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育將納入中小學課程,前幾天北清開設通用人工智能實驗班并舉行了啟動儀式,而今教育部也有相關政策,人工智能教育將根據需求和需要納入中小學生的信息技術課程中,可見我國對人工智能的教育日趨重視。具體詳情,請見下文。
人工智能教育將納入中小學課程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廣泛投入使用,人工智能教育也受到關注。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據西部網報道,全國政協(xié)委員、西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韓寶生建議,全面開展中小學生人工智能教育;加強人工智能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加強“人工智能+教育”的教師隊伍建設。
1月28日,教育部官網公布《關于政協(xié)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2453號(教育類225號)提案答復的函》,答復了《關于全面開展中小學生人工智能教育的提案》。教育部表示,目前,我國中小學相關課程已安排人工智能教育內容。正在進行的義務教育課程修訂工作中,將根據需要將人工智能教育相關內容納入中小學信息科技課程中。
教育部在答復中介紹,目前,我國中小學相關課程已安排人工智能教育內容。小學科學、初中科學、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普通高中通用技術和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等已將人工智能教育相關內容納入到課程內容之中。2017年新修訂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在相關必修課程中有機融入了人工智能基礎知識,在選擇性必修課程中設置了“人工智能初步要求”模塊。2017年教育部研制印發(fā)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在3—9年級設計了人工智能相關主題活動,推薦學生學習,如“智能大腦——走進單片機的世界”“‘創(chuàng)客’空間”“趣味編程入門”“程序世界中的多彩花園”“手工制作與數字加工”“數據的分析與處理”“走進程序世界”等。此外,中小學課程在學習方式上也強調了對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lián)網+”等信息技術的利用。
2019年初,教育部啟動了義務教育課程修訂工作,目前基本完成基礎研究、頂層設計和整體規(guī)劃。修訂過程中,學科專家和課程專家建議并初步確定在小學和初中階段開設信息科技課程并研制課程標準,下一步,將根據需要將人工智能教育相關內容納入其中。
在加強“人工智能+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方面,教育部表示,2018年8月教育部已啟動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工作,在寧夏和北京外國語大學率先進行試點,探索人工智能技術與教師隊伍建設融合的新路徑。目前,試點工作在有序推進。2019年,教育部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其中包括加強智能化教育領航名校長名師培養(yǎng)等措施,提出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成果助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下一步,教育部將繼續(xù)推進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助推教師的教育教學改革、助推教師培養(yǎng)和培訓改革、助推教育精準扶貧、助推教師管理優(yōu)化的新路徑。同時,繼續(xù)實施能力提升工程2.0,引導學校管理者、教師合理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管理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以上是有關人工智能教育將納入中小學課程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伙伴們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資訊,請繼續(xù)關注可圈可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