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經(jīng)被稱為經(jīng)是在什么朝代?
詩經(jīng)被稱為經(jīng)是在什么朝代?
漢朝
《詩經(jīng)》原本叫《詩》,共有詩歌305首(除此之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nèi)容,即有目無辭,稱為笙詩六篇。沒有內(nèi)容的是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和由儀),因此又稱《詩三百》,《三百篇》。從漢朝起儒家將其奉為經(jīng)典,因此稱為《詩經(jīng)》。
擴(kuò)展知識
《詩經(jīng)》約成書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詩》,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稱,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釋義:孔子說:《詩經(jīng)》三百首,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不虛假”)。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dá);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釋義:孔子說:“熟讀了(詩經(jīng))三百,交給他政務(wù),他卻搞不懂;派他出使到四方各國,又不能獨(dú)立應(yīng)對外交。雖然讀書多,又有什么用處呢?”)
司馬遷記載的也是這一名稱,如:“《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 (釋義:《詩經(jīng)》三百篇,也大多是圣賢們?yōu)槭惆l(fā)郁憤而寫出來的。)
因為后來傳世的版本中共記載有311首,為了敘述方便,就稱作“詩三百”。之所以改稱《詩經(jīng)》,是由于漢武帝以《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jīng)的緣故。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fèi)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