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超常發(fā)揮的人怎么樣了,每一屆的高考都會出現不少超長發(fā)揮的同學,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黑馬”,很多人都想知道這些小伙伴們是怎樣超長發(fā)揮的呢?接下來和小編一起看看“高考超常發(fā)揮的人怎么樣了”的詳情。
高考超常發(fā)揮的人怎么樣了
大部分人高考超常發(fā)揮并非是運氣使然遇到了得心應手的題目,反而是因為以下幾個關鍵詞。
關鍵詞一 期望低
“也就是說考前不能期望自己超常發(fā)揮……”
@希爾薇婭
第一天考完以為自己作文寫得有問題(后來證實其實沒扣多少分),覺得自己肯定要復讀了,差點第二天都不想考了。但爸媽勸我說反正要復讀了,就當把之后要練的卷子提前做一下,所以還是上了考場,把高考當成了???。
也許正是這樣的心態(tài)讓自己對第二天的考試完全放松了,做文綜選擇題的時候不會像以前那樣過分糾結,對答案的時候發(fā)現自己拿不準的題目其實都做對了。
最后文綜只錯了2道選擇題,誤打誤撞成為了文綜的全省第一。
@忽言亂語君
不要對自己有過高的期望
要對自己的水平有一個合理的體會和估計,不要給自己定過高的目標,也不要在潛意識里去想自己最終的高考成績。
當然并不是鼓勵大家只顧埋頭讀書不要抬頭看路,很多同學會有自己的理想大學,但有一點值得注意,這應該是鼓勵你一直向前走的動力,而不應該成為給你帶來過大的心理負擔的一個執(zhí)念。
關鍵詞二 想得少
“反正就這樣了”
@高冷冷
我曾經講過我高三第三次月考的經歷,在此之前我總分能考550分的樣子。
在那次月考之前,我揮霍時日,渾渾噩噩。我特別恐懼,覺得自己會考特別差。會被班主任罵。
萬念俱灰之下,我不再給自己設置任何期望了??荚嚂r候做一題是一題,雖然每一題我都覺得自己做錯了,但是抱著「反正就這樣了」的念頭,做完這一題,再做下一題;做下一題時,忘記上一題。我不管了,我不去想我是不是做錯了、是不是會考特別差。然后分數出來,650多。
那是我高中生活的分水嶺,在那之后,我是優(yōu)等生了。
關鍵詞三 投入感
“只是保持著順暢的心情一道道題做下去”
@高冷冷
如果你看書時,不為任何功利的目的,只是純粹地享受閱讀體驗,那么一切都自然而美好。你讀得順暢,輕輕松松啃下一本大部頭。
突然有一天,你想著,我要從書中得到并且留下一些什么,你想著怎樣做筆記、怎樣提高閱讀速度。你一邊讀書,一邊留出一部分的注意力,反思、質疑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確。
很難受,事情無法流暢地進行下去了。你進入了跟自己的博弈,在自我對話和對抗中,你沒法專注地投入于事情本身。
總是回頭審視自己的行為,總是設想一場考試可能的后果,反而會讓你在考試中迷失自己。
如何在考試中超常發(fā)揮?
一、調整生物鐘,提前進角色
科學研究表明每個人一天二十四小時中大腦的興奮期和抑制期是呈波浪形的,即一段時間的興奮期之后,必然是相對的抑制期。顯然,如果考試時間在我們大腦的興奮期,那是再好不過的;反之,考試時間正好處在我們大腦的抑制期,那就糟糕了。
事實上,平時我們同學中有不少這種現象,夜越深,大腦越興奮(即處于興奮期),第二天上午頭腦昏昏沉,即大腦處于抑制期,這種情況,顯然不利于考試。
因此,我們在考前幾天就應調整好作息時間,晚上九點半睡,第二天早上六點左右起床,如此調節(jié)生物鐘,讓我們大腦的興奮期與考試時間同步,這樣,我們就等于提前進入了角色,有利于考試時水平的正常發(fā)揮。
另外,考試那天,一般應提前半小時進考點一方面可消除新異刺激,穩(wěn)定情緒,從容進入考場;另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大腦提前開始簡單的該考試科目的學科活動。
如哪個半天將考數學,我們的大腦就可提前開始簡單的數學活動,進入單一的數學情境,如把些基本公式、定理在腦子里回顧一下,或最后看一眼易忘記或記錯的公式定理。
二、消除焦慮、精中精力
考試時一旦怯場,則會面對試題頭腦空空,平時熟悉的公式、定理也無法回憶起來,注意力也不能集中,等到心情平靜下來,已浪費了許多時間,看到許多未作的題目,則會再次緊張,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這時要迅速進行心理調節(jié),使自己快速進入正常應考狀態(tài),可采用以下方法調節(jié)焦慮情緒:
1、自我暗示法
用平時自己考試中曾有優(yōu)異成績暗示自己我是考生中的佼佼者,我一定能考得理想的成績,我有困難的題目,但別人不會做的題目也很多。
2、決戰(zhàn)決勝法
視考場為考試的大敵,用過去因怯場而失敗的教訓鞭策自己決戰(zhàn)決勝。
三、不忙答題,先摸卷情
拿到試卷后,在規(guī)定的地方寫好姓名和準考證號后,先對試卷進行整體感知,看看這份試卷共多少頁,總題量是多少,分哪幾部分,有哪幾種題型。這樣有兩個好處,一個是要防止試卷錯誤,盡早調換,避免不必要的損失;二是可對全卷作整體把握,以便盡早定下作戰(zhàn)方案。
對全卷作整體感知后,找出一兩題一望便知結論或一看就知道肯定容易解答的題目,看著這些題目,自己的情緒便會盡快地穩(wěn)定下來,緊張情緒也就消除了。
四、兩先兩后,合理安排
試卷的難易、生熟占分高低大體心中有數了,情緒也穩(wěn)定了,此時大腦里的思維狀態(tài)由啟動階段進入亢奮階段。只要聽到鈴聲一響就可開始答題了。解題應注意兩先兩后的安排:
1、先易后難
一般來說,一份成功的試卷,它上面的題目的排列應是由易到難的,但這是命題者的主觀愿望,具體情況卻因人而異。同樣一個題目,對他人來說是難的,對你來說也許是容易的,所以我們千萬別教條,被一個題目卡住時就產生這樣的念頭。
“這個題目做不出,下面的題目更別提了。”事實情況往往是:下面一個題目反而容易!由此,不可拘泥于從前往后的順序,根據情況可以先繞開那些難攻的堡壘,等容易題解答完,再集中火力攻克之。
先易后難的另一個科學依據是,先解決了幾個容易題,美美地拿上好幾分甚至好幾十分后,自己馬上有旗開得勝的感覺,產生初嘗勝利的快感,對穩(wěn)定情緒、刺激大腦興奮使人進入最佳競技狀態(tài)都有好處。
2、先熟后生
通覽全卷后,應試者會看到較多的駕輕就熟的題目,也可能看到一些生題或新型題,對前者——熟悉的“果子”應先摘。
五、一慢一快,慢中求快
一慢一快,指的是審題要慢要細,做題要快。題目本身是解題方法、技巧的信息源,特別是每卷必有的選擇題中的題干中有許多解答該題的規(guī)定性,諸如:選出完全正確的一項還是錯誤的一項,選一項還是兩項等,這些我們一定要在讀題時耐心地把它們讀透,弄清要求,否則是在做無用功。
理科非選擇類題目的審題要做到“三審”
一審——解題前要審(這是做題的前提)
二審——解題過程中碰到困難時要審(看看有何條件未用,什么條件背后隱含著個什么條件等等。)
三審——解題結束時要審,防止出現答非所問的現象,審題這一步,不怕“慢”。
當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后,答題時速度應快。做到這一點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書寫速度應快,不可慢吞吞的。二、書寫的內容要簡明扼要,不拖泥帶水,嚕嗦重復,盡量寫出得分點就行了,用閱卷的行話來說,就是“踩到點”就行了。
六、分段得分,每分必爭
對于同一道題目,不同的人理解程度不同,有人理解得深,解決得多,有人理解得淺,解決得少。為了區(qū)分這種情況,會采用“分段給分”的辦法,即卷面上反映出懂多少知識就給多少分。
通俗的理解就是一道題,即使我們未解答出其結果,只解答到了中途,也可以得到一些分,甚至只要你寫出了一條解答此道題所用的公式、化學反應方程式都可以得到一點分。針對“分段給分”的評分辦法,我們的策略就是“分段得分”。
以上是有關高考超常發(fā)揮的人怎么樣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伙伴們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資訊,請繼續(xù)關注可圈可點網站。
【高考超常發(fā)揮的人怎么樣了 怎么樣考試超常發(fā)揮】相關推薦文章: