葉,托著顆晶瑩閃爍的珠露。
(3)正是起早趕露水集的時候。來趕年前最后一個集市的鄉(xiāng)民們,肩上挑著柴禾,手里提著雞婆、繩頭串著蘑菇,盆里盛著活魚,從四面八方涌入這個小鎮(zhèn)。
(4)桐廬鎮(zhèn)僅有的這條直街上熱鬧起來了,熱鬧得就像一鍋正在滾動著的粥。賣韭菜的放開嗓子直著吼叫:“多水嫩的韭菜,六角八一斤,便宜過草!”賣金針木耳的吆喝起來頓挫抑揚,如同唱戲文一般:“黃針--木耳,蘑菇--生姜!”賣藤條鍋刷的吆喝聲很有些特別,前聲十二分地拖長,而到后半部分卻喊得出奇的短:“賣藤--條!”賣蔥煎包子的把平底鍋沿敲得梆梆響;賣雞的鼓圓腮幫吹開雞婆的尾毛,兩指捺著滾圓的雞屁股直伸到買主的鼻尖,正和買主作激烈持久的討價還價。人們仿佛不是來趕集,而是來比聲音的。
(5)唯有市場西邊的一根電線桿子下,一個穿黑襖的漢子一聲不響地蹲著,跟前放著二十多把廚刀。漢子抬起胡子拉碴的臉朝喧鬧的人群望了一眼,從他兜里摸出一塊硯臺大小的鐵塊和一團筷子粗的鐵絲放在地下,撿起一把廚刀,低下頭,“咔咔咔”砍起鐵絲來了。
(6)“是在變戲法兒嗎?”外圈的人只想往里面擠。
(7)“他怎么不說話?”里圈的人直納悶。
(8)見人多了,黑襖漢子從他兜里摸出一張紅紙,上面寫著一行工工整整的柳體大字:自家打的廚刀,每把兩元。
(9)“哼,店里張小泉剪刀廠出的廚刀也只賣一塊六。”有人搖著頭冷言冷語。
(10)“不過,這廚刀的剛火倒是硬碰硬的。”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見。
(11)黑襖漢子一聲不響,低著頭又砍起鐵絲來。“咔咔咔”鐵絲都斷成了一厘米長短的小段。
(12)“嘿,這廚刀砍鐵絲就像切粉絲一樣,我買一把!”有人把捏著鈔票的手伸了過來。
(13)“慢!”一個工人模樣的青年擠到黑襖漢子跟前,從地上另撿起一把廚刀:“你換一把砍砍看。”眾人都投來贊佩的眼光。
(14)黑襖漢子好像沒聽見,依舊埋頭只顧自己砍。
(15)“唔--?是個啞巴?”工人模樣的青年把廚刀遞到黑襖漢子的手里,比比劃劃做了一陣手勢。
(16)黑襖漢子接過廚刀,“咔咔咔”,一氣砍了三十幾下。青煙飄起,火星四濺,砍斷的鐵絲飛了一地。
(17)工人模樣的青年奪過刀來,仔細地瞄了瞄閃著寒光的鋒口,扔下兩元錢,心滿意足地走了。
(18)人群哄地一下炸了。“我買一把!”“我買一把!”幾十只捏著鈔票的手伸了過來。
(19)“砍得硬的廚刀不一定切得軟!”剛才說風涼話的人又不陰不陽地插了一句。
(20)眾人遲疑了,有幾只捏著鈔票的手縮了回去。
(21)黑襖漢子慢慢站起身來,高眉脊下那雙明亮的眸子里,射出兩道光來,直瞪著說風涼話的人的臉。瞪著瞪著,一言不發(fā)的黑襖漢子猛一抬臂,將廚刀舉在了脖子跟前。
(22)眾人嚇了個大跳,嘩地撒開了個大圈。只見黑襖漢子不慌不忙舉刀在下巴上刮了幾下。“嚓嚓嚓”,胡須紛紛落地,只留一片青青的胡渣兒。
(23)說風涼話的人囁嚅著,似乎還想說幾句什么,但人們一擁而上,早把他擠出了人圈。黑襖漢子的二十多把廚刀頃刻賣完。他拍了拍身上的塵土,搭上搭兜,走到賣蔥煎包子的攤前:“喂,買四個蔥煎包子。”
(24)兩個剛買了廚刀的人聽見他說話,大感驚訝:
(25)“咦,他會說話,他不是啞巴!”
(26)“他會說話,做買賣為什么硬是一聲也不吆喝?”
(27)太陽升高了,晨露散盡了,桐廬鎮(zhèn)幽雅的輪廓清楚地顯露出來了。前面是奔流的江水,背后是兀立的青山,好一幅古樸淡雅的水墨畫卷。黑襖漢子背著搭兜,手里托著四個剛出鍋的蔥煎包子,大踏步地走了。
《賣廚刀》閱讀題目:
13. 本文將賣刀的情節(jié)寫得一波三折,引人人勝。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情節(jié)的變化。
①__________
②發(fā)現(xiàn)是在賣刀。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14. 賞析第(2)段畫線句的表達效果。
15. 閱讀全文,結(jié)合內(nèi)容分析概括黑襖漢子的性格特點。
16. 聯(lián)系全文,說說第(27)段畫線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