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水法的作品一直是我們在進行語文學習時研讀的多數作品之一,在其文章中有很多細節(jié)處值得我們細細琢磨、深深品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古風》閱讀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古風》閱讀原文:
或許說是多年的默契,看見母親在灶上忙碌,父親就會坐到灶下去燒火。我便起身去村里走走。幾乎每一次回家,我舞會抽出時間在村里的老祠堂、老廳和一些公共場所走走看看,看見那些老人在家,我就會走進去,和這些碩果僅存的家族長輩閑聊一會。
陽光已經西斜,村里的炊煙已經三三兩兩開始飄騰起來,從屋頂上煙囪里噴薄而出的煙柱,像一條白龍騰躍在空中,東一條西一條,在村子上空,升騰飄裊。只是已經失去了早年間那般熱鬧,以前一到傍晚,炊煙一起,就能在村子上空籠成一大團白霧,就像大片的云團聚集,村里則是朦朦朧朧,正如自遠而近鋪天蓋地的夜色,淹沒整個村子。我隨意走向村東,路上偶爾碰到幾個從地里回來的鄉(xiāng)鄰,彼此都是熱情地打著招呼。村東通往鄰邑諸暨的廟下嶺,早先嶺下那個叫趙家坎的山谷里,有我家兩塊自留地,當年沒少去干活。
剛走近村東的嶺頭,就聽見了低沉尊帶點沙啞的“吭嗨吭嗨”的聲音,這聲音太熟悉了,以前在村里務農時,兩個或更多的人抬石頭、扛木頭時都會喊著這樣的號子聲!多年沒有聽見了,這么晚了,誰家還在抬東西呢?
很快,一叢毛竹梢頭露出來了,哦!我明白了,這是有村里人把幾棵毛竹捆在一起,然后兩人扛著走。幾十米長的毛竹,一一個人一般只能背一棵毛竹,把毛竹捆在一起,兩個人扛就可以扛三到四棵,甚至五六棵,以前我在家時,也時常和父親一起這樣扛毛竹。
走近一看,這不是福祥伯嗎?唉!說起來也算是個苦命人。他也算有兒有女,可惜兒子養(yǎng)到十來歲,突發(fā)疾病走了,女兒嫁在外省,聽說生活也過得不太順心,幾年才來一趟。福祥伯老夫妻就像孤老一樣,七十多歲的老人了,什么事都得老兩口自己扛著。
我走上前去,叫一聲“福祥伯”,接過伯母肩上的毛竹,幫著一起扛上嶺。手上拄著竹棍佝僂著腰的福祥伯老兩口,一迭聲地對我說著謝謝的客氣話。舉手之勞,弄得我反倒不好意思。聽說嶺下還有幾棵,我閑著也就閑著,就和他們一起下嶺,幫著他們扛上來。“罪過罪過!讓你幫我們背毛竹……”老伯母一路不停地說著客氣話。我說沒關系的,你們不要這樣,小時候你們肯定沒少抱過我,再說我是你們的晚輩,又正好閑著沒事。
看看吃飯還早,我又閑逛了一會?;氐郊?,意外看見福祥伯也在,腳邊一堆青菜和冬筍等,正在和我父親聊著天。母親看見我,有些責怪,“你去哪里走了?福祥伯等你好久了。”
福祥伯看見我,滿臉笑容地站起身,對著我,“真是罪過??!讓阿水幫我們背毛竹。我們沒啥東西好謝。青菜是自己種的,冬筍是我砍毛竹時挖來的,栗子也是我自己山上撿來的。”
我才明白,老人覺得我?guī)退麄儽沉嗣?,心里不安,特意來謝我,我連連謝絕。父母親說一直在勸他拿回去,他不肯,還說要等你回家,親口謝謝你!說這是不值錢的土貨,表表心意。
老人居然不容我怎么推辭,見我到了,就起身走了,邊走邊說,“我回去了。你們不用多說了,我明白你們的意思。你們不收就是看不起我。我老了……"
看著老人蹣跚的身子,這下輪到我傻了,這么會這樣呢?倒是父親勸我,先收下吧,我們吃飯。飯桌上,父親說老人這是禮,你不要拂了老人的一片心,你幫他背了毛竹,他覺得欠了你一份人情,不把這點東西拿來,他心里總覺得欠了你什么,你收下了,他覺得還了人情。母親也在邊上說,沒事,你走了我把你買來的營養(yǎng)品給他家拿一份去,就說是你的還禮,小輩不能自收長輩的禮。
回城后,母親在電話里說了許多福祥伯家的事,當然是我的“回禮”的反應。說老人幾次來我家,問詢我的父母,我什么時候回家去,說要請我去他家吃飯。我讓母親轉告我的謝意,謝謝他們·心意領了,飯就算了,每次回家都匆匆忙忙,連母親燒的飯都吃不夠。
臨近年關,母親打來電話,說福祥伯拿來一大塊肉,說是自家養(yǎng)的年豬殺了。聽說現在城里人都到處買鄉(xiāng)下自家養(yǎng)的土豬肉,一定要帶給阿水一家人嘗嘗。
我掛了電話,許久許久,坐著一動不動。我仿佛看見福祥伯弓著腰走在去我家的那條弄堂里,左手夾著煙,右手提著一大塊肉,正喜滋滋地往我家走去。
《古風》閱讀題目:
4. 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小說以“古風”為題,是對福祥伯這個人物形象所體現出來的思想、品德的提煉與概括,暗示他的品德正是古老的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的體現。
B. “有我家兩塊自留地,當年沒少去干活。”為下文我?guī)透O椴褡髁虽亯|。正是因為“我”當年沒少干農活,才有習慣、有能力去幫助福祥伯。
C. 父親勸我收下福祥伯送來的禮,母親卻說“小輩不能白收長輩的禮”,這樣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描寫,透露出了父親和母親在觀念上還存在差異和矛盾。
D. “我”回家,會在村里的老祠堂、老廳和公共場所走走看看,和家族長輩閑聊等細節(jié),可以看出“我”對古老的村莊和淳樸的鄉(xiāng)親們有著深厚的情感。
5. 小說中“我”在對福祥伯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充當了怎樣的角色?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6. 小說結尾的想象有哪些作用?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